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管理学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366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管理学复习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管理学复习题.docx

08管理学复习题

08“学前教育管理学”复习

考试题型:

名词解释(15)、填空题(30)、简答题(25)、论述题(14)、设计题(16)

一、管理基本理论

1、管理产生的源头、概念、本质、基本职能、双重属性、基本要素、研究方法。

(1)源头:

管理起源于生产的社会性,是一种古老的社会现象。

管理是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伴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社会性不断发展。

(2)概念:

管理是为了实现预定目标而合理组织和充分运用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就是通过协调不同个人的行为,以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去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3)本质:

管理即协作劳动,一方面体现了一定的生产关系,同时具有合理组织生产力的功能。

(4)内涵:

①管理是对社会组织而言,是社会共同劳动的必然要求;②管理的本质是通过计划、组织、指挥、领导、控制等手段,协调个人的活动,使之与组织的预期目标相一致;③管理是实现预定目标的行动,管理的核心是人与人的行为;④管理的实质是追求效率,是受分工制约的每个人的活动产生一种集体力。

(5)管理的三项基本职能:

计划职能、组织职能、控制职能

(6)双重属性:

①自然属性:

即合理组织生产力的管理职能;②社会属性:

维护和发展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管理职能。

(7)管理七因素:

系统、结构、策略(硬任务);人事、作风、技巧、共同价值观(软任务)

(8)研究方法:

①调查法,对学前教育管理中的某个方面的问题或是对某项工作,进行情况的了解,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②文献法,通过研究已经有的文献资料,了解和研究有关学前教育管理问题的方法;③实验法;④行动研究法;⑤案例法,关键是选择和编写好案例。

2、管理理论各发展时期的基本特征、意义及代表人物。

(一)管理理论的初创时期——古典管理学派:

特点:

强调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

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

意义:

人类第一次尝试用科学系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古典管理理论三大代表奠定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础。

三大代表:

泰罗、法约尔、韦伯

(1)泰罗:

美国人,直接对生产过程进行技术管理,目的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

“科学管理之父”

主要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目的和中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一切工作方法都应通过考察,并由管理人员来决定;③高度标准化的工作程序和操作方法是最佳方式;④必须挑选一流的工人,按高标准进行培训;⑤工作环境标准;⑥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度,激发积极性。

(2)法约尔:

法国人,第一个明确提出并阐述“一般管理”理论,分析研究高层管理效率。

理论观点:

①对高层管理人员与基层管理人员的要求应有所不同,阶层越高管理职能的比重越大;②管理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同,生产过程解决技术性问题;③管理活动有五项基本要素(一般职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④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时应遵循14条原则。

(3)韦伯:

德国人,提出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

《社会与经济组织的理论》

主要观点:

①任何组织都必须有某种形式的权利作为基础;②任何组织都有层次,呈梯形结构,按等级原则组织起来,形成指挥体系;③全部活动可以划分为各种基本作业,作为任务分配给成员;④人际关系应完全以理性原则为指导,而不是个人感情关系。

(二)管理理论的成长时期——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理论时期(20世纪20年代开始)。

最大贡献是以人为中心研究管理问题,表明管理学发展的一个重大变化,开辟了管理的社会心理研究的新领域。

人性的假设:

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

表明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的逐步深化。

人:

处在一定社会组织中的具有经济需求,社会心理需求,精神创造需求的复杂多样的综合有机体。

(1)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社会心理理论)

梅奥:

哈佛大学教授,“霍桑实验”:

如果尊重人格,积极鼓励,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劳动生产率。

《工业文明的人性问题》

主要观点:

①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的,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

工人是“社会人”;②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还有非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对人的行为影响大;③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

(2)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

激励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调动人的积极性的关键是满足需要。

五种需要:

生理、安全、社交、尊敬、自我实现。

(3)“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提出。

主要观点:

影响人的工作动机有两类:

①保健因素——工资、工作条件、同事关系:

维持工作状态;②激励因素——成就、上级赞赏、责任、被提升:

真正激励

(4)4、勒温的团体动力学:

活动,情感,相互影响三要素导致团体存在。

高团体凝聚力团体的特征:

信息交流频繁,较强的认同和归属感,明确团体目标。

勒温的领导作风理论:

寻求最佳的领导作风。

(专制、民主、放任)

卡曼的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领导方式应随员工的成熟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

(三)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时期——系统管理理论时期

二战后学派迭起、百家争鸣,丛林现象。

特点:

广泛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新成就,研究管理问题。

尚未形成公认的管理学理论体系。

(1)社会系统学派和系统管理理论:

系统是由多种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能执行特定功能,达成特定目的的综合体。

一个组织是开放的整体。

(2)决策管理理论学派:

代表人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管理的核心。

(3)权变理论学派:

组织内外环境多变,要寻求永恒唯一的最佳管理方式是困难的。

管理方式应当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4)Z理论(威廉.大内):

上下结合,和衷共济,管理上强制与民主、物质与精神结合。

(5)管理文化研究:

70、80年代发现不同文化的组织运用相同的管理制度有不同的结果,“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

管理成功的秘诀在于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

组织的理性价值观。

 组织文化一般分为三层:

①表层——物质文化;②中层——组织管理文化(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③深层——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理想信念、目标追求、办园思想等,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3、对人性的假设的演变。

人性的假设:

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

表明管理理论对人的认识的逐步深化。

4、组织职能涉及组织机构体系和组织活动过程。

5、目标管理的标志是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融为一体。

6、人的积极性的三种动力?

(1)个体动机--对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追求而产生的积极性。

(2)团体动机--受人际关系影响而产生的积极性。

(3)社会动机--由理想、信念、使命感等产生的积极性。

7、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

(1)树立人是管理的对象和主体统一的观念。

教职工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组织的主人。

(2)创设宽松心理环境,建立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宽松心理环境:

指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协调,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民主气氛浓厚。

在组织中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是重要途径。

两种沟通障碍:

信息传递中间环节太多,组织机构不健全。

(3)有机结合积极性的三种动机,满足合理需求、激发社会动机。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待遇留人)、重视精神需要(事业留人)、增强集体意识(情感留人)

8、什么是权力型影响力和非权力型影响力?

权力性影响力:

由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合理地加以运用而产生的影响力。

非权力性影响力:

是由领导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格、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真挚而友善的感情因素构成的。

二、学前教育行政管理

1、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总则第六条:

“幼儿园的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原则。

国家教育委员会主管全国的幼儿园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辖区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

”以法规的形式确立体制。

是幼教管理体制又是管理的基本原则。

(2)目前管理体制的实践意义和作用:

①适应经济文化不平衡的国情;②规范性要求和灵活主动性;③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性;④调动有关部门建设和管理幼儿园的积极性。

2、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方针。

1988年《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加强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将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明确表述为:

“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1989年写入《幼儿园管理条例》总则第五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条例举办幼儿园,并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委员会和公民举办幼儿园或捐资助学。

进一步解释和说明:

①发展幼儿教育必须坚持多渠道(公办\民办);②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要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正规教育机构\非正式教育机构)

3、我国幼教两个行政法规。

(1)198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第一个幼教行政法规);

(2)1998年3月国家教委正式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

4、《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主要职责。

(1)《幼儿园工作规程》第37条对教师职责的规定:

①观察了解幼儿,依据国家规定的幼儿园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和执行教育工作计划,完成教育任务;②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指导并配合保育员管理本班幼儿生活和做好卫生保健工作;③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④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定期向园长汇报,接受其检查和指导。

(2)《幼儿园工作规程》第18条对保育员职责的规定:

①负责本班房舍、设备、环境的清洁卫生工作;②在教师指导下,管理幼儿生活,并配合本版教师组织教育活动;③在医务人员和本班教师指导下,严格执行幼儿园安全,卫生保健制度;④妥善保管幼儿的衣物和本班设备、用具。

5、我国基本形成了怎样的幼教事业发展格局。

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6、我国幼儿教育的双重任务。

幼儿园的任务是:

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园同时为家长参加工作、学习提供便利条件。

双重任务:

①教育好幼儿、为之服务;②为家长服务。

7、幼教管理体制中“地方负责”的现实意义?

