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184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9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docx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纪军平

编号:

 

南阳师范学院2012届毕业生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元四家”山水研究

完成人:

纪军平

班级:

2008--01

学制:

4年

专业:

美术学

指导教师:

张朵聪

完成日期:

2012-4-2

 

摘要

(1)

一.元四家山水画形成的背景

(1)

(一)社会变迁对元四家绘画思想的影响

(1)

(二)中国传统诗性文化对元四家山水创作的影响

(2)

(三)宗教对元四家山水画的影响

(2)

(四)文人画传统对元四家山水画观的影响(3)

二.元四家的山水画风格与文人画艺术特征及其美学思想(5)

(一)元四家的山水风格

1.黄公望的山水画风格---苍润浑厚(6)

2.王蒙的山水画风格---繁密(景多稠密)(6)

3.倪攒的山水画风格---疏简、清幽(6)

4.吴镇的山水画风格----自由洒脱(6)

(二)“元四家”山水画的文人画艺术特征及其美学思想

1.诗画结合(14)

2.书画结合(14)

3.重水墨表现(14)

4.借物抒情,强调写意精神(14)

三.元四家绘画的继承与创新(5)

(一)章法布局,笔墨技法(14)

(二)“尚法”转为“尚意(14)

(三)思想变化(14)

(四)继承的遗憾(14)

参考文献(14)

“元四家”山水画研究

作者:

纪军平

指导老师:

张朵聪

摘要:

元四家是元代山水画的四位代表性画家黄公望、倪瓒、吴镇、王蒙的合称。

他们在元代异族统治的政治、历史背景下,在动乱频发的社会里,隐居泉林,寄情山水,对于他们来说绘画是人生观念和创作态度的自我表白,把强烈的个人情感借助山水画传达给观众。

他们创造的山水画境体现了元人对心灵节操的执守。

“元四家”的艺术实践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并且把山水画的发展推向了追求意境、寄托情思的全新格局。

关键字:

元四家笔墨意境写意精神影响

一.元四家山水画形成的背景

元四家是整个元代山水画水平的代表,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元代虽然短暂,但元代绘画的特殊面貌为中国山水画增添了独具一格的美的形式。

元四家风格各异,他们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五代董源、北宋巨然的山水画基础,深受赵孟頫影响,且糅合了北宋的文人画传统,讲究笔墨,崇尚意趣,并把诗文书法融入绘画,以士人的笔墨、情趣、品味进行了山水画创作,形成了淡雅空灵的画面之风,使文人山水绘画取得了明确的内涵和典范图示,进而形成了元代中后期文人山水画的主流。

(一)社会变迁对元四家绘画思想的影响

公元1206年,我国北方日益强大的蒙古族以武力占领中原,建立了元朝。

元代,由于复杂的民族矛盾,造成了特有的文化背景。

在文化方面,蒙古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儒家思想,大量笼络南宋遗老遗少,汉族知识分子在政治上被歧视,他们的政治抱负无法施展,于是他们纷纷隐退泉林,寄情书画,追求内在精神自由以及性情的抒发,投身自然以求所谓的“梵我合一”的道统精神,在笔墨纸砚中抒发个人抱负与情怀。

正是这种超然的生活态度,使他们常常能亲近自然,在自然中直接获取题材,从而使他们的绘画更富超然气质。

元代统治者实行的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使元代士人有了巨大的创作自由,无拘无束地抒发个性与性情。

元四家身处乱世,或以卖卜为生或有牢狱之灾,这更加剧了他们弃世隐逸的生活态度。

他们的山水画多取材于隐居生活,表现自身所居的秀美山川,并将自己的主观情感通过笔下的山水形象加以宣泄,传递给观者。

他们隐逸的状态、消极的生活态度影响着那一时期文化艺术的发展。

  

(二)中国传统诗文化对元四家山水创作的影响

中国画和古诗文联系密切,元四家在绘画创作中追求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这也是对宋人提出的“诗画一律”的师承。

