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396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doc

关于安徽省2010年财政决算的报告

——2011年6月22日在安徽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上

省财政厅厅长陈先森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关于安徽省2010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现在,2010年安徽省财政决算已经汇编完成。

根据《预算法》等法律法规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安排,受省人民政府委托,我向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报告2010年全省财政决算情况,请予审议。

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人大依法监督下,全省各级财政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效应对宏观环境复杂变化,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预算任务,全省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一)2010年财政收支情况

2010年,全省财政收入完成2063.8亿元,为预算的119.2%,比上年增长33%(下同)。

其中: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149.4亿元,为预算的126.9%,增长33%。

加中央补助收入1403.1亿元,债券转贷收入89亿元,上年滚存结余87.3亿元,调入资金10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6亿元,预算总收入2743.4亿元。

2010年,全省财政支出完成2587.6亿元,为预算的116.7%,增长20.8%。

加上解中央支出15.8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57.8亿元,支出合计2661.2亿元。

收支相抵,滚存结余82.2亿元,其中:

结转下年支出70亿元,净结余12.2亿元。

2010年,省级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80.7亿元,为预算的158.9%,增长31.9%。

加中央补助收入1403.1亿元,上年滚存结余26.8亿元,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4.5亿元,债券转贷收入89亿元,市县上解省收入66.5亿元,省级预算总收入1770.6亿元。

2010年,省级财政支出完成552.9亿元,为预算的134.8%,增长19.1%。

加上解中央支出15.8亿元,补助市县支出1100.8亿元,债券转贷支出49亿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17亿元,支出合计1735.5亿元。

收支相抵,滚存结余35.1亿元,其中:

结转下年支出31.9亿元,净结余3.2亿元。

(二)2010年税收返还及转移支付情况

2010年,中央对我省税收返还163.1亿元,增加6.4亿元;省级对下税收返还78.5亿元,增加2亿元。

2010年,中央对我省转移支付1240亿元,增加206.9亿元,增长20%。

其中:

一般性转移支付645.2亿元,增加97.8亿元,增长17.9%;专项转移支付594.8亿元,增加109.2亿元,增长22.5%。

一般性转移支付中均衡性转移支付278.1亿元,增加51亿元,增长22.4%。

2010年,省级对市县转移支付1022.3亿元,增加130.5亿元,增长14.6%(加应补助市县但按有关规定需在省级列支的转移支付65.9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

一般性转移支付447.2亿元,专项转移支付575.1亿元。

一般性转移支付中,新增安排均衡性转移支付20亿元,皖北三市七县受益14.5亿元,占72.5%。

上述财政决算收支数,与今年1月向省人代会报告的2010年预算执行数比较,决算收支主要项目变动不大,因与中央办理结算,财政平衡情况略有变化,全省滚存结余增加3.6亿元,主要是2010年年终结算财政部增加了对我省补助。

(三)2010年政府性基金收支情况

2010年,全省政府性基金收入1198.3亿元,其中: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收入等1125.5亿元。

加上年结余137.6亿元,上级补助收入30.1亿元,调入资金0.2亿元,全省政府性基金总收入1366.2亿元。

全省政府性基金支出1166.4亿元,调出资金0.2亿元,结余199.6亿元。

2010年,省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5.9亿元,其中:

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27.4亿元,地方水利基金收入6.6亿元,彩票公益金收入6.5亿元。

加上年结余15.8亿元,上级补助收入30.1亿元,省级政府性基金总收入91.8亿元。

省级政府性基金支出10亿元,补助下级支出59.5亿元,结余22.3亿元。

(四)2010年预算执行效果

2010年,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和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有关决议要求,加强财政管理,严格预算执行,有力地保障了积极财政政策的落实,较好地服务了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一是实现了财政实力再上台阶。

坚持依法理财治税,财政收支规模不断壮大,为“十一五”财政发展画上圆满句号。

2010年,全省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实现2063.8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7%。

