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50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docx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

咖啡是我省热区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和重要的创汇农产品。

经过近60年的发展,我省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和出口基地,但从总体看,我省咖啡产业仍停留在起步阶段,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培育不足、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为充分利用我省现有的稀缺咖啡种植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瞄准国内外咖啡消费群体快速增长的广阔市场前景,改变以低附加值原料出口为主的产业现状,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提升我国咖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在综合分析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国家产业政策等基础上,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年限2010~2020年。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现状

咖啡原产于非洲北部和中部热带地区。

我国咖啡最早于1884年引种种植于台湾,1902开始在我省宾川县零星种植,20世纪50年代在我省规模化种植。

1998年,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咖啡产业发展的意见》(云政发[1998)116号),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大对咖啡产业的培育力度,我省咖啡进入了产业化发展阶段。

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相关部门、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户十多年的共同努力和国内外市场的拉动,目前基本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和条件。

(一)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1.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

截至2009年底,全省咖啡种植面积达45万亩,投产面积30万亩左右,产咖啡生豆约4万吨,分别占全国咖啡种植面积、产量的99.3%、98.8%,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生产基地,对中国咖啡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初步形成了优势区域布局

全省形成了保山、德宏和普洱三大主产区,同时推动临沧、红河、怒江及丽江、文山等热区咖啡产业发展的产业布局。

其中,2009年,普洱市种植面积17.80万亩,投产面积11.30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4318吨;保山市种植面积12.89万亩,咖啡生豆产量12627吨;德宏州种植面积10.70万亩,投产面积4.78万亩,咖啡生豆产量7500吨;临沧种植面积2.54万亩,咖啡生豆产量3100多吨;版纳、怒江、文山、红河等种植面积2万多亩,咖啡生豆产量3000吨左右。

3.培育了一批加工企业

截至2009年底,全省拥有年生产能力11000吨;年加工能力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厂250多座,年加工能力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厂43座;焙炒和速溶粉分装加工企业6家,其中,云南后谷咖啡公司是我国咖啡行业中唯一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建成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3000吨,在建速溶咖啡生产线二条,年生产能力11000吨;拥有“后谷”、“乐寿”、“金峡谷”、“云岭”、“北归”、“云啡”、“桑莱特”、“云潞”、“驼峰”等主要品牌,获得多个有机和绿色食品认证。

4.基本建立了种植和初加工技术体系

省农科院热经所、德宏州热带作物研究所、云南热带作物研究所、省热带作物学校及雀巢(中国)公司农艺部长期从事Arabica(小粒)咖啡的引种选育、初加工技术研究推广和人才培养。

引进、试种并完成多个品种的评价,许多连片咖啡园亩产咖啡生豆在150公斤以上,少部分地区亩产咖啡生豆达350公斤;咖啡丰产栽培、病虫害防治和初加工技术体系基本形成。

部分企业引进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的初加工设备和技术,对提升产品质量起到了示范和推动的作用。

5.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知名度

我省咖啡具有哥伦比亚“软咖啡”的特质,而倍受国内外市场的青睐,雀巢、麦斯威尔、星巴克等世界咖啡巨头也竟相来云南开辟原料基地。

2009年全省咖啡出口2.7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7%、全国出口总量的95%,出口创汇6538万美元;2010年1-9月全省咖啡出口2.88万吨,出口创汇8584万美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咖啡豆出口基地和我省第三大出口创汇农产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日本、韩国及新加坡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雀巢、麦斯威尔两大国际巨头采购达全省总产量的30%。

6.初步显现出良好的综合效益

2009年,全省咖啡农业产值7.2亿元,工业产值21亿元,第三产业产值42亿元,惠及农户20余万户,咖啡已成为我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优势产业,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咖啡种植还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认识不高,体制不顺

虽然省政府早在1998年就已进行规划,出台了扶持和发展咖啡产业的意见,但有关部门及地方因认识不高、落实和支持力度不够,所以没有把咖啡产业作为重要新兴绿色、高效的生物产业予以重视和支持,在基地基础设施、科技创新、品牌市场培育等投入相对不足。

在管理上,体制不顺、多头管理、职责不清,难以形成合力。

2.种植基地基础设施薄弱,综合生产能力低

咖啡园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普遍缺水缺肥,亩产生豆60公斤左右的低产咖啡园比例较大,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严重制约了咖啡基地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和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3.加工企业小、散、弱,终端产品竞争力弱

