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63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docx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承山配,太冲昆仑穴。

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其一: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胻酸,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便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其二:

内庭次指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疼,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针三分,灸三壮。

其三: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遍身风癣癞,针着实时瘳(针五分,灸三壮)。

其四: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疼并面肿,疟病热还寒,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灸三壮)。

其五: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酸疼筋莫展,风痹复无常,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针五分,禁灸)。

其六: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针七分,灸五壮)。

其七: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朦,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八: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针五分,灸三壮)。

其九: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腿胯连腨痛,转侧重欷歔。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针二寸,灸五壮)。

其十:

阳陵居膝下,外腨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灸三壮)。

其十一: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喑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针三分,灸三壮)。

其十二: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壅上,口噤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针三分,灸五壮)。

 

马丹阳针炙穴位天星十二穴现代解析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

  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

  环跳并阳陵,通里并列缺,

  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

  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太冲、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和列缺12个穴位,临床应用广泛。

适合采用上下两穴或左右两同名穴治疗的是担法(也有人认为担即补法);适合独取一穴治疗的是截法(也有人认为截即泻法)。

  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全身360多个穴的治疗作用,上述12穴都能概括,治病效果灵验,简直就像开水泼在雪上立刻融化。

这是神仙真传,可以打开治病这把金锁。

聪明至诚的人才可以传授,对行为不良不诚实的人不能传授。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能通心腹胀,善治胃中寒,

  肠鸣并腹泻,腿肿膝胻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般,

  年过三旬后,针灸眼变宽,

  取穴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足三里穴是胃经合穴,位于外膝眼(犊鼻)直下三寸。

本穴能治疗腹胀、腹泻、肠鸣和胃中寒邪,能治疗膝部和小腿酸痛、肿胀,还可补伤寒之后的瘦弱虚损以及治气臌病等,对30岁以上的人针灸足三里强壮保健作用很大,可使体健眼亮。

本穴要取准确,一般针刺八分,灸三壮。

  内庭次趾外,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喜静恶闻声,

  瘾疹咽喉痛,数欠及牙痛,

  疟疾不能食,针着便惺惺。

  内庭位于足次趾和中趾问的趾缝端,属足阳明胃经,能治疗四肢厥冷、胃经热引起的心烦喜静、荨麻疹、咽喉肿痛、牙痛、疟疾不能进食以及频繁呵欠症。

  曲池拱手取,屈肘骨边求,

  善治肘中痛,偏风手不收,

  挽弓开不得,筋缓莫梳头,

  喉闭促欲死,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癣癞,针着即时瘳。

  曲池应屈肘拱手取穴,位于尺泽和肱骨外上髁之间。

本穴善治肘关节疼痛、因受风邪引起的手臂无力,不能开弓射箭,不能举臂梳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还能治疗各种热证、咽喉肿痛及各种皮肤病如风癣和癞疥病。

  合谷在虎口,两指歧骨间,

  头痛并面肿,疟疾热还寒,

  齿龋鼻衄血,口噤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即便安。

  合谷穴在虎口部,第一、二掌骨之间,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本穴主治头痛,面部肿痛,龋齿牙痛,鼻衄以及疟病寒热往来,牙关紧闭不能说话等症,一般针五分深。

  委中曲腘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莫展,风痹复无常,

  膝头难伸屈,针入即安康。

  委中穴位于腘窝,腘横纹中点,腘动脉外侧。

委中是足太阳经穴,主治腰脊沉重疼痛,酸痛,活动不利,以及因感受风邪,风痹反复发作,膝关节屈伸困难等症。

针刺即有良效。

  承山名鱼腹,腨肠分肉间,

  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

  脚气并膝肿,辗转战疼酸,

  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承山穴别名鱼腹,位于小腿后腓肠肌下部分肉间。

本穴善治外感寒湿或闪挫腰痛,痔疮肿痛,大便困难,因脚气而引起的膝肿,战傈不能站立,胫酸脚跟痛以及由于霍乱吐泻而引起的拘挛转筋。

  太冲足大趾,节后二寸中,

  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

  咽喉并心胀,两足不能行,

  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矇,

  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太冲穴属肝经,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的前面,距本节2寸。

下有第一跖背动脉应手,可判断生死。

本穴主治惊风,癫痫,中风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咽喉肿痛,心胁部胀痛,小肠疝气,睾丸偏坠痛,眼花云翳内障,还能治疗腰痛。

  昆仑足外踝,跟骨上边寻,

  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冲心,

  举步行不得,一动即呻吟,

  若欲求安乐,须于此穴针。

  昆仑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跟骨上边外踝高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腰骶疼痛,足跟肿痛,转筋,行走困难,还能治疗突发的喘咳胸满,气上冲心。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

