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257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docx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Documentserial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

教材

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多彩的生活”为专题编写的,共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

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

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儿童的生活场景虽不同,但课文的思路都非常清晰,层次分明。

在编排上,课文呈现出与以往明显的不同。

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

在《我们的民族小学》这篇课文后,提出开展“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并提示记录的方法。

接着学习两篇分别表现孩子在草地上玩耍和假日里登山游玩的精读课文《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

考虑到教材初次安排综合性学习,对这一活动不太了解,如何进行综合性学习,掌握的方法还比较少,因此教材在《爬天都峰》后,编排了“综合性学习提示”,提醒学生注意记录活动进行得怎样,并提供记录的示范供学生参考。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单元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独立识字,认识12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和46个词语。

学会正确的用钢笔写字,把字写准确写美观。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的意思。

2.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品味,使学生真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乐趣。

单元训练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掌握本单元的重点生字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4.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5.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6.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国各族儿童在友爱与团结。

2.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3.根据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单元

课时

安排

《我们的民族小学》2课时

《金色的草地》2课时

《爬天都峰》2课时

《槐乡的孩子》2课时

语文园地一4课时

课题

1我们的民族小学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坝、坪”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坝坪、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爱,同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课文中认识词语和生字。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坝、坪”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坝坪、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少数民族小学生图片观察,让学生分别介绍一下自己收集到的哪一个民族。

2.出示相关词语: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1.简单介绍图片中这些民族的资料。

2.齐读词语。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

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坪坝 傣族 阿昌族 德昂族摔交 穿戴 招引 蝴蝶 孔雀舞 铜铃 粗壮

3.指名读,正音。

4.开火车,练读。

5.同桌相互听读课文。

6.朗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课文。

2.互读、互认词语。

3.指名读。

4.开火车读

5.同桌互读课文。

6.逐段读完课文,和同桌说说读了这一段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3.抄写词语。

1.认读生字。

2.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3.抄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与他们一起学习。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民族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朗读感悟课文,我们会进一步发现民族小学的美和课文的美。

提问:

初读课文时你遇到了哪些问题?

部分学生说说初读时遇到的问题。

二、朗读感悟。

1.读读说说,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早晨,我好象看到怎样的情景。

读后同桌进行交流。

(2)指导朗读。

1.学生自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

?

2.学生读后同桌进行交流,再指名交流。

3.学生自由读,体会感情,并交流。

2.读读、说说、演演,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你喜欢这所民族小学吗?

分组讨论交流。

(2)这读书的声音究竟有多好听啊?

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

(3)学生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4)指名口述。

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2.学生找出课文中读书的声音,读一读。

3.学生分角色演一演。

4.学生复述。

5.全班朗读。

3.读读画画,学习第四自然段。

联系课文内容,画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自己画一画你脑海里的民族小学。

4.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学生背背、抄抄。

三、课外延伸。

民族小学的许多学生很想知道你们是否喜欢他们民族小学,也很想了解你们的生活。

请小朋友们给他们写封信吧。

学生可以给他们写信,进行交流。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对民族小学的喜爱之处。

各抒己见,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

1.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然后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

2.可以给民族小学的同学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1我们的民族小学

(小路、服装、校园)                  美丽 

(钟声、书声、游戏声)

教学反思

课题

2金色的草地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自学生字、词。

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善于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蒲公英开花与合拢,造成草地颜色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准备

蒲公英的图片、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以及相应的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整体感知课文,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之情。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

2.出示课题:

金色的草地。

3.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问题。

2.学生对课题产生疑问。

二、分组自学,了解大意。

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自学方法。

2.教师指导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

一读:

扫读(扫除障碍读)。

二读:

连读。

(小组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

三读:

想读。

四读:

选读。

3.让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1.小组成员商量自学方法。

2.自读课文,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3.小组成员连读课文,检查字的读音。

4.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么?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

板书生字,开火车认读。

2.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一本正经、揪掉、合拢”等词语。

3.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

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

5.完成“语文天地”抄一抄2。

1.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2.理解词语时,让学生做一做相应的动作,加深理解。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让学生自由发言,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学生抄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本课学了哪些知识。

学生本课学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1.正确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进一步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

2.把你见过的蒲公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

二、品读课文,体会感情。

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从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

(2)“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

(3)指导朗读。

1.学生自己边读边想。

2.指名回答。

3.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读课文第3自然段。

(1)提问:

作者有什么新发现?

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2)草地为什么会变颜色?

