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书籍.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06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环境教育书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教育书籍.docx

《环境教育书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教育书籍.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教育书籍.docx

环境教育书籍

网络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副书名:

英文书名:

丛书名:

作者:

钟福生,王必斗主编

次要编著者:

译者:

统一书号:

I_S_B_N:

978-7-5111-0196-9

ISBN:

9787511101969

版次:

出版年月:

2010.03

附录:

本书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拓展了中小学环境教育的渠道,充分调动了中小学生学习环保知识、树立环保理念、参与环保实践的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环境意识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道德观念和科学文明的生活习惯。

估定价标记:

定价

价格:

37

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学生用书)

发表日期:

2007年8月10日编辑:

duzhefuwu有492位读者读过此文

 

 

 

书名:

《环境保护教育读本(学生用书)》

 

作者:

曹俊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11

 

索书号:

X-48/520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专门针对小学高年级同学编写的环境保护教育读本。

书中介绍了目前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环境问题以及一些解决方法。

但最重要的是,它号召我们每个人行动起来,对我们掠夺性的行为负责任。

书  号

ISBN978-7-5084-6220-2

开 本

大32开

丛书名

中小学生环境教育读本(依据教育部《中小学生环境教育大纲》编写)

书  名

环境教育四年级(上册)

作  者

闫蒙钢朱小丽主编

字 数

29千字

内容简介

本套丛书主要内容是环境基础知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生态学基础知识,并对环境的含义、环境的类型、环境的功能、人类和环境、人和环境污染进行了由浅入深讲解。

学生们通过学习,不仅掌握了环境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中小学生在了解环境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学生们爱护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爱国意识。

读者对象

中小学生教辅

喜欢此商品的人还喜欢

o浙江省绿色学校环境教育获奖教案集

o浙江省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编/2004年10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有多篇环境教育教案曾荣获全国“绿色学校”环境教育教案的一、二、三等奖。

该书根据各个教案的受众层次,划分了三个板块,分别为中学篇、小学篇和幼儿篇。

通过不同的视角,多方位、多层面地关注我们身...

o

¥23.70¥30.00折扣:

79折

o

全国环境教育优秀教案与教学设计集粹(第1集)

o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编/2007年07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宣传教育中心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教育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及其所属教学与课程学系等单...

o

¥59.30¥75.00折扣:

79折

内容简介

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并为之不懈努力实施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主要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四个关键要素为核心,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保持人类社会在地球上的永续生存与发展。

当今,它不仅成为了一个政治家和环保专家关注的话题,而且已经逐步成为大众媒体和学校教育中的流行词语。

    联合国强调,可持续发展教育属于每一个人,它包括终生学习、非正规和正规的学习,从早期教育到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教师培训和高等教育等全部教育过程,它要求教育方式如课程、教学和考试都进行重新定位。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召开的地球首脑峰会指出:

教育和学习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核心作用。

2005年3月,联合国正式颁布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2005—2014年)国际实施计划》。

这标志着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教育迈进了一个崭新时代。

该计划指出,教育是可持续发展变革的主要手段,增强了人们把想法变

显示全部信息

第一篇 水

 水的净化

 最后一滴水

 运河今昔

 环保系列活动——“水”

 奇妙的水

 关于游泳池水循环再利用的探究

 《了解水污染的来源和影响》教学方案

 深虎河(长安段)环境问题的调查及治理方案

 走近身边的水

 山城小卫士保护水资源行动

 实地考察山村桥水的污染源

 西湖的水活动方案

 保护母亲湖——太湖水质和水生物调查研究

 我们与水

 《爱惜生命之源——水》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案例

 生命离不开的朋友——水

 关注家庭生活用水

 从“长江大洪水,北方沙尘暴”谈起

 水质污染分析与监测

 无锡严重缺水探究——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环境的调查

 《天水藉河水污染及危害》系列活动课方案概要

 齐心协力保护白云山泉水资源

第二篇 空气

 爸爸的咳嗽

 还城市一片蓝天——保护空气教学设计

 《空气的污染》教案设计

 清洁的空气和我

 大气环保

 噪声与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第三篇 噪声

 噪声与生态环境的调查研究

第四篇 固体废物

 幼儿园综合活动——废袋子时装

 纸

 “克隆”纸桶——废纸再利用活动课

 瓶瓶罐罐交响乐

 可怕的“白色污染”

