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374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识图报告范例(1).doc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结构施工图识图报告

图纸名称:

所属系别:

建筑工程系

专业班级:

建筑工程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系主任:

结构识图报告要求

识图内容:

结构施工图

1识图结构设计总说明;

根据图纸阐述一下内容

结构材料选用及强度等级;

结构抗震等级,安全等级,所设计到的主要规范规程,国家及地方标准图集有哪一些

包括个部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钢筋种类、砌体块材的种类及强度等级、砂浆种类及等级;后浇带和防水混凝土掺加剂有无要求;有关构造要求说明

2识图基础施工图;

要求阐述一下内容

基础设计等级

进行核对建筑平面图的轴线位置,并与结构平面图核对相应的上部结构,有无相应的基础,描述基本开间进深。

对轴线尺寸、总尺寸进行核对;以便在施工放线时应用无误;

基础大样图是否与基础平面图“对号”基础平面图是否完整准确。

大样图上尺寸是否与平面图一致,基础对轴线时偏心还是中心;

基础的埋深值;持力层选取在什么图层

基础中有无管道通过

所示构造是否合理。

基础所有材料说明清楚。

尤其是材料强度和要求,同时考虑不同基础或不同构件施工是否方便,应采取什么措施。

桩位说明是否完整准确,桩位标注是否有缺漏,如桩顶标高,桩长、进入持力层深度等,与桩平面图对照是否合有误。

桩基施工控制要求是否合理,沉管或成孔有无困难,桩基础时是否对周边构成影响。

基础构件定位是否有误,有无缺漏。

基础平面位置和高度与排水沟、集水井、管沟位置是否碰头

3.混凝土结构构件施工图

1,.柱布置及定位尺寸标注是否有误,有无上下层变截面柱的定位。

选取部分柱描述配筋

配筋是否个别缺漏或有误,仔细核对图上钢筋的根数、规格、长度和锚固要求,有的图上锚固长度未标,要查明看相应的标准图集。

墙布置及定位尺寸标注是否有误,特别注意上下层变截面墙的定位。

对照各层建筑平面图查对剪力墙在水平,竖向有无落空或消弱。

墙身、墙边缘构件、连梁配筋标注是否个别缺漏或有误;梁布置是否合理,梁定位尺寸是否个别缺漏;

梁平法标注内容是否完整准确;对照建筑施工图的门窗、洞口位置及标高,查看梁面、梁底标高是否合理,有无“碰头”现象;梁或柱内预埋件是否缺漏;

查看结构设计是否引起施工困难,比如操作空间不够、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等;梁柱节点、洞口有加强筋时,有无配筋密集无法浇筑混凝土或插捣处;

选取局部楼层描述梁、板钢筋配置情况

4.楼(屋)面板施工图

1.对照建筑平面图,查看板面标高是否有误或缺漏,一般楼层的结构标高和建筑标高是不一样的,结构标高要加上楼地面构造厚度才是建筑标高;

2.现浇板配筋标注是否完整准确;板厚各是多少,是否足够;

识图报告要求按照标准格式书写,按要求分图纸撰写,范例如下,仅供参考

一、结施图01《结构设计总说明》

(一)工程概况及准则:

1.1本工程结构设计和抗震设计的类别及等级等详见下表:

层数

属性

总高度

结构体系

结构设计

基础

6层

多层建筑

16.750

钢筋砼

框架结构

使用年限

安全等级

耐火等级

类别

设计等级

50年

二级

二级

柱下独基

丙级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抗震设防烈度

基础地震加速度值

设计地震分组

场地类别

抗震等级

建筑抗震结构措施

备注:

建筑物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

丙类

8度

0.20g

第一组

Ⅲ类

二级

8度0.2g二级

1.2本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2.1设计所采用的现行国家规范、规程主要有: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JGJ137-200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版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版

现行国家及地方其他规范、设计条例和规定。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

1.2.2本工程设计依据的地质勘察报告:

由化工部徐州地质勘察院提供的地质勘察报告。

(勘察报告编号2011-1113)

1.2.3本工程已批准的有关初步设计文件。

1.2.4本工程所采用的应用软件: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研制的PKPM(2010)

1.2.5本工程框架施工图按《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11G101-1制图

1.3标高

1.3.1本工程结构标高±0.000同建筑±0.000,即勘探报告标高22.300

1.4本工程设计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1.4.1风载、雪载及楼面、屋面设计活荷载(KN/MŒ2)均按下表采用:

基本风压

地面粗糙度类别

基本雪压

楼梯

走廊,厨房

卫生间

住宅

上人屋面

阳台

不上人屋面

0.40

B类

0.40

2.5

2.0

2.5

2.0

2.0

2.5

0.5

1,4,2设计屋面板、钢筋砼挑檐、雨篷时,在最不利位置处的施工或检修集中荷载应取

1.0KN;

