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3748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9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docx

会计从业资格证培训考试《会计基础》必须牢记的考点

 

 

第一章 会计总论

  第一节 会计概述

  1.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过去的信息需数据,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

  

(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内、未来的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3.基本特征: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但货币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

  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职能。

  5.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

  6.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特点:

(1)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

(2)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全部)、连续性(时间顺序依次)和系统性(科学的方法)。

  7.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

(1)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

  8.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特点:

  

(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

  

(2)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事前监督:

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

  9.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者关系:

(1)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10.会计其它职能:

(1)预测经济前景

(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

  11.会计的对象:

(1)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2)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3)会计对象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12.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三个过程

  

(1)资金投入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人权益——企业负债。

(2)资金运用:

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产、销三个过程,依次从货币资金到固定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再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

资金周而复始不断的循环叫做资金的周转。

(3)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13.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钱、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和各种备用金等。

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

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

  

(2)资本的增减(资本):

办理资本增减的政策性强,一般都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协议、董事会决议等为依据,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为依据进行资本的核算。

  (3)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

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

  14.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

  15.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6.

(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2)一般来说,法人可作为会计主体。

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

  (3)会计主体可以是非独立法人:

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的分支机构或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部门,企业集团;会计主体也可以是法人:

某个企业

  17.

(1)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2)持续经营的意义明确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

  18.

(1)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

会计年度是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是最常见的和重要的会计期间,我国的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

  19.

(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2)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20.四个假设的关系

(1)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2)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3)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4)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5)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6)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

  

  第三节 会计基础

  21.在会计上有两种核算制度,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22.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转移或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

  23.《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4.

(1)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依据,进而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

  25.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

第二章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

  第一节 会计要素

  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

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

  2.分类

(1)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现为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是用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及利润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反映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和支出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要素。

  3.

(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控制:

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2)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两类。

  4.

(1)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得确认为负债。

  

(2)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

  非流动负债。

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

  5.

(1)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

  (3)资本公积主要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也就是“资本(或股本)溢价”部分,此外,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6.收入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2)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3)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

  7.

(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2)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

  (3)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等。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资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

  8.

(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得和损失等。

  

(2)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

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其中:

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等。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

  9.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10.重置成本又称为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

  11.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

  12.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属性。

  13.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14.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

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第二节 会计科目

  15.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16.会计对象抽象概括为企业的资金运动;会计要素则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会计科目又是对会计要素所作的进一步分类。

  17.会计科目分类

(1)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资产类、负债类科目、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损益类科目:

按损益的不同内容分为反映收入的科目和反映费用的科目。

  

(2)按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分类: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对其所属的明细科目具有统驭和控制作用,而明细科目是对其所归属的总分类科目的补充和说明。

  18.会计科目设置原则:

合法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和实用性原则。

  19.常用会计科目

  1.资产类

  

(1)钱: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2)应收:

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坏账准备、预付账款

  (3)物:

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在建工程、工程物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投资性房地产

  (4)其他:

待处理财产损溢、无形资产、累计摊销、交易性金融资产、商誉、商品进销差价

  2.负债类

  

(1)借款:

短期借款、长期借款

  

(2)应付:

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应付利息、应付职工薪酬、应付股利、应交税费、应付债券

  3.共同类

  4.所有者权益类: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

  5.成本类: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研发支出

  6.损益类

  益: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

  损: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外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所得税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第三节 账户

  20.账户是用来记录会计科目所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工具,它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

账户以会计科目作为名称,同时它又具备自己一定的格式,即结构。

  21.账户的分类:

  

(1)根据其所提供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2)根据账户所反映的经济内容可将其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3)根据账户与财务报表的关系,账户可以分为资产负债表账户和利润表账户。

资产负债表账户包括资产类账户、负债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利润表账户是指为利润表的编制提供资料的账户,包括收入类账户与费用类账户。

  22.

(1)账户的结构划分为左方、右方两个方向,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

  23.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增加减少额

  24.账户的内容

(1)账户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摘要(3)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4)凭证号数

  25.账户与会计科目

  

(1)联系:

会计科目和账户所反映的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是相同的,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都是体现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的分类。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则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2)区别:

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会计科目的作用主要是为了开设账户,填制凭证所运用;而账户的作用主要是提供某一具体会计对象的会计资料,为编制财务报表所运用。

  (3)在实际工作中,账户和会计科目这两个概念已不加区别,往往相互通用。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一节会计等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最基本的恒等式反映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表明了企业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因此上述等式也称为静态会计恒等式。

此公式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故此等式又被称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2.收入—费用=利润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收入大于费用则表示产生了利润,两者的差额即为利润额;收入小于费用则表示发生了亏损,两者的差额即为亏损额。

这一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体现了企业一定时期内的经营成果,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3.企业的利润通过分配,一部分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方式留存企业,通常称为留存收益,构成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将分配给投资者,在实际支付之前形成应付利润,构成企业负债的组成部分。

  第二节复式记账

  4.记账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单式记账法,另一种是复式记账法。

  5.复式记账法是以资产与权益平衡关系作为记账基础,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6.复式记账法按照记账符号的不同,有借贷记账法,有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

