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07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5.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Chapter Eight 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docx

ChapterEight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

 

外国语学院教案

 

班级:

教师:

王进军

课程:

中小学英语教材分析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外国语学院

TeachingPlan教案

Lecture8

Selectionandadjustmentoftextbooks

第八章英语教材的选择与调整

●Teachingobjectives

本章教学目标

明白英语教师选择教材的意义

懂得选择英语教材的方法;

了解英语教材分析的三个难度

熟悉英语教材调整的方法。

●Teachingaids

PPT,Photo,cards

●Teachingprocedures

教材是实施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和使用合适的教材是完成教学内容和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前提条件。

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并对教学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不好的教材或不适合的教材不利于教学。

StepOne:

第一节英语教材的选择

一、教材的积极作用及消极作用

随着教材的商业化趋势不断扩展,英语教材也更加丰富和多元化,也为英语教材的选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然而,选择合适的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程晓堂(2002:

45)列举的有关教材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为我们选择教材提供了重要依据,归纳如下:

1、教材的积极作用

①体系完整、结构合理。

这样的教材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便于组织和实施教学。

②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完整,遵循某种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

③体现某种教学理念或教学途径。

④体现教学目的、教学目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⑤反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因素。

⑥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活动灵活多样。

⑦吸收语言教学研究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③材料真实、地道、具有意义。

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和周围世界。

⑩版式设计新颖,图文比例恰当。

⑩活动或练习设计多样、具有开放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2、教材的消极作用

①商业化促销活动无形中影响了教师和教育行政部门对教材的评价和选择。

②由教育行政部门推荐或指定使用的教材往往存在一刀切的问题。

③大量引进国外英语教材,内容不完全符合国内的实际教学需求。

④教师和学生被动地使用教材的现象十分严重。

⑤有些人把教材凌驾于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之上,从而使教学失去正确的方向。

分清教材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有利于教师根据实际,合理、有效地选择和使用教材。

然而,选择教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教师可以根据上述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对教材做出价值判断,但任何一种教材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符合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的要求,况且教师仅凭直觉做出的判断未必都是准确的。

二、教材的选择

国外学者非常重视教材的选择,Cunningsworth(2002:

8-9)建议的教材选择方法就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其主要内容如下:

确保所选择的教材是最好的、最适用的,这一点绝对重要。

要达到该目标,一种方法是采纳对新教材之前对其进行试用。

理想的情况是,将一些有竞争力的教材试用几年,然后比较效果。

事实上,现在有许多教材可以试用,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试用尽管有价值,但由于单纯试验目的,加之时间短、材料范围小,致使试用受到限制。

然而,从这种试验性的使用中所获得的信息和观点则具有很大的价值,而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新课程在全面铺开之前总是应该进行试验。

另一种方法是征求校内外从业教师的意见。

由于别人已有使用某种教材的一些经验,这就特别有价值。

在具有同类学生的学校中,哪些教材特别适合他们的需要往往能够很快达成共识。

学生对教材使用的意见也值得调查。

他们可能不如他们的老师用英语教学语言清楚地做出表达,但是通常他们知道自己喜欢哪些书,不喜欢哪些书。

一些学生不仅如此,而且还能对他们的偏爱给出有说服力的理由。

毕竟,他们是教材的首要使用者,他们的提示以及被精选出来的问题能够提供非常有用的反馈。

在那些既没有机会与真正使用过该教材的人进行对话,叉不能进行试用的地方,例如作为全新的教学课程而建立时,那么,详细分析教材是最好的了解它的办法。

其实,这一过程在补充从别人那里获得的信息和意见方面也是极有价值的。

详细的分析是第一步也是评价过程的核心。

如果尽可能综合性地实旎,通过仔细检查就可以获取大量的有关教材的信息。

其实,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分析几种相似的教材并比较其结果。

我们可以吸收别人试用教材的经验,以及获得使用过该教材的同事和学生的意见,这样,详细分析的结果就提供了成功评。

在寻求一定范围的信息时,分析基本上是中性的,并为第二步过程提供必需的数据,即对数据的解释。

这里需要大量的职业判断和经验,因为需要解释分析的含义,还要考虑教材各方面的较为重要的问题。

第三步是评价,评价必然涉及有关部分的价值判断。

这种价值判断在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具有主观性,并将反映判断人的观点和优先权。

他们往往基于某些因素,包括学习者和数师的期望、教学方法的偏爱.学习者感觉的需求、教学大纲的要求越及个人喜爱。

选择是该过程的第四步,包括满足前面各个步骤依据特定学习/教学情景所识别的特征。

理想的是,希望完全适合,因为教材的出版要满足更大的市场,不能完全满足个体班级的需要,但是在教材内部进行选择,并在必要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将克服一些缺陷。

