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334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7.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docx

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

人口变化与人口问题

考向1以某地某时期的人口统计资料(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金字塔图、统计表格等)切入,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人口政策及图表判读能力。

【例题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

五中全会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这是实施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读“中国人口增长变化情况(含预测)图”,回答

(1)~(3)题。

(1)到2020年我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最接近(  )

A.3.0‰B.4.8‰C.2.8‰D.8.0‰

(2)依据图示信息可知

A.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目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

B.我国人口增长速度不断减缓,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C.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已经达到现在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水平

D.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人口出生率增大,人口死亡率减少

(3)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的意义

A.扩大城乡生育政策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B.适度提高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C.保持合理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

D.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提高男性人口比例

【解析】

(1)由图可知,2020年出生率约为12‰,死亡率约为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7‰=5‰。

(2)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的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人口还将持续增长,总体上我国每年新增人口数目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增长速度不断减缓。

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率仍然高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水平。

(3)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可缩小城乡、地区、民族之间生育政策的差别,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可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恢复正常水平。

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答案】

(1)B,

(2)B,(3)C

【例题2】

“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形成了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作家毛大庆指出未来15年是中国最后人口红利期。

下图为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随时间变化图,读图完成

(1)~

(2)题

(1)我国最大人口红利期出现的时间大约在

A.1990年B.2010年C.2020年D.2030年

(2)下列哪些措施,能够延长我国人口红利期

①实施二胎政策(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②完善养老保障体制③缓慢地延迟退休年龄,鼓励企业和职工协议弹性退休④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

【解析】

(1)人口红利期是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的时期。

最大人口红利期即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和老年、少年人口之和差值最大的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大约在2010年,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比例最大,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

0—14岁,65岁以上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相对较小,人口抚养负担相对较轻。

(2)根据题干描述“人口红利期”是“指随着生育率的下降和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可知,提高生育率和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可以延缓我国人口红利期。

实施二胎政策可以提高生育率,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增加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

完善养老保障体制、加大青少年教育投入与提高生育率和增加劳动适龄人口比重无关。

【答案】

(1)C,

(2)B

考向2以全国或某地区最新的人口统计资料,考查我国或某地区人口增长、人口迁移、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例等问题。

【例题3】

读下表,回答

(1)~

(2)题。

某年中国人口总数及其构成分析

指  标

年末数(万人)

比重(%)

全国总人口

136782

100.0

  其中:

城镇

74916

54.77

    乡村

61866

45.23

  其中:

男性

70079

51.2

    女性

66703

48.8

  其中:

0-15岁(含不满16周岁)

23957

17.5

    16-59岁(含不满60周岁)

91583

67.0

    60周岁及以上

21242

15.5

      其中:

65周岁及以上

13755

10.1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1)表中信息反映出

A.农村人口仍然超过城镇人口B.老年抚养比与少儿抚养比差距扩大

C.城市化水平进入后期阶段D.人口年龄结构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2)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

①计划生育使生育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②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③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人口出生率提高④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质量改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是(  )

A.鼓励生育,提高青少年人群比例B.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

C.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D.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

【解析】

(1)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达到10.1%,按照联合国标准正式进入到老龄化社会,我国正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与少儿抚养比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

由城镇人口比重54.77%可知,城镇人口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化仍处于中期加速阶段。

(2)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政府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生育率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另一方面是我国人口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增加。

(3)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要措施。

我国人口众多,鼓励生育与我国人口基本国策相违背,限制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属于人口空间变化,与人口老龄化无关。

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速度,能够提高城市化水平,与人口老龄化无关。

【答案】

(1)D,

(2)A,(3)B

跟踪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示意“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人口规模与人口结构。

据此回答1—3题。

注:

老少比是指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

计算公式:

老少比=(≥65周岁人口数÷0—14周岁人口数)×100%

1.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国家是

A.科威特 B.阿联酋

C.卡塔尔 D.沙特阿拉伯

2.除文莱外,其他国家外籍人口占比较高,大量的外籍人口会使所在国

A.就业困难 B.文化多元化

C.城市化受阻 D.人口容量变大

3.从长远来看,为促进图示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有效的途径是

A.扩大能源输出量 B.提高能源加工深度

C.提高能源价格 D.积极开展多种经营

【答案】1.A 2.B 3.D

【解析】1.依据图中信息,科威特老少比的数值最小,说明该围0~14 周岁人口比重最大,人口结构最年轻。

A正确。

2.能源型高收入经济体,主要以资源开采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劳动需求量大,故劳动力短缺,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的外籍工人,A错;外籍人口来自不同的种族和民族,大量的外籍人口涌入,会促进民族、种族的融合和文化的交流,使文化呈现多元化,B对;外籍人口增加会促进城市发展,C错;人口迁入不会改变其资源、科技等因素,不会使人口容量增大,D错。