划出相关句子。

(3)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4)让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5)“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

(6)指导朗读。

1.说说作者的新发现。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描写蒲公英变化的句子。

3.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

4.学生上台讲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

5.学生自由发言。

6.全班朗读第三自然段。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蒲公英为什么能成为我们最喜欢的花?

(3)为什么说蒲公英跟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

(4)指导朗读。

1.齐读第四自然段

2.独立思考,回答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

你心中的草地是什么颜色的?

快画一画,与同学交流一下吧!

1.学生画画。

2.成果汇报。

四、课堂小结。

神奇美妙的大自然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时时处处和我们一起生活,一起成长。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词语。

2.背背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2?

金色的草地

早 晨  ?

?

?

?

?

?

?

中 午  ?

?

?

?

?

傍 晚

蒲公英的花朵(合拢)绿 色 (张开)金 色 (合拢)绿 色

草地的颜色?

?

?

?

?

?

绿 色  ?

?

?

?

?

?

?

金 色  ?

?

?

?

?

?

绿 色

教学反思

课题

3爬天都峰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会用“终于”写一段话。

2.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讨论、品味重点词句,体会其中的含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懂得只要有勇气、奋发努力,就能不怕困难;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最后一个自然段中爸爸说的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会生字,掌握多音字“都”、“假”在语句中的正确读音;理解“犹豫、奋力、终于、居然、汲取”等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资料。

1.学生齐读课题

2.简单介绍天都峰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1.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字音。

2.让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

3.标出自然段,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6.指名分读每个自然段,并说说各写了什么?

7.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理解词语意思。

3.分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5.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

三、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拿出生字、词语卡片,小组内互相认读、正音。

2.全班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

3.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

4.理解重点词语。

5.指导写词。

1.学生认读生字。

2.开火车赛读。

3.学生自己分析字形。

4.学生写生字,抄写词语。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生字,初读了课文,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体会作者的感情。

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抄写本课生字、词。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二、过程与方法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从而体会小姑娘和老爷爷爬山的心理活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鼓舞自己,是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

1.齐读课文。

提问:

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2.学生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

1.齐读课文。

2.分组讨论。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二、深入读议,体会感情。

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

2.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感叹句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

4.指导朗读8-10自然段。

5.“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

6.“我”是怎么爬的?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

7.指导朗读。

1.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

2.学生读后同桌进行交流,再指名交流。

3.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指名朗读“我”说的话。

4.齐读8-10自然段。

5.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学生读书圈划后交流。

7.朗读课文。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

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

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3.指导朗读。

1.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2.学生小组讨论,进行交流。

3.感情朗读。

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

1.读爸爸的话,讨论:

“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

1.指名读爸爸的话。

2.各抒己见,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

读读、写写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

爬天都峰

“我”

一起爬?

?

奋力?

?

手脚并用?

?

终于

老爷爷

教学反思

课题

4槐乡的孩子

主备人

陈瑞林

授课班级

三年级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读懂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重点

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培养自读能力,并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搜集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认识那里的孩子们。

2.出示槐花图片。

3.板书课题。

1.学生简单了解槐树的资料。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引。

让学生自读课文。

4.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

1.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4.学生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三、品读欣赏。

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2.你最喜欢槐乡的哪个季节?

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1.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

四、课堂小结。

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品味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检查复习。

指名背诵你喜欢的段落。

背诵喜欢的段落。

二、品读佳词妙句。

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这样写得好处。

1.叠词的广泛运用,使文章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

槐豆豆、香喷喷、山山洼洼、摇摇晃晃。

      

1.学生自己边读边想。

2.找出文中的叠词,读一读。

2.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运用,使文章的描写更生动形象。

如: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的挂满枝头,近看如新疆姑娘披散在肩头的小辫儿。

“老槐树心疼的伸出手臂为他们遮住露水,并轻轻的哼着谁也听不懂的歌。

学生找出文中的其他比喻句、拟人句,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侧面烘托的描写。

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香的花粉,酿出了甜甜的蜜。

噼噼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子挎走了白生生的槐米。

”作者从侧面写出了槐花的香,这是槐花的馨香引来了蜜蜂,引来了孩子。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佳词妙句。

三、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想一想,在字形方面,你要提醒大家什么?

你有没有最好的方法记住它?

2.用生字组词扩展对字义的理解。

1.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2.用生字组词。

四、课堂小结。

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学生谈感受。

五、布置作业。

1.摘录佳词美句。

2.把自己参加过的劳动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