关于教材的调整我们将在本章第三节详细阐述。

另外,在选择教材之前应该建立一套评价标准。

该标准应该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一致,如教材应该包括听、说、读,写技能的训练,在语言知识方面,不仅关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还要注重话题和功能。

而且还要看教材对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处理是否符台现代教学理念。

StepTwo:

第二节英语教材的分析

为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并有效地使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

教材分析应该从宏观、中观到微观(macroview,middleviewandmicroview)三个维度进行延伸,如图8-l所示。

可见,教材分析是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的连续体,各个维度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下面我们将分别阐述:

宏观中观微观

 

图8-1教材分析层次

一、教材的宏观层面分析

教材的宏观层面分析主要从教材编写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内容体系、编排体系、材料选择以及对学生的适用程度等方面来考虑。

首先,我们要审视教材的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是否与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思想相一致。

教材的编写总是以一定的思想为指导,不管教材是否明确表明,我们都能看到某种理论的影子,如行为主义语言观、结构主义语言观、功能主义语言观、交际教学或任务型教学等。

其次,我们要看教材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如何。

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途径,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调在互动中构建意义,因此,pairwork和groupwork是常见的语言实践活动方式。

再次,我们要看教材的内容体系是否包含了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内容,即是否有利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学习策略、情感态度和文化因素等目标的达成,同时还要观察教材体系是否有利于教学方法的实施。

然后还要注意教材的编排体系。

现代英语教材多采用单元式编排体系,并且将话题和功能置于其中,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实用交际能力。

一般而言,中学英语单元教材可以分为三大系统:

文本符号系统、作业系统和图表系统。

它们主次分明,文本符号系统是源,作业系统和图表系统是流,三者相辅相成。

所以,教材的版面设计、图文比例、版本规格和作业系统也是要考虑的因素。

清晰、美观的版面设计给人美的感觉,比例合适的文字符号系统、作业系统和图表系统有利于教学和语言技能的操练。

最后,要看教材的选材是否具有思想性、时代性、生活性、知识性、趣味性和系统性,是否体现了文化公平性和民族平等性等。

总之,宏观分析中的教材内容涉及多个方面,但它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更多地考虑对教学和学生的适用程度,其目的主要是为选择教材和选择教法提供参考。

二、教材的中观层面分析

教材的中观层面分析主要是为教学服务的。

它包括对课型的识别、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的确认、学习策略的选择以及文化因素的挖掘等。

课型的识别是前提,因为技能目标往往隐含在不同的课型之中。

或者说,不同的课型包含着不同的技能目标。

一般说来,对话课与听说技能相联系,阅读课与阅读技能相联系,而写作课与写作技能相联系。

当然,我们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每节课我们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应该有所侧重。

而课型就为这种“侧重”提供了方便,为技能目标的确认提供了参照。

情感目标和文化因素一样,都属于隐性内容,需要分析才能明白,如颂扬美德、倡导和谐、提倡节约、保护环境、积极向上、善于交际,以及识恩、知思、报恩等等;文化是个极其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因此文化因素涉及而也极大。

但就中学英语教材而言,文化因素主要是指宗教、艺术、习俗、饮食、节日、思维方式等。

对于文化因素,一方面要让学生识别异国文化特征,了解文化事实;另一方面还要让学生了解英语民族的文化渊源,以便更好地包容他国文化,形成世界意识。

文化意识在以往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常常被忽略,英语课程标准将其列为教学目标内容之一,可见其重要性不同一般。

因此,教师还应该根据不同的课型,对学生实施文化教育。

学习策略也与课型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课型往往有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如阅读课和听力课为:

pre-reading/listening,whilereading/listeningandpostreading/listening;但不论是什么课型,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互动,并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技能属于隐性的,虽然判断哪种技能并不难,但一节课的技能目标往往还要和话题、功能相结合。

如分析技能目标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分为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而应该确定是哪个话题或功能方面的技能。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对话,并对其教学目标进行分析。

2.What'syourtelephonenumber?

2.1ReadandcompletetheIDcard

Mrs.Wang:

CanIhelpyou?

Cathy:

Yes,please.Ineedastudentcard

Mrs.Wang:

Noproblem.What'syourlastname?

Cathy:

Brown.

Mrs.Wang:

What'syourfirstname?

Cathy:

Cathy.

Mrs.Wang:

What’syouraddress?

