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1950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神木县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doc

创建“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汇报材料主汇报

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打造高水平的县级教师教育平台

——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是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乃至神木教育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各位领导和专家不辞辛苦,不畏严寒专程前来我县评估验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工作,这是对神木教育事业和教师进修学校的鼓舞和鞭策。

在此,受县政府委托,我谨代表进校全体教职工和全县4500多名教职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进修学校开展示范性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和专家作一汇报,不妥之处请指正。

一、基本情况

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位于神木县城人民路中段,占地面积21.6亩,建筑面积10320平方米,总资产280多万元。

学校创建于1980年,是县教育局专属的一所独立办学实体,它是集教师进修、教研教改、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全县中小学(幼)教师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近年来,教师进修学校不断积极探索,规范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创新研训机制,发挥培训职能,“培训、协调、指导、管理和服务”的办学功能不断拓展,品位和形象不断提升。

为推进我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新课程的改革、实施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为强化全县教师教育,推动教师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提高认识,统筹安排,积极推进创建工作

1.全员动员,以评促建。

按照《陕西省关于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县政府责成教育局于2010年8月向市教育局呈报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发展和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在“十一五”末到“十二五”初创建省级示范性教师进修学校的宏伟目标。

县上及时成立了以王斌副县长为组长,刘会高局长、贺玉平副局长、杨彦林校长为副组长的创建领导小组,在进修学校设立了创建办公室,由杨彦林校长任办公室主任,加强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开展创建工作以来,领导小组一是通过强化宣传,营造创建氛围。

引导全体教职工认识迎评创建的重大意义,掀起迎评工作的新高潮,营造浓郁、热烈的迎评氛围,提高师生员工对迎评工作的关切度、理解度、认同度。

全体教职工进一步树立迎评意识,提高迎评认识,统一迎评思想,明确迎评任务,制订迎评措施,落实迎评责任。

二是各司其职,充分调动积极性与创造性。

在迎评促建期间,进修学校以主动、积极、自觉的行动,饱满的精神状态和高度的责任感参加评建的具体工作。

在学校内部形成了目标同向、责任明确、责任到人,比学赶帮的工作机制。

三是分步推进,有序开展。

拟定了宣传、动员和学习,自查、自评与自建,预评、迎评和参评,总结、整改与提高四个阶段。

形成了举全县之心力,用全楼之资源,集全校之智慧,促创建工作的工作态势,使迎评促建成为凝聚人心、焕发精神和增强活力的工程。

2.政策保障,领导给力。

县政府将教师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盘子,设立专项经费,全力支持创建工作开展,仅2011年就拨款100万元用于创建工作。

县教育局把进校建设作为省级教育强县创建、复验的重要部分,多次召开会议,研究教师培训、干部培训、进校领导班子等重大问题。

一名局领导牵头落实整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改善办学条件,并在进校具体规划,经费投入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统筹,精心指导,予以倾斜。

2009年5月,县教育局将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的人员进行了整合,确立了教育中心各单位以进修学校为龙头,以教研室、电教中心为两翼,其他单位积极发挥各自单位在教师教育方面的独特作用的工作格局,实现了整合资源,研训一体,齐抓共建。

创建工作以来,各级领导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市教育局局长常少明同志于2011年5月年两次来我校视察指导,市教育局调研员贺敬、市继教中心主任毕生元等领导多次来进校检查指导,县委常委、副县长周锦峰、主管副县长王斌亲自来校视察并参加我校的培训与评估工作,县教育局刘会高局长多次亲临我校,现场办公,解决创建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进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稳扎稳打,分步推进。

2005年6月27日,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总结性评估,进修学校被评为优胜单位;2010年10月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进校“现代远程网络教育总结性检查评估”验收,被评为办学良好单位。

同年,我校学历提高教育招生突破1500名大关,招生经验在市上予以推广,这些使我们离省级示范目标越来越近。

在此坚实的基础上,2010年全面启动争创省级、国家级示范性教师培训学校工作。

三、达标创建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打造坚强发展中心。

组织人事部门重视学校领导班子建设。

按照竞争上岗产生党支部书记兼校长l人,副校长3人,工会主席1人。

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5岁,都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四人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均在2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管理能力。

在学校内部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校长负责制,设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办公室,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奥鹏远程教育办公室,电大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学校机构健全,设置合理。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兴旺。

