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356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doc

厦门市“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开题报告

厦门市湖明小学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对于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有这样的说法:

“学校必须教学生读书,教他在读书的同时认识自己,教他从书籍里受到教育,并且生活在书籍的世界里。

朱永新先生有这样的观点:

“阅读,让贫乏和平庸远离我们!

阅读,让博学和睿智丰富我们!

阅读,让历史和时间记住我们!

阅读,让吾国之精魂永世传承!

的确,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为此,我们确定“建设书香校园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旨在引领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得到心灵的荡涤,享受读书的乐趣,体验精神的愉悦。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1、对教师而言,阅读可以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教育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成为博学、善思、务实、创新、智慧而又激情的新一代教师群体。

2、对学生而言,阅读可以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初步树立起对古今中外文化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对学校而言,既是落实“学习型学校”的具体实践和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学校办学特色的积极探索和自觉行动;既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有效载体,也是加速教师专业成长的重大抉择;既是改进学校德育模式的新视角,也是丰富学校人文底蕴、凸显学校办学精神、扎实推进建设教师精神家园的积极行动。

4、对社会而言,我们相信,热爱书籍,享受阅读,热爱母语,享受经典,必将完善一个人的“精神发育”。

通过“家庭亲子阅读”,必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人们,参与读书,崇尚读书,这必将有利于“学习型社区”的建设,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建设,有利于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从而实现“书香校园建设”的示范与辐射功能。

三.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在分数中挣扎的教师和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功利性”活动,而“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些有识之士开始认识到阅读在人的一生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国内外的教育专家学者纷纷提出了以阅读为中心的“大语文”和“大阅读”理论,朱永新先生的“营造书香校园”实验、扬州徐冬梅老师主持的“亲近母语”阅读实验、青岛开展的“2+2+2”课堂分配方案等相继产生较大影响,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轮阅读改革实验的热潮。

四.该课题的研究目标:

1、学生:

促进“精神发育”,培养优良品德;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提高读写能力,丰富闲暇生活,陶冶精神,启迪智慧,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培养“可持续性”学习知识的能力;培植学生热爱母语、尊重母语的情感,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和需要,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和发展奠基。

2、教师:

使阅读成为教师的自觉需求,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增强人文底蕴,树立高尚师德,丰富教育生活,保持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生活的快乐。

在研究实践中掌握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有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能力。

3、学校:

满校书迷,师生共同在书香校园里诗意地栖居。

通过研究,形成学校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丰富学校人文底蕴,改进学校德育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创建特色型、学习型学校,以此加快教育内涵的发展,学校办学品位的提升。

五.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书香校园:

建设校园读书文化,促进师生读书意识的形成,师生读书蔚然成风。

书香校园包含的几个要素:

书籍,泛指种种健康的图书;书香,指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人类智慧的结晶,又指浓厚的阅读氛围;校园,指学校提供的良好的读书环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二).研究内容的界定。

1、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

2、编写阅读校本教材。

3、探索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4、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

5、探索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

6、进行中华经典诗文诵读的实验。

7、探索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做法。

六.已具备的工作基础和有利条件

我校自2006年启动建设书香校园活动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校园里,在师生中,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影响。

现在,我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已被确定为厦门市“十一五”科研课题,《中国日报》、《海峡导报》、《小学生周报》、《思明教育》、《思明社区教育》先后有十几篇文章报道了我校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的经验与做法。

我校已举办两届校园读书节,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评选出一批“阅读之星”、“学习型教师”、“书香班级”、“书香家庭”,并邀请著名作家“阳光姐姐”伍美珍和《海峡导报》编辑记者来校作报告、签名售书、与师生面对面真情互动。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增强了,阅读方法改进了,识字量、阅读量提高了,语文能力明显增强。

有一大批优秀习作在《作文大王》、《作文世界》、《厦门晚报》、《厦门商报》等报刊杂志及“冰心杯”、“邮政杯”作文比赛中发表与获奖。

六年2班郑苏杭同学的新书《我有一个漂亮的名字叫苏杭》还于日前正式出版发行。

七.研究思路:

