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448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2.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docx

1逸夫小学集体备课表格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备课组_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3、6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平均分

教材分析

在对比中突出平均分的含义,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增加了对学生平均分东西过程的展现,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进度安排

第一周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物品几种的不同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教师追问:

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引导、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要求

8页做一做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杨艳红

记录人

史凤玲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平均分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平均分”

 

二、互动新授,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解决生活问题。

 

四、课堂小结

 1、情境引入,感悟“平均分”的特点。

2、教学例1,引入“平均分”。

(1)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2)教师追问:

这么多种分法中,哪种最公平、公正?

1、教学例2,课件出示教材的情境图。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分法。

 1、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2、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练习二”的第2题。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杨老师在开始的时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引入新课

 

在新知的教学中,从整体到局部,指导学生有序

 

让学生分少量物品的活动,用直观图将分一份的各种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对清楚地体现平均分的含义

 

通过巩固练习,反馈出孩子们对新知的掌握情况,对个别学生杨老师进行了个别辅导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_备课组_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3、13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分析

1、使学生了解除法的意义,懂得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是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的算式和写法。

进度安排

第二周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除法运算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算式与平均分活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建议

实践探索法和演绎概括法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图。

二、互动新授

  1、初步认识除法。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2、出示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学习了社么?

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要求

13页做一做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杨艳红

记录人

史凤玲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二、互动新授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出示12个竹笋和4个盘子图。

1、初步认识除法。

小结:

把12个竹笋,放在4个盘子里,就是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

教师:

像这样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即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这是平均分,在数学上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

 指导书写:

写除号时,先画一短横,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上下两点要对齐。

12÷4=3这个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

”这个算式读作:

12除以4等于3。

2、出示教材“练习三”的第1题。

 

 

1、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练习三”的第2题。

师:

这节课你学习了社么?

杨老师激趣导入

呈现情景后,然学生用学具分一分,激活已有的平均分的活动经验。

然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明确除法的含义

 

正确指导孩子对除号的书写问题

重点让学生说出除法的含义

 

恰当的练习让学生巩固了新知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__备课组_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3、20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分析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思路。

进度安排

第三周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尝试不同的算法,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

教学难点

理解用乘法口诀求商的道理

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

我们试一试背出乘法口诀表。

(学生背出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教材第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2、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

四、课堂小结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指导

探究、合作学习

作业布置要求

练习四的2、5题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杨艳红

记录人

史凤玲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拓展

 

四、课堂小结

谈话: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乘法口诀,你还记得吗?

我们试一试背出乘法口诀表。

(学生背出乘法口诀。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呈现教材第18页例1情境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2、探讨计算方法。

 教师小结:

第三种可以用乘法口诀想商,比较简便,我们可以试一试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进行计算。

1、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2题。

 

师: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谈话引入新课,学生能熟练掌握口诀,都能背诵

 

教师能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通过文字和图呈现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列出除法算式。

第三、呈现学生自主探索求商的方法。

 

通过练习巩固了新知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_备课组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3、27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平移和旋转

教材分析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能根据平移或旋转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初步形成空间观念,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进度安排

第四周

教学重点

认识平移或旋转现象。

教学难点

能根据平移或旋转的特征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而摩天轮、钟摆、旋转飞机,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齐读课题)

二、探索新知。

1、认识平移现象。

2、判断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教材P30页的例2:

移一移。

3、认识旋转现象。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4小题。

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把它们涂上颜色。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5小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6小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你想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呢?

学习方法指导

引导、合作交流

作业布置要求

29页做一做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杨艳红

记录人

史凤玲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平移和旋转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探索新知

 

三、拓展练习,运用新知

 

四、全课总结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观光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

而摩天轮、钟摆、旋转飞机,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和旋转”。

(齐读课题)

1、认识平移现象。

2、判断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教材P30页的例2:

移一移。

3、认识旋转现象。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3页练习七的第4小题。

哪些鱼可以通过平移与红色小鱼重合?

把它们涂上颜色。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5小题。

3、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34页练习七的第6小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又是旋转吗?

你想对老师和同学说些什么呢?

教师呈现出观光电梯、高空缆车、小火车,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在移动中没有改变大小和方向,从而认识平移现象

 

通过教师的课件演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平移现象

认识了旋转

通过练习掌握了平移和旋转

 

设计的很新颖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备课组_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4、3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材分析

1、学生会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

进度安排

第五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熟练应用乘法口诀求商

教学难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的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2÷218÷36÷216÷48÷420÷5

15÷38÷418÷64÷210÷54÷4

二、激趣导入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三、探究新知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

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

(1)平均每行几面?

