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56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3.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docx

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

2011年成人高考高起点语文复习资料

模拟试题

(一)

第Ⅰ卷

一、基础知识(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意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自缢(yì)伶俜(pīn)编纂(zuǎn)载(zǎi)笑载言

B.契(qiè)阔婀娜(nuó)修茸(qì)渐(jiàn)车帷裳

C.诘(jié)问诟(ɡòn)厉詈(lì)骂不可遏(è)制

D.解剖(pāo)吐哺(pǔ)煦(xū)暖熠(yì)熠发光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锐智禅让厘定原墙周庭才华卓著

B.发祥国萃遨翔与世常辞皇恩浩荡

C.恬退对现逡巡有目共堵泰然自若

D.社稷鬻卖嗜好心悦诚服鼎鼎大名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科学传播不可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谁这样想,谁就会科学,最终将会危害科学。

②近几年我国出土了大量先秦时期的典籍,使我们有可能对过去被判为伪书的作品重新加以。

③每天赛季开始之前,足球队有关人员都要欧洲各国,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去请外援。

A.误解甄别周游B.曲解鉴别漫游

C.误解鉴别漫游D.曲解甄别周游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次试验眼着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B.这些年来,他多次看到那些信誓旦旦的人物,一遇危难,就甩开朋友,甚至落井下石。

C.去年海淀区的六所学校申报高中示范校获得批准,今年又有四所学校申报,真是蒸蒸日上,形势喜人。

D.他这个人急公好义,性情耿直,见到一些低俗、丑陋的事情,绝不轻易放过,不可愤世嫉俗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继互联网、基因等名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后,作为一种长度单位,“纳米”一词也越来越多地跃入人们的眼帘。

B.近几年来,青少年真、假性近视和眼病的大幅度上升与大屏幕彩电、电脑、游戏机的关系很大。

C.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体制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D.由光明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书摘》月刊,是献给爱书的众多朋友们的一道精美的“图书套餐”。

6.接在下面这句话后边,最恰当的一组句子是()

“悬念教学”相对于“平铺直叙法”“注入法”教学而言,        

A.不是把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习知识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B.不是把知识硬灌给学生,而是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生知识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要。

C.是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把知识硬灌给学生,使学习知识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

D.是着眼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而不是把知识硬灌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使学习知识成为学生本身的心理需要。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10题。

(12分,每小题3分)

制作泡菜的原料多是些甘美多汁的蔬菜,虽然经过清洗,仍然难免有种种微生物混迹其间。

其中有会使蔬菜霉烂变质的霉菌、腐败细菌;也有能使人致病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菌……但是,经过泡菜坛加工后出坛检验,那些有害微生物竟出人意料地销声匿迹了。

请不要以为这全仗盐水的杀菌作用。

含盐量不足4%的菜卤,对多数微生物并没有什么威胁。

真正的奥妙在于:

泡菜坛里有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坛内生物种群间斗争的结果,那些有害生物被消灭了。

当泡菜坛装满鲜菜,合上坛盖,一泓清水就把大气抱于坛外了。

开始时,那些随着生菜混进坛内的微小移民似乎还满不在乎,仍旧按照各自的习性生活和增殖着。

不过,用不了多久,生性需氧的微生物如霉菌之流便开始发觉形势不妙。

坛内本来就没有多少空气,其中的氧气很快就差不多消耗尽了,而二氧化碳倒增加了不少,它反而会把剩下的一点儿空气硬挤出坛外。

当氧气终于耗尽的时候,霉菌们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缺氧,对于厌氧的细菌来说,正是得其所哉。

于是大肠杆菌家族就兴盛了好一阵子。

它们的活动使得盐水变酸,而酸性环境反过来又会对它们产生抑制作用。

这时,耐酸的有益微生物乳酸菌家族便逐渐崭露头角,在生存竞争中占了上风。

它们是制造乳酸的专家,使盐水继续变酸,到乳酸浓度升到千分之八的时候,耐酸能力不强的大肠杆菌、腐败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等等,就先后呜呼哀哉了。

泡菜坛里从此成了乳酸菌统治的天下。

蔬菜经过泡菜坛的洗礼,摄入适当的盐分,渗出过多的水分,微生物制造出味鲜的氨基酸和芳香物质,酸性缺氧的环境又使得维生素C得以保全……于是变成了集营养、卫生和美味于一身的泡菜,大大提高了蔬菜的食用价值。

7.从全文看,霉菌和大肠杆菌生性上最大的区别是()。

A.霉菌会使蔬菜霉烂,大肠杆菌能使人致病

B.霉菌活动性能差,大肠杆菌活动性能强

C.霉菌需氧,大肠杆菌厌氧

D.霉菌厌二氧化碳,大肠杆菌耐酸

8.这篇短文五个自然段拟分成三个部分,正确的划分是()。

(3分)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9.从全文看,下列说法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随泡菜原料进入泡菜坛里的微生物,既有对人体有害的,也有对人体有益的。