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实现1149.4亿元;财政支出2587.6亿元,是2005年的3.6倍,年均增长29.4%,财政收支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

同时,财政收支质量继续改善。

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5.6%,税收对财政收入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合肥、芜湖、马鞍山、安庆、淮南、蚌埠6市财政收入超百亿元,皖北三市七县财政收入增长36.6%,高于全省平均增幅3.6个百分点,区域财政发展更趋协调。

全省预算支出进度继续加快,上半年和1-11月份预算支出同比分别加快6.8和9.3个百分点,全年结余结转资金占支出比重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二是巩固了经济发展向好势头。

坚持把中央精神与我省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有效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持续推进安徽加快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第一,扩大有效需求。

协议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6.1亿美元,支持省级融资平台协议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117.4亿元,争取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89亿元,增加政府性投入带动了全社会投资快速增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突破万亿元;用足用活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下乡和家电、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兑付“四下乡两换新”产品补贴资金38.3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兑付率位居全国第一,拉动市场销售311.3亿元,进一步巩固了我省家电行业区域龙头地位;统筹安排促进外经外贸发展资金4.6亿元,刺激进出口恢复增长,推动内外需协调发展。

第二,促进转型升级。

安排7亿元支持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安排25亿元支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创新发展先机,2010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623.3亿元,增长27.4%,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进一步加快。

统筹安排16.2亿元支持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安排12.1亿元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和生态功能区保护,积极促进我省节能减排目标顺利实现。

安排1.1亿元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安排1亿元支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投入6.4亿元支持创建13家投资基金公司,撬动社会资本40.2亿元;统筹安排1.3亿元用于对金融机构奖补,优化“三农”、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发展金融环境,贷款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力地支持了我省中小企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第三,推动区域发展。

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快速提升示范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示范区抢滩效应进一步显现。

安排5.4亿元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皖北三市七县加快发展,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支持力度,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加快皖北振兴步伐,皖北主要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安排20.5亿元财政强县和税收增长等奖励资金,继续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三是兑现了政府改善民生承诺。

坚持财力向民生倾斜,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突出作用。

2010年,全省“五有”方面民生支出1096亿元,增长27.4%,占全省财政支出比重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地方财力新增部分80%用于民生投入。

第一,落实民生工程牵头职责。

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345亿元,增长35.8%,群众多年关心的一些民生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决。

积极开展2007-2009年度民生工程项目“回头看”,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建立健全民生工程滚动发展机制,着力提高实施民生工程质量和水平,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

第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统筹安排123.4亿元优先支持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小学公用经费标准由325元提高到425元,初中公用经费标准由525元提高到625元,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完成1056.6万平方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继续完善,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职教大省和高教强省建设持续推进。

第三,减轻群众看病负担。

全力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药物制度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五项重点改革。

其中,投入20.3亿元全面推开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在全国率先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初步建立,基本药物价格平均下降50%左右,次均门诊和住院药品费用均下降20%以上,就医人次同比增长22%,群众就医看病花费明显减少,探索出“弱财政”破解基层医改“大难题”的安徽模式。

第四,改善群众住房条件。

统筹安排64.5亿元,建设廉租住房7.3万套、公共租赁房1万套,改造棚户区20万户和农村危房4.3万户,采煤塌陷区村庄搬迁应急工程惠及25.7万人,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第五,增加低收入群体补助。

投入25.2亿元提高优抚对象保障水平和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进一步扩面提标,发放2.6亿元价格临时补贴和伙食补贴,统筹安排就业资金20.6亿元,完成就业技能培训47.7万人次,规范行政事业单位津补贴,低收入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群体间和地区间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四是加快了城乡统筹发展步伐。