按照构建学习型组织的总体思路,不断提升进校班子学习力,创新力和决策力。

树立情感与制度并重的管理观,作风亲和,作风民主,做人阳光。

进校领导班子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团结和谐、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勤政廉洁的领导集体。

(二)规划管理科学有序,功能定位准确多元。

在学校发展和各项继续教育中,进修学校始终贯彻了规划先行,制度保障的管理机制。

1、依法治校,健全制度。

为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民主管理水平,调动和激励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通过教职工大会,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四大类218种,其中,建设、发展、教师管理、部室职责等72种,电大开放教育管理制度47种,学历教育、远程教育管理制度33种,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制度10种,奥鹏远程教育管理制度56种。

这些制度在实践中经过不断修订、补充、完善,发挥了其应有的指导、管理、约束作用,执行情况良好,体现了依法治校、依法办学的方略。

2、计划先导,管理细化。

计划是实施培训的先导和依据,根据《神木县“十五”教育事业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榆林市“十五”和“十二五”教师继续教育各项规划,我县制订了《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08--2012年发展规划》和《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2012---2017年发展规划》、《神木县十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神木县十二五期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意见》,宏观上指导教师教育工作。

为了夯实培训的各个环节,学校内部建立了《质量监控、检查、评估制度》、《培训学习考核制度》、《辅导教师条件与职责》以及《学历教育辅导教师管理办法》等制度,使培训与考核、测试、评估紧密结合起来,规范了教学管理,保证了培训质量。

同时,我们主动地发放征求意见表,以座谈会、个别谈话、下乡招生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教师的意见,为我们不断改进管理和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3.资源整合,机制有效。

2009年5月20日,县教育局把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等机构进行了整合,按照“人事关系不变,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四个方面的资源整合,建立进校、教研室和电教中心人员与全县中小学校联系和沟通的工作机制。

一是进校、教研室、电教中心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二是联办高校的资源利用,三是名师、专家教授资源引进,四是以进校网站为平台的网上资源共享。

资源的有效整合,促进了我县教、科、研的和谐发展。

上挂高校,联合办学,借助高校的师资优势和科研优势,先后与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陕西教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工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了相关学科的中师、专科、本科三个层次的学历提高教育,强化了进校的职能作用。

4.拓展范围,功能齐全。

为了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本研修的指导和服务,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们按照市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制订《神木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本培训方案》,大力实施本县中小学教师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和培训管理工作,积极参加和推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教改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校开展校本培训。

进修学校教师分片分校负责,进行指导、督促、检查,年终由县教育局派人员到各学校进行检查、评估验收,使校本培训落到实处。

在各类教师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培训过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收集、梳理和分析,不断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改进培训方法与措施,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县上将教师培训与教师的职称评审、评优树模、教学能手评选挂钩,并将教师培训纳入各乡镇年终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增强了教师参加培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自2007年起,我校就按照县教育局下发的《神木县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登记管理制度》以及《神木县教师进修学校档案管理制度》等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系统地实施了计算机信息化档案管理。

在培训中,重视培训学员的学分登记,继续教育证书的填写,对全县教师的培训及时、规范、准确地予以记录。

学分登记率100%。

目前,各类培训档案资料管理规范,资料齐备,分类合理,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优质发展平台。

在进校建设和发展上,历任领导都能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积极谋划,提出了“扩建改善、改造提升、添置发展”的学校建设思路,加快进校整体建设的进程与步伐。

神木县财政在足额、按人、按时拨付办学经费的同时,每年安排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进校自筹100多万元,全部用于教师培训和用于创建工作。

目前,教师进修学校拥有专业教学教室10个,其中多媒体网络教室2个,电子图书阅览室1个,图书室1个,综合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微格教室1个,多功能报告厅1个、电子备课室1个、心理咨询室1个;普通教室3个;部室齐全,功能完备,达到了本省同类进校的先进水平。

为满足各项教育教学需要,不断扩充教学资源,先后添置图书资料1.4万余册,电子图书20000余册,报刊杂志30多种;录音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教学资料达2000多小时,教学设备资源更新率达16%以上,且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为使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制定各类规章制度,资源专人专管,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

