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60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docx

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6

蒙阴一中2016级A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60分)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中,县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 河流、明确的       B. 湖泊、模糊的

C. 山脉、明确的           D. 交通线、模糊的

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 化学工业                        B. 建材工业

C. 纺织工业                        D. 电子工业

2017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全面部署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和建设工作。

据此完成3-5题。

3.在任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区域自然环境体现了()

A.差异性B.一致性C.整体性D.独特性

4.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具备的共同条件包括()

A.农业基础设施完备B.耕地后备资源丰富

C.退耕还林还草区域D.风沙寒潮侵袭较少

5.包含小麦和玉米复种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是()

A.东北平原、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

B.黄淮海地区、长江中下游、西北及西南地区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

D.新疆为主,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主产区为补充

下图为两个岛屿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6-7题。

6.①②两个岛屿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分别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

C.亚寒带针叶林、苔原

D.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7.造成两个岛屿年平均气温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因素为()

A.洋流B.地形C.纬度D.海陆

下图为“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某地1978~2013年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8-9题。

8.造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 人口增加      B. 气候变化      C. 产业升级       D. 道路建设

9. 该地土地利用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

A. 旱涝减少      B. 水源枯竭      C. 草场退化       D. 人口外迁

10.“宇宙飞船经济”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巨大的宇宙飞船,除了能量要依靠太阳供给外,人类的一切物质需要靠完善的循环来得到满足。

其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宇宙飞船经济”体现了()

A.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B.人定胜天思想

C.人类中心论思想D.人地伙伴论思想

读我国某地区某农业生态园生态链种养循环图,完成11-12题。

11.该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效益最大化原则

12.该农业生态园的主要生态效益有()

①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②废弃物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

③使用有机肥料,发展绿色生产                    ④使用沼气能源,减少植被破坏

⑤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⑥果草套种,提高土地利用率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②③④⑥

生产活动的水足迹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其本地进行产品生产与服务供给的过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资源量。

绿水足迹指产品(主要指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蒸腾的雨水资源量,对农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

蓝水足迹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地表与地下水的总量。

灰水足迹指以现有水环境水质标准为基准,消纳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

读我国部分省、市、自治区生产活动水足迹组成示意图,回答下列13-14题。

13.灰水足迹衡量的是生产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对水环境造成的影响。

下列地区中,生产活动对水环境的污染最严重的是()

A. 北京            B. 山西           C. 江苏            D. 海南

14.导致新疆和海南绿水足迹差异显著的原因可能是()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②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

③海南的耕地面积大于新疆④新疆的农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种为主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下图为某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污染大气严重  B. 该生产体系的主导企业靠近消费市场    

C. 该图中的农业地域类型属混合农业    D. 图中的农业按投入的多少属于密集型农业

16.循环经济是21世纪发展的新亮点,该生态园的生产方式是循环经济模式的重要实践。

按照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可以解决的两大难题是①庞大的人口数量②生态恶化③资源超常规利用④经济超常规增长()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计了坝窖联蓄工程(如下图),利用淤地坝拦蓄沟道洪水,再用蓄水池、水窖加以存储。

据此完成下列17-18题。

17. 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A. 方便引水管自流 B. 减少引水杂质C. 防止泥沙淤积 D. 过滤水中污染物

18.建设坝窖联蓄工程除了解决饮水问题,还可以()

A. 增加地表径流 B. 降低土地盐碱化C. 增加水汽输送量   D. 缓解水土流失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19-20题。

19.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B.b、c、aC.c、a、bD.c、b、a

20.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

B.西气东输

C.东海油气资源开发

D.陕西煤炭资源开发

阅读西气东输简图,回答下列21-22题。

2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道线路走向所考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A. 河流状态    B. 人口分布C. 城市分布    D. 地形因素

22.下列关于“西气东输"工程主干管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自西向东沿途的热量带都在北温带 

②自西向东年降水量分布为多-少-多 

③自西向东沿途植被类型依次为寒带-温带-热带 

④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

23.“西气东输”对我国经济和环境的影响,正确的一组是()