虽然加工企业和品牌较多,但普遍小、散、弱,精深加工不足。

初加工企业技术落后,设备简陋,缺乏统一的收购和生产质量标准,咖啡生豆品质参差不齐;深加工缺乏可以吞吐咖啡生豆原料并生产高附加值产品的大型综合龙头企业和品牌。

由于市场定位不明确、营销理念落后、国产咖啡品牌缺失等原因,我省咖啡企业在市场上尚处于劣势。

4.市场风险认识不足,缺乏有效防范措施

多年来,各级政府、咖啡企业对我省咖啡的内在品质和优越的种植条件强调太多,对国内消费市场和国际销售渠道的培育重视不够,对市场风险的认识不足,缺乏抗风险机制和承受能力,在市场价格走低时无力维护咖啡种植农户的根本利益,种植农户的利益得不到长期稳定有效保护,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种植咖啡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影响了整个产业的持续发展。

二、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环境与优势分析

(一)国内外咖啡消费发展情况分析

从国际来看,全球处于稳步增长态势。

全球有15亿以上人口饮用咖啡,年消耗量与生产量基本持平,以年1.5%的速度增长,主要消费市场是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

消费结构由过去偏好饮用速溶咖啡逐步转向消费现磨咖啡;由过去偏好饮用含咖啡因较高的口感强烈的Robusta(中粒种)咖啡逐步向消费咖啡因较低、口感柔和的Arabica(小粒种)咖啡转变。

从国内来看,消费群体高速增长。

我国受传统饮食习惯、文化和收入水平的影响,人均咖啡消费量极低。

2009年国内咖啡的消费量在6万吨左右,为世界消费量的0.7%左右,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近三年年均增长率超过20%,传统现磨咖啡增速达30%。

随着我国经济的崛起、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旅游业的发展以及中西文化的融合,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将高速增长,预计到2015年国内咖啡消费量将达到20万吨,2020年达到50万吨,成为相当于日本的咖啡消费大国。

(二)国内外咖啡生产发展情况分析

从国际来看,生产处于基本平稳发展状态。

2008年世界咖啡收获面积为1.46亿亩,总产量为823.52万吨。

其中产量最大的为巴西、越南、哥伦比亚、印尼等国。

咖啡豆占60%,焙炒咖啡粉、速溶咖啡粉及咖啡制品占40%。

优质Arabica(小粒种)咖啡仍然供不应求,且利润丰厚,价格高于Robusta咖啡(中粒种咖啡)35%左右。

为满足国际市场对Arabica(小粒种)咖啡需求,世界咖啡生产出现以下的趋势:

一是扩大Arabica(小粒种)咖啡种植面积。

二是不断开发新产品,咖啡产品向多样化、功能化方向发展。

三是咖啡用途逐步拓宽,由饮料型向食品工业原料型方向发展。

基本形成以不发达国家如巴西、越南、哥伦比亚等国家出售咖啡豆,以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发达国家购进咖啡豆加工后国内消费且进入国际市场流通的贸易格局。

从国内来看,国内咖啡原产区主要有云南、海南和广东。

海南和广东以种植Robusta(中粒种)咖啡为主,云南以Arabica(小粒种)咖啡为主。

近年来由于比较效益低、Robusta(中粒种)咖啡品质差、销路不畅,致使海南、广东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减少,到2009年末,广东已经没有咖啡种植,海南仅存种植面积2600亩,产量440吨;而云南Arabica(小粒种)咖啡产业则一直稳步发展。

由于气候和比较效益等因素,云南咖啡原料生产基地“一枝独秀”的位置短期不会改变。

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精深加工产品开发速度在加快,咖啡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形势。

从价格走势来看,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水平。

虽然国际市场咖啡价格波动频繁,但由于国际咖啡组织调控有力,特别是由于世界第一大咖啡生产国——巴西的种植面积在逐步减少,导致全世界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平衡,而消费量逐渐增加,供不应求的局面开始显现,使近年来咖啡生豆价格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

预计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市场上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之上。

随着国际咖啡市场价格逐渐回升,我省咖啡豆平均销售价在18元/公斤左右,一级豆销售价在21元/公斤以上,预计在今后一定时期内,国内市场咖啡价格将会维持在一个较合理的价格水平上。

