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76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docx

K12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每逢佳节倍思亲教案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初备

时共2时,本第1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文,初步了解文的内容。

2、学会本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指导书写,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学习字词,理解诗句。

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中国古时有许多节日,有的节日一直传承到了现在,说说你知道的。

2、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文讲的是古代一位诗人在重阳节思念亲人而写诗的事情。

1、板书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3、这一句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他是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1、提自读要求:

2、给每一个自然段写上序号,轻声读文。

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3、检查初读情况:

(1)会读会写田字格的生字,会读二类生字。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意思:

兄弟异乡思念无限深情情景佳节登高兴高采烈兄弟:

包括哥哥和弟弟;异乡:

他乡,外乡;思念:

想念;情景:

情况和景象;佳节:

美好的节日;登高:

登山或登上高处;无限:

没有穷尽;兴高采烈:

兴致高、精神足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你知道王维是谁?

  3、齐读。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

  出示:

扶老携幼、兴高采烈你知道词语的意思吗?

3、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

登高远眺、西望长安、天各一方3、齐读。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指名读,你知道了什么?

2、出示:

思绪万千

  是什么意思?

3、出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1、出示词语。

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2、出示生字3、说说自己记忆的方法4、观察老师的范写,老师边写边重点讲解:

逢:

三横均匀佳:

两个土插:

强调笔顺异:

上面是巳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每逢佳节倍思亲本初备

时共2时,本第2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借助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指导会用“兴高采烈”造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重点难点:

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体会诗句的意境和感情。

前准备:

教学过程:

1、出示生字组成的新词兄弟、异乡、思念、情景、佳节登高望远、兴高采烈、扶老携幼2、我们已经知道每逢佳节倍思亲说的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事,当时王维的情况怎么样

(一)出示第一段:

1、指名读2、这一段有几句话?

说了什么?

板书:

王维3、齐读。

过渡: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呢?

(二)出示第二段:

1、指名读2、第一到第三句写了什么?

请小朋友默读文思考。

3、说说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的意思了,来体会欢度佳节。

4、王维思念亲人与第一段哪一句有联系?

、指导读这一段过渡:

王维主要想念哪些亲人?

具体想了哪些事?

(三)出示第三段:

1、指名读,这一段一共有几句话?

2、句一和句二说了什么?

教师板书:

插茱萸3、句三到句五又说了什么?

4、什么叫“天各一方”?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各表示什么意思?

6、们看王维思念兄弟们多么深切,既想到过去,也想到现在:

既想到自己对兄弟们的思念,也想到兄弟们对自己的思念,体现了“倍思亲”的思想感情过渡:

王维是怎样来表达自己这种思想感情的?

(四)出示第四段:

1、这一段第一句说了什么?

2、“思绪万千”是什么意思?

3、读这句话,你想到了哪一段?

4、下面第二句话说了什么?

随机板书诗题:

九月九忆山东兄弟谁能说说它的意思吗?

(特别指出:

山东指王维的家乡蒲州)(五)学习古诗1、指导读好古诗2、出示画面,加深领会诗句意思:

画面人物是谁?

从哪里看出他是诗人?

从哪里看出他是在重阳节写的诗的?

3、指名讲诗句的意思。

1、放录音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3、指导背诵比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朗读文,背诵《九月九忆山东兄弟》2、

  结合文内容,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3、

  指导用“思念”造句:

你在什么时候会思念、4、

  比一比,再组成词语佳()桂()培()倍()限()眼()异()导()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孙中山破陋习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1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重点难点:

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前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

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文就是讲他的这方面的故事的。

二、揭示题:

⒈板书题:

18孙中山破陋习⒉解释题:

⑴出示孙中山先生像。

⑵简介孙中山。

⑶陋习:

指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三、初读指导⒈学习生字词。

⑴给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默读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⑵会读生字。

⑶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空闲 废除 缠足 痛苦⒉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词语。

孙中山 挑柴 罪 缠足 空闲⑵指名读词语。

要求:

读准字音。

⑶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缠足 废除⑷读生字词。

四、写字指导:

⒈指导要点:

孙:

偏旁最后一笔是"提"不是"横"。

闲:

外部的"门"各笔之间均不连笔。

缠:

右部上端不能少写一"点"。

⒉各人用钢笔描红。

五、布置作业:

⒈读、抄词语。

⒉练读文。

⒊思考:

文主要说了一什么事?

