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538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1.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4页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9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docx

初中物理新人教版精华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一、机械运动定义:

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1、特点: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选取合适的参照物可以让所有物体都运动起来也可以让所有的物体都静止。

注意:

动植物的生长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定义:

为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但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一般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注意:

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对静止:

一个物体相对与参照物位置没有改变,叫做静止;

3、相对运动:

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叫做运动。

特别:

若A,B相对静止,那么C物体相对于A或B,C的运动状态是相同的。

补充:

同步卫星指的是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的卫星,相对于地球而言,它是静止的。

1、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

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

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

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相同路程比时间)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

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2、速度定义:

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计算公式:

变形,

速度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km/h。

换算:

1m/s=3.6km/h。

人步行速度约1.1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人匀速步行时1秒运动1.1m

注意:

用上述公式求出来的是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的平均快慢,在运动的各个时刻的速度叫瞬时速度,平均速度相等,瞬时速度可能不等。

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方法:

用刻度尺(或者路标)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3、分类:

(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根据速度)⑴匀速运动⑵变速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图象:

 

(2)变速运动:

定义:

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变速运动也可以用求其平均速度;表示变速运动的平均快慢

从斜面上加速滑下的小车。

设上半段,下半段,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1、v2、v则v2>v>v1

常识:

人步行速度1.1m/s,自行车速度5m/s,大型喷气客机速度900km/h客运火车速度140km/h高速小汽车速度108km/h光速和无线电波3×108m/

四、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1、国际单位制:

即国际统一使用的单位。

初中各个物理量的国际单位——长度,m;质量Kg;时间,S;

㈠、长度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

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m,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1k=103m1m=10-3km1m=10dm1dm=10-1m

1dm=10cm1cm=10-1dm1cm=10mm1mm=10-1cm

1mm=103μm1μm=10-3mm1m=106μm1m=109nm

1μm=103nm1nm=10-3μm1nm=10-9m

单位换算的过程:

口诀:

“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2、长度的测量:

①选对: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选择精度和量程都合适的测量工具。

要做到三察:

使用刻度尺前应该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最小分度。

② 放对:

A放平:

刻度尺要沿着所测长度,

B紧贴:

如果尺子较厚,要将有刻度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测其长度,

C对齐:

零刻度线或整数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对齐。

③看对: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或俯视。

④读对:

必须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⑤记对:

记录测量结果时,要有__数字____和__单位__.

练习:

如图,读数应该是1.60cm;若读成1.6cm则错误。

若单位为m,则必须记成0.0160m。

补充:

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化暗为明

当刻度尺无法贴近待测的长度,并且暗藏在物体的中间,这时我们可用化暗为明的办法。

例如:

测圆锥体的高、硬币的直径如下图一和图二

圆锥体的高为12.9mm硬币的直径为20.1mm

1化曲为直

如果待测的长度是无规则的弯曲,并且在长度不是很长的情况下,直接测量无法测量,我们可采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2以少聚多(累积法)3滚轮法:

适用测操场跑道的长度

待测长度很短,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这时我们用刻度尺也无法直接测量,如果直接测量,就没

有准确值,只有估计值,误差很大,这种情况我们可用以少聚多的方法。

例如:

测细铜丝的直径。

如图

测物理课体一张纸的厚度时,先测出200页的厚度,再除以10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墙铁壁丝的直径,是将细铜丝密绕在铅笔上,测出32圈的长度为50.0mm,再除以31,就是细铜丝的直径,这样也符合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大的减小了误差。

误差:

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

与测量的人,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环境有关.(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减少误差的方法:

选用更精密的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还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法.

误差和错误不同。

误差不是错误,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错误是由予不遵守测量规则引起的,是不应发生的,应当避免。

3、时间的测量古代:

滴漏,沙漏,日晷。

现代:

电子表,石英钟,铯原子钟,秒表

秒表的读数方法:

机械秒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

转一圈是15分钟)和秒(大盘:

转一圈为30秒),并将它们相加。

如图左读数为3分8.4S,右图读数为3分38.4S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

4、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

(是发声停止,不是声音停止——两者有区别)。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称为声波。

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传播声音的介质有:

气体(空气)、固体、液体(比较不同状态下介质传声的速度、优劣)

b.声速:

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

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种类有关。

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

15℃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s。

3.人耳听声的原理:

(1)人听到声音的条件:

A.声源振动发声。

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等。

C.听觉器官完好。

人耳的结构:

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振动)、听神经(传导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等的功能。

骨传导:

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人耳感知声音的两个途径:

A:

空气传导:

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B:

骨传导:

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3)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3.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

4.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8.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转化法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中的应用

探究声音的产生中所用到的方法叫转换法或者叫转换放大法。

如判断咽喉发声时,可以用手触摸咽喉部位,这是将不容易看到的振动转化为可以触摸到的触觉,还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饮茶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水面溅起水花,让发音的音叉和轻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小球在摆动,这些都是转化放大法的应用。

4、声音的三特性:

音调:

声音的高低影响因素:

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4.音调:

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响度:

声音的强弱影响因素:

1)与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与听者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发声体越远,声音越发散,人耳感觉到声音的响度越小。

5.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音色:

声音的品质影响因素:

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相同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

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5.超声波与次声波

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20-20000Hz。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6.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

0dB是指刚刚引起人的听觉的声音,不是指没有声音。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的响度不能超过90dB。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2)噪声的控制

物理学角度

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的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的产生:

在声源处控制

2)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控制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在人耳接收处控制

7.声音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比如:

回声测距,B超,听音乐。

.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比如:

超声波除结石,超声波清洁牙齿。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3.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

(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第三章物态变化

知识梳理:

1.温度: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物体较热时我们说它温度较高;物体较冷时我们说它温度较低,但往往人的感觉并不可靠。

2.摄氏温度:

温度的常用单位,符号℃,读作“摄氏度”。

(1)0℃的规定: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2)100℃的规定:

1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3)1℃的规定:

把0℃到100℃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为1℃.