把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和权力交给地方的意义:

(1)充分调动地方发展幼儿教育的积极性,是地方能够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使幼儿教育更好地适应和满足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

(2)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加强领导和管理;(3)幼教事业管理体制的地方化也有利于我国幼教事业发展方针和贯彻落实,实现办园途经多渠道和办园形式上的灵活多样化;(4)地方负责可以使我国幼教事业的管理体制和基础教育的管理体制有所衔接和协调,便于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操作;(5)有益于各级政府增强责任感,加强对幼教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纳入本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综合予以考虑和实施;(6)政府各有关部门也增强了参与管理的意识,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仅如此,各地还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8、幼教管理体制中“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现实意义。

2003年《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有关部门的职责作出了调整:

(1)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2)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

明确提出,要保证低收入家庭、流动人口子女等享有接受教育的机会。

(3)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要建设与居住入口相适应的幼儿园。

特别对新建小区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做了规定。

(4)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5)劳动保障部门则要保证城市、农村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6)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

(7)要成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幼儿教育是涉及各个行业、领域和部门的社会事业。

作为政府主管教育的教育部门,社会协调是其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其主管作用还意味着主动争取政府及其他部门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搞好社会协调,从而对幼儿教育实施综合管理。

三、幼儿园内部管理

1、幼儿园园长负责制的理解。

1985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学校要逐步实行校长负责制,有条件的学校要设立由校长主持的人数不多的、有威信的校务委员会,作为审议机构。

要建立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

”;1989《幼儿园管理条例》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

“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

幼儿园园长负责制是一个结构概念,反映园内领导关系的结构方式,是个人负责与各方面制约关系的统一。

园长负责制是指幼儿园在上级宏观领导下,以园长全面负责为核心,同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有机结合,为实现幼儿园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领导职能的三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

幼儿园远征负责制的目的是:

理顺内外关系,启动内部活力,增强自主权,形成管理的整体系统,建立强有力的指挥决策系统,提高组织效能。

它的改变:

任务式管理、危机式管理。

意义:

①确立园长的办园中心地位。

(园长有决策指挥权、用人权、财权、奖惩权等);②党组织发挥政治领导作用。

(其领导作用体现在: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③建立民主管理制度。

(教代会和园务委员会是广大教职工对园所工作进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组织形式)

2、园所规章制度分类、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是幼儿园岗位责任制。

岗位责任制是通过明确的规定,使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明晰化,并将它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的一种制度。

岗位责任制是在对幼儿园的全部工作实行定员、定编、定岗基础上,对每个岗位规定出完成的时间、工作质量与数量的制度。

它是使一定工作岗位上的人,同这个岗位该做的事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一种制度。

岗位责任制应包括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质量要求,要明确具体、条理清楚,定性与定量结合,要便于执行和检查。

岗位责任制的实质是在园所工作中建立起人事相宜、职责相称、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工作绩效与工作报酬关联的工作程序。

岗位责任制是托幼机构各项规章制度的核心。

3、代明环在幼儿园管理中的运用。

幼儿园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关系。

管理目标如何形成目标体系。

目标管理的意义。

(1)美国管理学家代明提出,一切有过程的活动都是有计划、实行、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构成的,管理过程被认为是由PDCA构成的整体连续循环的过程。

(2)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是园所全部工作中的两个方面,二者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教育目标是园所全部工作的核心,是确定管理目标的依据;管理目标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保证和前提。

教育目标的实现又体现出全部管理工作的结果,二者统一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3)目标管理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九项工作”。