坚持夯实农业基础,全面落实强农惠民政策,为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供有效支撑。

2010年,全省“三农”支出842.7亿元,增长24.7%,高于全省财政支出增幅3.9个百分点,财政资金继续向“三农”倾斜。

第一,促进农业生产。

安排1.3亿元支持农业产业化“532”提升行动,下达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资金14.7亿元,安排2.7亿元改造92万亩中低产田和建设25万亩高标准农田;引导22个县整合支农资金28亿元,吸引社会投资35.8亿元,集中支持了当地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安排14.5亿元支持农村交通、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小型农田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安排2亿元支持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农业综合开发投资突破16亿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1亿斤,促进全省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为增加农业比较效益和稳定物价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落实惠农政策。

通过“一卡通”及时兑现各项涉农补贴146.3亿元,增长21.2%,农民人均直接受益372元;安排9.6亿元支持农业政策性保险,为2163万(次)农户提供270亿元农业风险保障;安排扶贫资金9.7亿元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统筹安排3.8亿元全力支持春耕生产、夏粮抢收和防汛抗旱,最大限度减少灾害对农业造成的损失,多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5285元,增幅近年来首次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第三,统筹城乡发展。

安排2.6亿元支持“千村百镇”示范工程建设,投入4.6亿元支持村级卫生服务设施和村级计生服务体系建设,投入19.7亿元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投入9.7亿元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安排14.1亿元支持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统筹安排16.9亿元支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省建设,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2010年,省财政在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提高群众幸福指数,统筹城乡区域发展进程中,不断加强财政自身建设,预算管理有新提升,财政监督有新加强,基础基层管理有新改善,增创了财政管理体制机制新优势。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财政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继续不懈努力。

省审计厅对省本级2010年度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结果表明,省级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

主要是:

预算编制不够完整和细化,预算执行管理有待加强,财政专户管理仍需规范,部分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有待提高,部门财务管理还有一些薄弱环节等等。

对此,省政府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部署审计整改工作。

省财政厅及时落实整改要求,研究完善相关制度措施,努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一是加强预算编制管理。

继续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细化政府性基金预算,研究制定推进市县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相关规定,扩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范围,推动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编制,不断健全政府预算体系。

继续完善提前告知对下转移支付制度,提高各级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继续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健全定员定额标准体系,细化预算编制,促进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和绩效评价有机结合,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二是加强预算执行管理。

依法加强税收收入征管,规范政府非税收入管理,提高财政收入质量。

积极开展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和清理规范庆典、研讨会、论坛活动工作,继续压缩“三公”经费,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

制定出台加强预算执行管理意见,努力提高上半年和1-11月预算支出占全年预算支出比重,增强预算执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

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改革。

加强政府债务统计工作,加快建立政府债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

三是加强预算监督管理。

充分发挥财政监督职能作用,完善财政大监督机制,开展重大支出项目专项检查和跟踪问效,努力做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监督检查工作。

研究制定切实加强财政专户管理意见,认真清理整顿财政专户,确保财政专户管理有章可循,操作规范。

继续加强“小金库”专项治理。

启动省级资产清理工作,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出租出借收入监管。

加强部门财务监管,规范部门收支行为。

进一步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在继续做好财政总预算、总决算公开的基础上,稳步推进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行政经费和基层财政专项支出预算公开。

四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

制定出台全面推进财政绩效考评意见和办法,省市县全面开展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努力实现评价项目覆盖到所有预算部门和全部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

2011年省级选择56个重点项目进行绩效考评,将社会影响面大、群众关心度高、反映部门核心职能的项目优先纳入评价范围,并将评价结果与部门预算编制、强化管理、公众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逐步构建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监督、绩效评价相互衔接、有机统一的管理体系,着力强化谁支出谁负责的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政府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财政工作意义重大。

我们一定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根据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和本次常委会有关决定和决议要求,依法加强财政收支管理,深入开展“服务发展年”和“贴民情、听民意、惠民生”万名财政干部大走访主题活动,认真编制“十二五”全省民生工程重点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两项规划,努力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奋力开创安徽财政事业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建党90周年献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