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61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 2.docx

2珠华村小学三年发展规划2

 

珠华村小学

 

2012.9——2017.8

 

珠华村小学五年发展规划(2012.9——2017.8)

一、学校总体发展目标

(一)、办学宗旨:

主动发展,和谐育人。

主动发展:

是指学校整体的主动发展,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的主动发展;和谐育人是育人目标的和谐,即让我们的学校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和谐育人是人际关系的和谐,即教师、学生、家长群体之间的和谐,和谐育人是教育资源的和谐,即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成长。

(二)、办学目标:

以课改理念为引领,以民俗教育进学校研究活动为抓手,通过提升学校管理质量、促进全体主动、健康发展,创建良好的校园育人氛围,使教育求实创新、教工奋发向上;学生好学善思、个性发展张扬;设施齐全舒适、环境陶冶情操;人际文明和谐、学校充满活力,最终成为一所教育教学质量俱佳、民俗教育有特色、被家长社区认可的学校。

二、综合发展计划

(一)学校管理

发展目标:

树立民主、以人为本、科学的管理思想,构建高效、激励的学校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人本化与制度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地发展。

主要措施:

1、落实岗位责任制,发挥组织管理效能。

深入贯彻“校长”负责制:

有效实施分层分级民主管理制,确保领导集体的团结协调、争优创新,做到统一领导,分工负责;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组织实施,分类指导;跟踪管理,评估总结,及时解决工作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保证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能紧紧围绕“主动发展,和谐育人”宗旨有序有效开展。

发挥中层机构的作用:

教导处要协助校长室全面实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在德育工作中注重探索和积累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在教学工作中,以课改理念为指导,贯彻和实施新课程要求,提升校本培训和校本研修实效。

发挥学科组作用:

学科教研组要自觉探索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发展群团组织的作用:

1)、密切党政关系,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2)、工会要关心职工,协助党政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定期召开教代会,确保职工自觉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组织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抓好班组精神文明建设。

3)、共青团支部要加强团员、青年教师的管理,组织好团的活动,带动团员教师做素质教育的先锋,为党支部提供新鲜血液。

4)、少先队大队部要发挥少年先锋组织的教育作用,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开展好少先队活动。

2、健全评估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1)目标管理机制

根据发展规划,确定学年度的总体目标;围绕总目标,每学期要精心设计各方面的素质教育计划,做到目标明确、方法科学、措施得当、安排周密;重视对计划实施的过程检查,各职能部门每月对工作进行自评小结,期末要对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并积累总结性评价材料。

(2)评价激励机制

结合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完善教师岗位责任制。

严格执行教师奖惩制度,把评优、晋级、提拔、推荐等与实施素质教育的业绩联系起来。

对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按照贡献的权重,结合岗位责任奖惩制度给予适当的奖励。

每年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评价标准,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采取群众评议与领导考核相结合的方法逐级评价。

对为学校的特色化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教师,按照贡献的权重,结合岗位责任奖惩制度给予适当的奖励。

(3)民主管理机制

广泛征求意见,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学校制度的制订和修改,构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常规管理制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沿着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通过权力下放,教师参与,开展与学校制度、工作职责相匹配的自评、互评活动,增加管理的开放性,使管理更有民主性,更有活力。

扩大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的范围,在学校管理、师资建设、学生培养等方面听取家长意见,接受家长评价,并将家长评价纳入到学校管理成效评定、教师工作业绩评定、学生发展评定之中。

达成标志:

初步形成人本化与制度化有机结合的管理模式,有较为完善的学校管理机制,形成开放式的评价体系。

班子建设扎实、有效,校级干部年度考核,群众满意度达85%以上,中层干部年度考核满意度达80%以上。

有部门发展目标,达成过程清晰。

校园人际关系文明和谐,争创区文明单位。

(二)师资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掌握现代化教育技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师德师风好、富有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

主要措施:

1、强化以师德为核心的思想建设

(1)发挥党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先进党员的榜样作用,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

(2)以师德规范为标准,以先进教师形象为榜样,以创建“文明组室”活动和“心目中好老师”评选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师德创优活动,形成优良师德师风。

2、开展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为中心的业务培训

(1)围绕新观念、新课程、新知识和新技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通过校本培训,使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建立校本研修制度,积极开展以学科组建设为主的集体研讨活动,形成团队互助、互学、互动形态。