(三)云南省发展咖啡产业的有利条件

1.具有种植优质小粒咖啡的气候和地理条件

小粒咖啡是对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的园艺性经济作物,其品质与种植条件直接相关,最适宜生长在年均温19℃–23℃,年降雨量在700-1800毫米,土壤PH5.5-6.5的地区,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地区。

我省西南地区具有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优势,特别适合小粒咖啡的生长,使其具有优于其它品种的“香气浓郁特久、略带果酸味”的独特品质特征,使云南成为全国产出高品质咖啡的最适宜区域。

2.具有发展小粒咖啡的土地资源

云南热区土地面积8.11万平方公里,其中咖啡宜植耕地面积500余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预计宜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主要分布在德宏、保山、普洱、西双版纳、临沧、红河、文山等区域和怒江、金沙江、澜沧江、元江等干热河谷。

等高梯地种植居多,主要是轮歇地、坡地、老化的橡胶园和茶园,加上“退耕还林”、橡胶、香蕉间作地等,云南省热区尚有大量的咖啡宜植土地资源可开发利用。

3.具有种植成本低和比较效益高的优势

一是农业种植成本低。

国际咖啡主要生产国的生产成本为12-13.5元/公斤,而我省目前平均成本在10元/公斤以下,农户自营种植成本在8元/公斤,具有种植成本低的优势;二是农业种植比较效益高。

与同地区其他经济作物相比,咖啡种植比较效益较高,按每亩3000元高标准建设的咖啡园,第4-5年可收回全部投资,达产时每年每亩净收益1000--1500元,扶管良好的净收益1500-2000元;三是加工增值效益高。

在加工环节焙炒咖啡豆获利可达200%-300%。

如精深加工产品,注入品牌市场后,加工成本5万元/吨的咖啡粉,配制成三合一速溶咖啡,每吨粉带动产值可达43.5万元。

4.具有紧邻国际原料主产区的区位优势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处在中国、东南亚、南亚的结合部,紧邻越南、印尼、印度等国际咖啡原料主产区,随着我省“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建设加快和全球咖啡产业重组和生产要素流动加快,我省与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咖啡产业发展的关联度明显提高,为我省咖啡产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

5.具有大发展的政策环境

云南咖啡地位的提升就是中国咖啡国际地位的提升。

国家十分重视云南咖啡产业发展,2007年农业部制定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6-2015年),把云南西南部列为咖啡发展的重点区域,并多渠道投资支持我省咖啡种植、加工和科研能力的建设。

我省2003年制定的《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9年制定的《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09-2020)》中把咖啡列为生物产业中的重点产业。

同时,西部大开发、科技兴农、退耕还林、生态保护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等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也为咖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三、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把握国内外咖啡生产消费趋势,积极转变云南咖啡产业发展方式,坚持走特色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加快以种植主导产业发展向以市场和加工主导产业发展、以国际市场为主向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并重、以原料生产为主向初加工、精深加工产品并重的根本性转变,做大、做强、做精咖啡产业,实现从咖啡原料大省向咖啡产业大省的根本性转变,达到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加的目的。

(二)发展思路

以国际国内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和对外开发为支撑,以大力引进国际咖啡知名企业和培育省内咖啡深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以咖啡生豆、焙炒咖啡、速溶咖啡为重点产品,拉长产业链,拉宽产业发展领域,拉高产业集聚度,稳步扩大种植面积,改造提升加工业,全力打造精品名牌,巩固咖啡生豆、焙炒咖啡国际市场,培育开拓速溶咖啡国内市场,逐步形成以高附加值产品和品牌贸易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

(三)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向的原则。

以市场需求确定咖啡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要素整合,发挥农民在种植、企业在加工环节的自主经营作用,加强政府在统筹规划布局、产业政策制定、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维护等方面的宏观指导。

2.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的原则。

大力发展“公司+基地+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基地建设、品牌培育的带动作用。

提高行业集中度,促进粗放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

3.坚持统筹协调、科学发展的原则。

加强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咖啡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和配套发展,统筹规划咖啡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布局配置。

通过扶持重点基地、重点企业,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依靠科技、人才支撑的原则。

进一步突出和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对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支撑作用,强化良种、良法、加工技术、新产品和标准化的研发、创新和推广应用,构建科技创新与推广服务体系。

5.坚持外引内联、开放合作的原则。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国际著名咖啡企业和培植地方龙头企业相结合,进行云南咖啡产业的深度开发,拓展产业链;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扩大云南省咖啡产品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