(一)抓好环境建设。

1、创设宜人的读书环境。

2、建立“三位一体”读书网络,开创缤纷的阅读天地。

(1)学校读书长廊、阅览室。

(2)班级图书柜。

(3)家庭藏书架。

(二)开展阅读活动。

1、每天专门设立“美读时光”,继续完成好课外阅读积累本——“采蜜集”,继续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2、继续做好推荐课外阅读书目的工作。

3、继续开展校园读书节活动。

内容有:

推荐好书,亲子共读,读书征文,阅读小报评比,教师读书沙龙活动展示,以及“阅读之星”、“书香班级”和“书香家庭”的评比,与作家面对面交流等。

4、班级要定期适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如“小小读书沙龙”,“读书知识竞赛”,举行“走进四大名著”等主题读书会。

5、发挥学校辐射作用,推进亲子读书活动。

6、开展以“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为主题的社区阅读活动。

(三)完善组织制度建设。

1、建立学校读书工作领导小组:

学校将成立以“书香校园”创建领导小组,形成“读书先锋队”,“读书大本营”,“读书俱乐部”三个读书组织机构。

2、成立各种文学社。

3、班级建立图书角管理制度,由各班班主任负责。

4、建立读书制度,从时间上给予保障。

5、建立课外阅读的评价机制。

(四)进行子课题研究。

教师们以子课题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每位研究成员围绕课题确定子课题,如:

书香班级的建设与研究;阅读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研究;推进亲子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创建班报、班刊的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研究;学生阅读批注、读书笔记的指导研究;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等。

通过子课题的深入研究,促进书香校园的建设工作。

(五)开设阅读校本课程。

1、开设阅读校本课程,交流阅读感受,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2、编写阅读的校本教材,引领阅读方向,拓展课外阅读。

设计阅读积累本,丰富积累。

八.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个案分析法、档案袋评价法、经验总结法等。

(l)文献研究法:

对国内外有关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的历史、现状、不足、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2)调查研究法:

对影响书香校园形成的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进行调查;

(3)档案袋评价法:

对儿童的发展、教师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评价;

(4)行动研究法:

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改进教学行为,最后得出科学的有价值的结论。

(5)个案分析法:

对研究活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的人,典型的课,典型的事,典型的活动进行现象分析,进而发现总结规律。

(6)经验总结法:

对本课题实施过程中的各种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形成理论认识,每阶段撰写论文、总结、报告、案例、反思等。

九.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准备阶段(2008、2——2008、8)

(1)成立课题组,确定课题内容。

(2)理清课题的内涵,明确其界定。

(3)写出课题研究的方案,举行开题报告会。

(4)实验教师收集资料,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

(二)、实验阶段(2008、9——2009、8)

1、推荐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

2、开展“书香校园”的各种活动,积累实验研究的有关材料、个案。

3、探索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培养师生养成阅读习惯的措施和方法,研究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4、探索书香校园建设的模式。

5、开发校本课程的教材《阅读积累练笔》。

6、研究校本课程的课外延伸。

7、子课题按计划进行实验。

(三)、反馈阶段(2009、9——2010、5)

1、修正实验方案,鉴别、整理、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所获得的个案等材料,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使研究方案进一步完善。

2、再实验论证

进一步实验研究,进一步论证阶段性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写出实验报告。

(四).总结阶段(2010、6——2010、10)

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回顾课题研究过程,针对实验研究所获得的各类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对实验成果进行推广。

十.预期研究成果

预期成果:

全校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师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有明显提高。

初步探索出书香校园建设的一般模式,形成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操作工具和方法。

成果形式:

课题研究报告;校本课程教材《阅读积累练笔》;课题研究论文集;教师读书随笔集;优秀学生日记集;优秀学生读书笔记集;优秀学生个人文集;校报《湖明小学校刊》;班刊班报;《小学生必背、必读、选读书目》;阅读课展示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