Cathy:

41PineRoad,Beijing

Mrs.Wang:

Andyourphonenumber。

Cathy:

63069816

Mrs.Wang:

Howoldareyou?

Cathy:

I'mthirteen.Hereismyphoto.

Mrs.Wang.Thankyou.Hereyouare,Cathy.

Cathy:

Thanks.Mrs.Wang

(TakenfromJuniorEnglish2005)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Languageskills:

StudentsareabletointroducethemselvesinEnglish--tellingothersabouttheirnames,telephonenumbers,andwheretheyarefrom,etc.

StudentsareabletofindoutinformationaboutotherpeopleinEnglish.

StudentsareabletomaketheirIDcardsforthemselvesinEnglish.

Affectiveattitude:

Studentsareabletotalkconfidentlyandpolitelywithstrangers.

Communicativestrategy:

Studentsareabletoaskotherpeopletoclarifyiftheydonotunderstandit.

Culturalfactor:

StudentsareabletounderstandthedifferenceofplacebetweenChineselastnamesandEnglishlastnames.

显然,通过对课型(此处为“对话”)的判断,确定语言技能为“听说”.但又不是笼统的“听说”,而是要与具体的话题或功能相联系,即“tellingothersabouttheirnames,telephonenumbersaddresses,andwheretheyarefrom,etc".“findingoutinformationaboutotherpeopleinEnglish”以及“makinganIDcardforthemselvesinEnglish”。

情感态度、文化因素和交际技能更是隐含在语言材料之中,有时需要借助于语言内容的分析才能得以明确。

中观层面的分析是确定语言技能目标的基础,但需要微观层面分析支撑,尤其是话题和功能。

所以,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是一个有机连续体。

三、教材的微观层面分析

教材的微观层面分析主要涉及教材的语言知识层面的分析,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结构、话题和功能项目。

教材的微观层面是显性的,并且历来为教师们所重视。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即比较重视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忽视语音、话题和功能。

这样就导致语音练习多以单词对比的形式出现,缺乏在语流中或在具有交际意义的语境中的训练;词汇和语法也多以句子层面练习、解释为主,缺乏语篇层次的综合性运用。

如1999年《英语自学》就连续刊登了上海市初中英语教材分析,共11讲。

该分析主要是对教材中的语言点进行解释和举例说明,其目的是为理解和训练语言知识或教材的重难点。

我们认为,教材的微观层面分析是必要的,因此,对语言知识的教学不仅不能放松,而且应该加强。

一些教师认为,现在倡导任务型语言教学,以培养语言技能为主,就不敢大胆地进行语言知识教学了,尤其是上公开课时,很多教师不敢涉足语言知识,生怕别人说不是任务型教学。

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当今中小学英语教学在语言知识方面仍然不够理想,学生的语言错误仍然很严重。

如,分不清“everyday”和“everyday”,“economic”、“economical”和“economy”,以及“It's”和“its”用法的学生大有人在;学生的语法错误更是比比皆是。

其实,任务型教学与语言知识的教学并不冲突,反而给语言知识教学提供了更加有效的形式。

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语言知识不应该孤立地训练,而应该在一定的语境中并通过互动教学,使其具有交际意义和施事功能,这样有利于知识在意义协商中建构。

也就是说,新课程改变了知识教学的方式,使孤立的、枯燥的语言知识教学变成有意义、有联系、有创新、有思维、有互动的动态过程。

虽然中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由于课型的不同,每节课对技能的训练应有所侧重。

如对话主要侧重听说技能,阅读课侧重阅读技能以及写作课侧重写作技能。

当然,在侧重的同时,还要兼顾其他技能的训练。

如上所述,教材分析是一个连续体,对具体语篇的分析也会涉及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

下面我们提供三个案例加以说明。

这三个案例选自于2009年举办的第三届浙江省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获奖者的教学设计,她们是一等奖获得者——温州大学的蔡珍瑞(案例1)、二等奖获得者——绍兴文理学院的高蕊(案例z)和浙江海洋学院的方圆(案例3),在此对她们以及她们的辅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除个别地方有改动之外,案例基本保持原貌。

案例1

NSEFCModuleZUnitlReadinginSearchoftheAmberRoom

Period:

Period1

Type:

Reading

Duration:

45minutes

Teachingideology

………………………………………………………………….