3.扩大能源输出量,可进一步提高经济收入,但因资源有限性,具有不可持续性.A错;提高能源加工深度,可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增加技术含量,从而提高经济收入,但从长远看,单一经济模式有很大的局限性,B错;提高能源价格虽能增加经济收入,但能源价格受市场调节,并非现实的途径,C错;依据当地的自然环境特色,积极开展多种经营,才是最有效的途径,D对。

下表为201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外来人口来源前五位省区的排序表。

据此完成4—5题。

 

第一位

第二位

第三位

第四位

第五位

湖南

广西

湖北

四川

江西

安徽

江苏

河南

四川

湖北

河北

河南

山东

安徽

黑龙江

4.甲、乙、丙分别为

A.北京、上海、广州 B.广州、上海、北京

C.上海、广州、北京 D.北京、广州、上海

5.近年来,上述省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现象,其原因主要是这些省区

A.产业结构调整 B.生育政策的变化

C.生态环境优良 D.农业专业化发展

【答案】4.B  5.A

【解析】4.北京、上海、广州为我国经济发达的超级大城市,就业机会多,经济发达,人口流动多。

人口因经济因素的流动一般遵循由经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的规律,同时一般遵循就近原则,由此可判断甲为广州,乙为上海,丙为北京,B项正确。

5.随着我国各地区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岗位的增加,一些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乡就业;生育政策的变化会影响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人口的回迁影响不明显;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主要取决于经济因素,与生态环境关系不大;农业专业化发展需要的从业人员减少,不利于务工人员的返乡就业,故A项正确。

根据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的数据,2018年全国结婚率为7.2‰,为2013年以来最低。

下图示意我国2010年以来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

据此完成6—7题。

6.2010年以来,我国的

A.总人口数不断减少 B.离婚人数持续上升

C.结婚人数大幅减少 D.人口性别比大幅上升

7.我国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现阶段产生的可能影响是

A.劳动力数量减少 B.人口死亡率上升

C.孤儿的数量增加 D.加快老龄化进程

【答案】6.B  7.D

【解析】6.结婚率和离婚率的变化对人口总数及人口性别比影响不大,AD排除;结婚的人口数量取决于结婚率和人口总数,据图可知,结婚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不大,且随着人口的增加,结婚人口数不会大幅,C错误;离婚率上升,人口增加,离婚人数相应上升,B正确。

故选B。

7.结婚率偏低,会影响出生率,新出生人口减少,相对老年人口增加,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即人口老龄化加剧,D正确;出生人口减少,对现阶段的劳动力影响较小,A错误;结婚率、离婚率的变化对死亡率没有影响,B错误;离婚后其子女并不是孤儿,C错误。

故选D。

城归就是从城里返回乡下的创业入员。

在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一些已经跳出“农门”的农民工带着新的见识、资金和梦想踏上返乡路,成为新一代的“城归族”。

国务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累计达到450万,还有约130万居住在城镇的科技人员、中高等院校毕业生等去农村创业。

据此完成8—10题。

8.新一代“城归族”的出现反映了

A.全面逆城市化现象 B.城市产业向外转移

C.第一产业成为主导 D.农村投资环境改善

9.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

A.受教育水平 B.职业构成

C.地区分布 D.性别比例

10.“城归族”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

A.增大了交通运输压力 B.加大了城市病的强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增大了城乡经济差距

【答案】8.D 9.B 10.C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迁移原因、影响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

8.随着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逐步改善和乡村发展政策的实施,农村地区投资环境改善,因此大量的农民工将创业的方向转向农村地区,D正确;我国还处于城市化阶段,因此不是全面逆城市化现象,A错误;产业并没有大规模的从城市转移到农村,B错误;返乡创业不是从事第一产业,第一产业不是主导,C错误。

故选D。

9.大量“城归族”在农村地区创业,会带动农村地区的非农产业发展,使农村居民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故大量的“城归族”将首先改变农村人口的职业构成。

故选B。

10.农民工回到农村创业,完善了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经济差距,使人口的跨地区流动性减弱,减小了地区之间的交通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城市病。

故选C。

人口机会窗口期又称人口红利,是指当人口负担系数小于或等于50%的时期。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下图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与机会窗口期示意图(含预测)。

读图完成11—12题。

11.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新出生人口不断增加 B.人口死亡率不断降低

C.人口自然增长率升高 D.人口年龄结构的时间变化

12.随着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

A.劳动密集型产业消失 B.就业压力增大

C.高科技产业必然快速发展 D.部分高耗能产业淘汰

【答案】11.D  12.D

【解析】11.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人口机会窗口期后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不断增大,这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新出生人口数量长期处于低值有关,A、C错误;与随着时间变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有关。

非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主要是老年人口持续增加,B错误,D正确。

故选D。

12.据图分析可知,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后劳动适龄人口比重降低,就业压力可能减小,B错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经济发展用工成本升高减少,但不会消失,A错误;随着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状况会改变,部分高耗能产业会被淘汰,高科技产业是否会快速发展取决于巨大资金、科技投入,不会是人口机会窗口期过去的必然结果,C错误D正确。

