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66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2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湖南省浏阳一中株洲二中等湘东六校学年高一联考地理试题附答案解析

湖南省湘东六校2019年上期高一联考

地理试题

总分:

100分时量:

60分钟考试时间:

2019年4月3日

一、选择题:

(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计60分。

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当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此时在地球上的甲地观测到太阳如下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此时,在地球上的甲地必须借助普通仪器才可能观测到的太阳活动现象有()

A.黑子和耀斑B.耀斑和日珥C.日珥和太阳风D.黑子和太阳风

2.此时,在月球上夜晚可看到()

A.隐约可见的地球挂在天空B.月球影子完全遮盖地球

C.呈半圆形的地球挂在天空D.月影从圆圆的地球穿过

【答案】1.B2.D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地球、月球处在同一条直线上,而且月球位于太阳与地球之间,出现日全食,太阳的光球层看不到,而发生在日面边缘外面的色球层的太阳活动现象通过普通仪器才可以看见,例如太阳色球层的耀斑。

但色球层中的日珥在日全食时肉眼可见。

故答案选B项。

【2题详解】

由材料分析可知,此时月球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之间,所以当位于月球背对太阳一面时为晚上,面对地球时,能够看到月影在地球上划过,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②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4.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A.45°1月B.60°1月C.60°7月D.45°7月

【答案】3.C4.C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自转速度。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①对。

地球自转的角速度,除极点外,各处都相等,②错。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不均匀分布的,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③错。

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④对。

因此,①④正确,故C对,A、B、D错。

【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公转速度。

甲图M点的自转线速度是赤道的一半,说明M点的纬度是60°,乙图N点的公转速度最快,说明在远日点,月份是7月。

C对,A、B、D错。

故答案选C项。

【点睛】影响线速度的因素:

以地球自转为例,各地转一圈的时间是相等的,所以线速度的大小,其实就看所求的地方转的圈的大小。

从不同纬度看,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越往两极,纬线圈越小,所以线速度也是从赤道向两极减小。

从同一纬度看,海拔的高低会影响转圈的大小,海拔越高,转的圈越大,线速度也越大;海拔越低,转的圈越小,线速度也越小。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事。

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

15—12:

40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

CCTV音乐频道同步直播。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5.音乐会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A.2018年1月1日20:

40B.2018年1月1日18:

15

C.2018年1月1日4:

40D.2018年1月2日2:

15

6.音乐会结束时,日期处于2018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A.35/36B.11/12C.1/33D.1/2

【答案】5.B6.A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计算。

由材料分析可知,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10:

15—12:

40举行,格林尼治时间为0时区的区时,与东八区相差8小时,根据时间的计算规律可知,音乐会开幕时,北京时间为2018年1月1日10:

15+8=2018年1月1日18:

15,结合选项,答案选B项。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日期界线。

全球有两条日期界线,0时经线和180°经线。

0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0时经线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

当音乐会结束时,0时区的区时为12:

40,由此推出西经10°为12时经线,则0(24)时经线为170°E,因此170°时经线向东到180°为新的一天,即2018年1月2日;170°E经线向西到180°为旧的一天,即2018年1月1日,由此算出日期处于2018年1月1日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比例为:

350÷360=35/36,故答案选A。

【点睛】在地球上日期变更的界线有两类:

(1)自然界线:

即0点所在的经线,它是不断变化的,自西向东过0点所在经线日期要加一天,自东向西要减一天。

(2)人为界线:

即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要加一天。

开山岛(34°31'N、119°52'E)位于我国黄海灌河口外9.5公里处,面积仅0.013平方公里,岛上无电无淡水,无高大树木,属于基岩岛屿,海风呼啸,是一个国防战略岛。

王继才夫妇为国守岛三十二年,“岛就是家,家就是国”。

2018年7月王继才去世,被誉为守岛英雄。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7.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了了解英雄生活的环境,来到该岛研学,采用“立竿测影”方法测定该岛经纬度,必须观测和记录的数据是(注:

当天太阳直射点纬度与竹竿长度已知)()

A.白昼长度、正午太阳高度

B.最短竿影长度、竿影方位

C.最短竿影方位、北京时间

D.北京时间、最短竿影长度

8.一个月后,兴趣小组再次登岛,发现该日的日落时刻与上一次相近。

那么,再次登岛的日期可能是()

A.1月6日B.5月21日C.6月7日D.12月7日

【答案】7.D8.A

【解析】

【7题详解】

最短竿影时是当地的正午12时,因知道直射点的纬度,故利用最短竿影长度可计算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推出当地纬度;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利用正午竿影最短可知道北京时间,利用两地的时差和北京时间的经度,可计算当地的经度。

利用竿影方位和白昼长度不能计算经纬度。

故答案选D项。

【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中的对称性。

从题中可知与一个月前的日落时刻相近,故应是以二至日为对称点,且该日应在二至日之后,BC在夏至前,可排除;D在冬至前,可排除,只有A在冬至日之后,故答案选A。

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面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94%的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南岛、北岛等小部分地区露出海面。

