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350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doc

后进生结题报告材料汇编

目录

一、《新形势下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

二、《新形势下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三、岱东中心小学“后进生素质教育”课题研究调查报告

四、后进生德育管理条例

五、后进生教育心得论文集

六、《内心深处的感动》周宏赏识教育观后感集

七、《研讨课教案及反思集》及两堂研讨课录像

八、《引学生成长促学生素质提高》学困生帮教记录集(上、下两册)

九、家长会资料和后进生教育活动录

十、学困生素质对照表

十一、学困生帮教辅导试卷集

十二、附件

1、学科成绩与智商的相关表及分析

2、对学生的观察、调查及分析项目表及分析

3、岱东中心小学“后进生”跟踪反馈情况统计表

4、学困生“主动参与协作”行为分解统计表

5、学习兴趣、学习时间统计表及分析

新形势下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正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社会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的。

但是,当今“应试教育”也给我们带来不少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副产品——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劳动观念、自理能力等问题等等。

其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的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

于是,我们将在各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称为后进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虽然,我们很不愿意用这样的字眼来称呼这一群也是正在发展成长着的学生,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

尽管这类学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少的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作用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缩小,但学校后进生的比例却并未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主要原因有:

1、农村家长素质相对较差:

①部分家长有急功近利的“如意算盘”——把钱花在孩子读书上不如让孩子早一点赚钱,造成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得过且过。

②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奶奶)看管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

2、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就迁往城区居住,而这部分家长的孩子往往各方面表现优良。

因此,我们进行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1、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帮助“这一个”学生排除思想、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赶上队伍,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塑好自我。

2、从整体意义说,是使得集体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的进行。

3、根本的一点是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

他认为“后进生”归根结底是学生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导致学生某方面或各方面落后,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

为便于分析,他将后进生分成三类:

一是行规较好而学习不良;二是行规不好而学习优良;三是行规和学习都达不到要求。

前两者是性质不同的单方面“后进生”,后一类是双方面“后进生”,针对这几类情况,如果从学习不良或智能方面去探讨就带有片面性。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熊武川教授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把教育转化后进生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初步建立了“理解教育”的模式,并在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

“理解教育”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后进生、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关注全体学生进步、关注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新教育模式。

由上可见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内容的研究。

但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转化每一位后进生,使其健康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举措。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预期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后进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兴趣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3.教师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1.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唤起后进生的自信,使后进生开发自身潜力,挖掘优势,克服缺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树立做人的尊严,从而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劳动、文体等活动。

2.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习惯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行为方式,积累大量实例材料、个案资料及教师相关心得论文,总结出转化后进生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为农村小学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及做法:

后进生道德觉悟、上进心的提高是多因素、多方位的。

但从学校角度看,主要还是从教学环境、师生关系、教学内容及方式等方面来改变。

(一)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地改变学生处事心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比如让学校、教室的墙报、宣传窗都有教学教育语言,设置规范生、进步生、学习园地、优秀作业展览等,慢慢地,后进生就有了“我是集体的一员”的集体荣誉感;再如进行“一帮一”工程,让每一位后进生与有优等生结对,不但在学习上进行帮助、督促,更在行为中加以监督、引导。

这样让后进生感到同学、老师的帮助,感到集体的温暖,从而帮助他们树立生活的信心。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间的亲密交往对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

教师以友善的态度接近学生、关心学生,使学生从教师对自己的期望中感到感染,反过来增加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敬,从而对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

1.以爱心唤醒后进生的自信。

陶行知曾经说过:

“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

”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

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2.以善心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自尊心是人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后进生的内心深处也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

陶行知提醒教师们:

“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教师应严以律己,尊重后进生的人格。

3.以真心赏识后进生的优点。

后进生虽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也总有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

”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

4.以恒心激发后进生生活的兴趣。

不少教师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起始阶段充满信心,但由于后进生故态复萌,错误行为反复出现,所以往往无法坚持下去,这样就前功尽弃,后进生最初向善的苗头又被掐灭。