  折腰莫能顾,冷风并湿痹,

  腰胯连腨痛,转折重欷觑,

  若人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环跳穴属足少阳胆经,位于臀部,侧卧屈膝大转子高点至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和内2/3交点处。

本穴主治腰痛不能弯以及由于风寒湿侵袭而形成的痹证,腰胯牵连腓肠肌疼痛,活动加重。

针灸此穴后疼痛即刻可以缓解。

  阳陵居膝下,外臁一寸中,

  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

  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翁,

  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阳陵泉穴属胆经,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缘凹陷中。

本穴主治膝关节肿痛、麻木,由于风冷痹证引起的下肢疼痛沉重、步履艰难,坐卧好似衰弱的老翁,针刺此穴六分,功效神妙。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

  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

  实则四肢肿,头腮面颊红,

  虚则不能食,暴瘖面无容,

  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腕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

本穴主治突然失声,心烦懊恼,心悸怔忡,肘臂肿痛,头面红赤的实证;以及突然失声,面色苍白,食欲不佳的虚证。

用毫针刺本穴有神效。

  列缺腕侧上,次指手交叉。

  善疗偏头患,遍身风痹麻,

  痰涎频雍上,口噤不开牙,

  若能明补泻,应手即如拿。

  列缺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腕部桡侧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上1.5寸。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食指按于茎突上指尖下凹陷处是本穴。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本穴善治头项部的疾患和全身感受风邪麻木、痰涎多、口噤等症。

根据病情采用针刺补泻手法,效果明显。

天星十二穴,为临床应用中常用的十二个要穴.原十一穴,由金.马钰(丹阳顺化真人)撰为歌诀.见载于元代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一书。

至明初徐凤《针灸大全》予以增删收入加入了太冲一穴成称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

   【三里穴】:

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

善通心腹胀。

又治胃中寒,肠鸣并泄泻,腿肿膝(月行)酸。

伤寒羸瘦损.气蛊及诸班.年过三旬后.穴灸眼重观.取针当审的.八分三壮安.

   定位:

足三里本穴为于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前外缘侧一横指.从手掌按膝盖时当中指尽处是穴

   刺法:

直刺1.5寸.针感沿胃经循胫骨下行至足腕足跗和足趾部.斜刺针尖略微向上捻转运针时针感可延胃经上行.

   灸法:

艾柱灸或温针灸5-10壮.艾条灸15分钟.

   皮下组织及神经层次:

由腓肠外侧皮神经支配,该皮神经由腓总神经自腘窝处分出,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胫骨前肌,位于小腿前外侧皮下紧贴胫骨外面.由腓总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若针刺偏向外侧可刺中胫前动静两脉.故针刺时一定要用手的得气感来感觉针的走向.小腿骨间膜为一坚韧的纤维膜.连接胫腓两骨的骨间嵴之间.膜的前后由腓神经的分支支配.膜后由胫神经的分支支配. 

   注意:

若针刺过深2寸上并稍向内可刺伤.胫后神经和胫后动静脉.

   主治:

胃痛。

呕吐。

肠鸣。

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

中风癫狂水肿心悸。

下肢酸麻乳痈,膝胫酸麻等症。

本穴有强壮作用。

为保健主穴。

 

   配承山治腰腹胀。

配,冲阳 复溜 三阴交主治下肢萎缩之症。

==================================================

   【内庭穴】:

内庭次指外。

本属足阳明。

能治四肢厥。

喜静恶闻声。

隐疹咽喉痛。

数欠及牙痛。

虚疾不能食。

针着便惺惺。

   定位:

足背第二三趾间。

趾蹼后方赤白肉际处。

刺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

0。

5-1寸。

艾柱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皮下神经及组织:

皮肤由足背内侧神经的趾背神经分布。

该穴的神经来自第五腰神经,在其下有趾背动静脉的属支。

针在第二与第三趾的趾长短伸肌腱之间通过。

两肌都由腓神经支配。

   主治病症:

齿痛,口眼歪斜,喉痹。

胃肠中疾病。

足背痛。

面神经麻痹。

   穴位配伍:

 配章门。

治厥逆。

配临泣,治小腹胀。

配合谷治牙痛。

合谷三阴交。

治牙痛咽喉痛。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热。

配内关曲池天枢治疗湿热泻泄。

配内关,地仓颊车攒竹,颧髎.睛明治疗口眼歪斜等症.