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

(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四、归纳小结

五、巩固强化训练

六、发展评价

学习方法指导

引导、合作交流

作业布置要求

课后练习题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史凤玲

记录人

韩建军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二、激趣导入

三、探究新知

 

四、归纳小结

五、巩固强化训练

12÷218÷36÷216÷48÷420÷5

15÷38÷418÷64÷210÷54÷4

录音播放“喵喵”,大家猜猜谁来了,(出示小兰猫)。

1.学生认真整体按顺序观察主题图,说说图中的小猫咪们在干什么?

然后分三个小画图面依次仔细地观察思考,并根据已有信息尝试提出问题。

2.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帮助归纳整理,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3.出示问题

(1)平均每行几面?

学生针对提问先自己独立尝试解决,然后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展示不同的解题思路,并说说自己认为哪种方法较好。

5.问题

(2)、(3)的教学程序如上。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P49“做一做”组内订正

2.视算P51例4学生用手势表示商

教师能利用旧知引入新课

 

激趣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知的探究上能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尝试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有价值的问题

 

小组交流,说解决的办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练习巩固新知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数学____备课组__二年组_____

备课时间

4、10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两步式题

(一)

教材分析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进度安排

第六周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学习方法指导

引导、自学讨论

作业布置要求

教材第50页的第1、2题。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史凤玲

记录人

韩建军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两步式题

(一)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课件出示下面题目:

16+9+8=32-10-6=

25+20-10=48-8+17=

 

(一)情境中获取信息

1、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和读书有关的信息?

3、要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

(二)交流中探究新知

1、反馈解法,初步感知

2、明确概念,揭示课题

3、运用规定,脱式计算

4、体会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一)计算(教材第47页“做一做”)

(二)改错(教材第50页第3题)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史凤玲老师能通过复习引入新知,先让学生快速的进入情境

 

在新知的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新课内容,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

教师一步一步引导,明确要求什么,怎么去求?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尝试自己列式并计算

 

学生反馈解题方法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计算顺序

 

巩固新知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数学_____备课组___二年组____

备课时间

4、17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教材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学生等正确、熟练地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

进度安排

第七周

教学重点

掌握两步计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熟练地掌握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方法。

教学方法建议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脱式计算

75+15-3660-40÷850-(30+12)

(21-18)×845÷(3×3)8+8×9

二、应用题

1、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用两种方法解答)

2、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可以放几盘?

(用两种方法解答)

3.、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用两种方法解答)

4题、5题略

三、谈收获

学习方法指导

自学、指导、练习法

作业布置要求

课后练习题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史凤玲

记录人

韩建军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用加减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练习题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脱式计算

 

二、应用题

 

三、谈收获

75+15-3660-40÷850-(30+12)(21-18)×845÷(3×3)8+8×95×8-24  18+12÷4 42÷6×96×(49-40)  7×2+4  8+16÷412+4×3 81÷9÷3  7×(5+2)

56÷(50-42) 72-9-9    72-30-8

1、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用两种方法解答)

2、有20个苹果,吃了2个,把剩下的每6个放入一盘,可以放几盘?

(用两种方法解答)

3.、饲养员养了10只公鸡,14只母鸡,每4只放入一个笼子,需要多少个笼子?

(用两种方法解答)

4题、5题略

学生说收获?

本节课是练习课,教师整节课都放手让学生去学,在脱式计算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个别的辅导,并对有典型错误的地方在黑板上讲解。

 

教师能选取几个重点类型的应用题让学生去比较、分析。

学生合作学习后,自己独立完成,对错误的地方教师提出合理化意见

 

集体备课记录表

学科___数学____备课组____二年级_____

备课时间

4、24

地点

办公室

出席教师签名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缺席情况记录

备课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教材分析

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2.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借助直观研究问题的意识和方法,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和概括等数学活动经验。

进度安排

第八周

教学重点

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方法建议

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使用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二)填一填:

()÷6=7……□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习方法指导

指导、探究

作业布置要求

60页做一做

备课组集体研讨记录

主讲人

史凤玲

记录人

韩建军

研讨人员

曾宪红、杨艳红、韩建军、史凤玲

研讨内容

有余数的除法

主讲

研讨意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二、动手操作,探究意义

三、观察比较,发现关系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五、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一)出示教材第59页主题图。

  

(二)引导观察,交流信息。

(三)教师小结,揭示课题。

(一)复习表内除法的意义

(二)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三)理解商与余数名数的确定

1、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们发现了什么?

2、组织学生讨论:

(1)你们发现余数有什么规律?

(2)余数可能是4、5、6……吗?

为什么?

(3)余数和谁有关系?

是怎样的关系?

(4)学生举例验证

3、教师小结并板书:

余数<除数

(一)完成教材“练习十四”第1、2题。

(二)填一填:

()÷6=7……□

(一)本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

教师能出示情境图,让学生们仔细观察,把观察到的用数学的问题表达出来

学生理解表内除法的含义

通过比较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学生举例进行验证这个环节设计的很好

 

通过练习巩固了新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