(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夯实学校发展基础。

进修学校教师是教师之师。

通过整合、选调和选聘,加快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步伐。

进校专兼职教职工由创建前的14名增加到59名,其中专任教师25人,兼职教师29人,管理人员3人,后勤服务人员2人。

专兼职教师中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的25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20人,中高级职称的教师占教职工总数的93.8%,高级职称占40%以上。

有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学历52人,专科学历7人;专、兼职教师教龄都在15年以上,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业绩。

在专、兼职教师中,学科配备齐全,有多名在我县区域内能够上示范课、研究课,大部分教师既承担继续教育培训课程的教学,又担负着中小学教育教学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任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师德品质好、办学理念新、业务素质强的教师队伍。

在教师管理上,全面实行岗位目标责任制量化管理,制度化约束,人文化管理,事业上支持,进修上鼓励。

一是业务上压担子,给任务,促成长。

坚持政治学习、业务学习、专任教师定期蹲点制度,领导带头,深入中小学听课、评课,作专题报告,参与指导教研教改。

二是限时间,给机会,促进步。

学校进行统一集中与外出学习,给教职工学习机会,限时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统一组织教职工学习信息技术,课件制作,熟悉中小学教师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自我提高。

三是限年龄,提要求,讲实效。

我们要求专任教师不管年龄高低,学历都要达到本科。

目前已有16人本科毕业,2人取得硕士学位。

四是“走出去,请进来”,送教到校与高端培训并重。

把业务能力强、有较高学术水平、教学口碑好的教师组织起来送教到校,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既锻炼了本人,又能起到示范作用;邀请著名教育思想家魏书生和陕西师范大学、省电大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及名校长等讲学,让高层次的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涌现出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市级骨干教师4人,县级优秀教师4人。

(五)教师教育效果显著,职能作用发挥充分。

在培训方面,各类培训项目齐、管理细、效果好。

1.专业教师培训。

2001年以来,举办教师职务培训六期,受训人数2145人,覆盖面达96%;举办骨干教师培训4期686人,骨干班主任培训2期240人,组织中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全员培训5036人次,举办微软的携手助学培训,学校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等。

据统计,十五以来,全县95%的中小学教师接受了专业培训,促进了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

2、新教师培训。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教师队伍建设要求,2003年以来,制度化地对县上公开招聘的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十期,2603人名新教师取得了上岗资格,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活力。

3、新课程培训。

根据新课改要求,对全县中小学教师分期分批进行了新课程全员培训,全县所有教师均接受了新课程通识和教材教法的培训,培训2380人,覆盖面达到95.5%。

分层次、强制式、普及型、全员性的培训,有效地加快了新课改推进,实现了新、旧教材的顺利过渡。

4、教师全员培训。

针对培训量大、面广、人多的实际,我们制定了教师全员培训计划,采取了分散学习、集中授课、送教下乡等形式,有效地解决了基层教师的工学矛盾,共组织全员培训9018人次,使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达95%以上。

此外,2008年以来,我们先后举办了9期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安全应急管理专项培训,受训教师达3691人;举办了8期教师资格认定基础理论知识考前培训,受训教师达1869人;组织了“阳光师训”小学段和初中段教师培训三期,受训教师达1980人;完成“国培计划”二期,参加学员达1028人;举办了县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教师达433人。

5、教育干部培训。

围绕“三支队伍”建设目标,我们先后举办了三期小学校长岗位提高培训,由神木县十佳校长、名校校长任课,传经授道,共培训中小学领导干部240人,使98%以上的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绝大部分成为了学校管理的佼佼者。

有多人获得榆林市优秀校长、神木县十佳校长荣誉称号。

6、学历提高培训。

学历教育是进修学校工作的重点,也是我县教育工作的亮点。

在学历教育方面,我们做到了“四个一”,即一个思维,超前实施,上挂下联,联合办学;一个关口,招生宣传,面对学员,保证质量。

一项政策,学费减免,先入后交,方便快捷。

一个工程,注重过程,严格考核质量第一。

目前,面向县域乃至榆林市,建成陕西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西北工业大学网络学院校外学习中心、“奥鹏”神木学习中心和陕西广播电视大学神木工作站等多个学习中心,开设专业73个,在校总人数突破1500人,累计有9886人的接受了学历补偿或学历提高。

