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79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 茶 高 产 栽 培 技 术.docx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

潘德森伍仪章编著

 

阳新县林业局

 

前言

油茶又叫茶子树,是我国南方主要木本油料树种,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种子富含脂肪,用以榨油。

茶油是最好的食用油,色清明亮,味香可口,耐贮藏,不易酸败,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达85﹪以上,食后易消化,对治疗高血压、心血管有辅助作用。

茶油还是制作肥皂、凡士林、生发油、机械润滑油、机械防锈油以及医药青、链霉素油剂的原料。

 果壳中单宁含量高,茶籽榨油后的副产品茶饼可提取茶皂素、粗蛋白、粗脂肪,是具有多种用途的化工原料。

茶饼还可当肥料,脱脂去皂后可作饲料。

油茶叶常绿,叶厚革质,树干光滑,是防火林带的优良树种。

同时, 油茶树形美观,花期长,花大而艳丽,兼具绿化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生态效益。

为了使我县油茶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在全县尽快普及推广油茶高产栽培技术,我们编写了《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全县油茶生产者、工作者和基层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由于编著者水平所限,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7年3月

 

目录

一、生物学特性…………………………………………1

二、芽苗砧嫁接苗培育技术……………………………3

﹙一﹚嫁接前准备……………………………………3

﹙二﹚嫁接……………………………………………4

﹙三﹚接后管理………………………………………6

三、栽培技术……………………………………………7

(一)、造林地选择……………………………………7

(二)、整地……………………………………………7

(三)、栽植……………………………………………7

(四)、幼林培育………………………………………8

(五)病虫害防治………………………………………9

四、低产林改造技术……………………………………11

(一)除杂………………………………………………11

(二)冬挖夏铲………………………………………11

(三)修剪……………………………………………12

(四)嫁接换冠………………………………………12

(五)挖竹节沟………………………………………12

(六)施肥……………………………………………12

五、茶果采收及处理……………………………………13

(一)、茶果采收………………………………………13

(二)、茶果处理………………………………………14

 

一、生物学特性

  

 油茶喜温暖湿润气候,要求年平均气温14-21℃,年平均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且四季分配均匀,日照1800-2200小时。

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能耐较瘠薄的土壤,在pH值4.5—6.5之间的酸性、微酸性的红壤或黄壤上均可正常生长发育,碱性土不宜种植。

 油茶在土层浅薄、肥力较低的土壤虽能生长发育,但产量低、大小年显著。

如果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油茶结实丰满,产量及出油率均高。

油茶有春梢、夏梢和秋梢。

春梢在3月中旬开始生长,5月中旬基本结束;夏梢在5月中旬开始生长,7月中旬终止,二次夏梢7月中旬至8月下旬;秋梢始于9月上旬,到11月下旬终止。

油茶顶端优势明显,顶芽萌发力最高,生机最旺,所萌发的顶春梢较腋芽所萌发的侧春梢生长量大,壮实,花芽分化率及座果率也较高。

油茶幼年阶段营养生长旺盛,应促进春梢、夏梢和早秋梢的生长,扩大树冠,增加叶面积,为早实丰产打下基础。

成年阶段的油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存,春梢是开花座果的枝条,夏梢一般不能孕蕾着果。

油茶叶面积的大小与花芽分化及座果有关。

单枝有3片以上叶才能形成花芽,开花着果;全株每果平均有叶15-20片才能保证稳产。

叶片过少,翌年必然出现小年。

油茶花芽4月份开始在当年春梢上分化,9月中、下旬开始开花,10月中下旬为盛花期。

油茶的花为两性花,异花授粉,孤雌不能生殖,自花授粉不孕或可孕率很低。

花朵盛开期的当天和第二天授粉受精的成果率最高。

油茶花的传粉媒介主要靠昆虫。

2月下旬至9月上旬为果实生长期,10月上、中旬果实成熟。

油茶花期正是上年所结果实的初熟期,形成花果并存的奇特现象,群众称之为“抱子怀胎”。

    油茶为深根性树种,根系的生长具有强烈的趋水趋肥性,有较强愈合力和再生力。

     油茶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阳坡的油茶较阴坡油茶产量高,含油率高。

低丘坡向对油茶影响不大。

油茶花期降雨则不利授粉。

农历7--8月对水分要求迫切,故农谚云“七月落金、八月落银,十月开花要天晴”。

油茶生长较慢,寿命长短,结实多少,因土壤和经营好坏而不同。

在土壤条件好,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油茶造林后3-4年开花结实;第5年每亩可产油茶籽30公斤,出油8公斤;7-8年有一定的生产能力,每亩可产油茶籽100公斤,出油30公斤;15-16年以后进入盛果期,每亩可产油茶籽200公斤,出油60公斤。