故选D。

下图是2001—2010年和2011—2016年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以县为单位)个数占比图。

读图回答13—15题。

13.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

A.位置 B.资源

C.技术 D.经济

14.影响2011年—2016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产业转型升级

C.经济发展滞后 D.交通条件完善

15.根据东北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的变化推测对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耕地资源压力减轻 B.公共设施利用率提高

C.环境问题得以改善 D.经济活力逐渐减弱

【答案】13.A 14.B  15.D

【解析】13.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就我国而言,人口一般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迁移。

2001—2010 年中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中部地区比西部地区距东部地区较近,因此人口流出多,流出地区个数占比高于西部地区。

故选A。

14.我国东部地区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逐步升级,对劳动者的技能要求提高,同时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迁移,因此导致东部地区人口流出地区个数明显增加。

故选B。

15.据图分析可知,东北地区2011—2016年人口流出地区个数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大量年轻人的流出,而自然增长率低,这会使得未来东北地区老龄化严重,导致养老负担加重,劳动力补给不足,会因缺乏劳动力,导致经济活力逐渐减弱,D正确;东北地区本来就是地广人稀的地区,耕地资源、环境压力不大,AC错误;由于人口数量减少,公共设施利用率减低,B错误。

故选D。

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

据此完成16~17题。

图1

16.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17.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16.C 17.B

【解析】16.从图中可以看出,同年龄段的女性比例均大于男性比例,所以非欧盟籍女性人口较男性多,A错。

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约为欧盟籍女性比例的2倍,因此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欧盟境内非欧盟籍人口年龄主要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人口,因此劳动人口比例较大,C正确;50岁以上人口比例欧盟籍比例大于非欧盟籍人口比例,D错误。

故选C。

17.欧盟地区是世界发达地区,人均收入高,消费水平高,非欧盟籍人口经济比欧盟落后,欧盟地区内非欧盟籍人口占比持续增加,会降低人均消费水平,A错误;从图中看非欧盟籍年龄集中在25—50岁,属于劳动力,年龄较轻,由于欧盟地区经济发达、人口老龄化严重,大量非欧盟籍劳动力迁入,可以降低欧盟地区平均年龄,减缓欧盟地区老龄化进程,B正确;欧盟地区每年GDP总量缓慢增长,非欧盟籍人口大量迁入,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状况,促进经济增长,使得人均收入升高,C错误;欧盟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机会多,而且欧盟籍人口老龄化严重,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劳动力过剩现象,D错误。

故选B。

图4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

读图回答18~19题。

18.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

A.人口总数减少 B.老龄化加剧

C.平均年龄减小 D.劳动力增多

19.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自然增长 B.医疗水平

C.机械增长 D.生育观念

【答案】18.D 19.C

【解析】考查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一般。

18.该图表示的是不同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占比而非人口的数量,因此无法判断人口总数的增加或减少A错误。

人口老龄化指的是60岁以上人口大于10%, 65岁以上人口大于7%2016年相对于2000年虽有所上升,但是明显没有超过5%,因此B错误。

与2000年相比,2016年,该城市相对来说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而26至50岁人口占比增加,因此整体来说平均年龄成增大趋势,而非减小趋势。

C错误。

劳动年龄人口,是指16到64岁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从图中可以看出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相对增多,D正确。

19.有第一题可知,2016年相对于2000年人口占比增加最大的主要是26至50岁的劳动年龄人口,也就是青壮年,由此可以推测,该城市就业条件好,吸引青壮年前来务工,引起了人口迁移,该城市低于25岁人口占比下降,有可能是教育因素影响,外出上学引起人口比重下降,因此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机械增长。

而不是自然增长,正确答案选C。

医疗水平改善会延长人的寿命,因此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为中老年人应当增多,与题意不符。

生育观念以及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影响人口数量的变化尤其是青少年比重的变化,而图中变化最明显的主要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增加。

不符合题意,ABD错误。

二、综合题

20.2018年德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20.6%。

图20示意德国各州65岁及以上人口密度分布。

据图,回答。

描述德国老龄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列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

(10分)

【答案】特征:

分布不均,西部密度大,东部密度小,东北部差异显著。

影响:

劳动力数量减少,养老压力加大等。

【解析】结合右侧图例,从图中看,德国老龄人口密度分布不均匀,西部密度较大,东部密度较小,差异显著。

人口老龄化表明德国人口增长过慢,老年人比重过大,造成德国劳动力数量减少,国防兵源不足,养老压力加大,老年人孤独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

21.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图1 图2

宁夏中南部一些地区气候干旱,资源贫乏,生态环境恶劣。

为了使当地居民摆脱贫困,政府采取了“生态移民”的举措,将部分贫困人口迁至本自治区北部。

(3)安置“生态移民”的迁入地应具备哪些条件?

(6分)

【答案】(3)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解析】(3)该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安置、迁入地”,解题方向“哪些条件”,可以归结和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类似。

结合材料,从自然条件的地形、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历史文化等进行分析组织答案: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