元四家山水画都具有诗境之美,诗境的融入使意境创作成为中国山水画的灵魂。

在元四家的山水画中真实体现了画家的诗意想象,突出地表现了画家文学化、神韵化、诗意化的境界。

诗境即意境,画家凭借自己丰富的情感和对诗境的深刻领悟,运用精炼的笔墨营造意境。

从画的意境来看,中国古代绘画是情与景、主体与客体、意与境的统一。

倪云林的《容膝斋图》,所画并非特定实景,而是一种主观的个人经验,构图为“三段景”、造型简练、墨气清淡、折带皴塑造出山体的三度空间结构。

画面平淡、素净、萧疏、简远,表达出士大夫远离尘埃俗世、渴望平静的精神状态。

诗情贯注于画意之中相辅相成,以这种绘画形式抒情,成为了元四家山水画写意精神的一大特点。

(三)宗教对元四家山水画的影响

元四家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学强调对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自我修养的提高。

元四家对“道”的认识是具有一致性的。

元四家把这种心灵的修行改为绘画的修行,所绘山水大都疏散淡远、宁静中和,绝少剑拔弩张之气,符合传统文化对士大夫心性修养的要求。

山水又以其形质之美,更好更集中地体现“道”使仁者游山水得到而乐之。

文人一直奉儒家为正统,然而内心又向往身心解脱的自由生活,渴望遁入山林、怡情悦性、自我陶醉。

形成于魏晋南北朝的玄学,影响了“元四家”山水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如黄公望自幼被称之为“神童”,但生不逢时,其官场生涯并不顺遂人意,在经历牢狱之灾后辞官还乡,永不入仕。

在松江居住期间,和吴镇一样以卖卜为生。

(四)文人画传统对元四家山水画观的影响

元代文人山水画成为绘画的主流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宋朝的灭亡、画院的解散,原先统领画坛的被称之为“正统”的绘画体系土崩瓦解,不再居于画坛的主流。

来自不同社会阶级、身份背景的业余画家崛起,绘画品味、创作风格、表达产生转移,使创作活动更加自由,更具有包容性。

二是因为在元代,很多汉族文人不得入仕,从而过起了思想恬淡的生活,描绘自然山水成为其生活的主题,他们崇尚自然适意,寻求心灵的清远深幽,用绘画来逃避现实,消极避世。

文人画的文化内涵、绘画主题、格调风尚正好切合了当时文化人的失落心态,变成他们面对现实、宣泄不满的最好途径,文人画也就在这时才真正从理论和实践上得到发展,而逐渐被历史所认可。

不少文人亲身参加绘画实践,用以遣兴抒怀,成为一种风尚。

.

二、元四家的山水画风格与文人画艺术特征及其美学思想

中国山水画都有独立的精神内涵,不同的历史阶段的不同社会背景会影响山水画的发展,但不会彻底改变其自身的规律与本质。

山水画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自律性。

山水画所要表达的始终是超然于物外,悠游于象外的精神追求,表达的是中国传统文人理想的生活状态与渴望达到的精神状态。

(一)“元四家”的山水画风格

1.黄公望的山水画风格---苍润浑厚

黄公望的山水画思想受赵孟頫的影响较大,注重师造化,常在虞山及浙江的富春山进行写生,从中吸取营养,将自然之山水融于胸中重新塑造。

他师法古人又不拘泥于古人,学习自然,又不照抄自然,把自己的想法融进去,让“思”与“景”有机地联系到一起。

黄公望发展了董源与巨然一派的水墨技巧,在此基础上自创浅绛山水,开创了中国山水画新的表现形式,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代表了他一生最高的艺术成就。

他改变了自宋以来繁琐的画风,完成了山水画由尚法到尚意的升华,建立起了文人画的萧索淡泊、平淡天真的最高审美境界和典型风范。

2.王蒙的山水画风格---繁密(景多稠密)