一个中心——保教工作;第一个阶段——计划阶段,包括确定目标和分解目标两个环节,其中又有论证决策、协商分解和定责授权三项活动;第二个阶段——执行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目标实施,具体工作包括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三项;第三个阶段——检查总结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检查总结,具体包括考评成果、实施奖惩、总结经验。

(4)目标管理的意义:

启动作用,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衡量作用

4、幼儿园管理有哪些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政治思想党性原则,指的是托幼园所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即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教育方向的原则。

《规程》:

双重任务是幼教机构的工作方向。

注意:

明确培养目标和树立正确的办园指导思想;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引导正确思想和建设优良园风。

(2)教养为主的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幼教机构是一个系统,一个整体,是有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各个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注意:

树立全局观念、强化整体意识;教养为主、全面安排。

(3)民主管理原则——是指在托幼机构管理中,要处理好完成工作任务和关心人的关系,同时要处理好管理者、领导者与管理对象即广大教职工的关系,调动全园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发挥管理的激励机制,以较好地实现托幼机构的任务目标。

注意: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在组织上为群众参与管理创造条件。

(4)有效性原则——指的是,托幼园所管理要在正确的目标指导下,通过科学管理,合理组织园所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充分挖掘潜力,讲究经营,高质量、高效益地实现培养目标,完成园所双重任务。

注意:

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效益观;建立合理的组织制度,使幼儿园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有效组织和利用资源,实现经济效益优化。

(5)社会协调性原则——指的是,托幼园所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管理上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与互动,通过内外沟通协调,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尽力排除不利因素,在园所内外因素相互作用与影响下,不断提高保教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

注意:

正确认识组织与环境的关系,面向社会办园;增强联系、协调,实现双向互动;

5、你认为园长如何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

(1)树立人是管理的对象和主体统一的观念。

管理思想上,要树立人既是管理的主体也是管理的对象,是二者统一的观念。

管理的要素上看,教职工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组织的主人。

(2)创设宽松心理环境,建立疏通信息沟通渠道。

宽松心理环境是指组织内部人际关系协调,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关心,民主气氛浓厚。

在组织中建立和疏通信息沟通渠道是重要途径。

存在的两种沟通障碍:

信息传递中间环节太多,组织机构不健全。

(3)有机结合积极性的三种动机,满足合理需求、激发社会动机,营造集体氛围和激发社会动机,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教职工的积极性。

三方面做法:

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待遇留人);重视精神需要(事业留人);增强集体意识(情感留人)。

6、幼儿园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关系。

目标管理思想将组织与个人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实施目标来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的,另一方面又以目标层层展开的方式强化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和行为,使他们以目标为中介与组织产生认同,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

目标管理的标志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

7、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幼儿园的管理的一般方法。

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有何特点?

如何理解?

(1)保教管理工作是幼儿园管理的核心和关键。

(2)幼儿园管理的一般方法:

主要由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法律方法等。

(详细如14题)

(3)

8、幼儿园岗位培训的具体方法。

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观摩活动、专题讲座、以老带新、鼓励个人自学进修、开展竞赛评比、教师业务档案建设。

9、幼儿园领导艺术。

领导影响力。

园长的能力素质要求,幼儿园园长应如何提高影响力?

(1)领导艺术是具有创造性和鲜明个性特征的领导方式、方法,可以认为,领导艺术是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水平的综合表现。

园长领导艺术:

园长在一定学识、智慧、能力、经验和气质等因素的基础上,为实现幼儿园目标,面对各种领导条件、方式和方法,灵活、恰当、创造性地运用的领导策略、技巧和风格。

主要有:

运用权利的艺术、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运筹时间的艺术、运用信息的艺术等。

(2)领导影响力:

是领导者的言语指令和非言语指令引起被领导者做出预期反应的感召力量,在本质上是权利作用的人格表现,是领导者将个人意志以各种方式施加到他人身上的能力。

领导者的影响力由两部分构成:

权利性影响力与非权利性影响力。

其中,由领导者掌握合法职权并合理地加以运用而产生的影响力,被称为权力性影响力或职权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是由领导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良好的品格、卓越的才能、丰富的知识和经验、真挚而友善的感情因素构成的。

在领导影响力的构成中,非权力影响力占有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

(3)领导者的能力素质包括两个方面:

意识基本能力,二是领导能力。

就基本能力而言,院长赢具有:

敏锐的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周密的思考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坚强的意志力。

院长应当具备的领导能力,主要是组织指挥能力、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改革创新能力等。

(4)提高领导影响力的关键在于提高其非权力性影响力。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园长要注重练内功,增强自身的品格与才能,同时要注意使这两种影响力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对教职工产生较强的感召力。

10、什么是幼儿园公共关系。

幼儿园的家长工作途径。

幼儿园的公共关系的三要素。

幼儿园为社区服务的措施途径。

(1)幼儿园公共关系是指幼儿园为实现教育目标,有组织、有计划地运用传播手段与外部沟通联系,在幼儿园与公众之间建立和发展相互理解与支持的关系,以塑造幼儿园这一社会组织的良好形象和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的社会实践。

(2)幼儿园的家长途径或方式可以归纳为两大类别:

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工作——每日沟通交流、家园练习簿、家长园地、家访或个别约见面谈;全园性家长工作——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

(3)幼儿园公共关系是一个系统结构,其构成包括三方面要素:

托幼园所、公众和传播方式,它们之间形成密切的有机联系。

托幼园所作为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的主体,公众是公共关系的客体,包括与园所的目标和发展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益关系的个人群体与组织;传播是园所公共关系的媒介,之组织管理系统内外的信息、思想、观念的双向传递和交流。

(4)幼儿园面向社区的公关活动:

①发掘社区资源,争取社区公众对幼儿教育的支持;②园所积极主动为社区提供有效服务(双重任务、信息共享、社会宣传、园风辐射);③重视社会协调,发挥综合整体效益。

11、班级保教工作的特点是什么?

班级保教工作包含了保教工作和管理工作,二者同步进行,即保教过程也是管理过程,二者统一在教育目标的实现上。

其特点:

①班级保教工作具有更直接的目的性、教育性;②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全面整体性;③班级保教工作具有主导性;④班级保教工作具有集体性;⑤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创造性;⑥班级保教工作具有开放性

12、在管理中如何实施保教结合原则?

(1)充分认识保教结合的意义,树立保教结合的管理观念。

教育思想的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关键。

保教结合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保教结合的原则也是管理的原则。

(2)发挥管理导向作用,确保将保教结合落实到具体工作中。

将保教结合工作纳入全园的工作计划中,提出明确的保教结合目标;在具体工作安排上体现保教结合原则;在人员分工上注意保教工作的结合。

(保育员承担一定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亦然)。

13、幼儿园管理的四个方面内容。

托幼园所管理基本状态;托幼园所工作管理;托幼园所人员管理;托幼园所公共关系

14、幼儿园的四种管理方法。

(1)行政方法:

指管理者依靠各级组织机构及其赋予的权力,通过发布行政指令的方式,直接对教职员工产生影响的管理手段。

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无偿性。

优点:

使纵向消息迅速传递,有利于加强有效控制,按照管理意图办事。

注意:

①正确认识行政方法的局限性——过分强调权威和集中,导致长官意志和官僚主义;

更强调工作关系,不利于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管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受限制;信息传递缺乏横向联系和反馈,影响沟通和协调。

②正确认识和对待权威的作用——把行政方法限定在一个必要和可行的范围之内。

(2)经济方法:

指园所管理者运用各种经济手段,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对教职工的行动进行管理的方法。

经济方法的实质是物质利益原则,即运用经济手段不断调整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把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从而使之实现与个人利益密切联系起来,从而提高全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特点:

利益性(根本特点)、有偿性、平等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