用那几个自然段写了这事?

试着从事前、事经过、事后这三方面把文分成三部分。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孙中山破陋习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2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⒈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⒉学会默读,讲述故事。

重点难点:

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前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文:

⒈指名读文。

⒉指名把文分为三部分。

⒊分部分讲读。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⑴指名读⑵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主要讲了什么?

你们看,孙中山的姐姐事怎样的一个女孩儿?

(能干、活泼的女孩子)⑶小结:

第一部分主要讲孙中山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⑷齐读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2~8自然段)⑴指名读。

⑵这七个自然段讲的事一什么事?

(讲的是孙中山反对妈妈给姐姐缠足的事)⑶这事事怎么发生的?

齐读第二自然段。

(板书:

痛苦、流泪)想象一下当时的境界。

为什么姐姐这么痛苦、流泪?

请比较下面两句话。

出示:

妈妈正用一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用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给姐姐缠足。

比较:

这两句意思有什么不同?

那一句好,为什么?

⑷出示投影片,指导看图。

①分析图片。

画面上哪两个人?

屋子里坐着是什么人?

她正在干什么?

屋子外面站着的是什么人?

他的神情态度怎么样?

为什么会这样?

②小结图意。

⑸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觉怎样?

他向妈妈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请齐读第3、4自然段。

①从第三自然段看,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

(姐姐受罪、不能干活)②他向妈妈提出反对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

③妈妈为什么叹气?

可是妈妈又不能不这么做,为什么?

说明了什么?

⑹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以后又是这么同妈妈争辩的?

有用吗?

齐读第、6、7三个自然段。

⑺孙中山同妈妈争辩没有用?

那么结果怎么样?

这事使孙中山感到怎么样?

请齐读第8自然段。

结果姐姐变得这么样了?

⑻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反对给姐姐缠足的事。

⑼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作业:

⒈读文,练习讲述整个故事。

⒉复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孙中山破陋习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2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掌握文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学会本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前准备:

孙中山挂图、插图、投影片、词卡。

教学过程:

一、讲述文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⒈指名读。

⒉"辛亥革命成功"是这么回事?

(教师介绍:

辛亥革命)⒊"首先废除"缠足陋习,表现了孙中山怎么样的精神?

这事有什么重大意义?

⒋看书上的插图。

教师讲述:

孙中山先生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功劳伟大。

人民为了纪念他为他立了铜像。

⒌小结。

这一部分讲的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

⒍齐读第3部分。

二、总结这篇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看到姐姐被缠足带来的痛苦,在辛亥革命成功后,首先废除了缠足陋习的事,表现了他对封建势力的痛恨以及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三、作业:

⒈默读全文:

练习讲说这个故事。

⒉指名说这个故事,师生评议。

⒊同座二人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练习3本初备

共2时,本第1时个人复备栏

  

教学目标:

1、进行几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字词句综合练习。

2、写好几个上下结构的钢笔字。

重点难点:

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处处留心1、第一部分。

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挺有趣,你想知道吗?

自己读一读范文吧。

边听边想:

“漂流”和“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

“重新安家”是什么意思?

小组学习、讨论。

指名说、汇报、师总结:

“漂流”指漂在水面随水浮动;“漂浮”就是指漂的意思。

说说椰子树是如何传播种子的。

2、第二部分初识插图:

仔细看看图,你能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植物吗?

指名说:

蒲公英、苍耳、豌豆、葡萄各是靠什么来传播种子的?

根据答案,连线。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3、第三部分指名读题、弄清要求自由说交流、评析用几句话写下来二、教学第二题:

写好钢笔字。

(1)认读要写的字。

(2)指名说它们的结构。

(3)观察这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4)看看“我的发现”:

要是这几个字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练写钢笔字。

(6)展示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练习3本初备

时共2时,本第2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读读背背成语和儿童诗。

2、口语交际——学会求救。

3、学写毛笔字——基本笔画“点”。

重点难点:

前准备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1、教学第一部分

(1)指名读,弄清练习要求。

(2)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自由练读。

(4)让学生说说已经读懂的成语的意思()练习背诵、指名背2、教学第二部分

(1)出示《晨牧》,自读、指名读,正音、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想诗意。

(3)讲解:

这是写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放鸭子的事。

边读边想象。

(4)练习,自由练背、集体背、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学写毛笔字1、审题2、指导观察、范写露锋点。

3、生临写。

4、反馈,展示写得好的字,并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练习。

三、教学第四题:

口语交际1、审题

(1)、揭示话题:

学会求救

(2)、学生自由读要求2、指导

(1)指导观察插图、了解发生了什么事。

(2)说说在生活中见到过那些意外的事,人们是用什么方式自救或者求救的?