当计算挑檐、雨篷承载力时,应沿板宽每隔1.0M取一个集中荷载;

在验算挑檐、雨篷倾覆时,应沿板宽每隔2.5~3.0M取一个集中荷载

1.5本工程图纸尺寸以毫米(MM)为单位,标高以米(M)为单位。

1.6本工程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得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

(二)材料

2.1混凝土

2.1.1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构件名称

标号

层次

基础部分—2.400

2.400—屋面

柱、剪力墙

C35

C30

表1-2.各层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构件名称

标号

层次

基础部分—2.400

2.400—屋面

梁、板

C35

C30

(2)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基础垫层用100厚C15素混凝土垫层。

(3)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

卫生间、屋面(板、梁)和檐沟为P6。

(4)柱(墙)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梁(板)时,且相差>5MPa时,梁(板)柱(墙)节点区混凝土

强度等级应与柱(墙)同,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交界面应按图1施工。

(5)梁柱(含剪力墙暗柱与连梁、转换层大梁)等节点钢筋过密的部位,须采用同强度

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

2.1.2耐久性设计要求

(1).混凝土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保护层厚度

环境作用等

设计使用年限50年

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

最大水胶比

保护层最小厚度(mm)

板、墙、壳

梁、柱、杆

C20

0.6

15

20

二a

C25

0.55

20

25

二b

C30(C25)

0.50(0.55)

25

35

三a

C35(C30)

0.45(0.50)

30

40

三b

C40

0.40

40

50

注:

1)受力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除符合表中规定外,不应小于钢筋

的公称直径。

2)机械连接接头与连接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满足受力钢筋保护层最小厚

度要求,连接件之间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25mm

(2)、对沿房屋四周室外地坪上下各500mm的混凝土表面有可能接触冰冻处,首选涂水

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1.0mm厚,也可涂水泥基防水涂料3.0mm厚,涂料外防

护做法详建筑设计。

隔离开冰冻环境,避免冻融。

防水涂料在房屋使用年限内,如

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3)、基础中纵向钢筋和地下防水迎水面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mm,基础无

垫层时的保护层不应小于70mm。

(4)、除设计已考虑和注明外,当梁、柱、板、墙由一类环境进入不利环境,保护层比

一类环境要加大时,构件断面相应加大或加厚

(5)、施工单位和混凝土供应商应按混凝土构件所处环境作用类别与等级,按

GB|T50476-2008附录B1,B2,B3选用混凝土原材料(包括胶凝材料最小用量、最

大用量;氯离子、三氧化硫和碱含量、骨料粒径等)

2.1.3构造柱、水平系梁、压顶梁、过梁、拦板等,除特别注明者外均采用C25级砼。

2.1.4一般情况下,结构混凝土应采用碎石级配,不应采用碎卵石代替。

2.1.5当梁柱节点钢筋过密时,宜采用同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振捣密实。

2.1.6地下砼构件环境类别为二(b)类,室内环境类别为一类,0.000以下钢筋采用环

氧树脂涂抹。

2.1.7表中环境类别详见下表。

环境等级

条件

室内干燥环境,无侵蚀性静水浸没环境

二a

室内潮湿环境,非严寒,非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二b

干湿交替环境严寒,寒冷地区的露天环境

三a

严寒,寒冷地区冬季水位变动区环境

2.2钢筋

2.2.1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不小于95%的保证率。

施工中任何钢筋的替换,均应经设

计单位同意后,方可替换。

种类

符号

一级

热轧钢筋

三级

2.2.2梁、柱、支撑以及剪力墙边缘构件中受力钢筋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

2.3、一,二,三框架及斜撑构件(含楼梯)纵向受力钢筋的选用,其检验所得的强度实测值,应符合下列要求:

2.3.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3.2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

2.3.3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2.4焊条:

HPB300级钢筋及Q235级钢板采用E43xx型焊条,HRB335级钢筋采用E50xx

型焊条;

当不同强度的钢材连接时,可采用与低强度钢材相适应的焊接材料。

2.5预埋件及吊钩:

预埋件采用Q235B级钢板,预埋件的锚筋应采用HPB300、HRB335级

钢筋;吊钩、吊环应采用HPB300级钢筋;预埋件的锚筋、吊钩、吊环均严禁采用冷加

工钢筋,所有外露铁件均须先刷防锈漆二度防腐。

2.6框架填充墙、内隔墙、女儿墙:

2.6.1本工程框架填充墙等砌体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2.6.2确定砂浆强度等级时应采用同类块体为砂浆强度试块底模。

2.6.3±0.000以下:

墙体,采用240厚MU10机制砼实心砖,M10.0水泥砂浆砌筑。

墙体(内外侧)应采用20厚1:

3水泥砂浆防水。

±0.000以上:

外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内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用Mb7.5混合砂浆砌筑;砌体容重

≤6KN/m3.

