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53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docx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

四十多年来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四十多年中国物理教材经历了四个主要阶段:

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十年动乱和拨乱反正。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建国初期我要在教材工作方面的方针、措施和成绩,本从建国前国民党统治时期的中学物理教材谈起。

一、解放以前的中学物理教材

解放以前,中、小学本都由各私营书店请人编写,学校自由选用,国民党政府只颁行各个学科的程标准,作为编写本和教学的依据。

解放前夕的中学物理本大都是根据国民党政府1941年颁行的《修正初、高级中学程标准》,参考了欧、美、日本的本编写的。

《修正初、高级中学程标准》规定物理教学时数是很少的:

初、高中都在三年级开设一年物理,初中每周3小时,仅占初中总教学时数的32%;高中分甲、乙组,甲组每周小时,占高中总教学时数的4%,乙组每周4小时,占高中总教学时数的43%。

规定物理的目标:

初中:

(一)使学生了解常见之简单物理现象。

(二)养成学生观察自然界事物习惯,并引起其对于自然现象加以思索之兴趣。

(三)注意练习学生运用官能及手技,以增进其日常生活上利用自然之技能。

高中:

(一)使学生明了物理学中简单原理,并能应用以解决日常问题及说明常见现象。

(二)注意训练学生官能及手技,以培养其观察与实验之才能。

(三)使学生略知物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国防生产之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实验能力,受到了程标准制订者的重视,不仅在“目标”中提到,还在“时间支配”部分提到:

初中每两周学生实验1次,每次1小时(占物理时的167%);高中甲组每周学生实验1次,每次2小时(占甲组物理时的40%);高中乙组每两周学生实验1次,每次2小时(占乙组时的2%)。

但实际教学中,由于社会不重视实验、器材缺乏和教材份量重,学生实验遭到忽视。

目标中没有强调掌握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只要求了解简单现象,明了简单原理,不重视联系生产实际,只强调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修正初、高级中学程标准》中,列出的初、高中的教材内容有大量重复。

例如,初中列出的流体静力学、匀变速运动规律、力的合成和分解、物理的平衡、牛顿运动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简单机械、功和能、热的传播、热膨胀计算、物态变化和潜热计算、热机、气象常识、声音的现象、几何光学知识、色散和光谱、静磁现象、静电现象、直流电规律、电磁现象、无线电常识等,在高中的教材内容中也列出了。

因此,当时根据程标准编出的初、高中物理本的关系是同心圆放大。

例如,初中本一般只用四、五篇幅讲位移、速度、加速度概念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公式,高中本一般则用十四、五页篇幅,除重复初中已讲内容外,再补充位移是矢量、平均速度、即时速度、平均加速度、即时加速度、下抛运动、斜抛运动、斜面上的运动。

在讲述方法上,一般本是先给出定义、定律、公式,而后是实验验证。

二、学习苏联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年,是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学习苏联。

解放后的头两年,由于没有新的本而以解放前的本作为暂代用本。

鉴于这些本内容庞杂,负担重,教不完,中央教育部出版社总署决定改变解放前由各私营书店请人编写中小学本的作法,而于190年底共同组建了以编辑出版中小学教材为主要任务的专业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全国通用的本。

从190年10月开始,中央教育部组织力量编订《中学物理程标准草案》(于192年3月印行)。

这份草案是“以我国已有的教育经验和现有的教学条为基础,并吸收苏联中学的教学经验编订的”。

在《中学物理程标准草案》制订过程中,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物理本编写人员参加了,并且着手据以编写物理本。

初中物理上册从191年秋季开始供应。

(这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第一套物理本,由于下面将谈到的编辑方针改变而没有编完,193年秋季供应的高中物理第二、三册都是东北教育部编译的苏联本。

当时的舆论对于本工作学习苏联的情况是不满意的,《人民教育》192年11月号社论《进一步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迎接中苏友好月》反映了当时的权威看法;

“在教材方面,过去我们的教师和我们的编辑工作者做了一些编译和编写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

但三年的经验,也更加看出,只就英美本和旧中国的本,加以编译和改写,不独观点不易脱却资产阶级的影响,就是在材料配备、篇结构上,也有很大缺陷;自编一套,也不易很快成熟,很快达到科学化系统化。

