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52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docx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括号内读音全对的一组是()

A.蹙眉(cù)瓦楞(léng)供销(gòng)逡巡(qūn)

B.宫绦(tāo)笑靥(yàn)谬种(miù)藩篱(fān)

C.草窠(kē)商贾(gǔ)湍急(tuān)懵懂(méng)

D.驽马(nú)栈道(zhàn)广袤(mào)瞋视(chēn)

【答案解析】D

(A、gōng;B、yè;C、měng)

2

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崔嵬饿莩工夫茶扪心自问人烟阜胜

B.霓裳歆享拗不过娇生惯养不肖子孙

C.撕打萦绕银镯子出其制胜锲而不舍

D.璀璨敕造一摊泥步履蹒跚察颜观色

【答案解析】B

(A功夫茶,人烟阜盛;C厮打,出奇制胜;D一滩泥,察言观色)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前不久,这里曾山洪爆发,致使公路堵塞,交通瘫痪,来往车辆久久不能通行。

B.美军15日在太平洋上空发射一枚射程3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导弹最终落在我国东北外部海域。

著名军事专家、央视评论员宋晓军对此义愤填膺,他认为美国试验导弹系统针对的目标明显是中国和朝鲜。

C.但凡是人,都有少年时,少不更事,张狂不得体,后来不得不改弦更张。

眼前就有两个少不更事的人,一个是韩国总统李明博,另一个是日本首相菅直人。

D.5月将至,临近大学毕业,宜昌人才市场最近人满为患。

一走进市场大厅,就会听见沸反盈天的喧闹声。

【答案解析】A

(暴发:

①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突然发作。

爆发:

①火山内部的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进出;②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重大变化,例如用革命的手段来推翻旧政权,建立新政权;③(力量,情绪等)忽然发作,(事变)突然发生。

【辨析】1.在感情色彩上:

“暴发”多含贬义,有讽刺味,“爆发”多为中性,可用于地理现象。

2.在表达意义上:

“暴发”是突然而猛烈:

山洪~。

“爆发”是蓄积已久,猛然破裂或迸出的意思:

~革命。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高明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B.政府有关部门将今年物价涨幅的控制目标设在约4.8%左右,这个指标创下近五年来年度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调控目标的新高。

C.社区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去年大家做了很多调解工作,今年会更多地为受到情感和生活困扰的人们提供帮助,让他们不再那么痛苦,那么不知所措。

D.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

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答案解析】C

(A项成分残缺,“承担”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主持”后加“的工作”,“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缺主语,可在前面加上“这些工作”之类的主语。

B、重复,去掉“约”或者“左右”。

D、主客颠倒。

不是“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而是“他那四句自勉诗”是“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的“真实写照”。

5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A.“有一块石头磨磨刀子该多好,”老头儿检查了一下绑在桨把上的绳子以后说:

“我应该带一块石头来。

B.三鹿集团的第二批财产将于4月7日在石家庄公开拍卖,曾以联合竞拍体方式成功拍下三鹿首批破产包的三元集团是否会继续参与竞拍?

竞拍的底价究竟会达到怎样的数字?

已成为百姓议论的话题,更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

C.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央视节目《非常6+1》,最近传出要换主持人的消息。

针对此事,央视在记者会上表态:

绝不换人。

D.曹雪芹少年时代曾经在南京过过一段“锦衣纨袴”“饫甘餍肥”的生活,晚年住在北京西郊,生活贫困,“举家食粥酒常赊”(敦成《赠曹雪芹》)。

【答案解析】D

(A冒号改逗号,B两问号改逗号,C书名号改引号)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中国的两河文明

近几十年来,在长江流域发现了不少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的考古遗址。

于是,有人借用一个老词儿,称中国的上古历史是又一个“两河文明”。

中国的“两河”,比原来常说的“两河”,即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要长大得多,两岸也辽阔得多。

中国的“两河文明”需另有个说法。

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历史上有苏美尔等古老文明发祥,两河合力浇灌,养育出灿烂的成就。

