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2854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docx

河南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各章模拟试题

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一、判断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3.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系统。

二、选择题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含(  )。

A.学生  

B.教师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E.教学环境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主要有(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反思过程  

D.考试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  )。

  

A.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B.是社会科学  

C.是自然科学        

D.上述说法都不对 

4.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成熟时期所对应的年代是(   )。

A.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60到70年代末      

D.20世纪90年代起

5.在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是(  )。

A.教学过程 

B.教学手段 

C.教学内容  

D.教学媒体

6.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的作者是(  )。

A.陶行知  

B.蔡元培  

C.潘菽  

D.廖世承

三、简答题

1.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哪些?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的四个时期)发展概况。

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选择题 

1.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A.场独立与场依存 

B.沉思型与冲动型 

C.辐合型与发散型 

D.分析型与综合型 

2.揭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 )。

 

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3.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关键期,这是由以下哪位学者最早提出的?

( ) 

A.瑞士皮亚杰 

B.奥地利劳伦兹 

C.美国桑代克 

D.苏联维果斯基 

4.智商是能力测验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称IQ,其公式表述为( )。

 

A.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B.IQ = 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C.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D.IQ = 实际年龄/智力年龄×100 

4.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是( )。

 

A.连续性与阶段性 

B.定向性与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E.波动性 

5.性格的特征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 

A.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B.性格的理智特征 

C.性格的情绪特征 

D.性格的意志特征 

6.只能进行自我中心思维的儿童,其认知发展处于( )。

 

A.前运算阶段 

B.感知运动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7.去过几次小朋友的家,就能画出具体的路线图来。

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能做到这种程度?

(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8.自我意识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 ) 

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监控 

D.自我实现 

9.在有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

 

A.场独立型 

B.沉思型 

C.冲动型 

D.场依存型 

10.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 )。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11.青少年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行动目标和社会准则来评价自己的心理品质和能力是( )。

 

A.心理自我 

B.生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自我意识 

12.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性 

D.沉思性 

13.勤奋感对自卑感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哪一阶段儿童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 ) 

A.2~3岁 

B.4~5岁 

C.6~11岁 

D.12~18岁 

14.自我统一性对角色混乱是艾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哪一阶段儿童所具有的人格特征?

( ) 

A.2~3岁 

B.4~5岁 

C.6~11岁 

D.12~18岁 

15.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

 

A.自我意识 

B.自我认识 

C.性格 

D.能力

16.依据心理活动的倾向性,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 )。

 

A.独立型和顺从型 

B.外倾型和内倾型 

C.冲动型和沉思型 

D.辐合型和发散型 

17.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为搜集或综合信息与知识,运用逻辑规律,缩小解答范围,直至找到唯一正确的解答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8.个体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的认知方式称为( )。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辐合型 

D.发散型 

19.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

 

A.比纳-西蒙量表 

B.斯坦福-比纳(比奈)量表 

C.比纳-推孟量表 

D.韦克斯勒量表 

20.一个人对行为控制与调节方面的特征是属于性格的( )。

 

A.态度特征 

B.意志特征 

C.情绪特征 

D.理智特征 

二、判断题 

1.心理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能超越。

 

2.同一心理机能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3.个体早期的心理发展对人的一生有深远的影响。

 

4.在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中,先天遗传起决定作用。

 

5.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的一致性形象。

 

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之间的差异。

 

7.维果斯基认为,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8.关键期是指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9.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10.少年期的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1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12.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13.人格(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4.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成分。

 

15.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6.认知方式(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7.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是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

 

18.大量的研究表明,人们的智力水平呈常态分布(又称钟型分布)。

绝大多数的人的聪明程度属中等。

智商分数极高与极低的人很少。

 

19.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

 

20.青年初期是指14、15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阶段。

这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三、简答题 

1.简述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2.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3.简述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发展渐成说)。

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一、判断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2.现代学习理论有联结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两大派别。

 

3.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4.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5.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6.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7.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8.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9.接受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10.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二、选择题 

1.提出认知学习分类理论的学者是( )。

 

A.布卢姆 

B.加涅 

C.奥苏贝尔 

D.奥斯本 

2.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学者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3.布鲁纳的学习论是( )。

 

A.完形-顿悟说 

B.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C.认知-结构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论 

4.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 )。

 

A.分化 

B.消退 

C.泛化 

D.获得 

6.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有( )。

 

A.苛勒的完形-顿悟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 

C.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7.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 )。

 

A.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B.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C.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D.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8.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识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属于( )。

 

A.机械学习 

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苛勒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10.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的心理学家是( )。

 

A.加涅 

B.桑代克 

C.苛勒 

D.我国心理学家 

11.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这类学习称之为( )。

 

A.人类的学习 

B.广义的学习 

C.学生的学习 

D.成人的学习 

13.强调教师要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是哪一学派学习理论的学生观?