因此,今后除语、历史、地理……等程外,凡是苏联已有的教材,我们都要尽可能以它们为蓝本,并尽可能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改编。

此后,中学物理教材的编辑方针也由吸收苏联经验改为苏联最新本为蓝本,即对苏联本的整体思想与基本科学内容不做大的变动,只对其中不适合中国情况的具体材料加以适当的更改和补充。

192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以当时苏联物理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196年又参考苏联的新教学大纲,编订了《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修订草案)》,这个修订草案一直使用到1962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自192年下半年开始,根据教学大纲,以苏联最新本为蓝本,编写中学物理本。

编写中特别注意吸取我国教师的经验。

这套本自193年秋开始供应初二的,到197年秋,初中两册、高中三册全部出齐。

初中两册到1963、1964年相继为新编的本代替,高中的三册一直用到1966年十年动乱开始。

192年和196年的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物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

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给学生以系统的和巩固的物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把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观察和研究问题的正确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

由于学习苏联,中学物理由解放前的初、高中各学一年,这两年物理周时总数为7、8,变为从初二到高三连续学习五年,这五年物理周时总数196年为1(各年级每周时数别为初二,3/2;初三,2;高一,3;高二,3;高三,/4)。

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明显提高,现代物理和联系实际的内容明显加强。

本中讲到了电磁场的物质性,而不再讲以太概念和只限于实体才有的物质通性;解放前的物性学知识,现在由于用分子学说解释,而与热学合并为热学和分子物理学部分;过去独立于电学之外的磁学,由于提示了磁的电本质。

而成为电学的一部分;对光的本性,增加了光电效应和光子说,提示了光的二象性;关于原子模型和原子核结构,也介绍了玻尔模型和核的组成以及核能的利用。

除了教材内容的科学性明显提高以外,这套本在编写中特别注意了以下几点:

1、注意贯彻可接受性原则。

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接受程度,必须以实验观察为基础,探求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关系;高中学生在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上都已大大提高,因此,高中的每一题都不是单纯重复初中已学过的,而是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大的深度上,对物理作进一步的学习。

初、高中教材的编排,也从解放前的同心圆放大变为螺旋式上升。

2、重视概念、规律的教学。

强调使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知识的关键。

3、强调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注意引入题和讲述概念、规律的应用时,必须与学生生活经验,特别是与祖国的生产建设和国防建设联系起,必须训练学生应用所获得的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和分析周围现象。

同时提出不要脱离物理知识讲生产技术细节,防止狭隘的实用主义偏向。

4、重视物理实验。

强调“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广泛地进行教师的演示和学生实验。

”196年大纲(修订草案)中,明确列出了教学中应作的演示实验,初中为103个,高中为131个(本中更多);大纲和本中的学生实验,初中为1个(占初中物理总时数的98%),高中为19个(占高中物理总时数的3%,初、高中合计,占物理总时数的67%)。

、注意奠定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要靠唯物辩证地讲解各个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和原理,不要用一些物理例证对某些哲学问题作粗略的解释。

对于这套以苏联教材为蓝本的物理教材的反映,最初是负担重、程度深,198年又被指责为少慢差费、落后于学生的智力发展。

现在看,这套教材的程度还是基本合适的,对学生掌握系统、巩固的基础知识,提高物理教学质量起了积极作用。

但是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注意不够。

三、走自己的路

从198年到196年,是我国中学物理教材编写的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根据我国情况,走自己的路。

198年在“大跃进”的形势开展了“教育大革命”,认为中学教材的主要问题是“三脱离”——脱离政治、脱离生产、脱离中国实际。

于是要求在本中大量编入政治口号,反映“大跃进”的“成就”,还要求讲具体的生产知识。

再加上当时的浮夸风也波及教育战线,而认为中学教材还存在严重的少慢差费问题,提出要缩短年限,提高程度。

设想把十二年制的普通教育缩短为十年,甚至九年,把程度提高到大学一年级,甚至二年级。

一些省市和师范院校,按照这一要求,采取群众运动方式编写出一些中学物理教材。

但由于程度偏高,内容过多,在结合实际和政治方面有片面性,实际上并未使用。

“大跃进”造成的困难,清醒了人们的头脑。

1961年,中共中央教小组指示,要在总结过去编教材经验的基础上,重新编写一套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质量较好的全日制中小学教材。