(3)讨论: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那些意外事?

遇到意外事,采用哪些方式可以自救或求救?

应当怎样自救或求救?

(4)总结:

遇到意外的事不要慌乱,要镇定沉着地开动脑筋,绅士都市的想办法,求救时,语言要清楚、明了、简洁。

3、练习。

(1)小组合作:

模拟一次意外事故,自己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2)师巡视,有重点地进行指导,注意发现较好的小组,让他们准备在全班表演。

4、反馈

(1)请同学站起来说一说表演的内容。

(2)评议、教师总结。

(3)小组表演,集体评议。

二、总结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习作8本初备

时共1时,本第1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谈谈“欲穷千里目”》,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2、认真阅读古诗句,能了解其出处、作者、意思等。

 3、按照习作要求,选择两句诗,会用研究报告的形式写出来,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写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

难点:

用查阅资料的方法,研究古诗句,深刻理解其含义。

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⒈同学们喜欢读古诗吗?

你最喜欢读谁的作品?

⒉开火车背古诗。

⒊老师这儿也有几句诗(出示),谁来读一读?

二、小组学习,研究古诗明白习作要求这些诗句,有的比较深奥,要到四五年级才能学到。

这堂,教师让你们自己研究、学习,你们有信心吗?

请学生默读,思考:

这次的习作要求是什么?

你学到了什么?

⒈小组同学共同合作,找出你不太明白的诗句进行研究。

研究指导:

诗的出处、作者、意思等,都可作为研究的内容。

研究方法:

可查阅资料,提供《唐诗三百首》。

⒉小组同学相互探究,进行热烈的讨论。

⒊整理研究结果,填写研究结果汇报表。

(内容包括诗人的简介,诗作的背景,对诗的理解或赋予诗句新的意义。

)三、集体交流,汇报结果汇报:

通过这次研究,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讨论:

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参加班级讨论。

教师可补充介绍诗作的背景,从而更有利于理解诗句的含义。

四、例文指导,学习写作。

⒈指名读屈美生同学的《关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

⒉这份报告中讲到了些什么?

(诗句的出处、全诗的内容、诗句的含义)你觉得还有哪些内容是应该在报告中写一写的?

⒊你打算怎样写自己的研究报告?

你还想研究些什么吗?

五、习作写研究报告⒈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要求:

语言要清晰,表达要准确。

⒉学生各自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⒊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练习8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1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读对联,了解有关岳飞的历史资料。

2、积累词汇与古诗。

重点难点:

积累词汇与古诗。

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学用词用句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让学生查字典,查出“辜”、“铸”、“佞”的意思。

3、查查资料,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资料。

4、再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学生们是否弄懂对联的含义。

(辜:

罪过铸:

铸造佞:

指奸诈谄媚的小人。

)二、读读备备1、教学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2)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师简单讲解。

[学海无涯:

学习像是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

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么?

就是勤奋。

九牛一毛:

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

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足道的数量。

孜孜以求:

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全力以赴:

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事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后,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4)比一比,看谁记得快,看谁记得准。

2、教学第二部分

(1)先让学生试着读读这首诗。

(2)简要讲讲这首诗的含义。

(3)领着学生反复吟诵,体会梅花的坚强品质。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练习8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2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掌握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重点难点:

学写钢笔字,写好包围结构的字;学写毛笔字,掌握竖钩和横钩的写法。

前准备: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

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

(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字。

(教师巡视指导)二、学写毛笔字1、指导学生观察“水”中的竖钩。

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上钩出。

2、教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指导观察“家”中的钩——横钩。

、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开发区小学三年级语文科目集体备教案

题:

练习8本初备

时共3时,本第3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学写请假条重点难点:

学写请假条前准备:

教学过程:

1、讲解请假条的格式。

2、让学生读读前两个自然段,说说谢哲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了请假条。

3、让学生自学请假条,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并且说一说,怎样写。

如开头,结尾。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请假条。

、创设情境,让学生写请假条。

6、写完后修改、评议。

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

参加备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