( ) 

A.完形-顿悟说 

B.认知-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三、简答题 

1.学习的心理实质是什么?

 

2.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四、论述题 

1.论述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

 

2.论述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河南教师资格心理学第四章学习动机

一、判断题 

1.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推动人从事活动的内部动力) 

2.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推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 

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组成。

 

4.学习需要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5.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

 

6.学习动机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派的强化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以及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8.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二、选择题 

1.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的实质是( )。

 

A.有意义接受学习 

B.有意义发现学习 

C.发现学习 

D.探究学习 

2.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

(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3.把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的学者是( )。

 

A.奥苏贝尔 

B.桑代克 

C.布鲁纳 

D.斯金纳 

4.什么情况下,动机对学习具有最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 )。

 

A.动机强度较高 

B.动机强度较低 

C.动机强度适中 

D.动机最强 

5.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叫做( )。

 

A.注意 

B.需要 

C.动机 

D.兴趣 

6.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

 

A.安全需要 

B.尊重的需要 

C.爱与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7.需要层次理论是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 )。

 

A.阿特金森 

B.马斯洛 

C.维纳 

D.班杜拉 

8.学生希望得到同学的友谊、老师的关心,这是哪一种需要?

(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 

9.提出归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耶克斯和多德森 

B.苛勒 

C.维纳 

D.斯金纳 

10.学习动机具有以下功能( )。

 

A.激活功能 

B.指向功能 

C.强化功能 

D.自我实现功能 

11.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 )。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2.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最不利 

C.最有利 

D.关系不大 

13.反映动机内容社会意义的是( )。

 

A.内部学习动机 

B.直接性动机 

C.高尚的学习动机 

D.间接性动机 

14.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关系 

B.成反比关系 

C.没有关系 

D.成倒U型曲线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2.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3.简述学习动机的成败归因理论。

 

四、论述题 

1.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试论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措施。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五章学习的迁移

一、判断题

1.学习迁移(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2.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桑代克等人的相同要素说、贾德的经验类化说、格式塔心理学家的关系转换说等。

二、选择题

1.心理定势对解决问题具有(   )。

 

A.积极作用     

B.消极作用   

C.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D.没有作用

2.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叫做(  )。

A.正迁移    

B.负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4.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

(  )

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迁移的形式训练说强调(   )。

 

A.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B.发展心理官能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6.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是(   )。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7.以下关于定势描述正确的是(  )。

 

A.一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B.凭借以前的经验看问题 

C.有时有助于较快解决问题  

D.可以发现更好的解决方法

三、简答题

1.简述定势及其对学习的影响。

2.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四、论述题

1.教师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试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有效措施)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六章知识的学习

一、判断题 

1.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3.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4.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5.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6.过度学习指在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7.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本质特征。

 

二、选择题 

1.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的学习叫做(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

 

A.先快后慢 

B.前后一样 

B.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3.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

( ) 

A.5±2 

B.6±2 

C.7±2 

D.9±2 

4.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时效果最好,这个程度为( )。

 

A.100% 

B.80% 

C.50% 

D.150% 

5.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已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 )。

 

A.并列结合学习 

B.意义学习 

C.下位学习 

D.上位学习 

6.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意义学习 

C.命题学习 

D.符号学习 

7.教师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

这是运用了( )。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 

B.变式法 

C.比较法 

D.直观法 

1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

主要包括三个阶段:

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A.知识巩固 

B.知识运用 

C.知识提取 

D.知识迁移 

11.学习的新信息对已有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 )。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12.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 )。

 

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13.利用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及教学电影、电视等进行的直观教学形式称为( )。

 

A.形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模象直观 

D.言语直观 

14.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的直观教学形式为( )。

 

A.形象直观 

B.言语直观 

C.模象直观 

D.实物直观 

15.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 )。

 

A.强度律 

B.差异律 

C.活动律 

D.组合律 

三、简答题 

1.简述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你认为怎样复习最有效?

(怎样进行合理复习?

) 

3.教学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4.教学中可以运用哪些感知的规律?

 

四、论述题 

1.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

 

2.什么是知识概括?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七章技能的形成

一、判断题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自动化)的动作活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2.技能可分为操作技能(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和心智技能(智力技能、认知技能)两种。

2.操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自动化)的操作活动方式。

3.心智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自动化)的心智活动方式。

4.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5.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

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

6.写字属于操作技能。

7.解题技能属于智力技能。

二、选择题

1.把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的阶段,称为(  )。

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

2.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减缩的形式的过程是(  )。

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整合

D.原型内化

3.在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阶段称为(  )。

A.原型启发 

B.原型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

4.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讲解    

B.观察  

C.示范  

D.练习

三、简答题

1.简述加里培林的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理论。

2.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哪些要求?

3.简述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河南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第八章学习策略

一、判断题

1.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学习策略可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