 垃圾变奏曲——小学环境保护主题系列活动

 减废行动

 “变废为美”小制作

 擦亮“水晶晶”的家乡环保活动方案

 广州超市推行有偿塑料袋的可行性探讨

 用铝、稀硫酸、烧碱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

 垃圾,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第五篇 植物

 幼儿园大班系列探索活动:

植物是有生命的吗

 树的名片

 连加、连减

 “捐废献绿,洁护南岸嘴”环境实践活动

 酸雨对生物的危害

 智能森林小卫士

 ……

第六篇 动物

第七篇 能源

第八篇 校园环境

第九篇 城市

第十篇 环保综合主题

第十一篇 水土流失

一目标、四途径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

内容简介

积极有效地解决当前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紧缺的问题,是高等师范学院校接基础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书在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与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紧缺的问题,研究并提出了“一目标、四途径”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一目标”是把在中小学独立开设或专题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作为推进的目标;“四途径”是指在高等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的四种有效途径(既兼顾型、分流型、跨专业型和在职培训型)。

本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推进了中小学环境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

作者简介

刘沛林,男,现为湖南衡阳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先后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加拿大滑铁卢火学访问学者,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

主要从事人文地理学和高等教育研究。

先后获“全国青年地理科技奖”、“湖南省青年科技奖”;现任国际环境思想与环境艺术学会中国执行理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省级学科带头人。

兼任北京大学教授、湖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1年以来,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等20余项。

积极开展高师院校与中小学环境教育对接研究,探索并提出了高师院校“一目标、四途径”的基础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

创办了“环境教育探索网”(Http:

//hjjy.hynu.Cn),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等组织的好评。

上篇总论

一、课题研究总报告

 二、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成果鉴定意见

 三、“一目标、四途径”模式下的环境教育毕业生跟踪调查与评价

 四、基于AHP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综合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五、适应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要求的师范院校环境教育课程的设置

中篇模式探索

 六、中小学“独立设课式”环境教育课程模式探索

 七、“独立设课式”初中环境教育知识体系初探

 八、高师地理专业培养培训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的可行性研究

 九、高师地理科学专业环境教育的思考

 十、基于环境教育使命的高师地理科学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十一、与中小学环境教育相对接的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

 十二、高师院校成人环境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十三、高师院校继续教育途径的环境教育模式优化研究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篇总论

  一、课题研究总报告

  ——“一目标、四途径”的师资培养模式探索

刘沛林申秀英

  (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研究中心)

(内容包括:

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研究的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成果的社会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设想。

  1.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活动

本研究成果《“一目标、四途径”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模式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环境教育创新与高师地理课程改革研究”成果的提升。

研究工作始于2003年10月,截止于2008年4月,历时四年半。

2004年2月举行开题报告会,项目主持人刘沛林教授在会上介绍了环境教育的国内外动态和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现实意义,针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明显的师资紧缺问题,提出了解决当前环境教育师资紧缺问题的具体思路和途径。

考虑到高师地理专业的知识体系与环境教育专业的知识体系较为接近,我们探讨了“在适当调整当前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前提下,由高师院校学生尤其是地理专业学生兼顾环境教育师资培养任务”的改革方案,研究过程中又扩大视野,进一步提出了高师院校“一目标、四途径”的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培养新途径。

“一目标”是指积极推广在中小学开设“独立设课式”或专题式的环境教育课程;“四途径”是指高师院校通过“兼顾型”、“分流型”、“跨专业型”和“在职培训型”等四种途径培养中小学环境教育紧缺师资。