7、专项培训。

根据教育教学需要,举办了少队辅导员培训、代课教师岗位培训、学籍档案管理员培训、学校中层领导新课程培训、中小学教师普通话培训、幼儿教师培训、教育心理学培训、英语口语培训、理化生实验员培训等17期专项培训,共计培训1479人次。

截止2011年,我校共组织了各级各类非学历补偿培训87期,参训人员23827人次,受到各级各部门以及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

(六)扎根校本教研实践,努力提升办学品位。

多年来,我们十分注重发挥“三位一体”的教科研模式的作用,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电教中心联手互动,抓教育科研,抓教学改革,努力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先后指导各中小学申报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13项,其中取得市课题立项资格并结题3项,即《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与研究》、《加强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和《学科教法开放性的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并结题6项,即《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研究》、《教学模式创新与学习方式转变的研究》、《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学科课件库建设与应用研究》、《“小学生自助式”学习的实验研究》、《学生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研究》;国家级立项并结题2项,即《植物标本整理和运用电化设想》和《中学生物课外活动与素质培养的研究》。

此外,通过组织义务教育教师示范教学、新教材教法、课件制作比赛、论文征集等教研活动,有效地落实了科研兴教战略,提升了全县教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实现了指导基层与自身的共赢,进校教师先后在国家、省级的报刊上发表教研论文7篇,市级11篇;先后推荐教科研论文60多篇在《中国教师报》、《现代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形成了教学、科研相互促进,教学质量稳步上升的良好局面。

(七)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积极探索创新模式。

办学30年来,我校不断探索自己的办学模式,营造办学特色,彰显学校魅力。

1.重心下降,阵地前移。

针对学校布局分散、交通不便、和教学活动的实际,从2000年起,我们打破了单一的集中培训模式,采取了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校内办班与校外设点培训相结合,双休日、节假日培训与周内一至四晚上学习为补充的培训形式,教师教研员下乡镇、到学校、进课堂,送学到人,授课到校,较好地解决了基层学校教师的工学矛盾,提高了授课效率。

2多策并举,注重过程。

近年来,我县开放教育、网络教育、奥鹏远程教育等学历教育上不断创新,寻求突破。

探索形成了“自学—辅导--作业--实践—监测--考核”的独特的开放教育模式,提高了教学效果。

探索建立了视频案例研究模式,集中培训、个人自学与岗位训练相结合模式,理论学习与实地考察结合模式,参与研究体验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模式,实践研究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网络互动模式等8种办学模式。

这些模式实践,有力推动了函授学历教育积极、健康、有序的发展。

3.广开渠道,强化实践。

为了能使培训很好服务于实践,转化成效益,我们狠抓了实验基地的建设。

根据师训工作实际,我们先后与职教中心、神木中学、第六小学、第六中学、第二幼儿园、水磨河九年制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签订了长期教学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依托这些学校开展教学研究实践活动。

进校定期安排专任教师进入基地,深入课堂,开展调研,指导课改。

基地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力地促进了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使进校教师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受到教师的青睐,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在改革中创新,再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

办学模式和教学管理的创新,推动了学校办学效益的的提升,加速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目前,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规模、办学风格、办学效益在全市均处领先位置。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受教育对象,服务教育改革的格局初步形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2005年以来,教师进修学校连续5次被陕西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评为“先进校外学习中心”;连续5年被市继续教育中心评为“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连续六年被省、市电大评为“先进单位”;多次获得县“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创佳评差最佳单位”称号。

2006年中央电大“四星级考点”、“优秀考点”挂牌;2008年西交大、东北大学同时授予招生“先进单位”称号。

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学经验先后被《中国远程教育》、《教师报》等专题专版报道。

四、存在问题

虽然我县教师进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是对照省级标准化进修学校标准,从科学发展的角度看我们的工作仍然在一些问题。

诸如如何实现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有效提升,打造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如何实现资源最大化,走教科研强教之路;如何更好的服务基础教育,服务学校发展、服务教师提高等等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懈努力。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我们将以此次评估验收为契机,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实施“两优战略”,建设西部教育强县宏伟目标,抓住我县“打赢四大战役,建设五个神木”的有利时机,用科学发展观统筹教师教育工作,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扎实工作,开拓进取,努力建设一流县级教师进修学校,为我县教育事业高位发展,为神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二0一一年一月四日

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