②泡菜坛内的特殊生态环境是坛内生物种群间半争的结果。

③泡菜坛盖的特殊功能在于,它的一泓清水把坛内与坛外的空气隔绝了。

④泡菜坛内的酸性缺氧环境是霉菌和大肠杆菌共同活动的结果。

⑤泡菜坛内乳酸菌的良好生存竞争环境是使人致病的大肠杆菌提供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⑤

10.如果给这篇短文拟一个标题,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一个标题是()。

A.泡菜坛的妙用B.泡菜坛里的生态学

C.泡菜的制作过程D.泡菜制作小议

第Ⅱ卷

三、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4题(25分)。

读树

李国文

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

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

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

树可以读吗?

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

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这世界上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

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成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

那些种植在太庙里的松、柏、桧、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

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半争,以及解放以后的新岁月的轨迹。

百战不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

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

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

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李。

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解放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

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

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

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

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

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买书,看书中的世界;看树,阅读大自然的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

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1.文章第一段为什么写太庙书市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情景?

(5分)

答:

12.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

从文中分别找出一些(不少于三个)表现老树和新树个性的词语,写在下面横线上。

(6分)

老树:

新树:

13.从文中看,太庙里的满园春色是怎样形成的?

作者由此悟出了什么道理?

(8分)

答:

14.从本文主旨看,作者是针对现实生活里存在的什么问题而写这篇文章的?

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6分)

答:

四、(2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17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

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

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

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

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

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

“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也?

”石父曰:

“不然,吾闻君子离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知在缧绁之中。

”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盏,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

妻曰: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

然子之意。

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

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

“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15.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6分)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令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6.晏子解救犯了罪的石父,并带他一起回家,但石父很快就请求断绝交往。

文中的一句话很能说明石父这样做的原因,这句话是(不超过5个字)(4分)

17.晏子是一个身高不满六尺的矮个子,却能三世显名于诸侯。

从文中看,你认为晏子哪些地方值得人仰慕?

(6分)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暄。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8.概括回答《饮酒》中描写了什么样的生活画画。

(5分)

19.结合全诗,谈谈你对“此中有真意”一句中“真意”的理解。

(4分)

五、作文(70分)

21.在8月17日北京奥运会赛艇男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张国林、孙杰虽然仅仅名列第五,但两名小伙在最后500米冲刺阶段,从最后一句赶超第五名,直逼第四,最后仅以微弱距离落后的强大冲劲,使场内外所有的观众为之兴奋了一把。

请就此事,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

(20分)

2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有人说,成功不是瞬间的成果,而是积累的回报。

请从“成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50分)

参考答案

一、(18分,每小题3分)

1.C2.D3.A4.A5.A6.A

二、(12分,每小题3分)

7.C8.A9.D10.B

三、(25分)

11.说明自己难以与年轻人“赛力气”,而且为读树作铺垫,也与后文写人的世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自然地点出了主题。

(意思对即可)

12.老树:

大度、宽容、缄默沉思、庄重成熟、老态龙钟

新树:

从容不迫,生机盎然、朝气蓬勃、(生命力)旺盛

13.太庙里老树、新树的和谐相们,形成一片怡人美景。

由此悟出人的世界与树的世界一样,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现律之中,所以只要老者、青年能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祥和气氛就能日益浓烈,意思对即可。

14.问题:

现实生活中人人并非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和青年之间。

(意思对即可)第2问是开放性问答题,要求结合用意阐发个人看法,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四、(23分)

15.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后观其出,志令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16.知己而无礼。

17.以节俭力行重于齐,选贤举能,知人善任,进思尽忠,退思补过。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

意思对即可。

用文中语句回答或文言语句回答均可。

18.描写了归隐生活中的田园风光。

19.作者通过景物描写表明,如果一个人挣脱了世俗的精神枷锁,获得了心灵的自由,他就能超然世外,物我浑然,心境与大自然融合,体会精神也就从尘世之累中得到了彻底的解脱,意思对即可,鼓励有个性的合理的答案。

五、作文(70分)略。

模拟试题

(二)

第Ⅰ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狰狞zhēng诤言挣脱峥嵘岁月铁骨铮铮

B.撩拨liáo潦倒燎原眼花缭乱寥若晨星

C.悭吝qiān歼灭虔诚潜移默化阡陌纵横

D.缉拿jī编辑作揖羁旅生涯疾言厉色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是().