“一目标、四途径”的师资培养模式,大大缓解了当前形势下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紧缺的状况,加强了高师院校与中小学教育教学的紧密对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课题具体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

生态文明简明知识读本(全民环境教育系列读本)2010.7出版中环社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生态文明的基本概念、主要内涵和理论体系,阐述了什么是生态文明、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全书主题鲜明,内容丰富,案例代表性强,是一本很好的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宣传生态文明的科普读物。

第一编什么量生态文明:

内涵、炭晨与建设目标

第一章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发展

第一节生态文明的内涵

第二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生态文明的发展

第二章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基本内容与若干特征

第一节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形成

第二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体现两型社会建设要求,反映可持续发展导向

第三节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第四节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第五节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第六节主要污染物排放有效控制

第七节生态文明观念和生态意识教育在全社会树立和普及

第二编为什么要建设生态文明:

理论基石、现实动因和思想革命

第三章生态文明兴起的理论基石和现实动因

第一节生态文明兴起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生态文明兴起的现实动因

第四章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伟大的思想和科技革命

第一节建设生态文明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伟大的科技产业革命

第三编怎样建设生态文明:

实现路径和机制设定

第五章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路径的战略背景与选择

第一节建设生态文明离不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第二节时代的呼唤和转折点上的时代的抉择

第三节中国模式的战略反转:

绿色现代化

第四节气候变化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

第六章物质文明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生态文明的物质基础是生态产业

第二节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社会的基础

第三节发展生态工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第四节生态信息业提升和助推生态文明发展的水平

第五节生态服务业体现生态文明社会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

第七章精神文明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第一节精神文明的涵义及其与生态文明的关系

第二节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意识

第三节深入推进当代中国的生态道德建设,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第四节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

第五节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发展绿色消费

第八章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与体制创新

第一节政治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制度和体制创新的坚实保障

第二节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与体制安排

第三节生态文明视角下的法律体系重构

参考文献

后记

o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理论强

o

o

(1条)

o祝怀新主编/2005年07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o本书是根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项目——《中欧环境教育的比较研究》成果而编写出来的。

全书共分3篇,上篇环境教育的基本理论;中篇是国际环境教育的比较与分析;下篇是环境科学基础知识...

o

o环境问题案例教程——高等院校环境教育教材

o林培英,杨国栋,潘淑敏主编/2002年09月/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高等师范院校非环境专业和中小学教师进修用书。

本书力求将环境科学体系与环境教育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体现环境科学体系,通过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方式体现环境教育方法。

本书改变了传统教材平铺直叙的“课文”主题,以“案例”作为知识内容的载体,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活动,将有关的知识、技能、能力、等融为一体,本书充分尊重教师的指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以“案例”和“学生实践活动”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教师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指导阅读、评论文献、组织讨论、实施实验、解答疑难,在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上《环境问题案例教程》具有开放性和弹性,教师可根据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

本书适用于大专院校非环境专业进行环境素质教育和中小学在职师资培训的一部案例式环境科学教育教材。

其中第一篇简要讨论了环境、环境科学以及环境教育的一些重要问题。

第二篇提供了有关重大环境问题的案例。

包括比较丰富的不同观点和材料。

除了可供教学使用之外,也适合综合实践活动和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参考使用,同时可供环境工作者和关注环境问题的一般读者阅读。

长足和进步:

环境问题案例教程

携手合作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护我所爱,爱我所学

前言

序言

第一篇绪论

第1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一、主体与环境

二、人类的环境

三、环境问题

第2章人类的环境观

一、人类的环境观及其历史演变

二、人类环境意识的发展

第3章环境科学

一、环境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环境科学的任务

三、环境科学的特点与分科

第4章基础教育中的环境教育

一、环境教育的发展背景

二、学校环境教育课程的特点

三、中学环境教育教材的特点

提要

参考文献

第二篇案例

案例1人口问题——从复活节岛的兴衰看人口与发展

问题一复活节岛是怎样由兴到衰的

问题二复活节岛为什么由兴到衰

问题三我国人口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教学活动建议

提要

参考文献

案例2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公约第六次缔约方大会”背景与行动

问题一气候正在变暖吗

问题二气候变暖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哪些影响问题三近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防止气候变暖的国际行动