据此,教育部着手制订新的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着手准备编写新的中小学本。

物理教材的准备工作是从研究古今中外教材开始的。

当时研究了解放前和苏、美、英、日、德的中学物理教材,总结了十年教材工作的经验,作为借鉴。

当时的研究成果集中反映在1963年发布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草案)》中。

在教学内容上,大纲指出:

要全面地讲授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并且突出其中最重要的,还要适当介绍最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这是物理教学大纲第一次提出要介绍现代科学技术成就。

在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大纲指出:

应当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过深过多,也不能过浅过少,不适当地提高程度和增加分量,将使学生负担过重并且“消化不良”,不适当地降低程度和精简教材,将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知识,都不利于提高中学物理的教学质量。

对于联系实际的目的,大纲除了指出“以便学生巩固地掌握基础知识”,还提到可以增进学生的能力。

此外,还指出:

联系实际的范围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教学内容而有所区别。

初中可以联系简单的生产问题,也可以联系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

高中除联系上述问题外,还要联系物理知识在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针对198年以结合实际的片面性,强调了联系实际要恰当和自然,不应该脱离基础知识生硬地讲授一些技术细节。

总结了初高中教学内容安排的经验,大纲指出;初高中物理教学内容既要基本一贯上升,又要适当分段。

因此需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保留必要的螺旋上升,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顺利获得知识。

大纲中第一次明确指出:

物理教学应该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指出:

教材中有一些最重要最基本的知识,是教材的重点,还有一些知识,对于顺利学习某一部分教材起决定性的作用,它们是这一部分教材的关键。

这些重点和关键教材,应该使学生牢固掌握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同时,指出:

要处理好重点、关键教材跟一般教材的关系。

要突出重点,既要平均使用力量;又不能轻视一般知识,它对重点知识有巩固,扩大和加深的作用。

在1963年大纲中,学生实验进一步加强。

初中实验增加到21个(占初中物理时数的103%);高中实验,必做的增加到43个,需要2时(占高中物理时数的129%,初高中合计占物理时数的12%),此外还有6个选做的,需12时,对于学生实验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从只要求掌握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发展为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实验修养——遵守安全操作规则、细心观察和读数、尊重事实、正确记录、能从测得的数据得出正确的结论,了解误差的概念,会写简要的实验报告。

这个大纲还开始认真注意能力的培养,除了提出要培养实验能力(包括实验技能、实验修养)和物理计算能力外,还提出要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根据1963年大纲编写的物理本,初中上册刚正式使用半年,初中下册正在试教,高中的三册刚刚脱稿,就在此进传达了著名的1964“春节讲话”,其中提出程要砍一半。

根据这一精神,删减了初中两册,停印了高中三册。

总的看,1963年教学大纲所反映的教学思想是有所突破、具有积极意义的。

可惜没有在本编写和实际教学中贯彻执行,接着发生的十年动乱,彻底否定了这些积极成果,出现了大倒退。

四、十年动乱

1966年“化大革命”开始,各级各类学校基本停,开展“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

在林彪、“四人帮”炮制的“黑线专政论”的毒害下,建国十七年教材建设的成就被彻底否定、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国通用教材被批判为“封资修大杂烩”、“毒害学生的砒霜”。

1968年“复闹革命”。

1968年各地相继成立中小学教材编写组,在批判通用教材的基础上,开始自编教材。

各地编写教材的同志深入工厂、农村调查,花了大量心血编写。

但由于当时极“左”思想占统治地位,教材的编写方针从根本上说是错误的。

在物理教材上,突出表现为不重视基础知识,片面强调生产技术。

1969年底开始陆续出版的各地自编的第一轮教材中,物理本不多,多数是把物理、化学合并纳入“工业基础知识”本。

少数保留物理名称的本,也大量删减物理知识,增加大量具体的生产内容。

1972年,在批判林彪过程中教育战线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问题。

许多地方改编本,加强了基础知识。

这批各地自编的第二轮本从1972年底相继出版。

不少省市取消了工业基础知识,恢复了物理和化学。

这批本刚出版不久,就被“四人帮”一伙诬蔑为“复辟”、“回潮”的产物,各地不得不赶编第三轮教材或补充教材。

同第一轮教材相比,多数地区的第三轮教材中基础知识进一步削弱,“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水泵)成了物理教材的主体,物理基础知识支离破碎。