因此,教师要经常与后进生交流谈心,增进师生感情,创设一种利于激发后进生内驱力的环境氛围,培养后进生的成就感。

(三)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方法。

学生在校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和对学科内容的兴趣是相互促进,递进上升的。

后进生也同样。

为此教师必须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后进生参与教学活动。

比如从后进生实际出发,根据年龄特征,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动员性主题班队活动,唤醒后进生“沉睡”的心灵;教师在讲授新课时,可先说明它的意义及所能达到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创设的问题情境,要能激发后进生的求知欲,进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启发引导后进生进行质疑,解疑,从而使他们的学习活动环环紧扣,最终达到合格过关。

另外,此课题研究还应遵循以下若干原则:

情感化原则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为此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激励性原则“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后进生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

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

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长,克服不足以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激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及时反馈原则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

但对后进生来说尤显重要,因为后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

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及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法:

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成长经历等以及后进生转化前后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教育行动研究:

直接对教师引导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

3、个案研究法:

实验阶段对部分后进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跟踪研究,及时了解实验情况并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时反馈总结。

(二)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1月)

(1)成立课题组。

(2)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书籍。

2、研究与实践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1)后进生现状调查与分析。

(2)按课题研究操作与做法进行研究与实践。

3、总结与成果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1月)

(1)整理材料及各类数据。

(2)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有利的教育新形势:

国际21世纪教育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

“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社会上下都已认识到后进生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这一切将更利于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这一课题的实施。

2、有利的学校师资队伍,我校是市陶研实验学校,《学习陶行知,推进师资队伍建设》这一课题已顺利结题,因此学校有一支敬业爱岗、热心于班主任工作和教科研工作的教师队伍,这些均为我校有利的课题研究条件。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

张松斌

组员:

方满英、金亚彩、邬军飞、王国民、於申静、

付世女、蔡芝英、魏琼、符慧娜、韩燕、邱仙红等

八、课题预期的研究成果:

1、完成“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2、汇编教师“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心得论文集。

九、课题完成时间:

2005年1月。

(已推迟至2005年10月)

岱山县岱东中心小学

2003年10月

新形势下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执笔人:

付世女

2004年市教科所批准,我校实施了《新形势下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二年来,已取得重要阶段成果,现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素质教育,正要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潜能,扬长补短,使之成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

在现代社会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最重要的。

但是,当今"应试教育"也给我们带来不少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副产品--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劳动观念、自理能力等问题等等。

其实,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素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影响,往往会分解成多种不同的层次,出现先进后进的差别。

于是,我们将在各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称为后进生。

他们常常表现为思想觉悟低,不遵守纪律,不能完成学习任务。

虽然,我们很不愿意用这样的字眼来称呼这一群也是正在发展成长着的学生,但我们确实也回避不了这类学生的存在。

尽管这类学生在广大学生群体中是很少的部分,但他们经常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作用以及反社会倾向是不可低估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的办学规模逐渐缩小,但学校后进生的比例却并未降低,反而有所增加。

主要原因有:

1、农村家长素质相对较差:

①部分家长有急功近利的"如意算盘"--把钱花在孩子读书上不如让孩子早一点赚钱,造成部分学生无心学习,得过且过。

②部分家长忙于生计,托孩子的爷爷(奶奶)看管孩子,对孩子缺乏严格管理。

2、家长为了让子女享受到优质教育,就迁往城区居住,而这部分家长的孩子往往各方面表现优良。

因此,我们进行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

1、从个体意义上说,是帮助"这一个"学生排除思想、行为和习惯上的障碍,赶上队伍,达到所要求的标准,在人生道路上塑好自我。

2、从整体意义说,是使得集体形成得更好,更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的进行。

3、根本的一点是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

他认为"后进生"归根结底是学生智能迟滞的一个阶段,导致学生某方面或各方面落后,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内在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

为便于分析,他将后进生分成三类:

一是行规较好而学习不良;二是行规不好而学习优良;三是行规和学习都达不到要求。

前两者是性质不同的单方面"后进生",后一类是双方面"后进生",针对这几类情况,如果从学习不良或智能方面去探讨就带有片面性。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熊武川教授在素质教育这面旗帜下,把教育转化后进生作为一项课题来研究,初步建立了"理解教育"的模式,并在实验中取得显著成效。

"理解教育"向我们提供了一个关注后进生、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关注全体学生进步、关注素质教育具体化的新教育模式。

由上可见国内外已有很多关于此内容的研究。

但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转化每一位后进生,使其健康成长,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有力举措。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目标: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后进生的生活背景、家庭背景、人际关系背景、成长经历等的调查了解。