3.温度计

(1)工作原理:

利用水银、酒精、煤油等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

(2)种类:

①按用途分:

实验室用温度计、医用温度计、寒暑表。

②按测温物质分:

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

(3)使用方法:

①选:

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适当量程的温度计。

②放:

让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③等:

温度计在被测液体中,稳定以后再读数。

④读: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液面相平。

⑤记:

准确记录数据和单位。

4.物态变化: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

5.熔化和凝固

(1)熔化: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

凝固: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要放出热量。

(2)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玻璃、蜂蜡、沥青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吸收热量

凝固条件

温度到达凝固点,继续吸热

放出热量

图像

(3)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它的凝固点是相同的,不同晶体熔点(凝固点)不同。

晶体中如果有杂质也会使它的熔点(凝固点)降低。

例如冬天下雪后,在大桥桥面上的雪上洒些盐,盐可以使雪水的凝固点降低,防止桥面结冰,保证行车安全。

(4)熔点和凝固点也是固态、液态、同液共存时的温度。

6.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

汽化是一个吸热过程.汽化的方式:

蒸发和沸腾。

(1)蒸发: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蒸发,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1、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面积的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2、制冷作用:

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的物体(或自身)中吸收热量,使周围的物体和自身温度降低。

(2)沸腾:

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1、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

(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

2、沸腾的条件: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3)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7.液化:

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

液化是一个放热过程。

(1)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

①降低温度:

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②压缩体积:

在一定条件下,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2)液化现象是热气体遇冷形成的。

例如烧水做饭时会看到盖子上方冒出大量“白气”,有人误认为这是水蒸气,其实水蒸气和空气一样,是看不见摸不到的无色透明气体,我们看到的“白气”是热气遇冷形成的小水滴。

8.升华: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过程.

常见的升华现象:

①冬天,室外湿衣服中的水会结成冰,但冰冻的衣服也会干;②固态碘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汽;③放在衣服里的樟脑球不见了;④用久的灯泡的灯丝变细了。

9.凝华:

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是放热过程。

常见的凝华现象:

①冬天,寒冷的早晨,室外的物体上常常挂着一层霜;②冰花的形成。

10.水的各种形态

名称

状态

形成过程

液态

液化熔化

液态

液化

液态

液化

固态

凝固

固态

凝华

固态

凝华凝固

固态

凝华凝固

第四章《光的现象》

一、光源:

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

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

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3、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二、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

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

4、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

注: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真空中不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最快,空气中次之,透明液体、固体中最慢(二者刚好相反)。

光速远远大于声速,(如先看见闪电再听见雷声,在100m赛跑时声音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不计,但光传播的时间可忽略不计)。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被物体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1)、法线:

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

(2)入射角:

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

法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入射光线与镜面成θ角,入射角为90°-θ,反射角为90°-θ)

(3)入射角与反射角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反射角总是随入射角的变化而变化而变化,因而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垂直入射时,入射角为0度,反射角亦等于0度。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互看双眼)

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1)、确定入(反)射点。

(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3)、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画出入射光线或反射光线

6、两种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平行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反射定律;

不同点是:

反射面不同(一光滑,一粗糙),一个方向的入射光,镜面反射的反射光只射向一个方向(刺眼);而漫反射射向四面八方;(下雨天向光走走暗处,背光走要走亮处,因为积水发生镜面反射,地面发生漫反射,电影屏幕粗糙、黑板要粗糙是利用漫反射把光射向四处,黑板上"反光"是发生了镜面反射)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虚像,像和物关于平镜面对称。

像和物的大小相等,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和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镜中人的左手是人的右手,看镜子中的钟的时间要看纸张的反面。

)物体远离、靠近镜面像的大小不变,但远离、靠近镜面相同的距离相同,像距人是2倍距离)。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对实物的每一点来说,它在水中所成的像点都与物点"等距",树木和房屋上各点与水面的距离不同,越接近水面的点,所成像亦距水面越近,无数个点组成的像在水面上看就是倒影了。

(物离水面多高,像离水面就是多远,与水的深度无关)。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没有汇集,是发散的,这些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注意:

进入眼睛的光并非来自像点,是反射光。

要求能用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物关于镜面对称)和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同一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后,反射光的反向延长线交于像点)作光路图(作出物、像、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六、凸面镜和凹面镜

1、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应用:

汽车后视镜。

2、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的叫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应用:

太阳灶、手电筒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共面,法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

3、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4、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5、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6、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虚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5、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

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6、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

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

红、橙、黄、绿、蓝、靛、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从左往右其波长逐渐减小;散射逐渐增强;人眼辨别率依次降低)

应用:

傍晚太阳是红的,晴天天是蓝的,汽车的雾灯是黄光。

2、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多;(打仗用的夜视镜)

(2)红外线穿透云雾的本领强(遥控探测)

(3)红外线的主要性能是热作用强;(加热)

3、紫外线:

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看不见;

(1)紫外线的主要特性是化学作用强;(消毒、杀菌)

(2)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小孩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