两条河流在人文发展上有明显的“一体化”特点。

中国的黄河、长江,在养育早期文明方面,很难说一体化。

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文化不同,是两大类各自成长的原始文化,互不统属。

即使到了铜器时代,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人文关系也不是那么清楚。

最早何时共尊一个王权,还是个尚待研究的问题,不过显而易见的一点是,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在中国早期国家阶段,所知力量最大的王权,即夏朝和商朝,都在黄河流域。

黄河流域的夏王权势力是否曾到达长江流域,历史学家对此多抱怀疑态度。

商朝的势力到没到长江,本来也是否定的人多,赞成的人少,但是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发现提供了一些有利于赞成派的观点,问题开始变得有趣。

首先是1974年湖北黄陂盘龙城商代遗址的发现,各种铜器、陶器的风格与郑州商朝都城遗址的相同。

根据这些实物证据推测,很可能是黄河流域商朝的一支贵族率人来到这里筑城定居。

如果这位贵族不是偶然来到这里,而是履行商王的一项部署,那么我们可以说黄河流域商朝的王权到了长江。

不过,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际的经济、军事或信仰的说明,才站得住。

无端的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

在长江流域,不断有铜器时代的重要遗址发现,犹如惊人重笔勾勒出长江流域的铜器文明,最有名的当属江西新干大洋洲、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

在考虑盘龙城商朝据点的战略意义时,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在长江中游的发现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提示着北方早期王权凯觎长江的一个重要原因。

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不成商朝,商王朝对于铜矿资源的控制一定不吝代价。

所以一些考古学家推测,盘龙城商朝据点与控制长江中游的铜矿可能有关系。

经济的需求(铜矿)导致政治行为(诸侯据点),在理论上没有问题,在史实上也很有可能,也许黄河与长江的政治结合就是这样开始的。

6.联系全文,下列对“另有个说法”含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的两河文明在人文发展史早期“一体化”的特点不明显。

B.与西亚两河文明比较,中国两河文明“一体化”的过程显得艰难得多,也伟大得多。

C.西亚的两河流域,文化上互相统属,政治上共尊一个王权,但中国的两河流域与此不同。

D.西亚的两河流域,合力浇灌,共同养育出灿烂的文化成就,而中国的两河流域并非如此。

7.下列对“黄河、长江的统一比西亚那两河的统一要难得多,也伟大得多”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两河流域辽阔宽广。

B.黄河流域的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各自成长,各成体系。

C.中国两河之间相距遥远。

D.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两河”要比西亚的“两河”长大、广阔得多,因此,中国的“两河文明”

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

B.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与长江流域的文化,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可见,

中国的古代文化没有出现过“一体化”。

C.到目前为止,在长江流域只发现了商朝据点遗址和一批商周时期的铜矿遗址,这说

明北方王朝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D.以文明特征而论,没有铜器就不成商朝。

四川广汉三星堆铜器文明遗址的发现,说

明商朝的政治势力已经控制了四川广汉。

9.本文中谈到两河“共尊一个王权”,其最重要证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6.C(本文并没有否定中国的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史实,只是认为中国两河文明共尊一个王权的时间要比西亚晚,且艰难得多)

7.D(“领地扩张在商代是不应存在的”表述不准确)

8.C(一个政权对某区域的控制,离不开政治、经济两大因素。

因为在长江流域没有发现早于商代的有关政治、经济方面的依据,因此可以推出北方王权对长江流域的控制不会早于商代。

注意“到目前为止”这一时间界定语。

A项比较只是一个条件,不是惟一条件,因此无法得出“中国的两河文明要比西亚的两河文明灿烂得多、伟大得多”的结论;B项“自成体系,互不统属”,只能说明在中国上古时代没有“一体化”;D项不仅商代有铜器,周朝也有铜器,即使这些铜器出现在商朝时期,如果不能断定是商朝的铜器,也不能仅据此就断定商朝的政治势力曾经到达)

9.考古发现:

长江中游地区发现了商代遗址,及一批商周时代的铜矿遗址。

(“政治意义,必须有更实效的经济说明”,”铜矿遗址”就是一种经济文明;而且这些“铜矿遗址”是“商周时代”的。

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黄履庄小传清戴榕

黄子履庄,予姑表行也。

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

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

七八岁时,尝背垫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十岁外,先姑父弃世,来广陵,与予同居。

因闻泰西几何比例轮捩机轴之学,而其巧因以益进。

尝作小物自怡,见者多竞出重价求购。

体素病,不耐人事,恶剧嬲,因竟不作,于是所制始不可多得。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

犹记其作双轮小车一辆,长三尺许,约可坐一人,不烦推挽能自行;行住,以手挽轴旁曲拐,则复行如初;随住随挽,日足行八十里。

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惟人入户,触机则立吠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

作水器,以水置器中,水从下上射如线,高五六尺,移时不断。

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

而予与处者最久,且狎,绝不见其书。

叩其从来,亦竟无师傅,但曰:

“予何足奇?

天地人物,皆奇器也。

动者如天,静者如地,灵明者如人,赜者如万物,何莫非奇?

然皆不能自奇,必有一至奇而不自奇者以为源,而且为之主宰,如画之有师,土木之有匠氏也,夫是之为至奇。

”予惊其言之大,而因是亦具知黄子之奇,固自有其独悟,非一物一事求而学之者所可及也。

昔人云,天非自动,必有所以动者;地非自静,必有所以静者。

黄子之奇,其得其奇之所以然乎?

黄子性简默,喜思,与予处,予尝纷然谈说,而黄子则独坐静思。

观其初思求入,亦戛戛似难,既而思得,则笑舞从之。

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

黄子之奇,固亦由思而得之者也,而其喜思则性出也。

黄子生丙申,于今二十八岁,其年月日时,与予生期毫发无异,亦奇也。

因附书之。

《虞初新志·黄履庄小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而其巧因以益进因:

沿用,承袭B.随住随挽挽:

挽救

C.凄越可听可:

可以D.尝作小物自怡自怡:

自我消遣

11.下列各项,全都能证明“黄子之奇”的一组是()

①手足皆自动②体素病,不耐人事③日足行八十里

④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⑤固自有其独悟⑥黄子性简默,喜思

A.①②⑤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⑤⑥

12.下列对本文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黄履庄少极聪颖,不仅读书几乎能过目成诵,而且七八岁时即能制作出诸如双轮小车,木鸟之类的奇器。

B.作者与黄履庄同年同月同日出生,黄履庄在机械制造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令作者在不断称奇之后,反思不已。

C.文章围绕奇才制奇器这个中心来写,虽然赞叹黄履庄才奇,但更进一步想强调奇才并非天降,而是努力不懈的结果。

D.黄履庄因为身体不好,而且讨厌人没完没了的纠缠,常常拒绝别人的求购请求,所以制作的奇器数量不多。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有怪其奇者,疑必有异书,或有异传。

(3分)

译文:

(2)黄子之奇,其得其奇之所以然乎?

(3分)

译文:

(3)如一思碍而不得,必拥衾达旦,务得而后已焉。

(4分)

译文:

【答案解析】10、D(A因,于是;B挽,拉,牵引;C可,适合,适宜)

11、B(个性不能算“奇”,“自有其独悟”说明的是“奇”的原因。

所作之器“奇”应能证明其人“奇”)

12、C(A“七八岁时即能制作”错,B”反思不已”错,D“数量不多”错)

13、⑴有对他的制作感到奇特的人,怀疑他必定有奇特的书,或者有奇人传授(他)。

(怪1分,传1分,或1分)

黄履庄的奇异之处,难道是他探究到了世界如此奇妙的原因吗?