================================================ 

   【曲池】:

曲池拱手取。

屈骨陷中求。

善治肘中痛。

偏风不能收。

挽弓开不得。

筋缓怕梳头。

喉闭促欲死。

发热更无休。

遍身风藓癞。

针着即时廖。

   定位:

屈肘成直角。

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刺灸:

 直刺深1-1。

5寸,艾柱3-5壮。

或温针灸10分钟左右。

   皮下神经及组织:

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由第六颈神经组成,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肌肉;桡侧长伸肌及桡侧腕短伸肌。

两肌均由桡神经支配。

肱桡肌由桡神经支配。

该肌的神经由第五第六颈神经组成。

肱肌由肌皮神经支配。

   主治:

主热病,咽喉痛。

手臂肿痛上肢不遂。

手肘无力,月经不调目赤胸中烦闷等。

   配伍:

配合谷 三里 三阴交。

行间。

内庭。

治疗浑身浮肿。

配绝骨 膏盲 百劳 治疟先热后寒。

配支沟。

三里。

三阴交治疗女子月事不调。

等。

===================================================

   【合谷】:

合谷在虎口。

两指岐骨间。

头痛并面肿。

虐病热还寒。

齿龈鼻衄血。

口禁不开言。

针入五分深,令人既便安。

   定位: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相当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取。

   刺灸:

 直刺炊直进针,深0。

5-1寸。

斜刺与皮肤成20度夹角向腕掌关节1-1。

5寸。

   皮下神经及组织:

 皮肤由桡神经浅支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六颈神经组成。

 肌肉有第一骨间背侧肌。

拇收肌。

该肌肉神经由第八颈椎神经和胸一神经组成。

皮下组织有手背静脉网汇聚成的头臂静脉起始部。

   主治:

五官疾病。

面神经麻痹。

偏瘫神经衰弱等。

配伍:

配人中主治唇吻不收。

   配 偏历三阳络。

耳门主治龋齿。

配肩髃。

手三里。

百会。

肩井风市。

环跳。

足三里。

委中。

阳陵泉,水沟。

太冲。

治疗中风失语等。

===================================================

   【委中】:

委中曲(月秋)里横纹脉中央。

腰痛不能举。

沉沉引脊梁。

酸痛筋难展。

风痹更无常。

膝头难屈伸。

针入既安康。

   定位:

在腘窝中央.即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刺灸:

直刺1.5寸.或点刺放血.可灸.

   神经及皮下组织:

由股后神经分布,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二骶神经.皮下有小隐静脉和股后皮神经的分支.针刺时针通过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该肌神经由胫神经支配.神经纤维来自第一二骶神经.针深层有腘动静脉,故深刺时不可盲目深刺.免得刺破血管造成皮下出血.

   主治:

中暑.急性肠炎.腰背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瘫痪.关节炎等.

   配伍:

配关门.神门.治遗尿.配飞扬.承扶.治疗痔疮痛.配人中治疗急性腰扭伤.等.

==================================================

   【承山穴】承山名鱼腹.腓肠分肉间.善治腰疼痛.痔疾大便难.脚气并膝肿.辗转做痛酸.霍乱及转筋.穴中刺便安.

   定位:

在小腿的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小腿伸直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刺灸:

直刺1-2寸.可灸.

   神经及皮下组织:

由腓肠内侧神经分布.到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四腰神经.皮下组织由腓肠内侧皮神经的分支和小隐静脉.腓肠肌由来自第一.二骶神经纤维支配.

   主治:

腰背疼痛.小腿转筋.痔疮.疝气等.

   配伍:

配承山.复溜.太冲.太白.治便血.配太溪肾腧委中治便秘腰背疼痛等.

===================================================

   【太冲】:

太冲足大趾.筋后二寸中.动脉知生死.能医惊痫风.咽喉并胸腹.两足不能行.七疝偏坠肿.眼目似云蒙.亦能疗腰痛.针下有神功.

   定位:

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后方凹陷处.正坐垂足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间,跖骨底结合部前方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外缘处取穴.

   刺灸:

直刺0.5-0.8寸,可灸.

   皮下组织及神经:

皮肤由腓浅神经支配,该穴的皮肤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针在拇长伸肌腱与跖长伸肌腱之间通过.两肌腱均受腓神经支配.第一骨间背侧肌位于第一二跖骨间由足底外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一骶神经.

   主治:

头痛.眩晕.耳鸣,夜盲.惊风,面肌痉挛.面瘫.胃肠疾病.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下肢关节酸疼等.

   配伍:

配风池百会用泻法平肝清风.治疗肝扬上亢引起之眩晕头痛.配复溜太溪,肝腧三阴交睛明,功能育阴浅阳平肝明目.配血海 三阴交施用补法治疗血虚生风之痉病,面肌痉挛.眼球震颤手指及下肢震颤等症.