2.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前后的心理特点及参与学习、劳动、文体活动等兴趣能力的调查以及对比分析研究。

3.教师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方式)的运用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唤起后进生的自信,使后进生开发自身潜力,挖掘优势,克服缺点,在体验成功的喜悦中树立做人的尊严,从而能主动、自觉地学习、劳动、文体等活动。

2.通过"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改变教师习惯的思维方式的教育行为方式,积累大量实例材料、个案资料及教师相关心得论文,总结出转化后进生的教学规律和方法,为农村小学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提供丰富的个案实例和一定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步骤:

(一)课题实验遵循的原则:

情感化原则情感是人的个性特征的突出标志之一,它是人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为此教师要调节自身的心理结构,对学生用高度的责任感和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重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情感活动,共同营造一个互相合作,互相尊重的教学氛围。

激励性原则"优"和"劣"是相对的,并且后进生从本质上都是要求进步和积极向上的。

因此要激励学生,气可鼓而不可泄。

充分发掘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扬其所长,克服不足以形成一个"思想鼓励--舆论导向--提供机会--积极评价--激励成功"的激励机制。

及时反馈原则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进度及使用合理的学习策略。

但对后进生来说尤显重要,因为后进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动机不强烈,认识结构不合理。

若他们学习情况、成果得不到及时反馈,就会使他们丧失意志。

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及时反馈,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以产生激励效应,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实验方法:

1、调查法:

采用访谈、问卷等方法,了解后进生的家庭、成长经历等以及后进生转化前后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查,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2、教育行动研究:

直接对教师引导转化后进生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研究,包括计划实施、反思与评价。

3、个案研究法:

实验阶段对部分后进生进行深入而具体的跟踪研究,及时了解实验情况并适当调整教育教学策略,及时反馈总结。

(三)实验步骤:

1、准备阶段(2003年9月~2004年11月)

(1)向全体老师宣讲课题,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题研究。

(2)成立学校课题领导小组、

(3)申报课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课题研究相关材料,学习有关教育理论书籍。

(4)建立"后进生"个人档案,对"后进生"及其家长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2、研究与实践阶段(2003年12月~2004年11月)

(1)对调查数据和获得的各种与课题相关的信息进行分析。

(2)根据第一阶段的调查实践情况调整完善方案。

(3)建立重点"后进生"和后进生家庭教育跟踪档案。

并且召开了家长会。

(4)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并展开交流和讨论,对授课形式进行改进,提高整体研究水平。

a.学校要求课题组教师自觉挤时间到校图书室学习进修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每月不少于2小时;鼓励参研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在图书馆和网上学习理论、查阅有关资料。

课题组坚持每学期向教师推荐有关教育教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及文章,鼓励教师交换有关学习资料,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b.组织全体教师观看了周宏的赏识教育录象,创设由内而外和谐的对后进生落实素质教育的绿色环境。

并结合课题研究与实验写了观后感,合成了《内心深处的感动》这本观后感集。

c.语数教师进行了三堂关爱后进生为主题的研讨课,全体实验教师认真反思了自己的教育教学并进行了交流。

删选部分亮点反思汇编了《研讨课教案及反思集》。

3、总结与成果阶段(2004年12月~2005年1月)

(1)整理研究过程中的资料并汇集成文,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向全体教师报告研究结果。

(3)扩大后进生家长学校,将研究结果进行推广和应用。

(4)形成结题报告。

五、研究结果分析

(一)对后进生的调查情况进行分析。

后进生是指那些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较差、且学习有困难、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我们对22名后进生的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反映出小学后进生的一般表现、其特征如下:

1、学习习惯差。

学习成绩差是小学后进生最典型的特征之一,我们对三十名后进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查显示100%的后进生学习成绩都很差,76.7%的后进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形成与他们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和影响有关,具体表现为:

放学不回家,贪玩;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还经常挑逗影响他人学习;不按时完成作业,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学习无兴趣,不爱读书,不爱动脑筋。

附:

后进生学习状况调查表:

调查学生数 学习成绩差 学习习惯差 学习能力差 学习方法差

30一 30 23 4 3

百分率 100% 76.7% 13.3% 10%

2、组织纪律差,行为习惯偏常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小学后进生的第二个较为显著的特征是组织纪律观念差,行为偏常。