2.6.4女儿墙采用2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框架梁、柱与填充墙连接,女儿墙抗震构造

严格按苏11G329执行

2.6.5女儿墙小立柱间距≤2.0m,立柱截面配筋为200X墙厚。

,4三级钢12,三级钢

6@200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一般规定:

3.1框架抗震等级为一

(二)、三级时,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抗震锚固长度按下表采用:

钢筋种类与直径

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抗震等级

C25

C30

C35

C40

一,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一,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一,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一,二级抗震

三级抗震

HRB335

d≤25

38d

35d

35d

31d

31d

29d

29d

26d

d>25

42d

39d

38d

34d

34d

31d

32d

29d

HRB400

d≤25

46d

42d

41d

37d

37d

34d

34d

31d

d>25

51d

46d

45d

41d

41d

38d

38d

34d

注:

HPB300级钢筋受拉时,其末端应做成180弯钩,弯钩平直长度不应小于3d(d

为钢筋公称直径);纵向受压钢筋,其抗震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抗震锚固长度

的0.7倍;在任何情况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250mm。

3.2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按下表采用:

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C25

50

100

搭接长度

1.2LaE

1.4LaE

1.6LaE

注:

LaE为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抗震锚固长度;

纵向受压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绑扎搭接长度的0.7倍,且在任何情

况下不应小于200mm;

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绑扎搭接接头的搭接长度均不应小于300mm。

3.3本工程当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d≥20时,钢筋的连接宜优先采用焊接或机械连接(d

为钢筋的公称直径);

对于受拉钢筋,焊接接头的焊缝质量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对于受压钢筋,焊接接头

的焊缝质量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机械连接接头的性能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96的A级接头性能。

3.4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搭接接头宜相互错开;钢筋绑扎搭接区段的长

度为1.3倍搭接长度。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搭接接头面积百分率:

对梁、

板及墙类构件,不宜>25%;对于柱类构件,不宜>50%

3.5在纵向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应配置箍筋,其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较大直径的

0.25倍;

当钢筋受拉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mm

当钢筋受压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mm

3.6同一构件中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应相互错开;钢筋焊接或机械

连接接头连接区段的长度为35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较大直径)且不应小于500;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纵向受力钢筋的焊接或机械连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对于纵向受

拉钢筋接头,不应>50%。

3.7梁、柱HPB300级抗剪箍筋及拉筋应做135°弯钩,弯钩平直长度应大于等于10d

(d为钢筋公称直径)。

3.8施工缝应留在梁、板跨中1/3的范围内;施工缝的施工,应在混凝土终凝后将其表面

浮浆和杂物清除干净,并保持湿润;在浇灌混凝土前,对水平施工缝先铺水泥净浆,

再铺30~40厚的1:

1水泥砂浆(或刷混凝土界面处理剂),并及时浇灌混凝土。

(四)、地基基础

4.1新建工程应进行白蚁防制,其做法详见省白蚁防制规程。

4.2本工程采用柱下条基础,采用砂石垫层换填处理,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不小于

130KPa.

4.3本工程测得初见潜水位埋深约为2.0米,稳定潜水位埋深约为2.5米;地下水对混凝

土无腐蚀性。

4.4基坑开挖应对称均匀分层开挖;当采用机械开挖时,应保持坑底土体原状结构。

据土体情况和机械类型,应保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由人工挖除铲平,开挖时如发现

地质基情况与勘察报告及设计要求不符,应会同勘察设计人员到现场研究处理。

4.5基坑开挖经验收合格后,应立即进行垫层和基础施工,防止太阳暴晒和雨水浸刷破

坏基土原状结构。

4.6基坑开挖时建议设置集水坑,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底0.3~0.5米即可。