===================================================

   【昆仑穴】:

昆仑足外踝.腿骨上边寻.转筋腰尻痛.暴喘满心中.举步行不得.一动既呻吟.若欲求安乐.须与此穴针.

   定位:

在足外踝后方.外踝尖与跟腱间的凹陷处.

   刺灸:

直刺0.5-0.8可灸.

   皮下神经及组织:

皮肤由腓肠神经支配.到该穴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一骶神经.皮下有腓肠神经和小隐静脉.针在跟腱前方进入脂肪和疏松结缔组织中.跟腱是小腿三头肌的肌腱.附着于跟骨的跟结节.由胫神经支配.

   主治:

 头痛.项强目眩.腰痛足跟痛.高血压.落枕 坐骨神经痛等.

   配伍:

配曲泉,飞扬.前谷少泽,通里.治疗头眩晕.配风府.束骨治癫狂.配次廖治阴部痛等  

===================================================

   【环跳】:

环跳在髀枢.侧卧屈足取.折腰不能顾.冷风并湿痹.脖胯连膝痛.转侧重唏嘘.若入针灸后.顷刻病消除. 

   定位:

侧卧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骨裂孔的连线上.当外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的交点.

   刺灸:

直刺2-3寸.灸5-10壮.或温针灸20分钟.

   皮下组织与神经:

皮肤由上皮神经分布.由来自第二腰神经纤维的分支的皮支支配.穴点在的臀大肌是人体中最大而肥厚的肌肉.到该肌肉的神经纤维来自第五腰神经和第一,二骶神经 深层有坐骨神经.是人体最长的周围神经.由第四五腰神经及第一 二 三 骶神经的前支纤维构成.

   主治:

腰腿痛.中风半身不遂.股骨头坏死等.

   配伍:

配至阴治疗胸胁游走疼痛.配风市昆仑 居廖.足三里.阳陵泉.治疗痛风. 配居廖秩边.臀中.天应点.治疗股骨头坏死.

===================================================

   【阳陵泉】:

阳陵足膝下.外廉一寸中.膝肿并麻木.冷痹及偏风.举足不能起.坐卧似衰瓮.针入六分止.神功妙不同.

    定位:

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神经及皮下组织:

皮肤分布腓肠外侧神经.该处由来自第五腰神经纤维支配. 肌肉组成.腓骨长肌,趾长伸肌由来自腰四到骶一的神经纤维支配.

   主治:

胆绞痛.胆囊炎.肝炎高血压  习惯性便秘.膝关节痛.漏肩风.下肢瘫痪.肋间神经痛等..

   配伍:

配.曲池.环跳.治疗半身不遂,配足三里.上廉治腹肋涨满.配 夹脊.8--9内关,治疗胆囊类疾病.配环跳 足三里.治湿痹等. 

===================================================

   【通里】:

通里腕侧后.去腕一寸中.欲言声不出.懊恼及怔忡.实则四肢重.头腮面颊红.虚则不能食.暴瘄面无容.毫针微微刺.方信有神功.

   定位:

仰掌腕横纹尺侧上方一寸

   刺灸:

直刺0.5-0.8.可灸

   主治:

癔病失语.心痛腕臂痛.神经衰弱等.

===================================================

   【列缺】:

列缺腕上侧.次指手插转.善治偏头患.遍身风痹麻.痰涎频频上.口禁不开牙.若能明补泻.应手胜推拿.

   定位:

桡骨茎突.腕横纹上1.5寸.即两手虎口交叉食指尖下所指筋骨凹陷处.

   刺灸:

向肘部0.3-0.8斜刺.

   主治:

头 颈 项痛.咳嗽.哮喘.面神经麻痹等.

   皮肤由前外臂神经及桡神经支分步.皮下组织:

拇长伸肌腱.肱桡肌腱.旋前方肌.由六 七八颈神经组成.

   配伍:

配合谷治疗面痈.配曲池治热病心烦躁.配太阳.四白下关.治疗面神经麻痹.以上为天星十二穴的全部定位及穴区神经组织.也许您仔细分析会找出点心得.

简单又实用的天星十二穴

《黄帝内经》中记载,说人身上有十二经络,以应十二个月,有三百六十五节,以应一岁,其实就是说人的穴道有三百六十个。

穴道数量在历代的发展中,慢慢地累积,到明朝的《针灸大成》,就已经记载了有三百六十一穴。

人身上有三百六十一个穴道,分布在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两条脉上;每一个经络上的穴道数量不一,例如膀胱经上最多,有六十七个穴道,心经、心包经最少,各有九个穴道。

穴道的数量那么多,临床上究竟有哪些穴道可以选用?