同时出现“语录进本”,在物理本中脱离知识去讲哲学、阶级斗争,有的甚至要以“批林批孔”为纲讲物理。

十年动乱期间教材工作的教训告诉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了理论与实际、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五、拨乱反正

1977年,粉碎“四人帮”还不到一年,邓小平同志就几次提出要编写通用的中小学教材,要求1978年秋季开学时用上新书;并拨款10万美元专门用购进外国教材,供编写通用教材参考。

当时全国多数省市中小学是十年制。

因此,教育部决定以十年制为中小学基本学制制定了教学计划,规定中学物理初中二、三年级,高中一、二年级连续开设四年,各年级的物理每周时数:

初二,3;初三,3;高一,;高二,。

1978年1月教育部发布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牧师教学大纲(试行草案)》,依据这个大纲编写的十年制初高中物理本(试用本),初中两册、高中两册,从1978年开始陆续供应全国使用。

拨乱反正,对物理教材说,首先是处理好十年动乱期间搞乱了的理论与实际、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的关系。

大纲强调指出;物理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了解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不能片面地强调联系实际,而削弱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也不能只强调基础知识而不重视联系实际。

大纲强调思想教育和物理知识教学要有机结合起,要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阐述物理知识,使学生能在正确理解物理知识的同时,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不要脱离知识去讲哲学问题。

面对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经过广泛的调查和研究,并且参考了国外从0年代后期以编写中学物理本的经验,这套十年制学校物理教材的指导思想定为“打好基础,培养能力”,还着重研究了物理教材中如何贯彻邓小平同志批示的“按照中小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小学的教育内容。

强调能力培养,是这套物理教材的突出特点。

除了继续注意培养实验技能及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还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规律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在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材的叙述要便于自学,其中浅易的内容可让学生自学,以便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用现代的科学知识充实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并不意味着应该主要讲近代物理知识。

中学物理主要还是应该讲经典物理知识,因为:

经典物理知识反映了物质世界在宏观、低速条下的客观规律,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有广泛的应用;经典物理又是学习近代物理和学习其他科学技术的基础。

在主要学习经典物理的前提下,可以采取三方面措施使教材内容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首先要精选精典内容,要按照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精选;其次要适当增加介绍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成果,如人造卫星、半导体、激光、核能等;第三,要反映或渗透近代物理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统计观点、波粒二象性等。

按照1978年大纲编写的十年制学校物理本(试用本),要求比1963年有所提高。

这套试用本使用后,扭转了十年动乱造成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混乱局面,对提高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这套教材的指导思想“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对推动物理教学方法的改革也起了良好的作用。

但是,由于十年动乱的破坏,学生程度不齐,师资水平下降,仪器设备缺乏,特别是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也由于教材本身要求有所提高,试用本在使用中反映深、难、重,特别是高中教材,一般中学不能适应。

针对这种状况,教育部从两个方面采取措施,一方面是修改学制和教学计划,另一方面是实行两种教学要求。

198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

这两个教学计划的初中部分相同,减少了一些学科的教学时数以促使减少内容、减轻负担。

初二、初三物理的每周时数由1978年的3、3减为2、3。

五年制中学高中仍为两年,但减少了时数,物理由1978年、减为4、;六年制中学高中延长为三年,物理6每时数高一为4,高二为3,高三为4,即比1978年有所增加。

为了适应不同学校的情况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1983年教育部决定高中物理(以及数学、化学、生物、外语)实行两种教学要求:

一种是基本要求,比试用本的内容减少、要求降低,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学得了;一种是较高要求,仍基本保持试用本的水平。

这两种教学要求反映在教育部1983年10月颁发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中。

根据新的教学计划和两种教学要求,人民教育出版社从1981年起着手改编初中物理本,自1982年秋开始供应,从1983年起着手编写高中物理本,根据基本要求编出的叫乙种本,根据较高要求编出的叫甲种本,自1984年秋开始供应。

