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613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8章 中国地理 第1节 中国地理概况学案 新人教版.docx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8章中国地理第1节中国地理概况学案新人教版

第一节 中国地理概况

本节复习脉络:

考点一|中国的自然地理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216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

②海陆位置:

东临太平洋,背靠亚欧大陆。

(2)众多的邻国

2.中国的地形

读中国山地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形特征

①地势: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②地形:

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

东西走向

a天山—阴山、昆仑山—b秦岭、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

c大兴安岭—太行山—d巫山—雪峰山、长白山—e武夷山、f台湾山脉

西北—东南走向

g祁连山、阿尔泰山

南北走向

h贺兰山、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喜马拉雅山

(3)四大高原

高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①以畜牧业为主;②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

内蒙古高原

海拔一般在1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

①以草原畜牧业为主;②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农业著名

黄土高原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①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

云贵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降到1000米;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①“坝子”为农业区;②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③旅游资源丰富;④少数民族分布广

(4)四大盆地

盆地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部有我国面积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①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②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③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①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②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③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盆地

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在500米左右;只有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

①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②人口、城市密集

(5)三大平原

平原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平原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华北平原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

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

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的气候

(1)气候

①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

②特征:

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类型复杂多样。

(2)气温与降水

①温度带:

a暖温带、b中温带、c亚热带。

②干湿地区:

d湿润地区、e半干旱地区、f半湿润地区。

③气温

特征

冬季

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冬季风、地形的影响

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大部分地区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

温度带

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④降水

特征

空间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是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

时间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全国大多数地方降水集中在5~9月

干湿地区

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

4.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1)河流。

①注入海洋:

绝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注入印度洋的河流是雅鲁藏布江和怒江。

②水文特征的地区差异。

(2)京杭运河:

自北向南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作为东线的输水通道。

(3)主要湖泊:

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湖区和东部平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

5.我国的自然资源

项目

内容

特点

种类多,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分布不均

主要资源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开发利用

可再生资源注意合理利用,加强保护和促进更新;非可再生资源要节约利用,综合开发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中国的地形特征及影响

(2018·德州模拟)读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图,回答1~2题。

1.据图判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剖面线穿越了我国三级阶梯

B.②地形区北坡自然带更丰富

C.①③分别是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

D.④地区降水稀少,水资源贫乏

2.有关②⑤⑥⑦地形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处于板块生长边界附近

B.都位于亚欧板块

C.⑥地形区聚落较多的最主要因素是水源

D.⑦山雪线平均海拔最高

1.B 2.D [图中纬度变化说明了该地形剖面为南北走向,从海拔高度变化,该地形剖面最高处超过了7500米。

说明该剖面还穿越了我国的青藏高原及西北地区,因此跨越的是我国的一、二级阶梯;结合纬度位置,可判断①为准噶尔盆地;②为天山山脉,其北坡降水较多,自然带相对较丰富;③为塔里木盆地;④位于青藏高原地区;⑤为阿尔泰山脉;⑥为雅鲁藏布江谷地,因其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地带,热量条件较为充足,聚落相对较多;⑦为喜马拉雅山脉,雪线平均海拔最高。

]

⊙考向2 中国的气候特征及影响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

读图,回答3~5题。

3.据图可知(  )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该区域(  )

A.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芒种至小暑期间(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

D.“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3.B 4.A 5.C [第3题,B对:

读图可知,5月起35°N以北地区降水增多,说明雨带开始北移。

A错:

读图可知,清明节之前35°N以北地区降水较少,故不是各地都阴雨连绵。

C错:

秋高气爽的天气常出现于我国北方地区,即35°N以北地区。

D错:

伏旱天气一般出现在我国长江流域,即35°N以南地区。

第4题,A对:

读图可知,该区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较大,则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位于地势第二、三级阶梯。

B错:

我国东部季风区主要属于外流区。

C错:

我国东部降水主要受季风影响。

D错:

该区域南部经济较发达,人口密度南部大于北部。

第5题,C对:

芒种至小暑期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京纬度高于上海,故北京白昼时间比上海长。

A错:

芒种至小暑期间,该区域处于夏季,南北气温差异较小。

B错:

塔里木河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冰雪融水多,为丰水期,一般不会出现断流。

D错:

此时南极有极夜现象,南极科考一般选择在极昼期间。

]

[再练一题](教师备用题)

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

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

(1)~

(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

C.季风D.海陆位置

(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

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

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

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

(1)B 

(2)D [第

(1)题,我国34°N以南、104°E以西地区主要是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区,这里地势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气温较低,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所以该范围内亚热带分布范围小。

故B项正确。

(2)题,温度带的划分主要以积温为依据,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与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

由于我国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导致我国冬季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明显偏低,因此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

故D项正确。

]

⊙考向3 中国的河湖水文特征分析

(2018·吉林长春十一中测试)从河源到河口的河床最低点之间的纵截面称为河流纵剖面。

据此回答6~8题。

长江、黄河部分河段的纵剖面示意图

6.关于长江宜昌以西、以东河段纵剖面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势第二级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

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流速缓慢,泥沙沉积明显,所以河段落差小

C.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区降水量比以东河段大,所以河段落差大

D.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人口、城市密集,所以河段落差小

7.关于黄河河段纵剖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至包头段

B.宁夏至包头河段水流缓慢,易出现凌汛现象

C.黄河下游地区水量小,流速慢,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

D.黄河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河水泥沙含量最大

8.关于河流综合开发治理的重点,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宜昌以西河段以整治河道、发展航运为主

B.长江宜昌以东河段以防洪为首要任务

C.黄河宁夏以上河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

D.黄河包头以下河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

6.A 7.B 8.B [第6题,河流的落差大小主要与流经地区的地势起伏大小有关;长江发源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长江宜昌以西河段流经地势第二级阶梯,所以河段落差大。

第7题,黄河落差最大的河段是宁夏以西河段;宁夏至包头河段落差小,水流缓慢,加之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地区,因而易出现凌汛现象;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不易出现海岸被侵蚀后退现象;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河水泥沙含量最大。

第8题,长江宜昌以西河段落差大,水能丰富,以水能开发为主;以东河段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洪水威胁严重,应以防洪为主。

黄河宁夏以上河段以水电梯级开发为重点,黄河包头以下河段以水土保持为重点。

]

考点二|中国的经济地理特征

(对应学生用书第218页)

[识记—基础梳理]

1.中国的农业

(1)农业的地区分布

(2)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①粮食作物:

②主要经济作物及分布。

作物

分布区

油料作物

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

糖料作物

南方种植甘蔗,北方种植甜菜

棉花

三大棉区是新疆南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③挑战与对策

Ⅰ.挑战:

面临人口增加、耕地减少以及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严峻挑战。

Ⅱ.对策: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2.中国的工业

(1)空间分布

①铁路沿线:

京广线、京沪线、京哈线等铁路沿线。

②河流流域:

Ⅰ.黄河流域:

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Ⅱ.长江沿线:

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发展地带。

③沿海地区:

集中了四大工业区:

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

(2)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

①产业特点

Ⅰ.从业人员中,科技人员比重大。

Ⅱ.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比例大,产品更新换代快。

②地区差异

地区

优势

方向

沿海地区

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

侧重发展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

沿边地区

国家的开放政策、沿边的地理优势

发展贸易外向型产业

内地

优势资源、工业基础

多发展与国防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

3.中国的交通

(1)分布

东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大;西部地区交通运输网密度小。

(2)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a陇海线,b青藏线,c宝成—成昆线,d南昆线,e京哈线,f京广线,g京沪线,h沪杭线,i京九线。

(3)水运

①海运

②河运:

长江、京杭运河、珠江、松花江等。

(4)主要的国际航空港:

北京、上海、广州。

[轻巧记忆]

图解我国主要农业区的区位条件评价

[运用—考向对练]