绘画中,他尤擅山水,得外祖父赵孟颇之法,以董源、巨然为宗,又能变古,自成一家。

王蒙山水画技十分丰富,经常采用数家之法。

这也是依托他书法上的造诣。

他画画经常先用淡墨而后浓墨,先用湿笔而后用焦墨。

他画的树林,树木不下数十种,苍郁茂密具有深远感,回环重叠,烟霭微茫,山林曲尽幽致,人物房屋,十分精妙。

他创造的“水晕墨章”,丰富了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在《画史绘要》中说:

“王蒙山水师巨然,甚得用墨法。

”在《青卞隐居图》中,他使用了最丰富的技法,融会贯通了董源、巨然、范宽、李成、郭熙等诸家的特点。

他把山石画得没有明显的轮廓线,以稍乱的披麻皴,再混合解索皴,达到细密繁复的流动印象。

他还能把多种技法交织在一起,传达一种强健有力的笔墨功夫,也由此来抒发自己的情怀。

3.倪攒的山水画风格---疏简、清幽

倪瓒的山水画受董源、荆浩、关同的影响,笔法方折,创造了一

种“折带皴”的皴法。

为明清文人画家所敬仰。

他的题材主要是太湖一带的山水景色,树木师法李成。

从布局上看,他的画往往近景临水坡岸,再加一小片乱石和几棵树,中景是水面,远景往往是无尽的山峦。

其作品《六君子图》、《渔庄秋雾图》就反映了这种心绪,且构图林木疏放,借山水之光,抒发情怀,又在湖光山色中注进了自己的血液,使其画面的个性变得鲜活起来,让画中的几棵树有了更深刻的寓意,提高了山水画的品味。

其笔墨善用侧锋偏锋,因他的折带皴虽能表现石块的纹理,但须用侧锋才能画得秀峭,而画树干也须用侧锋。

他运笔轻松,枯中含润,惜墨如金,意境萧疏空漠,风格明洁淡雅。

董其昌说:

“作云林画须用侧笔,有轻有重,不得用圆笔,其佳处在笔法秀峭耳。

”他只在纸上作画,用笔苍老,在淡淡的笔触中显出厚重。

不管怎么看,他的简中寓繁,似嫩实苍的风格,都给后代画家留下了永不能抹去的印象。

再者,他的“逸笔草草”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对自己风格的最好的诠释。

4.吴镇的山水画风格----自由洒脱

吴镇工诗文、善书法、也爱画山水。

山水从董巨而来,并兼学南宋四家的墨法,笔力雄劲,墨气酣畅。

从题材看,吴镇常画“渔父”、“渔隐”图,反映出他的孤高隐逸的思想。

吴镇在用墨上有其独到之处。

他都是率性而为,不受什么陈规约束,喜用淋漓的墨色表现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动气韵,表现苍茫气象,其传世作品《渔父图》、《秋江渔隐图》就体现了这种韵味。

这一点,他和前三人的风格迥然不同。

董其昌就称吴镇的画很有特点,“大有神明气”,且让人看后神采焕发。

关于其构图,他和其他元人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以水为隔,然后把近景与远景拉开,从其《渔父图》就可看出。

该画歌颂归隐的表现了作画者超然于物外,悠游于象外的精神追求,渔父象征着世俗之外人士的自由态。

不过,他画中最精妙的地方还在于草书成就上,这帮助画面题跋产生了新的感觉。

因为,吴镇的绘画几乎都是采用水墨挥洒,与草书的方法相似,这是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鲜明特色的绘画方法。

(2)“元四家”山水画的文人画艺术特征及其美学思想

中国文人画是由宗教,古代哲学、美学、文学、书法等共同滋育出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

文人画肇始于王维,“元四家”继承北宋苏轼、文同、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并加以发展。

他们的山水画注重诗书画印相结合,强调绘画的文学性,注重笔墨趣味,强调抒发个性,使文人画达到了完全成熟的阶段,从“元四家”的山水画入手,我们可以概括出文人画的艺术特征及其美学思想。

1.诗画结合

画中题诗,是国画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法。

这种形式自元代文人画兴起,即受到画家们广泛的重视,也受到读者的喜爱。

诗画相济,既能使画的内涵更加丰腴,更加富有感情色彩和思想色彩,又能增强诗、画的形象性和意境,更多触发读者的艺术联想,增添审美的乐趣。

元四家精于画、能于书、又工于诗,将题款作为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诗来补充画外之意,形成了元代山水画中讲究诗、书、画三者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人们常说: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