①促进西部开发,有利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②改善能源结构,保护西部生态环境 

③初步解决西部水源缺乏问题                ④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环境将得以改善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河段示意图。

据此回答24-25题。

 

24.历史上,此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是()

A. 植被稀少和流水作用               B. 地势平坦和流水作用

C.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               D. 地壳变动和人类活动

25. 现在该段河道已基本稳定,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修建了荆江大堤②大量采挖河沙③进行河道的裁弯取直④减少农业灌溉用水⑤建设防护林工程⑥建设三峡水利工程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⑥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⑤⑥

读甲、乙两区域图,回答26-27题。

26.甲、乙两图中限制农业生产的共同因素是()

A. 水分B. 热量C. 土壤D. 光照

27.甲乙两图中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因素分别是()

A. 机械化水平高;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B. 地广人稀;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C. 地珙平坦;热量充足

D. 土壤肥沃;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

“去工业化”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的现象,最早出现在美国(如下表)。

2009年美国开始大力推进“再工业化”战略,一些制造业相继从中国和其他国家迁回本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回巢”现象。

“再工业化”绝不仅是简单的“实业回归”,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

完成下列28-29题。

年份

1965年

1994年

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

28%

16%

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

56%

73%

28.下列不会导致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是()

A. 发展中国家优惠政策和廉价劳动力吸引企业外迁

B. 有污染的制造业大量转移到国外

C. 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及产业结构升级

D. 国内资源型传统工业区随资源枯竭而衰落

29.美国“再工业化”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A. 增强我国制造业竞争力          

B. 冲击我国出口制造业

C. 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        

D. 提高美国就业率

30.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图,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温:

甲>乙>丙;降水:

甲<乙<丙

B.周围山地环绕,地形以盆地为主

C.一般河流每年有两次汛期,有的存在凌汛现象

D.河流径流量主要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第II卷(综合题,共40分)

二、综合题(40分)

31.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知名大河之一,她自西向东跨三级阶梯,流域内孕育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简述甲地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其产生的人为原因。

(3分)

(2)说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能源分布特点。

(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西能源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

(4分)

32.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10分)

(1)分析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4分)

(2)图示解决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

(1分)

 

(3)图示工程有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试对东线与中线调水方案进行评价。

(5分)

 

33.阅读图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分)

材料一 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

材料二 积温是一年内日平均气温≥10℃持续期间日平均气温的总和,是衡量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也是表征地区热量条件的一种标尺。

(1)简析A地积温低于B地的原因。

(3分)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主要优势自然条件。

(3分)

 

(3)指出图中B地存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4分)

 

34.下图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和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示意图,读图回答。

(1)简述珠江三角洲引进外资的主要区位优势。

(4分)

 

(2)简述乙图反映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

(2分)

 

(3)试述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产业升级面临一定困境的原因。

(4分)

 

2016级A部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参考答案

1.C本题考查区域划分的依据及界线类型。

图示区域中的界线是县界,属于行政区的界线,应该是明确的;该界线基本与河流的分水岭一致,由此判断该界线划分的依据是海拔较高的山脉(山脊线),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D本题考查区域工业发展部门的选择。

图示区域存在高校园区,说明该区域有多所高等院校,科技力量雄厚,加之附近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临近飞机场,交通便利,因此适宜发展电子工业,D正确;化学工业和建材工业是原料导向型或者是市场导向型,不适宜布局在此,AB错误;纺织工业是劳动力导向型工业,该地为森林公园,人口稀少,C错误。

故选D。

3.C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在任一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生产的农作物是一样的,影响该农作物的生产的农业区位因素一致,区域自然环境体现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C正确,B错误;不同的粮食生产功能区之间有差异性,独特性,AD错误。

故选C。

4.A本题考查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应具备的共同条件。

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都应该具备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才能够顺利进行农业生产,A正确;某些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不一定需要大量的耕地,B错误;退耕还林还草区域和风沙寒潮侵袭较少,均不是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必备的条件,CD错误。