盛果期,每亩产值可达1200元(茶油20元/公斤)。

扣除当年抚育管理费200元,油茶果采摘、加工费400元,每亩每年可获纯收入600元。

盛果期可持续到70到80年。

二、芽苗砧嫁接苗培育技术

  

﹙一﹚嫁接前准备

1.砧种的采集:

 油茶的采种期一般在生理成熟和种子成熟之间,即种子已经成熟而果实未开裂之前进行,我县可在10月上旬采种。

茶果成熟的特征是油茶果皮上的茸毛自然脱落,变得光滑明亮;树上少量茶果微裂,容易剥开;种子乌黑有光泽或呈深棕色。

  2.砧种的催芽处理:

  茶果采后,不能晒,放在室内通风处让其自然开裂,选取大粒种子(粒重2—3克)在室内用干净的干河砂贮藏,到翌年3月上旬气温稳定后,选用干净的砂子,消毒后作好砂床(高10~12厘米)压平,密播一层种子,再盖一层砂(15~20厘米),压平、压紧,上盖杉枝,如雨多则用薄膜遮盖。

为配合好嫁接时间,控制好砧木苗生长,原则是嫁接前不能让砧苗露出砂层,否则,芽茎变细变硬木质化,不利嫁接。

  3.采穗圃抚育:

油茶良种繁育应以繁育优良无性系苗木为起点,芽苗砧嫁接苗之优良,首要来自优良穗条。

因此,在优良无性系采穗圃中,应于头年冬进行抚育管理,进行修剪除去病弱枝,增施氮磷钾肥,促使穗条早生快发,以提供更多的优良穗条,保证嫁接需要。

  4.苗床准备:

最好选择营养杯育苗,选疏松肥沃的士壤,做好土壤消毒,防病虫害,施足基肥,适量复合肥,装袋摆齐,袋面最好铺一层1厘米的黄泥,搭好遮阴棚,并用尼龙薄膜覆盖。

  5.器具物品准备:

嫁接前必须准备好嫁接所需使用的器具物品,铝箔(可用洗净刮平的铝壳牙膏皮,剪成2厘米宽,6厘米长的长方形),单面刀片,塑料袋等。

  ﹙二﹚嫁接

  1.接穗条选取:

最好随采随接,选通直健壮,无病虫害,腋芽饱满的当年生半木质化的春梢,每枝保证有效芽3个以上,采后放入清水中浸湿,装入塑料袋中保湿运输,如当天末接完,放入袋中保存,每天透气3~5分钟,气温高时可每天浸水一次。

  2.嫁接操作

  

(1)嫁接时间:

4~5月间视当年生春梢进入半木质化时开始嫁接,此时砧木苗的生长长度10厘米左右且末露出砂层时最佳。

  

(2)准备好砧木苗:

将砂藏好的砧木苗起出,洗净砂子,放入带水容器中,保湿待用。

  (3)切砧木:

将砧木苗横放在小木板上,用单面刀片切断上下两端,胚茎、胚根各留成4厘米,共8厘米,然后,从胚茎端的正中1.5厘米处从内向外纵切一刀,切口1.5厘米,套上铝箔圈待用。

  (4)削接穗:

将接穗放在木板上,在腋芽下方0.2~0.3厘米两侧,用单面刀片斜削,切面长1.2厘米,要求削平滑,一侧略深削至木质层,一侧削去皮层,深度恰到形成层,最后在腋芽上端0.2~0.3厘米处切断,同时将叶片切去一半,即成一叶一芽的接芽,放在清水中待用。

  (5)接合:

将已套好铝箔的砧苗拿在手中,把接芽插入砧苗切口,应选放与砧木切面大小一致,长短适宜的接芽,如双方不一致,则需使砧穗的形成层一侧对正,并使接芽基部也和砧木切口底部紧贴,然后将铝箔自上而下逐步捏紧,使接芽与砧苗紧密结合,为防止铝箔退松,应将铝箔两端顺向捏转、压紧,再反向捏紧,以手轻拉接芽不会脱落为准,然后将接好的苗放入容器中保湿并及时栽植。

  ﹙三﹚接后管理

  1.栽植:

将已嫁接好的苗木,及时栽植在已准备好的营养杯中,栽后浇透水一次,及时盖膜。

  2.除芽拔草:

砧木极易产生砧芽,密封30天左右,方可掀开薄膜除砧芽,以后结合拔草每隔20天左右除砧芽一次。

40天后,晚上可打开两头膜、白天盖回。

  3.拆除薄膜:

苗木栽植后一个月内全靠薄膜庇护,只有在密封条件下保温保湿,才能提高嫁接成活率。

一般情况下60天左右可选择阴雨天全部拆除薄膜,让其自然成长。

  4.除虫防病:

栽植后苗木处于高温高湿状态,是病害发生的适宜环境,加上苗木幼嫩,极易发生炭疽病、介壳虫和蚜虫等病虫,应每隔7~10天喷施一次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等进行预防,并及时清沟排渍水。

  5.追施速效肥料:

掀膜后,每月喷施0.075%浓度的尿素和磷酸二氢钾2~3次。

  6.拆除遮荫棚:

在秋分左右选阴雨天气拆除遮荫棚,使苗木充分吸收阳光,促进生长。

嫁接苗成活率约80%,管理好的可达到90%以上。

当年苗高生长可达20厘米以上。

  

三、栽培技术

 

(一)、造林地选择

  宜林地条件是海拨800米以下,凡生长有映山红、杉木、茶树、马尾松等植物的丘陵、山地都可选为油茶造林地。

土壤含石灰质的地区,油茶生长不良,忌选为造林地。

   

(二)、整地

    整地在头年的秋、冬季进行。

 整地方式有全垦、带垦、穴垦三种。

应根据林地条件、经营水平等情况,因地制宜选用。

垦挖深度要求达21-24厘米,定植穴要求50-70厘米见方。

坡耕地栽种油茶,整地时要求留1-1.5米的定植埂,或留1米见方的定植盘,以利林粮间作。

    (三)、栽植

   1.密度:

一般每亩74或90株,株行距为3×3或是2.5×3米,在特别肥沃的平坡地每亩56株左右,株行距为3×4米。

     2、时期:

栽植时间2月上旬至3月上旬,也可在10一11月份造林或补植。

栽植一般选择阴天或毛毛雨天,也可在晴天的下午进行。

3、栽植方法:

栽植深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栽植深度等于或大于苗木在苗圃内的埋土深度为宜,深栽影响成活率和后期生长,不能埋嫁接口,不能埋叶或露根。

栽植时,苗木植入穴中,尽量使根系舒展,主干正立,回填表土,分层踏实,上覆松土。

立地条件差的地段,可用截干造林或修枝摘叶造林。

截干时保留3-5片叶片,勿伤芽头。

苗木宜随起随栽,当天栽不完,必须假植。

做到就地育苗就地栽植,避免长途运输。

栽植后遇干旱充分浇水。

 (四)、幼林培育

     1.中耕除草:

造林后的头两年,每年春末夏初(5月底前)和秋季(9月以后)各中耕除草1次,培蔸正苗。

第三年全面深挖一次,深度20—25厘米。

第四、五年每年秋季中耕除草1次,全面浅锄15厘米左右。

第六年全面深挖一次,深度20—25厘米。

2、林地间作:

幼林通过林中合理间种,达到“以山养山、用养结合、以耕代抚”的目的。

间种作物有黄豆、花生、油菜、绿肥、药材等。

间作时要注意留好定植埂,既保证作物的收获,又保证油茶生长。

   3.追肥:

造林后第一、二年主要追施氮肥为主,促进幼树营养生长。

施肥量:

尿素50克/株。

第三年开始开花结果后,每株施尿素50一100克,磷、钾肥100一150克。

对成林结果树,冬季每株施入有机肥25-50kg,春夏施入复合肥0.5-1kg。

施肥方法:

基肥应在树冠外围开沟施入。

追肥宜在树冠周围开浅沟施入。

 

   4.幼树整形:

幼树长到1.2米高左右时,将顶芽摘除,保留4—5个强健主枝。

主枝在主干上最好各保持10一15厘米间隔,分布均匀。

如有主枝间距离过远时,宜留强健分枝作为副主枝,以便充分利用空间,扩大结果面积。

幼树修剪量宜小不宜大,通过整形,使其成为自然圆头形和自然开心形。

修剪时间以11月至翌年2月为宜。

春梢是结果枝的主要来源,修剪时应尽量保留;同时,油茶花芽多集中分布于枝条顶部,成年树修剪应以疏删、轻剪为主,不宜短截,主要剪去枯枝、病虫枝、下脚枝、重叠枝、徒长枝、内膛细弱枝待。

  (五)病虫害防治

  

(1)油茶炭疽病:

此病4—10月易发生,以7—9月蔓延最快。

发病症状:

果实上最初在果皮上生圆形褐斑,边缘一圈色深,中央部分较浅,后渐扩大,并出现轮生的黑色小点,病果早落;叶片上病斑初为红色小点,扩大后呈棕褐色,具轮纹,其上密布黑色小点;嫩梢病斑初为红色,后期变为黑褐色,梢即枯死;芽病斑多发生在芽鳞片基部,呈褐色或黄褐色,如蔓延至子房花芽即脱落。

防治方法:

结合挖垦、修剪、采收,清除病枝、病叶、病果;在发病高峰期的7—9月,可用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每半月一次,连喷3—4次。

 

(2)油茶软腐病:

发病时油茶大量落叶、落果。

一般3月下旬始发,4—5月遇阴雨即迅速蔓延,6—8月最烈。

发病症状:

受害叶片、果实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后扩展为土黄色或褐色圆斑,病部组织腐烂变软。

防治方法:

冬季清除病叶、病果,在发病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75%甲基托布津300—500倍液。

    (3)油茶毒蛾:

又叫茶毛虫,幼虫吃叶、嫩枝、花芽和幼果。

一年发生3代。

防治方法:

3月底4月初人工采摘卵块烧毁;药物防治应掌握在幼虫3龄之前进行为佳,1、2龄幼虫有群集习性。

药剂可用100—200倍肥皂液;合成洗衣粉50一100倍液;晶体敌百虫500—1000倍液。

 (4)油茶苗木白绢病:

主要危害1年生苗木,导致根部腐烂,叶片脱落枯死。

6-7月是病害的高峰期。

防治方法:

选择排水良好的山脚坡地育苗,做好苗圃管理工作,发现病苗及时拔除,并用1﹪硫酸铜或敌克松对病苗周围土壤进行消毒,防止病菌扩散蔓延。

    (5)油茶尺蠖:

食叶害虫,一年一代。

防治方法:

结合垦复灭蛹。

2—3月捕蛾刮卵(卵产在树干阴凹面)。

对2-3龄前幼虫,喷50%二溴乳剂1000倍液或90%的晶体敌百虫1500倍液。

  

四、低产林改造技术

    我县现有油茶林中有大面积低产林,需要采取相应的方法加以改造。

具体措施如下:

(一)除杂

连蔸清除林内杂树灌木和油茶老残病虫株。

对疏密不匀或过密的林分,间代过密弱株,林中空地则予补植。

使林相整齐,分布合理,每亩调整到70株左右。

    

(二)冬挖夏铲

冬季垦复,要求3年一深挖,深挖20—30厘米,翻大块,底朝天。

夏季一年一浅锄,浅锄10厘米左右。

注意树冠内浅、外深;幼树浅,大树、壮树深;熟山浅,荒山深。

消灭杂草,切断土壤毛细管,增加土壤透气性和蓄水能力。

垦复方法有全垦、带垦、穴垦等。

坡度25度以下的油茶林地应采取全垦。

    (三)修剪

通过修剪,改善树体结构,形成枝叶均匀、通风透光、结果面大而厚的好树冠。

剪去脚枝、徒长枝、病虫枝、枯枝、纤细光棍枝、密集交叉枝等。

树冠过高,摘除顶芽,控制高生长,促使多发侧枝。

对已衰老的结果枝和生长枝,可回缩剪除原枝条长度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二,促进新枝萌发,恢复生长势,增加结实面积,提高产量。

    (四)嫁接换冠

对部分劣株,用优树穗条,采用撕皮嵌合嫁接法,于5月上旬至6月下旬进行嫁接换冠。

    (五)挖竹节沟

在油茶林坡地沿等高线水平方向开挖竹节沟,沟底宽50厘米,深40厘米,遇油茶树留一个节,遇不到油茶树则每10米留一个节,上下沟距为8—10米。

   (六)施肥

    1.施基肥:

在树冠外20-30厘米处挖环状沟,将茶壳、茶枯均匀撤于沟中,并与底土拌匀,再覆土。

每亩施沤制的茶枯30公斤、茶壳100公斤。

以后逐年更换位置,适当加深和加宽施肥沟。

    2.追施化肥:

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

采取环状沟施或穴施,每亩可施用尿素50公斤,磷肥75公斤或复合肥15公斤。

在有条件的地方,还可进行叶面追肥,喷2%过磷酸钙浸出液加5%尿素溶液。

    3、间种绿肥:

油茶成林间作一般以绿肥、豆类、油菜、花生为宜。

通过间作以致良土壤,增加油茶产量为目标。

五、茶果采收及处理

(一)茶果采收

油菜种子完全成熟到果实开裂,一般只有十几天时间,应在种子已经充分成熟,而果实尚未裂开之前及时进行采收。

一般在果实成熟期前3天开始到后7天完成。

采收早了,出油率低,酸值高,硬脂酸含量高,油酸和亚油酸含量低,影响茶油产量和质量;采收晚了,茶果开裂,茶籽散落,收拣费工且易霉变。

油茶最佳采收期,还要考虑品种类型、地区、年份、气候等因素,在种仁油分完全转化和充分积累之后采收。

(二)茶果处理

采收回来的茶果都有后熟期,因此应将采回的茶果堆放6-7天以后,再摊晒,可提高出油率,但堆放的时间不能过长,不能过厚,以免霉烂变质,摊晒时要经常翻动,促使茶果开裂均匀,取出茶子,茶子取出后,再将茶子曝晒数日,到茶子全干以后,去掉杂物,存放于干燥地方,备榨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