(黄子之奇1分,其1分,所以1分)

如果(有)一点思路受到阻碍而不通,(他)一定会裹着被子(坐着思考)到天亮,一定要在想通后有了结果才肯停下来。

(达1分,务1分,已1分,全句1分)

8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白雁

顾文昱(元)

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

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

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

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湖犹未归。

[注]①羽仪:

仪仗队列中用羽毛装饰的旌旗类。

②霜翰:

翰,本指鸟羽,此处指白雁。

相传白雁每逢秋深则南飞,白雁至则霜降,故谓之霜信,亦称霜翰。

(1)结合全诗说说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4分)

(2)颔联的“迷”“点”两字表现了景物的什么特征?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案解析】答案:

(1)边关茫茫、西风尽扫、旌旗猎猎、白雁南飞(1分),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慷慨悲凉的行军图(1分)。

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2分)。

(2)“迷”字传神地描绘出芦花摇曳不定及其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和水中的月亮交融幻化的动态美景(1分),以此反映出对南面家乡的想念(1分);“点”字巧妙地展示出皎洁的月亮在被风吹皱了的江面上留下无数跳跃闪动的光点,扑朔迷离,令人心醉(1分),刻画了记忆中的家乡美景,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1分)。

 

9

填空。

(8分)

①,潦倒新停浊酒杯。

②故木受绳则直,。

③,蓝田日暖玉生烟。

④,砯崖转石万壑雷。

⑤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⑥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

⑦海明威,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老人与海》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⑧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其小说作品被语文教材大量选用,《祝福》一文出他的小说集《》。

【答案解析】

10

高中语文教材所文章选均为绝品佳篇,在下列文章中任选两篇,对出下联。

要求:

对仗工整,能概括出文章内容。

(4分)

示例:

《劝学》上联:

山垒之于石而高于石下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蜀道难》上联:

太白高,高近参井下联:

《六国论》上联:

两宋败亡源于忍辱下联:

《林黛玉进贾府》上联:

王熙凤夸妹妹处处有意下联:

《琵琶行》上联:

昔日朝廷金榜客下联:

《祝福》上联:

高低贵贱似乎没坏人下联:

【答案解析】《蜀道难》太白高,高近参井;蜀道难,难上青天

《六国论》两宋败亡源于忍辱,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夸妹妹处处有意,林黛玉进贾府步步留心

《琵琶行》昔日朝廷金榜客,而今天涯沦落人

《祝福》高低贵贱似乎没坏人,男女老少原来皆凶手

11

下面是某中学文学社社长刘洋给著名作家贾升的一封短信。

信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

(4分)

尊敬的贾先生:

您已荣幸地被邀请为我社顾问。

八十高龄的您能够应允忝列我社顾问之列,我们不胜感激。

同时,我敬请您能够于百忙中挤出时间为本社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本社兹定于本月23日上午9时在本校礼堂举行文学社成立大会,恭请届时到场。

敬祝

安康刘洋

2011.4.20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错误:

,改正:

【答案解析】任选3处给全分,只指出不改正无分。

(“荣幸地”是谦辞,删去。

“忝列”谦辞,表示辱没他人,自己有愧;改为“屈就本社顾问”。

“尽绵薄之力”改为“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到场”改为“光临”)

12

仿照下列句子,自选对象,写一段有哲理的语言,使之与前文形成排比句。

(2分)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井底的蛙,当你自我欢唱时,视野便窄了;

,,。

【答案解析】笼中的鸟,当你安于供养时,自由便没了。

水中的萍,当你随波逐流后,根基就没了。

空中的雁,当你离开队伍时,危险就大了。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农夫汤姆养了一群羊。

放牧的时候,他总是放声高唱:

“我雪白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可是,有件事让汤姆感到有些遗憾———他的羊群里还有一只黑羊。

黑羊的皮毛可没有白羊好看,汤姆盘算着:

“等黑羊长大些就把它卖掉!

这样我的羊群里就都是可爱的白羊了!

冬天到了。

一天,羊群走到了一个很远的牧场,突然遇到暴风雪。

汤姆与羊群走散了。

当暴风雪停息的时候,漫山遍野银装素裹,汤姆四处寻找,哪里还有羊群的影子?

这时候,汤姆在远处看到了一个晃动的小黑点,跑过去,果然是那只黑羊,其他的白羊也在那里。

汤姆兴奋地抱起立功的黑羊:

“多亏了有你!

春天,汤姆的羊群里又多了几只黑羊,他的歌声依旧嘹亮:

“我的羊群啊,多么可爱!

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选择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答案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