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404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docx

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

XXX县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情况汇报

(2013年1月20日)

2012年,XXX县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要求,坚持务实创新,注重机制建设,强化工作措施,务求工作实效,确保了各项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新型农民学校创建起始之年,我们首先抓动员发动、抓平台建设、抓师资队伍、抓教育培训、抓学历教育,迅速启动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宣传发动广泛到位。

把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作为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

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议,认真学习了市委领导讲话精神,对此项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别提出了明确要求;县乡村三级层层召开动员会议,进行了动员部署,统一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认识。

同时,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攻势,在全县主要干线灯杆悬挂宣传牌xxx块,在重要交通路口设置大型展板xx块,在xx辆城乡公交车上布置车体广告,置办2辆“流动课堂”校车;在县电视台开设“科技大篷车”、“每日农经”专栏,在县广播电台开播“空中金桥”节目,定期进行播放;开通XXX县新型农民学校网站、热线电话和手机彩铃,为参训农民发放文化衫、手提袋xx余套,设计制作发放宣传年画xx份,发放《致农民群众的一封信》xx余份;各乡镇(街道)累计出动宣传车xx余车次、粉刷标语口号xx余条,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营造了良好氛围,让农民群众真正了解为什么要创建新型农民学校、群众怎样参与、会带来什么好处等,迅速统一了干部群众思想。

同时,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共在《人民网》、《农民日报》、《大众日报》等国家和省级媒体发表稿件xx篇,在《XXX日报》、XXX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市级媒体发表稿件73篇,在中组部《组工通讯》、《中央基层组织建设简报通报》和省、市《组工通讯》、市《创建工作简报》发表稿件13篇,在服务领导决策、反应工作动态、总结经验做法、宣传品牌亮点、指导推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载体建设快速推进。

按照“有教学场所、有经费保障、有专家授课、有能手引领、有示范基地、有龙头带动”的“六有”建设标准,在充分发挥县新型农民学校和乡镇(街道)区域统领作用的基础上,着力构建培训需求与促进发展有效对接的“教学点+实训基地”立体教学网络。

教学点,主要依托村级活动场所,突出政策宣传、党性教育、社会管理、文化知识等方面培训;实训基地,发挥各类农业生产基地、龙头企业等“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优势,突出农业主导产业、高效生态农业等方面培训。

根据全县统一规划,各乡镇(街道)共设立起xx个教学点、xx个实训基地。

研究制定了《XXX县新型农民学校县级示范教学点和示范实训基地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利用三年时间,使全县60%以上村建成县级示范教学点和示范实训基地的创建目标,从氛围营造、硬件条件、培训密度、培训成效及特色活动开展等方面,明确了12项创建标准及评分标准。

教学点或实训基地创建条件成熟后,乡镇(街道)提出验收申请,县校务委员会按照“成熟一个、验收一个、命名一个”的原则,随时组织现场打分验收,平均分值达到90分以上,命名为县级示范教学点或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命名会议集中授牌。

目前,首批xx个县级示范教学点和xx个示范实训基地通过验收,予以命名授牌。

三是师资队伍迅速壮大。

按照技术种类齐全、专业结构合理、专兼职教师结合的原则,统筹整合党校、农广校、各类专业培训机构的师资力量,聘请县直部门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致富能手、“乡土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了共xxx人的农民培训师资库。

研究制定了《XXX县新型农民学校师资管理办法》,细化授课标准要求,定期统计教师培训班次数量、培训学员数量、学员满意率,每季度组织校务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乡镇(街道)干部、农村“两委”和学员代表,全面评估教学质量,通过日常考核与教学成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每一名教师进行全面量化考核,年终根据得分情况,按20%左右比例评选“优秀教师”,予以隆重表彰,充分调动起教师提升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积极性。

目前,xx名教师共讲授xx课次,共有xx名教师培训课次达到xx课次以上。

在不少田间地头、教学点培训课堂,出现了临村干部群众“抢教师”、预约优秀教师现象。

四是学历教育扎实开展。

通过层层动员发动,全县有xx名农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报名参加学历教育,其中报名参加本科教育的6人、专科xx人、中专xx人。