⊙考向1 中国的农业生产分布特征

(2018·海东市模拟)我国粮食主产区集中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地区,粮食主销区集中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地区。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内地级市余、缺粮统计图。

读图完成1~3题。

1.由图可知(  )

A.粮食主产区内的各地级市均有余粮

B.粮食主销区内的各地级市均缺粮

C.缺粮的地级市都分布在南方地区

D.不同省级行政区地级市余、缺粮差异大

2.西藏有余粮的地级市占绝大多数,是因为西藏(  )

A.粮食总产量高     B.人口总量少

C.地域面积广大D.耕地面积广

3.浙江缺粮地级市占比高的根本原因是(  )

A.粮食单产低B.旱涝灾害多发

C.城市化水平高D.机械化水平低

1.D 2.B 3.C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粮食主产区内大部分省区有缺粮的地级市;广东、福建等粮食主销区内存在有余粮的地级市;缺粮的地级市并不都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不同省级行政区地级市余、缺粮的差异很大。

第2题,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河谷农业,但西藏人口总量少,对粮食的需求少,使得有余粮的地级市占绝大多数。

西藏地形以高原为主,热量条件差,虽然地域面积广大,但耕地面积小,故粮食总产量不高。

第3题,浙江缺粮地级市占比高的根本原因是浙江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耕地、建设用地竞争激烈,加之人口不断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故缺粮地级市占比高。

]

⊙考向2 我国的工业分布及其发展

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1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30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6年蝉联全球第一,但全年销量中自主品牌未进前十。

数据显示,2014年自主品牌乘用车共销售757.33万辆,同比增长4.1%,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38.44%,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2.14个百分点;自主品牌轿车销售277.44万辆,同比下降17.4%,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2.42%,占有率比上一年同期下降5.55个百分点。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汽车产业群地区分布图。

(1)描述近几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特点,分析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汽车工业的分布特点。

(3)外资品牌企业多在中国投资建立汽车组装厂,而车型均为自国外引进的车型,原因是什么?

我国应如何应对?

[解析] 第

(1)题,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但外资品牌比重大,自主品牌比重小,自主品牌比重有所提高。

原因可从市场需求、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

(2)题,由材料二可知我国的汽车工业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沿线地区及东北地区。

第(3)题,原因要从在中国建组装厂的优势,如劳动力廉价等方面分析;应对措施要扬长避短,如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等。

[答案] 

(1)汽车产销量增长迅速;外资品牌占主导;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降低。

原因:

市场需求量大;原有汽车工业基础好;近年来外国资本和技术的进入。

(2)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长江沿线及东北地区。

(3)原因:

组装环节需要较多的廉价劳动力,附加值低;设计环节附加值高,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

应对措施:

在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意引进研发技术;加大自主品牌的技术投入、研发力度;提高劳动力素质。

⊙考向3 中国的交通运输建设

成昆铁路是我国20世纪70年代初建成的一条重要铁路。

近年来,国家开始规划修建成昆铁路复线。

下图为老成昆铁路的某部分路段。

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图中铁路线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走向B.城镇分布

C.耕地分布D.地势起伏

6.成昆铁路复线与老成昆线基本一致,但部分路段将裁弯取直,其主要目的是(  )

A.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B.降低铁路建设的难度

C.提高列车运行的速度

D.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

7.旅客可以在成昆铁路沿线见到的风景有(  )

A.大漠孤烟B.小桥流水

C.大河咆哮D.千里麦浪

5.D 6.C 7.C [第5题,图中两个海拔数值差别较大,说明弯曲处地势落差大。

该铁路线迂回曲折,多次跨过河流,再联系成昆线经过云贵高原地区等知识可推知,当年线路布局主要考虑的是地势的起伏状况。

选D。

第6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裁弯取直主要是为了缩短铁路线路的长度,提高列车运行速度。

裁弯取直必然要修建隧道、桥梁等,会加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增加铁路建设的难度。

选C。

第7题,成昆铁路沿线有大渡河、金沙江等大江大河,且地势起伏大,故可见到大河咆哮景观。

选C。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