(3)学校为青年教师建立业务成长档案袋,要求教师制定好个人发展计划,记录教师成长的足迹,促进教师自我发展。

(4)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提供书报资料,推荐阅读文章,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

(5)完善导师带教教师研修制度,聘请专家、学者、名师与学校骨干教师结对子培养,在充分发挥已有骨干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再重点培养几位骨干教师。

(6)通过外出上课,参加评比,分批推出等形式,为教师提供展示的平台、发展的空间。

(7)建立教师教育教学反思制度,通过对教育教学叙事、案例、教例等研究,强化反思——研究——提升意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8)召开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研讨会,结集出版《教育教学案例评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等,总结和推广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经验。

达成标志:

1、师德师风建设系列化、常规化,并逐步建立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家长对师德师风满意率高,学校争创区文明单位。

2、形成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机制,并运用于日常教育研究活动中,促进教师共同发展。

3、建立教师《我的教育历程记》档案册,教师有切实的个人发展规划,达成过程清晰,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4、汇编《教育教学案例评析》、《我的教育教学故事》、《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等,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提高。

(三)德育工作

发展目标:

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逐步趋于专业化德育工作队伍。

贯彻实施《两纲》,逐步形成相关德育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体系和内容序列,形成学校德育品牌。

实践和优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

主要措施:

1、队伍建设:

(1)加强管理层队伍建设,组织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理论和重要文件精神(如《两纲》),探索有学校特点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依法自主、实施学校德育工作,认真履行“调研、指导、协调、服务和评估”管理职能。

落实校长学校德育工作述职制。

(2)加强制度建设,在原有的班主任例会制、月(年度)考核制等基础上建立:

A、班主任选聘制——班主任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确保证主任队伍素质。

B、见习班主任带教制——让新班主任在传、帮、带中得到培养。

C、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大班主任校本培训力度。

(3)每学期将班主任培训计划要列入德育工作规划中,固定培训时间,确保理论、业务学习和德育研究。

A、新上岗的班主任必须参加宣誓仪式和区级培训。

B、参加区级培训的骨干班主任应承担校级培训任务。

(4)加强年级组建设,年级组长负责组织班主任学习、讨论,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5)加强学科德育的实践研究。

组织教师学习《两纲》等重要文件精神,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为人师表,以身示范;挖掘学科内在的“育人”因素,落实学科德育目标,积极探索全员育人的途径与方法。

(6)通过对区级重点德育课题《构建小学民俗教育课程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德育工作水平,形成学校德育特色。

2、基础道德建设:

(1)结合《中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行为规范教育。

以争创行为规范“示范班”、“合格班”活动为载体,通过学习新《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使学生在“诚信意识、公共秩序、爱护环境、文明礼貌”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并积极参加新一轮长宁区行为规范示范校的评估。

以“讲诚信、讲节俭、讲礼仪”为重点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开展“道德之星”评比活动,在学生中树立学习榜样,争做合格小公民。

通过班集体建设、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快乐中队创建等,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参与,自我教育。

(2)落实《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以民俗文化教育为主线,把培养青少年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这三个方面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点内容,探索生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能力。

利用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民族传统节日,以“采民俗风、学民间艺、扬民族魂”为切入点,深化民俗教育,引导学生在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取其精华、与时俱进。

将民族文化教育引进课堂,融入“二期课改”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实践体验活动,使学生深层了解民族文化内涵,在传承中创新。

通过民俗教育课程化研究,探究小学民俗教育的教材、教法和目标序列、课程纲要等,深化民俗教育特色,让师生在学习中认同、传承民族文化。

利用“五·一”、“六·一”、“七·一”、“十·一”等国家重要的节庆纪念日,开展民俗教育展示活动。

利用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对学生进行道德人格教育。

利用长征胜利、抗战胜利等纪念日,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居安思危的教育,发扬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优良革命传统。

(3)充分发挥少先队作用,利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苗苗儿童团、少先队入队仪式等,有机地融入爱国情感、历史文化和基础道德等教育内容。

(4)实施《生命教育实施纲要》,探索生命教育,关注学生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民防教育等。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生命与健康、生命与安全、生命与成长、生命与价值和生命与关怀的教育,使学生学习并掌握一些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爱惜生命的态度树立积极的人生观。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建设:

(1)办好家长学校,通过各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新时期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积极开展“健康家庭创建”的研究,帮助家长科学地掌握青少年身心保健知识、家庭安全、民防知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等,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孩子家庭生活指导,从而形成生命教育的合力。

(3)通过每年家庭教育宣传周活动,结合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学生家庭积极参与亲子交流、亲子游戏,形成家校互动、亲子互动,增进亲子间沟通。

(4)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精心组织各种类型的受家长欢迎、便于家长参与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家长开放日、专家咨询、健康家庭交流、学习型家庭交流等活动,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体系。

(5)以学校为龙头,以“民俗教育进学校”为载体,依托地区优势,盘活、利用社区、家长资源,根据德育工作“三贴近”原则,结合学校实际和德育特色,通过组建各种社团,因地制宜地开展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深受小学生喜爱的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民族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自信。

达成标志:

1、培养校级德育骨干教师3—6名。

2、构建学校民俗教育序列,形成德育特色品牌。

3、仪式教育形式规范化,教育内容序列化。

4、初步形成学生参与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机制。

5、课题完成且有研究成果(活动方案、校本教材、资料、总结汇编出书)

(四)教学工作

发展目标:

管理人员能用“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指导学校的教学工作;教师在教学工作全过程中能贯彻先进的教育理念;学生具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主要措施:

1、管理层面——校长室、教导处

(1)在专家的引领下,组织学习转变观念,提高管理水平。

(2)制订与实施校本研修制度,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3)培养一支肯干事,会工作,能创新的教研组长队伍。

(4)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教学流程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5)开展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评价研究,构建较有效的评价机制。

2、实践层面——教师

(1)培养教师能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各级现代化技术的培训。

学校重点培训——基础课件制作。

通过竞赛、展示等活动来进行评价。

(2)掌握“小班化”教学方法,运用“小班化”教学模式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

(3)教师具有认真学习、善于教学、不断反思、提升质量的自觉性。

各办公室建立一个读书角,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读书角有教育、教学等杂志书记,网上查寻资料等。

建立教学反思制度,通过教学叙事,教学案例等研究,提升教师的反思能力,强化反思研究的意识,提高教学方面的各种能力。

达成标志:

1、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体现二期课改的先进理念,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运用信息技术。

2、通过培训,80%教师能制作基础课件,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3、培养小班化校级骨干教师4—6名,区级骨干教师1—2名。

4、构建较科学合理的学生整体素质与个性特长的评价机制。

5、区质量监控中在同级同等学校中达到中等水平,力求达到中等以上水平。

(五)科研工作(重点项目):

民俗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

发展目标:

遵循“校本课程”理念和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按分步推进、分类要求、分层发展的思路,构建以学校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科研队伍;聚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重点发展项目,探索以“学习为中心、反思为手段、实践改进为目标”的教师教学行动研究的策略、方法;为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开发,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质量积累相应的经验。

主要措施:

1、基于“校本课程”开发和教师专业成长规律的学习和研讨

(1)以科研学习小组为单位,学习“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知识联系自己的开发科目的现状,反思既有的“校本课程资源”、进一步深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谈设想、提建议

(2)组织各科目就各自学习和研讨的结果进行交流,明确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的目标。

(3)组织学校科研工作小组和参与研讨的教师研究“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流程、任务和要求。

(4)按“自主”“自愿”,“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遴选教师,组织基于“研究”的“科研组”

2、“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设计、实施和评估

(1)建立“工作组”——“科研组”——“课题组”分级运行的科研机制,明确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能和研究规范。

(2)以“研讨”为形式,“反思”为手段,组织“科研组”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按“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流程、任务和要求的思路谈设想,提建议。

(3)搜集、筛选相关的理论资料和课程资源,梳理相关的问题、设想和建议,设计相应的课程方案、分阶段行动的方案和阶段行动的计划。

(4)“科研组”教师按阶段行动的计划组织开展基于“校本课程”的专题学习,结合“文献”的观点和研究“问题”的特点谈设想、提建议。

(5)“课题组”教师根据专题研究的设想和建议选择搜集的课程资源材料、设计课程方案、教学教案、相关讲义、活动安排,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思辨的方式开展“研究”