A.积腋成裘猝不及防曲突徙薪群贤必至

B.瓦釜雷鸣歪风邪气目光如聚铤而走险

C.优柔寡断源远流长钟灵毓秀常年累月

D.自立更生遗笑大方弱不经风气势汹汹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勇往直前的汩汩泉水相信,在岁月的过滤与涤荡下自己将永远一脉。

②由于摆脱了功利之争,田园山水诗人便有了一种恬静的心境。

③时间的长河无影无形,看不见摸不着,每天都在悄无声息地。

A.清莹淡薄流失

B.轻盈淡泊流失

C.轻盈淡薄流逝

D.清莹淡泊流逝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的是实干家,而不需要那些大巧若拙的智叟式的人物。

B.在俄罗斯流光溢彩的古典文学长廊里?

有不少卷帙浩繁的文学巨著值得我们流连。

C.百位知名学者十余年来殚精竭虑,通力合作,《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终于问世了。

D.工作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人干不好工作的重要原因。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出国的时候.父亲送给我的那套石印的前四史,充塞了我的半个行囊。

B.我区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首批改革38个试验区,从今年起进行课改实验。

C.他的画作风格清新,色彩丰富,色调和谐,得到画界及评论界的一致好评。

D.我国古代,为区别韵文和骈文,凡不押韵、不重对偶和排比的散体文章,一律称之为散文。

6.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

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浯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波涛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7—l0题。

成熟离我们有多远

有一种理论认为,证券市场在走向成熟时会使市场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但是我们知道几乎国内外所有证券市场的价格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

如果用更通俗的语言来表述,就是市场永远不会走到真正成熟的那一天,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所以,我们将无法界定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也几乎不能清除那些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大肆造假的上市公司。

就算是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不也冒出了诸如“安龙”、“世界电信”之类的丑闻。

但是在美国,对造假行为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我们几乎可以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

通常情况下,这些造假公司的首脑和相关人员都会倾家荡产并过上长期的铁窗生活,而且不会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或许这就是真正意义的成熟市场,承认价格的扭曲,承认所有的投资者都是为了利益而来,也承认有可能存在虚构利润伪造报表的上市公司,但与此同时法律以极度严厉的惩罚制度威慑着违法者。

从这个角度讲,假如我们都理解了“对造假者的仁慈就是对投资者的犯罪”的含义,也许我们的市场就离成熟不远了。

中国经济发展到目前这个阶段,向消费型经济的转型是必由之路,启动社会需求对经济拉动的杠杆作用将会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动力。

在过去的l0年里,制造类上市公司的辉煌是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步伐成长起来的。

在未来的10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随着国民生活质量和水准的提高以及对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上升,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些正在不断壮大的消费类品牌将会步人上升轨道。

7.第三段中用“杠杆”的比喻要说明的是()

A.较少的社会需求能极大地促进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B.市场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的需求起着指导制约的作用。

C.社会的需求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其有拉动调控的作用。

D.中国的消费型经济必将提高国民生活的质量和水准。

8.在作者看来,以下不能作为“证券市场不会走到真正成熟”

A.股票价格的定位根本不能用所谓理性的计算来获得。

B.很多国家都在对市场造假行为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

C.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冒出了丑闻。

D.虚构利润、伪造报表可以使上市公司获得超额利润。

9.以下对文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的根据的一项是

A.参与者获得的利润趋向平均化则标志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认识。

B.绩优股与垃圾股在价格和投资价值上的差异,决定了证券市场的价格存在扭曲。

C.现阶段中国经济实现了向消费经济的转型,会推动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在上一个经济周期的10年里.那些尽显辉煌的中国上市公司以制造类为主。

10.以下对文章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造假行为人人喊打,但如果不予以彻底的打击,在一定条件下,它还会死灰复燃。

B.终止来料加工型经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是中国下一个经济周期的主要任务。

c.“使参与者的赢利趋向平均化”是理想化的理论,很难指导中国证券市场走向成熟。

D.中国的证券市场,如果能承认价格的扭曲,严厉打击造假现象,那就离成熟不远了。

第Ⅱ卷

三、(2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ll—14题。

回音壁

陶然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

“你好吗?

你好吗?

你好吗?

这短促的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郡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

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

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

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

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嘻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

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回音吗?

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

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1.文章第一段中用了两个叠音词,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

(6分)

(1)粼粼:

(2)殷殷:

12.第二段中,作者之所以“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

(分两点回答,每点不超过18个字。

(1)

(2)

13.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8分)

(1)“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实在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胸中的回音壁和真正的回音壁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14.本文构思的特点是什么?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5分)

四、(2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一17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

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予。

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

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

”夫人以告公子。

公子乃谢夫人去,曰:

“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

无忌自在大粱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

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

”乃装为去。

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

天下士复往归公子。

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

“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5.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

(6分)

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16.平原君以见毛公、薛公为羞,公子无忌对此的评价是(用文中语句作答)(5分)

17.文中是怎样表现公子无忌礼贤下士的?

(6分)

18.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6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