教学活动建议

提要

参考文献

案例3大气层的变化——保护臭氧层

案例4水资源短缺——黄河断流

案例5中国西部脆弱生态环境——塔里木盆地绿洲的演变

案例6森林资源——长江上游天然林的保护

案例7生物多样性保护——大熊猫的未来

案例8大气污染——我国重庆地区的酸沉降

案例9海洋的污染——渤海环境的恶化与拯救

案例10河流的污染——淮河治污的艰难

案例11湖泊污染——太湖的富营养化问题

案例12农药的污染与危害——DDT的兴衰

案例13城市管理的新课题——垃圾的资源化处理

案例14材料与环境——废塑料的污染与防治

案例15关注噪声——麻将官司的由来

案例16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材

案例17清洁生产——化工企业清洁生产

案例18绿色消费——汽车的使用

案例19生态旅游——人间仙境九寨沟

案例20能源安全——从油价波动谈起

案例21可持续发展——“生物圈2号”的启示

后记

环境科学——交叉关系学科(第10版)(大学环境教育丛书(翻译版))

2009.4

清华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以历史的、经济的和全球的观点,从多角度分析了当今的环境问题。

全书分为社会背景中的环境科学、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能源、资源管理、污染与政策五篇。

内容不仅涉及科学和技术领域,而且涉及与之相关的伦理、道德问题。

本书配有大量图表和照片,内容丰富生动,数据翔实。

在每章开始均给出学习目标、概要,使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环境问题的发展先有宏观的了解。

各章后给出简要总结、问题分析案例、关键术语及复习思考题,并列出相关因特网址,供读者进一步学习利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各专业环境科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对环境保护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作者简介

厄尔顿·D恩格,是密歇根州德尔塔学院的生物学荣誉退休教授。

他在密歇根大学获得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恩格教授执教30多年,曾经讲授过生物学、动物学、环境科学等课程。

他积极从事教学与课程开发,近年来,他开设了河流生态学、植物鉴定等课程。

他还参与了环境法规和环境技术培训方面课程的开发。

恩格教授积极主张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他发现,向学生展示丰富的经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课本作业、讲座、实验室活动外,他的课堂活动还包括论文、学生进行主题陈述、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辩论、现场实习、学生自定项目,以及讨论当地当时发生的事件。

阐述课程内容时,课本是非常有用的,尤其是当课本含有精确的、启发性的绘图和栩栩如生的案例时。

讲座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讲授主题并建立联系,而实验室活动可以提供重要的动手机会。

恩格教授曾经作为富尔布赖特交换教师,到澳大利亚和苏格兰授课,并获得教学优秀奖和德尔塔学院颁发的学术成就奖。

他还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哥斯达黎加、维尔京群岛、西澳大利亚的地球观察研究项目。

2002年,他作为“人民对人民”代表团的成员前往南非,研究南非资源管理问题与挑战。

他访问过新西兰、新几内亚、斐济、波多黎各自由邦、墨西哥、加拿大、摩洛哥、欧洲许多国家以及美国大部分地区。

在访问期间。

他花费大量的时间。

参观考察了珊瑚礁、海岸线、红树林沼泽、高山冻土地带、草原、热带雨林、沙漠、温带森林、针叶林、落叶林,以及其他许多特殊的生态系统。

这些丰富的经历.有助于恩格教授从更广阔的视野观察环境问题。

恩格教授已婚,有两个已成年的儿子。

他喜欢多种户外运动,例如,划船、滑雪、远足、打猎、钓鱼、野营、园艺等。

其他兴趣包括阅读大量的期刊杂志、养蜂、在教会唱诗班唱歌、整理花园等。

显示部分信息

第1篇 社会背景中的环境科学

 第1章 环境交叉关系

 第2章 环境伦理

 第3章 风险和成本:

制定决策的要素

第2篇 生态学原理及其应用

 第4章 交叉关系科学原理:

物质、能量和环境

 第5章 环境和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第6章 生态系统及群落的种类

 第7章 种群原理

 第8章 人口问题

第3篇 能源

 第9章 能源与文明:

消费模式

 第10章 能源

 第11章 核能:

利益和风险

第4篇 资源管理

 第12章 生物多样性问题

 第13章 土地利用规划

 第14章 土壤及其应用

 第15章 农业方法与虫害管理

 第16章 水管理

第5篇 污染与政策

 第17章 空气质量问题

 第18章 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第19章 管理危险物质

 第20章 环境政策与决策

显示部分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篇 社会背景中的环境科学

  第1章 环境交叉关系

  环境科学的领域

  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science)是一门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人类活动对世界影响的应用和理论性方面。

由于人通常被组织成不同的群体,环境科学涉及政治、社会组织、经济、伦理和哲学等众多领域。

因此,环境科学是涉及传统科学、个人及社会价值、政治意志等的综合性学科(见图1.1)。

 环境科学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尽管还处于发展之中,但它根源于人类历史文明的早期。

许多古代文化。

都对那些为它们提供食物、水和交通的植物、动物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怀有敬畏之情。

这些风俗习惯。

依然被许多现代人们所重视。

下面引自亨利·戴维·索洛(HenryDavidThoreau(1817-1862年)的一段话,尽管出自一个多世纪之前,但它和当今的环境哲学思想仍然是一致的:

我想为自然说句话,对于绝对的自由和狂野,相对于单纯文明的自由和文化……与其说人类是社会的一员,不如说人类是自然的居民,或者是自然的一部分。

 (亨利·戴维·索洛是美国作家,美国思想史上一个有创见的人物,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肯考德和马萨诸塞度过,在这些地方,他同新英格兰的先验论者来往,并在瓦尔登湖的岸边住了两年(1845-1847年),他的作品包括“公民的反抗”(1849年)和“瓦尔登”(1854年)——译者注。

 当前对自然环境状况的关心,起始于像索洛那样的哲学家和像卡尔逊(RachelCarson)那样的科学家,并且从1970年4月22日第一地球日组织成立以后,受到更广泛的关注。

此后,每年的地球日。

都重申了对于生态环境的关注。

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周围环境状态以及对环境与人类相互影响作用的持续关注,现在的环境科学,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的标准课程或培训项目,它也是高中生的一门课程。

环境科学课程所涵盖的大多数概念,以前在生态学、自然资源保护、生物学或者地理课程中,都有所讲授。

环境科学融合了这些课程的科学方面,同时还加入了社会科学。

诸如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的成分,最终形成了一门新的交叉关系学科领域。

道法自然:

生态智慧与理念——环境素质教育读本2001

作  者:

哈尔滨市环境保护局,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

出版社: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6-1

内容简介

 该书以生态环境问题为起点,博采国内外环境教育图书之丰硕,以生态伦理思想史上典型的人物和案例为主线,精选了国内外历史上典型的图片,在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生动活泼地展现人与自然关系中的重要生态问题和生态理性思想,突出生态危机意识、生态科学意识和生态道德意识。

是一本定向生态知性、理性、德性和习性育化方面的环境素质教材。

作者简介

叶平,男,1982年获工学学士;1993年获科技哲学硕士。

一直从事科技哲学的教学和生态伦理学的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是生态哲学。

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生态哲学与大学绿色教育教授,研究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环境与社会》主编,中国伦理学会全国理事,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会副理事长。

 主要论著有《生态伦理学》(1994)、《环境革命与生态伦理》(1995)、《道法自然:

生态智慧与理念》(2001)、《回归自然》(2002)。

曾获黑龙江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哲学合著二等奖一项、论文二等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