36.7%的后进生经常违规违纪,有打架行为的占81.8%,有时逃学的占31.8%,说谎的占90.9%,有偷拿行为的占40.9%。

附:

后进生行为、表现调查表:

调查学生数 有打架行为 有逃学现象 说谎 有偷拿行为 经常违规违纪 常不完

成作业

22 18 7 20 9 11 13

百分率 81.8% 31.8% 90.9% 40.9% 50% 59.1%

3、自卑且缺乏竞争意识

他们由于学习成绩差和兼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行为,因此常受到老师的批评、指责;常被同学冷落、嘲笑;常挨家长的打骂。

他们学习困难重重,常品尝受挫,极少有成功体验,从而形成自卑心理,遇事不愿或不敢去竞争,他们自认为自己就是天生的蠢笨,学校班上的好事与己无关,"好学生"与己无缘,常做出些出格的事情来表现自己。

4、易认错,有向好的愿望。

经调查了解,我们发现95%的小学生犯了错误很容易承认错误,并很会做保证,但隔不多久又会犯同样的错误,呈现出反复多不稳定的态势,调查反映出90%的后进生有较强烈的向好愿望,他们常在能胜任的事情上格外的卖劲。

例如:

劳动、打抱不平等等。

这一特征是转化"后进生"工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积极因素。

(二)后进生家庭教育调查分析

1、父母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不当

我们又对17名后进生家庭状况进行了调查,发现父母文化素质低,家庭教育不当,是小学后进生家庭成长环境的普遍特征。

被调查的17户后进生,父母无职业者占67.6%,父母初中文化程度以下者占70.6%,平时不管教子女或只指望学校的占47.1%,只期望子女多少有点文化的占23.5%,而且他们教育子女的方法也极其简单,70%的家长认为,过问孩子作业做了没有,就是家庭教育的全部。

对后进生做深入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因家长素质差,日常生活中常发生"误导现象"。

六年级后进生潘x,把在垃圾堆捡到的饭票拿到学校半价卖给同学,并多次用这些餐卷在校食堂购早点,当学校发现调查追问才知,潘x的行为其母亲不但知道并曾对儿子说:

"放起来,慢慢用,不要让学校发现了。

"当其母知道有同学们知道潘x的饭票是捡来的,其母对该生说:

"不要对老师说。

"后进生xx拿了同学的伞,其父非但不教育子女,反倒责问老师:

"当初我的孩子一把新伞拿到学校不见了,怎么没人过问?

"

2、综上调查情况我们认为,小学后进生的形成与家庭成长环境关系极大,家长对孩子的误导往往是无意识的,有可能通过举办家长学校来改善"后进生"成长的家庭环境。

(三)总结出"七优先"--对后进生实施成功教育的宝贵经验

1、"后进生"概念界定

"后进生",就是指智力因素处在正常发展范围内,由于某些教育因素的不良影响,造成思想、道德、学业水平或其它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落后状态,并需要给予特殊教育的学生。

"后进生"不包括智力不正常的特别学生,"后进生"的成因是与不良教育因素的影响有关。

这包括学校、家庭、社会诸方面的不良影响,既有智力启蒙方面的问题,也有学习习惯养成问题,也包括了家教及思想道德熏陶问题,当然也包含师德问题,它提示我们"后进生"形成的各种复杂的背景原因,警示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使命感。

我们在课题实验中,深刻体会到,"后进生"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运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这类学生。

根据研究,我们认为,"差生行为"--是阻止学生身心发展,不利于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问题行为,它包括品德、学业、个性心理特征、体育、劳动、卫生等方面。

"差生行为"会表现在每个学生身上。

只是程度不同。

"差生行为"很少的学生,被人们称为"好学生";"差生行为"很多的学生,则被称为"后进生"。

"差生行为"并非天生的,固有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教育的偏颇、不良的心理环境所导致的。

"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差生行为"作为问题行为而存在,只要教育有方,积极引导,问题行为可以得到改善,而避免走向极端。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抓后进生转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这些研究成果,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后进生"转化教育的信念。

2、"后进生"转化教育认识上的飞跃

如何认识后进生,是教师们必须正面回答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