这套本在编写中注意发扬试用本的优点,克服试用本的缺点,在试用本的基础上有所前进。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加强能力的培养;强调循序惭进的原则,避免过分追求严谨。

叙述上强调思路清楚,线索鲜明,注意渗透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

增加了物理学史上的小故事、阅读材料、小实验、小制作,对例题、习题也作了些改进,以提高兴趣,扩展眼界,活跃思维,提高能力。

1986年,鉴于学制、时、教学内容都已不同于1978年颁发的十年制学校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国家教委决定以当时的教学实际为根据,本着“适当降低难度,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教学要求明确、具体”的原则,修订1978年的大纲,使学校教学有所遵循。

修订后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于1986年底付印,1987年1月印刷发行,从1987年秋开始施行。

这次修订,同1978年大纲相比,说明部分的变化,重要的有三处:

1、物理教学目的中,删去了“运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代之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是因为新的提法能更好地体现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原则,而原的提法在教学中常被误解为解计算题的能力,可能助长物理教学中用过多、过难的计算题加重学生负担。

教学目的中还增加了“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要重视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要鼓励独立思考和创造精神”。

这些非智力因素对一个人说比具体知识更重要,是终身受用的。

因此,从提高全民族素质的角度看,这样的增加是很必要的。

2、增加了”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

”这个问题增加在说明的第四部分“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并且作为第一点。

强调学生是认识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应该体现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启发他们自觉能动地学习知识,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条和进行必要的讲解、指导、帮助,使他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具备独立获得知识的能力……”这一条是在初步总结各地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普遍经验的基础上增加的。

3、增加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这个问题加在说明的第四部分,作为最后一点。

这一点包括三层意思:

第一层是指出教学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要克服单纯追求升学率的偏向,破除只传授知识的教学观念;第二层是指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研究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规律。

具体的教学方法要从实际出发;第三层是指出教学改革是要长期努力的创造性工作,鼓励物理教学工作者从实际出发积极进行教改试验。

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方面,1987年大纲的初中部分与1982年秋开始供应的初中物理本相同,高中部分与1983年教育部颁发的《高中物理教学纲要(草案)》的基本要求大致相同;而教学纲要(草案)中的较高要求部分,在1987年大纲里作为附录。

为了便于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87年夏,根据1987年大纲的高中部分对1984年秋开始供应的乙种本作了修改。

修改后的本不再有乙种本字样,从1988年秋开始供应。

甲种本则未修改,继续供应。

六、素质教育

物理教材编写工作经历了学习苏联、走自己的路、十年动乱、拨乱反正四个阶段后,现在步入了一个新阶段——素质教育段。

它是随着“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的开始而开始,以制订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为标志。

1986年4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同年,国家教委制订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的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并组织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上海市和辽宁省的有关人员起草初中物理教学大纲。

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反复讨论,于1987年冬完成了初稿。

1988年初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对初稿进行了审查并初步通过,以“初审稿”名义印发,作为编写本的依据并广泛征求意见。

在随后的两三年中,初审稿经受了编写本和试教的检验,到1991年冬和1992年春,起草人员根据各方面意见,特别是本编者和试教教师的意见,遵照修改定稿的教学计划,对初审稿做了修改,于1992年月报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获得通过,1992年6月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试用)》的名义出版。

1991年底修改定稿的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义务教育学制有两种: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六•三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的五•四制。

初中物理的每周时数,六•三制是初二,2;初三,3;五•四制是初三,2;初四,3。

两种学制的物理总时数相等。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试用)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为实现义务教育的总目标服务,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素质。

大纲一开始写道:

“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物理是九年义务教育必修的一门基础程。

学生在物理中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受到观察、实验的初步训练以及思想品德教育。

这对完成义务教育的任务具有得要的意义。

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除了知识、能力等智力因素外,还有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

义务教育物理教学大纲(试用)除了注意智力因素的培养,还在1987年大纲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这从大纲的四条教学目的中非智力因素占了两条可以看出:

“初中物理的教学目的是:

(一)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