诗与画的结合,即是表现与再现相结合。

苏东坡说:

“味摩洁之诗,诗中有画;观摩洁之画,画中有诗”。

王维确定了文人画的美学标准是诗的表现性、抒情性、写意性。

“元四家”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美学原理。

我们不难发现,“诗”情浓意郁地吟咏了画中的景色,加深了画的意境,增加了画的艺术色彩,使诗画都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以倪云林《渔庄秋霁图》(上海博物馆藏)为例:

画面为平远山景,坡石上,几株萧疏枯树临湖而立,湖面浮动着一抹同样枯索的远山,树梢水际萦绕着一缕若有若无的轻烟。

图右上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

“江城风雨歇,笔研晚生凉。

囊楮未埋没,悲歌何慨慷。

秋山翠冉冉,湖水玉汪汪。

珍重张高士,闲披对石床。

此图余乙未岁戏写于王云浦渔庄,忽已十八年矣。

不意子宜友契藏而不忍弃捐,感怀畴昔,因成五言,壬子七月廿日。

瓒。

”画中“翠冉冉”状远处逶迤山脉,“玉汪汪”喻近景平湖静波,剔透空灵,似嫩实苍。

与其说他表现的是画境,不如说是借画映出年逾古稀、久客怀归的作者在繁华历尽后归于枯寂的心境。

此外,吴镇的《松泉图》,整幅画的画风奔放写意,书风自由潇洒,画面主体形象与题诗融为一体。

而题与画上的诗文也起到了拓宽画面的作用,引发欣赏着的联想,这是诗与画相结合的完美体现的典型代表。

其画的意境大多表现为空明澄澈、冷寂荒凉、疏简清逸、古淡幽远。

其诗也深得后人推崇,其传世名作

2.书画结合。

自古以来有“书画同源”、“书画相通”的说法。

元代作品更是具有书与画相结合特点。

“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以书法流畅、豪迈的线条来表现文人画的意态美、含蓄美、动感美,更能表现出文人的意趣和文化品性。

赵孟頫称“书法同源”,潘天寿说“书中有画,画中有书”。

总的来说,“书”的文人画的更具有表现性、写意性、抒情性。

苏东坡作画是为“写胸中之盘郁”,倪瓒作画意在“写胸中之逸气”,正是很好运用了书法线条的表现特征。

以写为法,书画相结合也就成为了文人画的重要美学特征。

3.重水墨表现。

笔指笔锋、笔触、笔划、线条;墨指用墨、用水、用色。

古人还把墨作为色,叫“墨分五彩”。

那是将黑墨的浓淡、厚薄、干湿当作色彩使用,这在世界各个画种中是绝无仅有的。

笔墨的使用意在意境的创造,从而笔墨也具有了独立的审美价值。

简淡的笔触不代表简单的意象,笔墨中凝含着超逸朴素的美学思想,元人笔墨在表现意境之余,实是为抒怀遣兴而作。

从北宋至元代,是从“画法”走向“写法”的过程,笔墨在造型的功能之外更富抒情达意、宣泄性灵的作用,画家的主观能动性成了创作活动的主宰,创作自由度大为增强,写法取代画法,注重笔墨情趣、逸笔草草的美感。

从王维创立水墨这一最单纯的中国画表现方法以来,就基本确立了中国文人画水墨观念。

王维论山水画云:

“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尚。

”可以看出水墨画的发展轨迹。

元代山水画变革的实质是笔墨之变。

元四家笔墨各有千秋,“黄之苍古,王之秀润,倪之简远,吴之深邃”。

黄公望山水画在继承董源、巨然的基础上对披麻皴进行了演变,使岩石披麻皴变得疏密有致,趋向轻灵洒脱。

我们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以清楚的看到披麻皴被黄公望应用得更加自如,更加萧散简淡,间以重墨勾提,画面清晰明朗,层次感变强。