认真组织学历教育学员集中培训和考试工作。

录取工作结束后,共组织报名学员参加公共科目培训43期,专业课目培训84期,辅导课学员平均出勤率达到99%以上。

1月11日—13日、1月19日全县xx名XXX职业学院学员和xx名农广校学员分别参加了第一学期考试,参考率达到100%。

考试过程中,迎接了省机关教育机构领导同志巡查,考试组织工作、考场秩序、学员参考情况均得到了好评。

通过参加学历教育,全县一大批农村党员干部得到了系统培训,理论层次得到较大提升。

五是教育培训成效显著。

通过县乡联动办学、乡土专家现场授课、涉农企业组织培训等多种形式,大规模开展课堂培训、现场授课。

2012年下半年,县乡两级共举办各类培训班xx期,培训农村党员群众xx人次,全县所有教学点均已举办培训班,培训班到村覆盖率达到100%。

通过培训,新涌现出各类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xx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xx人,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x人,新上各类工业、农业、服务业项目xx个,固定资产投资xx万元,为夯实基层组织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过开展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我们深刻的体会到,这是一项惠民生、谋长远的战略工程,只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必将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是找到了一条加快农民增收致富、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新型农民学校立足“学得会、用得上、促发展”,坚持农民需要什么培训就提供什么培训,培训内容丰富,培训形式多样,广大农民群众易于接受、乐于参与,增收致富的渠道不断拓宽;同时,对有带头创业愿望的农民,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和政策扶持,不断激发他们创业的热情和潜能,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集聚。

二是探索了一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新途径。

通过新型农民学校,把农民群众组织到一起学知识、学技能,相互交流、增进感情,在提高农民群众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步改变农民群众相对“封闭”的生活状态,增强农民群众的合作意识,消除社会矛盾隐患,真正实现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三是搭建了一个促进工作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新平台。

广大机关干部把新型农民学校作为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有效载体,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主动深入到群众中,了解他们的培训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培训指导和跟踪服务,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困难,在转变机关干部工作作风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真正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二、创建实践中探索建立了新型工作机制

坚持一边抓创建、培训,一手抓机制建设,着力在研究创建思路、完善协调机制、健全工作机制、建立考核机制、打造特色亮点上下功夫,建立起一整套创建工作推进体系,促进创建工作不断深入。

一是适应农村发展形势,科学确立创建思路。

在积极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XX古城、新型农民”的新理念,确定了“加快三个进程、推行四个现场、涵盖五大领域”的总体思路。

加快“三个进程”,就是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

确立了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的农民全部轮训一遍,使其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培养300名达到“五好”要求的村党支部书记、3000名农村党员干部科技致富带头人,使50%以上村“两委”成员达到中专以上学历的工作目标。

推行“四个现场”,就是推行现场讲授、现场解答、现场示范、现场实践教学方式。

在抓好集中理论知识培训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力推行现场教学,把教学课堂设在种植大棚、养殖基地、田间地头和加工车间。

通过“我讲你听”,进行现场讲授,通过“你问我答”,进行现场解答,通过“我做你看”,进行现场实范,通过“你练我评”,开展现场实践,实现了专家和农民学用互动,提升了培训实效。

涵盖“五大领域”,即培训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五大领域。

在抓好科技知识和致富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将培训内容延伸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提升了培训的覆盖面和系统性。

半年多的时间来,共举办“课堂培训班+实训基地现场教学”链条式培训xx期,培训学员xx人次。

分别举办经济领域培训xx期、政治理论培训xx期、文化培训班xx期、社会管理培训xx期、党建知识和理论培训xx期,便于群众接受的培训方式,多领域大规模的培训,对于整体提升农村党员群众素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是立足高效协调推进,创新工作组织体系。

创建新型农民学校需要健全完善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

我们确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综合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的新机制。

县里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主任、xx个相关县直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县新型农民学校校务委员会,负责制定全县农民培训总体规划和年度教学计划,安排培训任务,组织教学实施,督导落实情况和评估教学质量;校务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从县直有关涉农部门抽调xx名人员实行集中办公,分为综合组、培训组、督导组、宣传组4个工作小组,负责组织培训、业务指导、督查协调等具体工作。

各乡镇(街道)都成立了分校,以工作区为单位设立了xx个培训部,明确工作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工作区长为直接责任人、村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每个村配备1名培训辅导员,构建起“县校务委员会—乡镇(街道)分校—工作区培训部—村教学点”的责任落实体系,全县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格化工作格局。

工作中,我们充分落实工作区培训部主体作用,在宣传发动、需求调查、组织培训等多个方面,落实培训部的主体责任,工作区工作目标全县排名,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工作区负责人专项考核,充分调动起了培训部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针对性和工作效率。