各种复式记账法的根本区别在于记账符号不同,如,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

目前,我国已普遍采用借贷记账法。

  7.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以相反的方向、相等的金额全面地进行记录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源于13世纪的意大利。

“借”、“贷”只作为记账符号使用,用以表明记账方向。

  8.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分别作为账户的左方和右方。

至于“借”表示增加还是“贷”表示增加,则取决于账户的性质及结构。

“借”表示资产的增加、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贷”表示资产的减少、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9.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数,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数;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期末资产的结存数。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10.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11.成本类会计账户:

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12.损益类会计账户:

期末结转记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13.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4.运用借贷记账法时,由于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借贷相反的方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账户中进行登记。

这种在有关账户之间形成的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

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15.会计分录就是标明某项经济业务应借、应贷账户名称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

应借、应贷的方向、账户(科目)名称和金额构成了会计分录的三要素。

  16.会计分录按照所涉及的账户多少,可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

  

(1)简单会计分录是指只涉及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2)复合会计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以上(不含两个)对应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即一借多贷、一贷多借或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

  (3)多借多贷的会计分录,其对应关系不清晰,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使用。

  17.试算平衡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过程,具体有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两种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全部会计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a.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b.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

  c.全部会计科目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会计科目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18.在编制试算平衡表时,应注意几点:

(1)必须保证所有账户余额均已计入试算平衡表。

(2)如果试算平衡表借贷不相等,肯定账户记录有错误,应认真查找,直到实现平衡为止。

(3)即便试算平衡表是平衡的,并不能说明账户记录绝对正确,因为有些错误并不会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例如漏记、重记某项经济业务,或借贷方向错误和用错了账户试算依然是平衡的。

  19.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

  

(1)内在联系

  a.两者所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相同b.登记账簿的原始依据相同

  

(2)区别

  a.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

总分类账户反映资金增减变化的总括情况,提供总括指标;明细分类账户反映资金运动的详细情况,提供明细指标。

b.总账账户提供的经济指标,是明细账户资料的综合,对所属明细账户起着统驭控制作用;明细账户是对有关总账账户的补充,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20.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所谓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要登记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又要登记该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2)平行登记规则:

A依据相同:

以会计凭证为依据。

B方向相同:

借贷方向。

C期间相同:

在同一会计期间(如同一个月、同一个季度、同一年度)全部登记入账。

D金额相等。

第四章账务处理

一、筹资渠道(接受投资、借款)

1.所有者权益筹资

借:

银行存款(相应资产项目)

贷:

实收资本

2.负债筹资重点:

关于短期借款核算(三步)

1月1日借款,半年期,到期还本付息

(借款时,计息时,还本付息时)

借款时借:

银行存款

贷:

短期借款

1月-5月底:

借:

财务费用

贷:

应付利息

6月底还款时:

借:

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1个月的利息

应付利息5个月的利息

贷:

银行存款

二、采购阶段(设备材料要拿进,登记借方,同时要给钱,贷方登记银行存款减少或应付账款增加,购买设备的增值税、财买材料的增值税用于月末抵扣销项税额,登记应交税费的减少)

1.材料采购

购买材料要考虑税(请复习采购过程)

借:

原材料(入库)或材料采购(未入库)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付账款等)

2.购固定资产

借:

固定资产(直接使用)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3、购入在建工程(购入时,后续支出,安装完毕)

购入时,

借:

在建工程(需要安装)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

银行存款

后续支出,

借:

在建工程

贷:

应付职工薪酬(安装工人工资)

原材料(领用原材料)

库存商品

与法规增值税结合,外购材料用于在建工程如何处理?

自产产品用于在建工程如何处理?

安装完毕,

借:

固定资产

贷:

在建工程

3.发出材料的核算

借:

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用于生产产品)

制造费用(车间一般耗用)

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领用)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领用)

在建工程(用于安装设备等)

贷:

原材料

若销售原材料

借:

银行存款

贷:

其他业务收入

同时,结转原材料成本

借:

其他业务成本

贷:

原材料

三、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折旧的科目特殊性)

借:

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

贷:

累计折旧

四、工资核算(三步)(计提工资,提现备发工资,实际发放工资)

计提时

借:

生产成本(直接人工或叫生产工人的工资)

制造费用(车间非生产工人工资)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离退休人员工资)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

贷:

应付职工薪酬

先取钱(提现):

借:

库存现金

贷:

银行存款

再支付

借:

应付职工薪酬

贷:

库存现金

五:

差旅费借款和报销(分二步)(借款时,报销时)其中报销分三种情况

记入管理费用的金额,是差旅费的实际发生额

职工出差在出纳处借钱时:

借:

其他应收款——某职工

贷:

库存现金

回来报销时:

(1)刚用完

借:

管理费用

贷:

其他应收款——某职工

(2)还剩有钱

借:

管理费用

库存现金

贷:

其他应收款——某职工

(3)超额

借:

管理费用

贷:

其他应收款——某职工

库存现金

六、销售核算(收钱、供货、考虑税金)

1.确认收入

借:

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收账款)

贷:

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结转成本(借:

主营业务成本贷:

库存商品——X商品),

3.计算税费(城建税7%,教育费附加3%)

应交增值税=销-进

城建税/教育费=(增+营+消)*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