倪瓒画树,用干笔勾勒树干,时断时续,反复勾然,用淡墨的层层积淀,表现树的浑厚华滋。

用于淡的笔触写折带皴,笔墨松秀简淡,表现太湖石的特点。

自然草木在倪瓒的笔下皆成超乎自然、高洁脱俗之物。

其实简淡的笔触代表简单的意象,笔墨中凝含着超逸朴素的美学思想。

倪瓒所变现的意境类似于仙境,笔墨含蓄给人以距离感。

从心理上讲,笔墨上的写实与写意更是人对现实的态度。

元人以笔墨传情达意,含蓄轻柔,抒胸中逸气。

王蒙创立解索皴、脱胎披麻皴而自成一体。

元四家在线条的运用上都各有特点,可以说线条的运用代表了他们对山水的态度。

倪瓒创立折带皴,以及勾、披并用在表现方法上丰富了表现技法。

4.借物抒情,强调写意精神

写意是通过物象的外在形貌来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情怀、思绪,目的是借物写心。

写意是中国文人画最为独特和重要的美学传统。

中国绘画依循“山水”,“写意”,“水墨”的轨迹向前推进,达到崇高的境界。

借物抒情,强调写意精神在“元四家”所处的时代蔚成风气。

黄公望画“松树山脚,藏根苍秀,以喻君子”,倪云林“聊以写胸中逸气”,都是写意精神的经典写照。

元四家山水画的意境创作与五代宋初大不同,宋人求理、元人尚意。

元四家山水境界的形成,显示的是一种特有的隐逸心态。

黄公望山水的大度从容,显出他内心的自傲与自足;倪云林的山水荒寂空寥,显出他心灵的寂寞与深远;吴镇山水的湿润奇险,显出他内心的波动与苦涩;王蒙山水的繁富宏大,显出他心灵的畅愉与自赏。

作为元代绘画的集中体现,元四家追求以意境入画和主观意兴的抒发。

在审美上,从无我之境转为有我之境,从神转向逸,画面平淡天真,清新自然,其意境的营造与神韵的表现,均已达到当代以及画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看元四家的山水画,无论笔墨、图式、题材,都表现出一种平和、虚静、飘逸之态,他们笔下描写的山水意境和现实生活相去甚远,少了烟火气,多的是文人渴求的但永远也达不到的理想境界。

所谓境生象外,我们感受到的是澈透心灵的山水。

意在追求静寂旷达的情趣,给人以空灵脱俗的气质。

观元中后期山水画,不应单纯的看画面呈现的意境,深藏于绘画背后的人生境界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审美的意味,更能给我们以启迪。

元人强调“逸笔草草”“聊以自慰”的逸格绘画精神,对“笔简形具”“不求形似”“得之自然”的推崇,使得元画的重点已经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真实再现。

从重再现到重表现,更加侧重于借鉴笔墨的趣味通过对自然物质的“表现性写实”来表达画家的主观心绪和观念,这种笔墨趣味糅合在抒情写意的逸格山水画种,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审美标准。

三.元四家绘画的继承与创新

1.章法布局,笔墨技法

通篇的章法布局、笔墨技法的取向是“元四家”山水画艺术精神得以传递和表现得物质基础。

与前代山水创作相比,“元四家”的山水画无论是章法布局还是笔墨技法的取向,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

首先,从章法布局上来看,他们大多采用一种平远的构图方式,所画山势平缓,画中采用大面积的中景作为湖泊,甚至湖泊直接留白,不用勾画水面波纹,水中也没有大片的水草,由此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远离尘器的意境。

其次,从作画笔墨技法来看,元四家在继承了前代山水画笔墨技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感受与个性特点,又创造出了新的突破。

如倪瓒《渔庄秋霁图》,画面分近景、中景、远景三个部分,中景与远景被大片的湖水断开,采用平远构图的方法,画面简洁、透明,意境萧寒、宁静,画风重神似而简笔墨。

都选择了表现隐居题材的绘画内容,情调多流于淡泊、宁静、伤感。

他们在章法布局及笔墨技法的创新中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

2.“尚法”转为“尚意”