故选A。

5.C本题考查小麦和玉米复种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的位置。

小麦和玉米主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黄淮海平原可以成为小麦和玉米复种区的粮食生产功能区,C正确;长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ABD错误。

故选C。

6.D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①是大不列颠岛,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⑦是北海道岛,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地带性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7.A①岛屿纬度较高,气温却较高,是因为受到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②岛屿纬度较低,气温却较低,是因为受到千岛寒流影响。

8.A9.C

10.D本题考查人地关系思想。

读材料可知,“宇宙飞船经济”要求人类按照生态学原理建造一个自给自足的、不产生污染的经济或生产体系,它将是一种封闭的经济体系,其内部具有极完善的物质循环和更新的性能。

这体现了人类不破坏环境,而环境又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是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符合人地伙伴论思想,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B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该产业链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轻了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故B对,ACD错。

故选B。

12.D本题考查农业生态园的生态效益。

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促进餐饮、休闲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属于经济效益,而本题考查的是生态效益。

故①⑤错误,②③④⑥对。

故ABC错,D对。

故选D。

13.A本题考查我国水污染相关知识。

读图可知,北京的灰水足迹占区域生产活动水足迹的比重最大。

灰水足迹比重越大,意味着水环境的污染越重。

故选A。

14.C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绿水足迹差异的原因。

新疆比海南绿水足迹小,即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腾的量比海南小,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海南的年平均气温高于新疆,蒸发量高于新疆;新疆的土地面积远大于海南,耕地面积也远大于海南;新疆的农作物以耐旱的品种为主与绿水关系不大,①②正确。

故选C。

15.D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判读。

读图可知,该地生态园的生产体系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主导产业为制糖厂,属于原料指向型工业,靠近原料地,且蔗泥回田,蔗渣造纸,没有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AB错;图示地区农田种植甘蔗,属于种植业,没有涉及养殖业,不属于混合农业,C错;图示农业投入的劳动力、生产资料多,属于密集型农业,D对。

故选D。

16.B本题考查循环经济的好处。

循环经济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实现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双赢,故解决了生态恶化、资源超常规利用的难题,②③对;人口数量与循环经济无关,只能通过人口政策缓解,①错;经济增长受多方面的影响,循环经济不能解决该问题,④错。

综上可知,B对,ACD错。

故选B。

17.本题考查进水口独特设计的主要目的及读图分析能力。

读图可知,引水卧管设计在清水层设计有开启进水口,而在浑水层是封闭的,这样有利于减少引水杂质,B对;进水管由高到低放置,没有进水口也有利于自流,A错;不能防止泥沙淤积,C错;不能过滤水中污染物,D错。

故选B。

18.本题考查建设坝窖联蓄工程的作用。

坝窖联蓄工程拦蓄了泥沙,有利于缓解当地的水土流失,D对;同时有利于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了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下渗增加不利于缓解土地盐碱化;该工程队水汽输送影响不大,ABC错。

故选D。

19.D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

20.C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量消费重心的间距。

21.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线路建设的影响因素。

河流和地形属于自然因素,不属于经济因素。

AD错。

西气东输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市场,而市场较大的是城市,B错、C对。

故选C。

22.D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沿线的自然条件。

读图可知,图中自西向东沿西气东输主干线,均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①对。

自西向东距离海洋越来越近,降水越来越多,②错。

沿线地区在温带地区,没有寒带和热带,③错。

自西向东依次穿越我国地势的二级阶梯,没有经过青藏高原(第一阶梯),④错。

故选D。

23.B本题主要考查西气东输的影响。

西气东输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①对。

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但是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②错。

西气东输是将西部的天然气资源调往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与水源无关,③错。

长三角地区可以减少煤炭的燃烧量,大气环境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④对。

故选B。

24.B本题考查读图分析长江某段河道变化频繁的主要因素。

由图中地理信息可知,该河段位于长江中游的荆江一段,河流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缓慢,上游及支流来的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了地上河,当雨季大量洪水来临时,易发生洪水泛滥,河流溃坝,河道频繁变化,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25.D本题考查对河流的整治措施。