(四)发展目标

围绕“把我省建设成为世界优质咖啡豆原料基地、全国最大的精加工生产基地和贸易中心”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2020年的发展目标是:

到2015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发展到100万亩,达产面积80万亩,年产咖啡豆9.6万吨;实现总产值17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20亿元,工业产值5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100亿元。

到2020年,全省咖啡种植面积稳定在150万亩左右,年产咖啡生豆20万吨;实现总产值34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产值40亿元,工业产值100亿元,第三产业产值力争达到200亿元以上。

四、产业发展布局

(一)种植基地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统一规划,集中连片的原则,结合咖啡产区自然资源条件、种植规模、产业化基础、产业比较优势等基本条件,综合考虑与其他作物规划的有机结合,优化与甘蔗、玉米等作物种植比例,咖啡豆生产基地主要布局在以滇东南、滇西南、滇南和干热河谷为主的最适宜区,巩固发展次适宜区,逐步淘汰不适宜区,从分散向规模化、区域化转移。

滇东南、滇西南主要发展云南小粒种咖啡,滇南产区适当发展中粒种咖啡,建成与我省咖啡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优势种植带。

普洱市:

到2015年发展到30万亩,2020年发展到35万亩。

分布在宁洱、思茅、江城、孟连、澜沧、景谷、墨江、景东等县(区)。

保山市:

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

在隆阳、龙陵、昌宁和施甸等县(区)。

德宏州:

到2015年发展到20万亩,2020年发展到30万亩(部份与胶林、坚果林间作)。

分布在潞西、盈江、陇川和瑞丽等县(市)。

临沧市:

到2015年发展到12万亩,2020年发展到18万亩。

分布在耿马、沧源、镇康及双江等县。

西双版纳州:

到2015年发展到6万亩,2020年发展到12万亩。

分布在勐腊、勐海、景洪等县(市)。

文山州:

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

分布在麻栗坡、马关等县。

红河州:

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10万亩。

分布在河口、红河、元阳、绿春、屏边、金平等县。

其他地区:

到2015年发展到4万亩,2020年发展到5万亩。

主要分布在丽江华坪、楚雄元谋、怒江泸水等县(市、区)。

(二)加工基地布局

初加工基地布局:

根据生豆生产原料消耗大、运输成本高、对技术和资金要求相对较低,适宜在种植基地发展的特点,改造、提升和整合现有初加工生产企业,布局与原料生产能力相应规模的咖啡豆初加工生产能力,尽快实现原料就地转化。

精深加工基地布局:

充分发挥德宏、保山、普洱等地已建在建咖啡精深加工生产能力。

依托昆明市作为省会城市具有产业辐射面广、配套服务好、消费群体大等优势,积极推进在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集中建设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

以引导产业集群为宗旨,加大产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汇集国内外咖啡相关企业、公司入园发展,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共同打造成全国重要的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三)现代物流体系布局

根据国际、国内咖啡物流流向、流量和区域物流市场发展潜力,在整合省内物流资源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以咖啡交易为主的“昆明特色农林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和昆明特色农林产品物流中心”,建立和提升云南咖啡信息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

在主产区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先进、辐射能力强的专业批发市场。

五、咖啡产业发展重点

(一)优质咖啡豆生产基地建设工程

——咖啡产业示范区建设工程。

以咖啡种植集中连片、增产潜力大的主产区为主,以“润滇工程”水源建设为依托,加快“五小水利”工程等农田水利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大力推广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技术,加强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效丰产栽培技术,提高农药效率、降低残留量,保护生态环境。

力争到2015年示范区面积达到60万亩,2020年达到110万亩,咖啡园达产后亩产达到120公斤以上。

——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提升改造工程。

结合中低产田地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等工程,加强对现有43.4万亩咖啡园的改造和管理,实施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改造工程,从2010年起每年改造3.5万亩,到2020年通过咖啡园沟渠、道路、水池、水窖等建设以及老树更新、树形改造、截冠换种,加强水肥管理,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手段,使现有的35万亩中低产咖啡园达到每亩咖啡豆单产提高30公斤以上。

(二)龙头企业打造工程

 ——按照“扶优、扶大、扶强”的原则,主动加强与国际咖啡巨头的战略合作,鼓励在我省投资建厂,打造国际知名品牌。

引进和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深加工企业通过资产重组、相互参股、联合经营、实施兼并等多种方式,促进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提高行业集中度。