中国山水画自古受“天人合一”思想的主导,历来有“洗涤精神”、“澄怀物象”(宗炳《画山水序》)的作用。

正所谓:

“画山则情满于山,画水则意溢于水”。

于是,山水画逐渐成为“传神”、“代言”的理想媒介。

所以,魏晋以来多有文人名士隐居空静的山林,“畅神”山水。

意境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审美标准,是中国古典美学传统的一个重要范畴。

作为元代绘画的集中体现,“元四家”在对传统的继承中,更强调以已经入画和主观意兴的抒发。

元四家的山水画作为一种精神载体,所描绘的已经不是完全客观条件下得自然风景,其中蕴含了更多的人格化的因素,他们不屑理法,而将其作为移情寄性的手段,注重抒发超越世俗的逍遥和对自然的向往,更加追求画面的气韵、意境。

在画风上,以简逸替代宋代的浓丽,使元代文人绘画在最初的潜兴之余,逐渐奠定了中国文人画的艺术精神,逐渐成为自宋元以来蓬勃兴起的文人画艺术的发展核心,同时也把意境的表现发展成为山水画创作的最高境界。

3.思想变化

元代山水画主要受魏晋时期山水画观的影响较深,具有一贯性的特点。

从事创作的文人士大夫的处境与人生观、审美心胸、审美观照方式都受到“老庄”哲学思想和“玄学”的影响,强调个人的主观情感与个性,超越世俗礼数的束缚,达到自由的人生理想境界。

元四家由于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异族统治的时代,思想更加自由和开放一些,元四家很自然地将儒家的人生信守和道家的无为哲学、佛家的空寂观念糅合在一起,对人生进行超现实的思考,投身于自然大化,使精神与大化合一,我与天地同化,以求得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精神上的慰藉。

对于社会、人生是随意的、飘忽不定的,很注重个体本我的思想感受,所以表现在艺术方面就是飘逸的,气质清远。

使得山水画向着更加虚无缥缈的方向发展。

他们对道德认识是具有一致性的,在山水画的创作中,都希望能体现道的精神。

他们成功地创造出适于表现人生情节的和谐的艺术形象,成为这一时代社会文化的精粹,在绘画史以致文化史上具有永恒的价值。

4.继承的遗憾

元四家作为元代绘画的代表,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艺术造诣,摆脱宋画院繁琐的画格。

元代山水画“尚意”的“逸笔草草”为后世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典范。

在功能上强调“自娱”,不屈服于社会的审美爱好,不肯供笑献勤,阐释了意境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把人和自然的关系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审美层面,真正把中国山水画提炼到一个纯粹意境化的审美高度,使“逸气”成为元代山水画的标志。

但“元四家”的画,脱离现实生活,情调上多于伤感,淡泊,孤寂,反映出时代动乱而又无可奈何的情绪,也为后世留下消极的影响。

明清山水画家基本上延续了元代山水画风格,但是由于对传统的错误解读、刻板的接受与偏执,明清山水画创作始终停留在临摹与对山水图式的重构上,导致山水画停滞不前。

元代重写生、重生活体验、重意境表达、重提炼概括的优秀传统,在清代演变成了笔墨游戏。

我们对传统的选取,既要为我们所取,又要对我们有益,要正确理解传统的绘画思想及审美观,为今后的山水画创作理清思路。

参考文献

[1]张万夫.元四家画集[M].天津美术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

[2]洪再新.中国美术史[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10月

[3]陈传席.山水画史[M].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年

[4]宗白华.意境[I].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

[5]陈池瑜.美术评论集[J].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6]刘松岩.唐宋元十六家山水画技法图解[J].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3月[7]王念祥.古画观止·中国古代山水画鉴赏[J].湖北美术出版社2010年10月

[8]杨建峰.中国历代书画家经典系列:

元四家(上下卷)[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4月

[9]陈连琦.中国画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倪瓒吴镇王蒙[M].中国书店出版社2011年5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