由上题分析可知,河道的频繁变化主要是洪水泛滥造成的,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

修建荆江大堤,起到拦蓄洪水的作用,①正确;河道的裁弯取直可以加快河道泄洪速度,③正确;建设防护林工程,增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作用,⑤正确;建设三峡水利工程,可以减少上游来的洪水,起到“削峰补枯”作用,⑥正确;大量采挖河沙和减少农业灌溉用水都不能减轻荆江洪水危害,②④错误,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6.B本题主要考查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差异和农业区位因素。

据图可知:

甲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三江平原,乙位于青藏高原地区;三江平原因为纬度高,热量不足;青藏高原因为海拔高,热量不足,故选B。

27.D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和农业区位因素。

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主要有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甲地为东北的三江平原,具有肥沃的黑土;乙地是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所以光照强,气温日较差大,利于光合作用,但热量条件差。

故选D。

28.C本题考查导致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

根据题意知,美国出现“去工业化”现象即美国部分工业转移到国外的现象,影响因素有发展中国家优惠政策及廉价劳动力导致企业外迁,污染制造业转移到国外及国内资源型工业衰落导致工业劳动力比重下降,ABD是导致“去工业化”现象的原因,不符合题意;国内劳动力成本下降将导致工业比重上升,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高附加值制造业的发展,不会导致“去工业化”现象,C符合题意。

故选C。

29.A本题考查美国“再工业化”的影响。

美国“再工业化”实质是以高新技术为依托,发展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将会提高美国就业率,扩大美国高科技产品出口,而我国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竞争力不强,将会冲击我国的出口制造业,BCD为其影响,不符合题意;A不是“再工业化”带来的影响,符合题意。

故选A。

30.C东北地区河流的补给以春季的积雪融水和夏季降水为主,因此一般有两个汛期;自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会出现凌汛现象。

31.

(1)水土流失(1分)①植被的破坏(1分);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1分)。

(2)分布特点:

上游水能和煤炭资源丰富(1分);中游主要是煤炭资源和水能(1分);下游主要是石油(1分)。

(3)①位置:

位于我国北方地区,邻近环渤海经济带(1分);②市场: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且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1分);③资源:

煤炭储量大,开采条件好(1分);④交通:

铁路、公路交通四通八达,利于煤炭外运(1分)。

32.

(1)华北地区径流量少(1分),径流量的季节、年际变化大(1分);人口和城市密集,工农业用水量大(1分),并且污染、浪费严重(1分)。

(2)南水北调(1分)

(3)东线方案 优点:

有现成的京杭运河作为输水通道,因此工程量小(1分);缺点:

需逐级提水,消费能源(1分);沿线工农业发达,污染较为严重,水质较差(1分)。

中线方案优点:

水可以自流到华北地区,水质好(1分);缺点:

修建引水通道,工程量大(1分)。

33.

(1)纬度位置高;海拔高;距冬季风源地近;位于冬季风迎风坡(3分,任答3点即可)。

(2)与A地相比,B地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水热组合好;灌溉水源充足。

(3分,任答3点即可)

(3)黑土肥力下降(水土流失)或湿地面积减小。

B地措施:

水土流失:

实行科学、先进、合理的耕作制度;加强坡面治理,植树造林;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

湿地面积减小:

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引水注入湿地,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答黑土水土流失或湿地面积减小均可,两个都答或答一个,均按4分计,其中问题1分,措施3分)

34.

(1)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近东南亚;著名的侨乡之一,具有人缘优势;国家改革开放优惠政策;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便利的海陆交通(答对4点得满分)

(2)轻纺工业比重降低(1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上升,并超过轻纺工业(1分)。

(3)产业基础薄弱(1分);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处于劣势(1分);国内腹地范围小(1分);政策优势减弱(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