明朝的一位医生因为用穴的方便性,以及有效性,发展了十二个穴道,在《针灸大成》中称之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

十二个穴道都是在“正经”上面,而且都是属于重要穴道,例如五俞穴、原穴、络穴或大关节上的穴道等,临床应用上非常好使,很有效;几乎这十二个穴道,已经可用以治疗全身所有的疾病。

《针灸大成》里面收录编成为“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1]

它的总诀是这样写的,“三里内庭穴,曲池合谷接,委中配承山,太冲昆仑穴,环跳与阳陵,通里并列缺;合担用法担,合截用法截,三百六十穴,不出十二诀。

治病如神灵,浑如汤泼雪,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

”就是说虽然有三百六十个穴之多,不出这十二个穴,只要补泻的处方正确,就什么病都能治了。

而且还说治病有如神灵,应手即愈,就像用热水泼在雪地上,一下子就溶化了。

还说这些穴道是北方之神所传授的。

因此,针一扎进穴道,连金锁都可以打开。

在这个歌诀里面还有:

古人传授任何一种技艺都是师父找徒弟,不是徒弟找师父的,所以歌诀说:

至人可传授,匪人莫浪说,就是说,只能够教给那些好的弟子,不是好弟子,就不能教他。

这十二个穴道中,有八个是在脚上的,四个在手上。

三里穴:

属于足阳明胃经的合穴,只要对针灸有一点概念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道,可用以保养,也可用以治病的重要穴道。

歌诀里说“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就是说三里穴的位置,膝眼又叫“犊鼻”,在膝盖上有两个相当大的洞,长得有点像牛鼻子,外侧的叫“外犊鼻”,内侧的叫“内犊鼻”。

足三里就在外犊鼻之下三寸,离膝胫骨棱一个拇指寸远,也就是在两筋之中。

主要功用治“胃中寒”,也可用以治疗心腹胀。

胃中寒的症状,例如肠鸣,有“幽幽……”似水走动的声音,并且腹泻。

《四总穴歌》有“肚腹三里留”,就是说只要是胃肠的病都可以找三里穴。

外科方面,可以用治腿肿、膝、胻(胫骨)酸。

内科方面,伤寒型的感冒,以及羸瘦、劳损,都是因为慢性病,而肠胃功能已经很差了,变得羸瘦,还有“气蛊”,气蛊就是腹部因为消化不良以及水份不能良好地排泄而发生鼓胀的样子。

还有,它还是一个很好的养老用穴道,三十岁以上的人,针灸三里穴眼睛变宽,会看得清楚;因为大部分的人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形成所谓的“老花眼”了,眼睛可以看远,不能看近。

常扎这个穴就会变得很好,但是取穴要精确。

针入八分或艾灸三壮。

依据我自己的经验,假如经常地针灸这个穴道,不但可以养老,而且假如要走远路,或要爬山,步行的能力也会比较好得多。

还有这么一句话“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三里要经常用艾灸,烧出灸疤来,甚至于让它经常都是湿淋淋的,让它常有出脓的现象,可以治疗老年性的病,例如血压高之类的毛病,经常灸它,可获得很好的血液循环,血压就不会升得太高。

内庭穴:

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它在脚的第二指、第三指的中间的这个脚丫子上五分,最主要可用以治疗四肢冰冷的现象,可以用治喜爱安静而不喜欢声音的“胃经热象”,长风疹块的瘾疹现象,咽喉痛,呵欠频数及牙疼。

其实频频呵欠就是缺氧了,牙疼在中医的概念上面,认为牙属于阳明,下牙属手阳明大肠经,上牙属足阳明胃经,这里的牙疼就是上牙疼。

另外虚极而不能吃东西,针这个穴立刻就好了。

曲池穴:

是在手肘上面的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找寻的方法是:

手臂稍微弯曲起来,把手掌对着自己的心脏,手臂上最高的这一条经络线就称之为“手阳明大肠经”,在这个经络上面的手肘弯弯处的穴道就叫做“曲池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说“曲池拱手取”,拱着手找寻;“屈指骨边求”,在骨头的边缘可以找到它;它的作用是“善治肘中痛”,可用以治疗肘的疼痛。

又能治疗“偏风”,也就是中风半身不遂症状,还有手不能弯曲、不能收回来,表示这个手已经没有力,神经功能差了,不能拉弓射箭了,因此丹阳天星十二穴歌说“偏风手不收,挽弓开不得”,要拉弓射箭,必须要用到这条大肠经的肌肉的劲,却使不上力了。

大肠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