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2034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少数民族人才情况的报告.doc

*市少数民族人才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概况。

**市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汇处南岸,三江平原腹地,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犹太自治州和哈巴边区相望,边境线长*公里,是国家一类口岸。

辖区总面积*平方公里,辖*镇*乡、*个国营农场,总人口*万。

辖区内耕地面积*万亩,其中市属耕地面积*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大豆、水稻和玉米。

是全国双拥模范城,是贯穿祖国南北公路大动脉“同三”公路的北端起点。

2、少数民族情况。

**市共有赫哲、朝鲜、满族等22个少数民族,人口8,152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

是赫哲族的主要聚居地,现有赫哲族*人,约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1/3,大部分居住在街津口(537人)、八岔(480人)两个赫哲族乡(两乡各辖1个赫哲族村),其余散居在**市区和其它乡镇。

另有**镇新光、临江镇富川两个朝鲜族村(全市朝鲜族人口1300人)。

3、少数民族干部情况。

我市所辖的2个赫哲族乡、2个赫哲族村、2个朝鲜族村,共有民族干部*人,占干部总数的74%。

其中少数民族聚居区乡科级干部7人,占同级干部的43.8%;一般干部11人,占同级干部的25%;村干部20人,占同级干部的100%。

少数民族干部储备为:

正科级后备干部3人,副科级后备干部1人。

通过少数民族聚居区培养出副处级领导干部3名。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少数民族人才能力素质。

按照中央和省提高少数民族人才素质相关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培训内容,制定了《民族乡人才发展专项规划》,改进培训方式,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队伍,积极面向全市少数民族开展轮训工作,通过党校学习、外出进修等分期分批对少数民族人才进行专门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政治理论,提高工作能力,增强生存本领。

并有意识地把优秀年轻干部推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关键岗位、重要部门或急难险重工作中培养锻炼,让他们在实践中了解全局,丰富领导经验。

对比较成熟的少数民族优秀年青干部,通过下派、包扶和参加促农工作,让他们在工作实践中,经受锻炼,增强才干,尽快成长。

现我市民族乡村共有专业技术人才49人,占同类人才总数的41%。

其中,民族教师20人,占教师总数的26.3%;民族医护人员2人,占医疗人员总数的12.5%;民族文艺人才27人,占民族文艺工作人员总数的100%。

民族实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5人,占当地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1.5%,占当地人口总数的0.2%。

2、提高任选水平,增强民族干部战斗力。

在选人方面,打破常规,积极拓宽少数民族干部使用渠道,对经过基层实践锻炼和考验,比较成熟的后备人选,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大胆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破除了机关人员选拔机关领导的模式,大胆地在机关、事业、基层中,多角度、全方位地选拔成熟的少数民族干部,让他们唱主角、挑大梁。

在任用少数民族干部时,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干部在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在落实民族政策、处理民族事务、维护民族团结和发展民族经济等方面的特殊作用,做到同等条件优先用,看准的干部敢重用,使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得到提拔重用,走上各级领导岗位。

如:

**市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党支部书记尤明国,选拔任用的十年间,勤勤恳恳带领群众致富,沿着“弃船上岸搞转产、以养代捕蓄资源”的发展思路,把一个原来人均年收入仅500元左右的贫困村,发展成了人均年收入逾万元的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如今的八岔村村民,全都住上了新房,还享受免费的合作医疗、自来水供应和有线电视。

3、传承民族文化,不断增强民族文化影响力。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拓宽群众增收的渠道,促进群众致富。

一直以来,我们大力挖掘民族文化、创新民族文艺,编写了赫哲族语言教材、成立了伊玛堪艺术团、编制了精彩赫哲族传统文艺节目,并大力发展了鱼皮衣、鱼皮画、鱼骨工艺品传承制作,探索出了一条以弘扬民族文化为载体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为少数民族聚居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现**有赫哲族传统文艺艺术传承人9名,青年比例为22%。

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鱼皮制作技艺和伊玛堪),传承人数量6人,青年比例为33%。

三、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虽然我市在少数民族人才队伍培养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还存一些问题:

一是人才培训软硬件条件不足。

目前,我市针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缺少资金、教材,师资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是赫哲族传统文化保护的任务艰巨。

目前,我市能够用赫哲族语交流对话的只有9人,没有1人能够演唱一部完整的“依玛堪”,赫哲文化传承人才匮乏。

三是民族干部队伍和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有等进一步提高。

根据以上问题,对少数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建议如下:

1、加大培训力度。

建议省里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干部人才培训机制,将培训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与清华、北大、民族干部学院等名校建立培训关系,对少数民族干部人才队伍进行轮训。

2、开展挂职交流活动。

建议省里建立少数民族干部挂职交流机制,每年组织基层少数民族干部到省民委和佳市、牡丹江等地级市挂职锻炼,也可通过两县市间进行干部交流,不断提高民族干部素质。

3、加大项目和资金投放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建议省里加大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项目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

4、加大对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力度。

目前,赫哲文化濒临失传的危险(赫哲语言、依玛堪说唱等),要把赫哲文化传承下去,仅靠**自身的力量是不够的。

建议省里建立民族文化专项保护基金,加大对鱼皮制作、依玛堪说唱等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使其能够更好的传承。

5、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待遇。

**市边远寒冷,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干部工作、生活环境相对较差,慢性疾病发病率高,干部的工资、福利水平低。

建立省里对边远少数民族干部职工在工资、福利和休假、住房、医疗费等方面给予特殊照顾。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