三是突出凝聚工作合力,探索有效运行机制。

具体推进中,我们坚持“条块联动、各负其责”的工作运行机制,统筹县乡两方面力量,使农民培训需求与各方培训力量实现有效对接。

“条”是指充分借助县直部门单位的师资优势,立足部门职能,向下延伸教学服务,解决培训师资难、载体少的问题。

xx个相关县直部门、单位分别牵头制定培训计划,主动入村开展培训,县教育局开展“小手拉大手”、县科协开展“科普燎原”、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开展“新型农民幸福家庭365计划”、县司法局开展“法律知识垄上行”等特色活动,走村入户,送知识上门,以丰富多彩的方式传授了知识。

“块”是指充分发挥乡镇(街道)的组织优势,搭建教学平台,解决生员组织难、培训无平台的问题。

各乡镇(街道)分校都配套了硬件设施,充实了人员力量,全力以赴、集中精力培育了一批示范点,在典型引路的基础上,带动面上工作全面铺开。

在此基础上,我们大力推行“教师列单、群众点课、集中培训”的培训模式,每月在全县所有县直部门单位征集授课题目和内容,汇总发放到各乡镇(街道)、培训部和教学点,乡镇(街道)组织农村党员群众选教师、选课程,县校务委员会办公室集中组织教师送教下乡、集中培训。

半年来,共通过集中培训,送课下乡xx班次,培训学员xxx余人次,切实解决了乡镇(街道)寻求师资难、组织培训牵扯精力大和县直部门开展培训盲目性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培训针对性和覆盖率。

四是着力培育亮点品牌,积极推进实践创新。

为充分发挥新型农民学校作用,我们研究确立了17个创新课题,着力培育亮点品牌,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在全县层面,立足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战略高度,创新实施了村级集体经济“破壳”工程,依托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以土地开发、资产运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招商引资等5条增收途径为重点,因村制宜、科学发展,努力增加村集体收入,解决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切实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近期,组成了9个调研组,对全县xxx个村村级可经营性资产(资源)进行了详细摸底调查,在此基础上以乡镇(街道)工作区为单位建立了工作台账。

在具体推进中,确立了“三转变四加强五拓宽”的具体措施。

“三转变”即通过新型农民学校培训,转变农村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转变“第一书记”的工作理念,转变农民群众的传统认识;“四加强”即重点加强对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和普通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五拓宽”即引导各村立足实际、因村制宜,拓宽土地开发、资产运营、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招商引资等五种途径,确保到2013年底,村级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到60%以上;到2015年底,村级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上的村达到90%以上,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培植一批村级集体收入过百万元的经济强村。

充分激发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各乡镇(街道)分校和教学点、实训基地创新实践,以创新求突破,争当创新先锋,提高创建工作成效。

目前,各乡镇(街道)共研究上报了21个创新实践项目,其中有8个列为市级实践项目。

xx街道分校推广“契约化”培训模式,增强了群众参加培训的信心。

xx镇分校采取“递进式”培训需求调查,持久保持培训的针对性。

xx乡校开通技术和市场信息、培训教育、教师现场咨询“直通车”,灵活满足群众培训需求。

xx镇开通“农讯110”、设立“农讯超市”,方便群众足不出户接受培训。

xx镇分校实行新型农民学校学员、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农业技术协会会员“三员合一”建档系统培训,创办了系列“精品班次”。

xx镇郭屋村教学点不但招进学员,还招进用工企业,把教学实践与就业洽谈紧密结合,实现了农企双赢。

xx乡赵家村高效生态农业、xx镇前邵村“上林下渔”、xx镇黄素杏肉鸭养殖等一批教学基地,开展“体验式”实践教学,让群众在学习的同时参与生产,受到一致好评。

五是立足推动工作落实,不断完善考核机制。

按照“唯真唯实、打花打假”的原则,建立严格考评机制,以工作区为单位,建立每月一抽查、每季度一考核机制,对举办的每期培训班,采取电话抽查、走访入户等形式,了解和掌握农民群众的知晓率、参训率、满意率,抽查情况定期通报,目前已编发工作通报5期。

建立跟踪管理机制,建立农民培训档案,实行“一户”一档,从需求调查到知识培训实行动态管理,每次培训结束时对学员的培训情况进行全程记实。

建立需求调查机制,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定期开展“农民培训需求大调查”活动,对农民的培训需求进行拉网式调查,先后发放、收回调查问卷79282份,实现了所有农村党组织、所有行政村、所有农户“三个100%覆盖”,为工作开展奠定了基础。