施工过程中如遇

特殊地质情况,请及时通知,以便处理。

4.7在地坪处,应在墙体中设置防潮层一道,采用C25级密实性防水混凝土浇筑(遇地

梁免做),详见图纸4-7

4.8在半砖隔墙下如无基础梁,则可按图4-8设置基础

4.9基础施工经验收合格后,应立即采用素土分层对称夯实回填,夯实系数应不小于0.95。

(五)、现浇板

5.1在楼、屋面板中,当施工图中未注明时,板面筋在支承处的锚固长度应≥La(La

为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且不小于250mm;板底筋应伸至支承中心处,且锚

入支承应≥5d(d为钢筋直径)(详见图5-1)。

5.2当板的高差小于等于梁宽的1/6且≤20mm时,支承处板面筋可连续布置(详见图5-2)。

5.3板内双向配筋时,应短向筋(或较粗钢筋)在外,长向筋(或较细钢筋)在内。

5.4在外墙转角1/3跨度范围内,楼、屋面板应双层双向配筋,所配钢筋不应小于∅8@125,

且板底筋按通长配置。

5.5屋面板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当施工图中未注明时,按双向一级

钢三级钢8@200配置,并将该筋与原有板面筋按受拉钢筋的要求搭接或在周边构件

中锚固。

5.6在屋面檐口板阳角的板面处,应加设放射钢筋,钢筋的直径同支座面筋,钢筋在檐口

板中点的间距宜≤150

5.7现浇挑檐、雨蓬等外露结构的伸缩缝间距不宜大于12m,伸缩缝处的钢筋可不断开。

5.8当板内有预埋管线通过时,应在管线上下各铺设‚4@100钢筋网片,其宽度为600,

严禁线管在板中交叉布置。

5.9当孔洞边长(或圆孔直径)在300~1000时,应按图5-9进行板底加筋要求处理,孔

洞每侧加筋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截断钢筋之半,且上下加筋各应≥2„12;当为圆孔时,

尚应同时在洞边上下各另加1三级钢12钢筋。

洞口加强筋应伸过洞口35d并应尽可能

延伸到附近梁、墙等支座上。

当孔洞边长超过500时,另见详图。

5.10折板钢筋的构造详见图5-10

5.11现浇板中未注明的分布筋均为三级钢8@200.

(六)、现浇梁

6.1悬挑梁的构造要求除图纸注明者外,均详见图6-1.

6.2当主次梁相交而在主梁上未注明吊筋和加密箍时,应在主梁上设置加密箍每侧不少于

3个;

当两相似梁相交(例十字形井格梁)而未注明加密箍时,应同时在该二梁上设置加密

箍每侧不少于3个;

加密箍直径同该梁梁箍,加密箍间距为50。

6.3当梁上预留孔的直径d≤200并小于梁高的1/3时,除增设补强钢筋外,必须用钢套

管预留(如图6-2)。

6.4梁竖向转折处的钢筋构造详见图6-3,,其内侧转折钢筋应相互伸过一个搭接长度。

6.5现浇梁及其节点的其他构造要求详见11G101-1国标图集。

(七)、现浇框架柱

7.1框架柱及其节点除应满足11G101-1图集的构造要求之外,尚应同时满足如下要求:

7.1.1底层KZ柱根纵向钢筋连接接头应避开柱端箍筋加密区,并应高出刚性地面600

以上;

7.1.2底层KZ柱根箍筋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的高度范围内进行加密;

7.1.3角柱及柱净高与柱长边尺寸之比小于等于4的短柱,其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且

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

(八)墙体

8.1填充墙及内隔墙均应后砌,外墙填充墙墙身的顶部应采用C20级干硬性微膨胀混凝

土填实;

内墙填充墙及内隔墙墙身的顶部可采用砌块嵌紧斜砌(角度为45%%D~60%%D)密

实,并不得于上面的梁、板脱空。

8.2对于200(100)左右厚的墙身,除图中已注明外,当墙高大于4m(3m)时,应在

墙高的中部或门洞顶部设置一道与柱连

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水平系梁(见图8-1),系梁钢筋应锚入柱内30d;当墙长≥5m

(4m)且中间又无横墙支承时,应设置后浇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厚X墙

厚,4二级钢12,一级钢6@200,与梁面及梁底连接详见图8-2;

8.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设置墙身拉接筋2一级钢6@500,每边沿墙体通长布置在钢

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墙体连接处,也应设置上述拉接筋。

对于外墙填充墙,在墙面粉刷

之前,尚应先在填充墙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内外周边接缝处固定设置300mm宽的镀锌

钢筋网片后,再行墙面粉刷;砌墙的悬挑梁端头必须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厚X

墙厚,4三级钢12,三级钢6@200。

8.4当框架柱边的填充墙长度小于200时,时,可改用后浇的填充墙(详见图8-5)

8.6卫生间周边,应先浇200高素混凝土翻边,再砌填充墙。

(详见图8-6)

8.7当需设置门窗过梁时,其尺寸和配筋见下图;当门窗洞边无墙体可搁置过梁时,应在

相应洞顶位置的柱上预留钢筋,以便钢筋焊接。

(过梁长度=洞净宽Lo+500)

洞净宽Lo

≤1200

≤1500

≤1800

≤2400

≤3000

过梁高度h

120

150

180

180

240

过梁上筋As-1

2一级钢8

2一级钢8

2一级钢10

2一级钢10

2一级钢10

过梁底筋As-2

2二级钢12

2二级钢12

2二级钢14

2二级钢16

2二级钢18

8.8当女儿墙高度大于500时,应每开间均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构造柱可从框架柱顶及

屋面梁上设置,其间距应小于等于4m;

构造柱的纵筋,底部应锚入梁、柱中,顶部应锚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