新西兰CNS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

下左图为Zealandia分布示意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甲处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分别是()

A.寒流向南B.暖流向南C.寒流向北D.暖流向北

10.按成因划分,能蕴藏化石燃料能源的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

A.Ⅰ类岩石B.Ⅱ类岩石C.Ⅲ类岩石D.Ⅳ类岩石

【答案】9.B10.D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甲地位于澳大利亚的东侧,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甲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流向自北向南。

故答案选B项。

【10题详解】

按成因划分,化石能源是地质时期,特定条件下,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主要化石燃料石油、天然气、页岩气都分布在沉积岩层中。

蕴藏成百上千亿美元化石燃料能源的岩层主要属于沉积岩。

右图中Ⅰ类岩石和Ⅱ类岩石来源于岩浆,因此属于岩浆岩,AB错误;Ⅳ类岩石由沉积物转化而来,属于沉积岩,D对;Ⅲ类岩石属于变质岩,C错误。

故答案选D项。

【点睛】地壳物质循环图的判读技巧:

(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

(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

(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2016年7月在贵州省平塘县大窝凼洼地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大窝凼所在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下图为大窝凼所在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水循环环节)。

完成下列各题。

11.根据图文信息判断,形成大窝凼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层塌陷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侵蚀

12.该区域虽然降水丰富,但地表水缺乏,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甲B.乙C.丙D.丁

13.“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可以变为地面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

这说明水循环联系的圈层有()

①水圈②岩石圈③生物圈④大气圈

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11.D12.C13.D

【解析】

【11题详解】

据材料和图可知,大窝凼年在地区多岩溶漏斗、峰林、天坑及溶洞,说明为喀斯特地貌,属于流水溶蚀作用形成。

故选D。

【12题详解】

据图中水循环箭头特点可知,甲为水汽输送,乙为降水,丙为下渗,丁为地下径流。

该地石灰岩广布,水体下渗严重,从而导致地表水体缺乏,因此影响当地地表水缺乏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下渗。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意义。

“一滴水借助水循环,可以汇入大海的波涛”说明联系了水圈;“可以化为高山的彩虹”,说明联系了大气圈;“可以变为地面上的积雪,融化后渗入地下”,说明联系了岩石圈,“可以被植物的根系吸收”,说明联系了生物圈。

因此水循环联系了四大圈层。

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4.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2月B.4~5月C.7~8月D.11~12月

15.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值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

16.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

A.经度呈负相关B.纬度呈负相关

C.海拔呈正相关D.河网密度呈正相关

【答案】14.B15.D16.B

【解析】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根据图示曲线,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

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

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

【14题详解】

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

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B对。

A、C、D错。

【15题详解】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D对。

植被恢复,雨季来临,全球变暖等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D.

【16题详解】

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高。

纬度越高,近地面大气温度降低。

所以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可能与纬度呈负相关,B对。

经度差异对近地面气温影响不大,A错。

与海拔呈负相关,C错。

水面温度比陆地较低,与河网密度呈负相关,D错。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7.2017年11月,印度尼西亚的阿贡火山持续喷发,火山灰多日弥漫于空中,会导致该地区()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保温作用减弱

C.昼夜温差减小D.大气削弱作用减弱

18.“十雾九晴”,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往往气温更低,这与图中的哪一过程较弱有关()

A.①B.②C.③D.④

【答案】17.C18.D

【解析】

【17题详解】

火山灰弥漫空中,大气削弱作用增强,D错;会导致该地区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A错;也会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B错;故昼夜温差减小,C对。

【18题详解】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降低,①②为太阳辐射,③是地面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故答案选D。

2016年1月1~3日,欧洲西部遭受温带气旋Henry袭击,大风给英国北部带来严重灾害,挪威发出最高级别山洪警报。

下图为北大西洋及周边地区1月1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此时,挪威南部盛行()

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

20.此次受Henry影响,与英国北部相比,挪威南部山洪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风力大小 ②地形抬升 ③锋面位置 ④风向不同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19.A20.D

【解析】

试题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19题详解】

图中挪威位于低压中心的西侧,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南风,A正确。

【20题详解】

图中英国北部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两地都是偏南风;挪威南部位于气旋锋面雨区,降水多,地势高,受地形抬升作用,降水更多,D正确。

下图为某山地等高线、7月等温线、雪线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1.该山地南坡属于()

A.阳坡和背风坡B.阴坡和背风坡C.阳坡和迎风坡D.阴坡和迎风坡

22.图中①②间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

A.髙山荒漠B.高寒草甸C.针阔混交林D.高山针叶林

【答案】21.C22.A

【解析】

【21题详解】

迎风坡水汽较充足,雪线分布比背风坡低一些。

从图中可以读出,相对于北坡来说,南坡的气温较高(海拔4800米处7月气温高于3度),为阳坡;雪线分布较低(海拔5500米处),为迎风坡。

故答案选C项。

【22题详解】

结合前面分析,图中甲、乙之间位于0℃-4℃等温线之间,该山脉海拔高,超过5000米,结合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雪线以上是永久冰川,雪线下面分布最广的植被可能为高山荒漠,A对。