(6)“科研组”教师以“研讨”和展示的形式向全体教师交流学习体会、行动的体验和研究的成果。

(7)“工作组”按相应的职能和规范考核“课题组”教师的行动研究及其行为,据实做出相应的评估,给予适当的奖励。

达成标志:

1、学校“工作组”——“科研组”——“课题组”分级运行的科研机制

2、基于“校本课程”开发的行动方案

3、学校“教师科研小组”的任务、职能与规范。

4、“教师科研小组”各阶段专题研究的计划、总结和相应的研究成果。

5、学校“课题组”的考评方案

6、“校本课程”的读本和教材。

(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

发展目标:

通过学科整合、管理整合等研究,使现代教育技术在学生信息素养提高,以及教育教学、教师培养、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主要措施:

1、建立学校数字化建设工作小组,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管理制度。

2、引进和培养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提高信息技术课教学质量,充分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3、举办信息技术应用学习班,提升教师信息素养。

4、结合数字化教室建设,在新教材教学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手段在学科教学中的整合运用。

5、发挥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

(1)发挥信息技术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师其他各项管理中的作用。

(3)发挥信息技术在加强外界交流,与家长交流中的作用。

6、加强校园网站建设,为教师提供丰富的信息、学习的途径、展示的平台。

达成标志:

1、有明确的工作小组及管理制度,并运用于日常管理。

2、信息技术学科开课率高、年级分布广。

3、80%以上教师能在日常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教育手段,有制作课件的能力,并初步建立校级课件资源库。

4、初步形成数字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5、建立校园网站,运作规范,实效性强,反映学校工作面貌。

(七)体卫工作:

发展目标:

学校体育特色鲜明,特色项目成为传统优势。

学生在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和身心素质方面有切实的提高。

主要措施:

1.建立有校长负责的学校体育工作组织机构,形成学校体育工作管理网络。

2.以二期课改为契机,加强体育科研,提高体育日常课的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注重个性发展。

3.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思想,以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手段,为学生提供健康成长的校园环境,使学生在健康知识、理念、行为水平和身心健康素质上有切实的提高。

4.广泛开展“爱心献社会”的活动,以红十字示范校为榜样,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5.开展“净化校园环境、校内请勿吸烟”的主题宣传活动,发挥市无烟学校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管理,确保校园环境整洁优美。

努力争创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

6.保持学校手球传统特色,聘请高水准教练员进行指导,高效、优质开展手球与围棋活动。

7.积极开展运动队的“四固定”课余训练,提高科学训练质量。

从一年级开始,手球活动进入课堂,推广和普及手球活动。

达成标志:

1.形成各级组织目标、考核制度,建立体育教师考核、奖励等制度并落实。

2.区“希望杯”运动会学校团体总分名列前茅,体锻达标保持市的合格标准,达到区的优秀单位。

3.手球队在区比赛中名列前茅,在市、全国比赛中,争取好名次,每年坚持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手球人才4—8人。

4.一到五年级学生人人学会手球活动,形成学校群体性体育特色项目。

5.积极创建健康校园。

四、学校发展的保障

1、观念保障

通过学习、反思与研讨,形成全员一体的办学思想,明确办学目标,转变教育观念,形成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课程观、学生观、科研观与管理观,从而为规划实施提供坚实的观念保障。

2、组织保障

党政工应齐心合力,发挥各自功能,共同服务于学校发展。

(1)校长对学校事务全面负责,协调学校对外关系,整合学校办学资源,合理安排学校工作。

(2)党支部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持校长履行行政管理职权。

(3)工会要起好教师和行政的桥梁作用,为教师自主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3、资源保障

(1).经费保障

合理使用学校有限的办学资金,调整经费使用结构,保障教师科研、教师培训、新课程改革、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师资保障

完善教师全员聘任制和奖金分配考核制,促进教师有序流动,为规划的实施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

(3).社区保障

有机整合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力争实现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4、评估保障

(1)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计划——为落实规划的实施,学校、各科室、各年级、各班级应制定相应的工作计划,形成较为详尽的计划方案体系。

(2)建立评估体系——根据学校发展规划的内容,制订相应的评估体系,每学年组织评估,监督规划的实施,并能够及时调整,修订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