在摸清农民需求的基础上,围绕产业发展抓培训,针对农村经济发展区域特点多样、农业生产规模、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各不相同的实际,组织实施了盐碱地低产棉田增产提效、现代畜牧业生态养殖、海水池塘多品种混养等“农民培训十大工程”,分时节、分批次、分区域对广大农民进行大规模培训;围绕推进创业抓培训,针对是具有创业潜力和一定发展基础的创业先锋积极分子举办专题培训班,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提问+现场答疑+讨论交流”等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抓培训,对全县512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轮训,提升他们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村级事务管理等方面能力。

三、强化长效机制建设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2013年是实施新型农民培训三年规划、实现新型农民学校创建目标的深化之年、关键之年。

做好2013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将坚持立足“学得会、用得上、促发展、保和谐”,更加注重长效机制建设,更加突出学用成果转化,努力把新型农民学校建成集政策法规宣传、科学知识普及、实用技术推广和学历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农民教育培训机构,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加快推进农民知识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将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不断推向深入。

一是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新型农民培训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建立健全良好的工作协调机制。

第一,我们将针对2012年运行情况,进一步调整充实校务委员会力量,将所涉农部门、审批部门和服务部门全部纳入委员会成员单位,从不同角度参与、支持新型民农学校建设,形成创建合力。

第二,建立稳定的工作机构,根据市委组织部要求和市批办批复,成立县级工作机构,落实干部、人员,保障各项工作持续、稳定推进。

同时,研究整合乡镇(街道)党建和涉农单位工作力量,成立固定办事机构,切实发挥乡镇(街道)在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和新型农民培训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第三,建立新型农民学校创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硬件建设、师资队伍、组织培训、宣传发动所需经费,列入市、县、乡三级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

二是健全阵地建设管理机制。

培训阵地是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的主要平台。

要立足于改善农村党员群众接受培训条件,在集中打造创建教学点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科学制定教学点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实现培训阵地建设常态化。

着力抓好县级示范教学点和示范实训基地创建工作,从氛围营造、硬件建设、教学培训、培训成效、培训特色等多个方面明确创建标准,对于具备创建条件、申请创建并达到创建标准的,县、乡财政给予一定的物资或资金支持,努力实现建管结合,发挥最大效益。

三是健全师资队伍管理机制。

建立一支涉及知识领域广泛、技能突出的稳定师资队伍,是满足农村党员群众培训需求的必要保障。

我们奖研究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师资选聘机制、考核机制、奖励机制,实行师资库动态管理,及时吸收专业技术人才和乡土专家,进入市、县师资库,发挥在新型农民学校创建中的作用。

对于培训课次多、培训满意率高的县级师资库教师,及时推荐纳入市级师资库。

建立相应级别财政补助制度,根据讲课资数、学员满意率,对每一名教师进行量化计分考核,给予一定教学补助,年终开展优秀教师评选,予以表彰。

同时,对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农民培训工作经历,作为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

四是建立新型教育培训机制。

坚持走系统化培训的路子,努力避免培训的盲目性、随意性。

今年,着力开展“模块化”培训,一方面,设计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等公共培训模快,通过集中培训、按需培训等方式,组织教师,在全县范围内面向广大农民进行巡回培训。

另一方面,将经济领域培训,进行细化,设计种植、林果、畜牧、水产等多个二级模块,并根据群众从事产业成熟度设计基础知识、技术、市场等多个三级模块,将全县所有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党员群众全部登记台账,分类到相应培训模块中,开展相对固定的、系统的培训。

学员经过相应模块培训后,根据知识、技能成熟度,向高层次或关联培训模块学员库转移,从而实现系统性培训、链条式培训,增强培训实效。

五是建立学用转化促进机制。

创建新型农民学校工作最终落脚点为“农村农业有发展、党员群众得实惠”。

我们将充分利用好新型农民培训学员“创业基金”,并通过“三步走”努力推动培训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第一步,为每名学员建立家庭情况、从事业产、收入情况档案,掌握每名学员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

第二步,对学员基础情况、创业意愿、培训需求进行系统分类,有针对性的编制教材、安排课程、集中送教下乡,培养学员创业意识和能力。

第三步,根据知识掌握情况,适时安排现场参观、现场实践,条件成熟的,通过基金贷款扶持、用地支持、技术跟踪指导,以及协调农业企业提供农资、种子赊销,签定订单合同等方面的支持,引导创业,实现学用转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增收致富步伐。

每年年终,对学员学用成果转化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实现初始创业或经营效益显著提高的学员,给予一定“创业基金”进行无偿扶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