针阔混交林、高寒草甸、高山针叶林分布的海拔较低,B、C、D错。

故答案选A。

反照率指对某表面而言的总的反射辐射通量与入射辐射通量之比,地表反照率是反映地表对太阳短波辐射反射特性的物理参量。

下图为1980—2012年格陵兰地区7月地表反照率距平曲线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②全球气候变冷③冰川面积扩大④冰川融化加剧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4.分析“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可知,气候变化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影响有()

①可以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②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南移动

③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④北部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23.C24.D

【解析】

【23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格陵兰反照率变化”出现明显的波动下降趋势,其形成原因主要由于全球变暖,格陵兰地区的冰川消融加快,地表冰雪减少,反射率下降,因此①④正确,故答案选C项。

【2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

西伯利亚地区为高纬地区,全球变暖导致这里的热量条件方式变化,森林带分布范围向北扩展,但是还不能大面积种植热带作物,①②错误;全球气候变暖,高山上林带上限位置上升,③对;北部因北冰洋极冰的融化,海平面上升及陆上融雪量激增后导致入海水量上涨都导致海岸线位置向南退缩,④对。

因此③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二、非选择题:

(共2小题,计40分。

25.下图为世界竖版地图及上海、开普敦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依据六大板块的划分,丙地属于     板块;丁地附近石油资源丰富,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分类,石油属于     资源。

(2)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比较上海与开普敦的气候差异。

城市

比较内容

上海

开普敦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a     

高温期

b   季

夏季

多雨期

夏季

c  季

气候成因

d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3)甲、乙两地分别位于山脉的东西两侧,处于西风带且濒临海洋,但甲地形成了温带荒漠带,乙地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按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分析,这种现象属于     规律;丙、丁两地盛行风向一致的季节,欧亚大陆上形成的气压中心切断了     气压带。

(4)简述丁地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印度洋板块非可再生资源

(2)a地:

地中海气候b地:

夏c:

冬d:

季风影响(或冬夏季风交替影响或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地方性分异规律副热带高气压带

(4)丁地河流的水位季节变化小(或比较稳定)原因:

丁地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地区,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板块分布,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以及成因,以及河流的水文特征的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读图分析可知,丙为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根据自然资源自我再生性质分类,石油属于非可再生资源。

(2)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

上海位于亚洲的东部,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高温多雨;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温和少雨。

开普敦位于非洲的南部,位于30°-40°大陆的西岸,受副高与盛行西风交替控制下形成了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冬季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温和多雨。

(3)本题主要考查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受地形影响山脉两侧出现非地带性的分异规律属于地方性分异规律;丙和丁盛行的风一致,说明是北半球的夏季,是亚欧大陆上形成的低压中心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4)本题主要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以及成因。

读图分析可知,丁地位于欧洲的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全年温和多雨,降水的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因此河流的水位变化较小。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秘鲁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

“两洋铁路”,是指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太平洋东岸及大西洋海岸的铁路建设项目。

铁路规划总长5000千米,其中2000千米铁路线基本是既有线路,需要新建大约3000千米铁路,并且需要经过安第斯山脉。

我国领导人表示,中方愿根据秘方需求和规划,充分利用铁路、港口、电力、通信等领域产能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两洋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材料二下图为秘鲁城市、既有铁路和秘鲁境内“两洋铁路”规划路线图。

(1)简述秘鲁既有铁路的分布特征。

(2)描述秘鲁城市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3)说明在“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答案】

(1)线路比较少;线路孤立(没有形成网络);南北线路较长、东西线路较短;多分布在中部高原山区。

(2)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

原因:

秘鲁纬度较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不利于人类居住;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凉爽宜人;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3)热带沙漠地区容易晒伤、中暑;穿过热带原始森林时易受毒虫叮咬、动物侵袭等威胁;高山区地形复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秘鲁为背景区域考查交通线路的分布特点、城市分布特点以及成因,交通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

(1)秘鲁既有铁路的分布特征是对线状地理事物—交通线路分布的描述,结合图示,从线路多少、密集程度(是否形成路网)、延伸方向、分布区域等方面描述。

(2)秘鲁城市分布特点可以结合图示从分布区域等方面描述其特点。

分布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

秘鲁纬度较低,平原地区气候炎热,降水较少,不利于人类居住;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气候凉爽宜人;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

因区域地形、气候的差异导致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内陆安第斯山区等海拔较高地区。

(3)在“两洋铁路”建设中铁路工人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首先要依据图中信息明确铁路经过的区域(热带沙漠地区、安第斯山区、热带原始森林),然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特征来分析其对铁路工人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