“十二五”期间力争培育咖啡产业上市公司1-2家。

——推动咖啡产业生产企业的分工与合作,实现生产企业的优化组合。

——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优质咖啡原料基地建设,鼓励按照自主自愿、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通过订单农业、保护价收购、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民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连接机制。

——在整合现有250多座200~500吨/座的脱皮初加工生产能力及43座500吨/座以上的脱壳分级初加工能力的基础上,重点扶持规模化、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脱皮脱壳分级初加工企业进行生产设备和加工工艺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建立先进的初加工生产线,提高全省咖啡豆质量。

力争2015年全省达到10万吨/年以上,2020年达到20万吨/年以上的咖啡初加工生产能力。

——在提升现有速溶咖啡3000吨/年和1.5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粉)生产能力,推进保山1000吨/年速溶咖啡建设进程,完善1万吨/年速溶咖啡前期工作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昆明高新技术开发区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建设,实现速溶咖啡粉、焙炒咖啡豆、三合一咖啡、咖啡含片等中高端产品及配套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新增1万吨/年速溶咖啡粉和0.5万吨/年焙炒咖啡豆生产能力。

(三)现代交易中心和物流体系建设工程

——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建设。

围绕打造云南咖啡民族精品品牌的目标,在打造昆明咖啡精深加工产业基地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交易展览、贸易销售、人才培训、仓储物流、网络服务功能,全力打造以咖啡交易为主的专业化、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全球化的昆明特色农产品国际交易中心。

——昆明特色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

全力推进昆明年吞吐量100万吨的物流中心建设,为客户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仓储、运输、配送服务。

(四)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工程

——组建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积极探索产学研用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组建云南省咖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成果共用的云南咖啡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全面提高咖啡产业标准化水平。

从种植、加工两大关键环节入手,进一步完善我省咖啡技术、产品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鼓励制定企业标准。

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国际惯例的咖啡种植生产、品质标准体系。

着力推进质量认证和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咖啡标准化生产水平。

——强化高产优质咖啡品种选育及种苗繁育。

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农业部瑞丽咖啡种质资源圃建设,加大新品种选育力度和优良种苗繁育速度,实现优良品种本地化,满足新植咖啡园建设对优良种苗不断增长的需求。

力争到2020年引进或选育出2~3个适宜我省咖啡主产区种植的咖啡新品种,每年繁育优良种苗3000万株。

——大力开展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

通过栽培管理技术的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我省咖啡园栽培技术及管理水平,制定云南小粒种咖啡栽培技术规程,力争到2020年在咖啡主产区每年组织实施10万亩示范区,其中核心区2万亩,带动面积8万亩。

——推广咖啡园合理间作套种。

坚持良种良法良制相配套,大力推广高产创建、间套种、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产增效、提质增效、节本增效、减灾增效技术、循环农业技术和咖啡园立体种植技术,因地制宜,科学合理扩大间作套种面积,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综合效益。

——构建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

在规划主产区构建重点产区州(市)、县(市、区)、乡(镇)、村四级咖啡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建立健全咖啡病虫害防控体系,多层次培养引进咖啡专业人才,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

——鼓励科技人员参加联产承包、单项技术承包等多种形式的科技承包。

同时,鼓励省内外高校、科研单位、企业以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入股、技术转让等形式,到咖啡产区开展科技服务和开发,加快咖啡产业的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

(五)品牌建设和市场推进工程

——支持企业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国际销售网络。

鼓励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关系的企业采取“借船出海”方式,以海外直销、代理、加盟、连锁等现代营销方式,努力开拓我省咖啡产品国际市场。

——抓好“一注册三认证”工作,实施品牌战略。

狠抓商标注册和品牌申报、包装、宣传,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更新设备,提高质量,争创品牌。

重点在德宏、普洱、保山等咖啡主产区培育2-3个产品技术含量和市场占有率高的名牌产品。

——挖掘咖啡消费文化,着力培育国内消费市场。

培养和吸纳更多优秀的营销人才,针对不同消费群体,寻找新的咖啡营销模式。

通过咖啡吧、超市、自动咖啡机、连锁门店等经营方式打造营销网络,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将咖啡产品作为云南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推出,增加我省咖啡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着力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