案例3

ATeachingDesignforModule2Unitl

Reading-InSearchoftheAmberRoom

时间分配:

一课时(45分钟)

课型:

阅读课

适用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

高中英语课程改革的课程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所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通过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协助,并利用一定的学习资源或媒体,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知识的。

《新课标》中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法就是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具体化。

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建构主义英语学习环境,课堂中把握“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的四大要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合作、体验、探究英语的魅力。

学习任务分析:

“InSearchoftheAmberRoom”是人民教育出版社英语必修2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

这是一篇富有文化底蕴的阅读文章,讲述世界文物古迹琥珀屋的历史,详述琥珀屋的精美绝世的构造,琥珀屋的由来,其在二战中被破坏和失踪,最后世人重新建造琥珀屋的事情。

当今世界是个多元文化充斥的世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对异国也具有浓厚兴趣。

该篇阅读文章正是迎合了学生们渴求了解多元文化的兴趣。

让学生了解历史上这项精美绝伦的琥珀屋建筑,拓展知识面和提升文化内涵,同时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学习者分析:

高一学生经过英语必修l的五个单元内容学习,已经初步了解高中英语的教学模式。

但是还不能完全适合高中英语教学的方式,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教师依赖性强。

高一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在由具体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阶段,对文化类的阅读文章的欣赏力和深度挖掘文章内涵的能力还有所欠缺。

所以,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中,需要教师正确、有效的引导,帮助其建构知识网络,鼓励课堂英语交流,体验阅读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该篇阅读文章学习完毕后,学生能够从以下方面得到提高。

(1)知识目标

·掌握重要词汇,如:

amazing,selected,design,re。

option,belong,remove;

·掌握重要词组,如:

inreturn,atwar,lessthan;

·掌握以上词汇和词组在文章中的正确使用;

·了解琥珀屋的历史、世界历史上的精美建筑。

(2)技能目标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训练英语阅读中略读和找读的技能·并能准确使用阅读技能寻找需要的信息。

(3)情感态度

·体验英语课堂的各项任务和活动,提高英语学习必趣;

·通过自主学习和发现式学习,培养英语学习精神;

·深切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激发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识。

(4)学习策略

·交际策略,通过交流方式学习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交际中去;

·资源策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词典、网络、音频资料等辅助英语学习;

·认知策略,积极思考问题,认识问题。

(5)文化意识

·提升文化修养,了解世界建筑奇观琥珀屋历史变化的文化背景和意义。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英语阅读技巧,如略读、我读,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发现式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训练英语阅读技巧,如略读,找读,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该类技巧。

·如何在课堂中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方法:

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

课堂内实现师生和生生互动交流,通过创设真实情境,在交际中学习知识。

设计具有情境、协作、合作性强的学习任务,承载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获得知识的意义建构。

总体上讲,这三个案例都较好地体现了宏观分析、中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的有机结合。

即体现了宏观屡面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学习者,中观层面的课型、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文化因素和情感态度,以及微观层面的语言知识的融合,同时注重将英语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与教材的有机结合。

但上述案例中有些教学目标的设置有“空.大”的嫌疑,显得不够具体。

赵百令(2009)对教学目标的定位更为恰当,如:

①能理解“I’dlikesomenoodles.”句子和其他6个相关替换词的语义。

(语言知识)

②能听懂服务员“Whatkindofnoodleswouldyoulike?

”的询问并给予回答。

(语言技能)

③在设定的语境中,能得体地用“Hello,I'dlikesomenoodles.Beefandtomatonoodles,please.”来打招呼和点餐。

(文化意识)

④能通过听选练习和pairwork的操练,进一步形成开放的文化态度。

(情感态度)

⑤对7个名词进行归纳,进一步掌握“可数”和“不可数”名词的用法。

(学习策略)

进行科学、规范、准确的教材分析是进行良好教学设计的前提,也是有效实施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

StepThree:

第三节英语教材的调整

教材(这里指教科书)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也历来为教师所重视。

的确,好的教材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便于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培养全面素质。

然而,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地区之间存在教育不平衡,就是在同一地区、同一城市、同一学校也存在教育不平衡和学生个体差异现象,所以,没有任何一种教材可以不经过改编、改写、调整就可以完全适合不同的学生个体和群体(Tomlinson和Masuhara,2007)。

可是,长期以来教师过分迷信教材,视教材为“圣书”,生搬硬套地使用教材的情况相当普遍,这样,实际上也违背了教材的宗旨,现代课程理论认为,教材是实施课程的桥梁,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材是为课程服务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而不是教材。

这也是“一纲多本”的理据。

既然教材可以是多元的,那么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自然是可取和可行的,当然也要对练习和作业系统进行必要的处理,包括增减、替换和方法的改变。

实际上,对教材内容、活动练习和作业系统进行必要的调整,是有效使用教材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

教材编写者在编写教材时,大都考虑到了这些因素,并为教师调整教材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使教师合理调整教材成为可能。

过分依赖教材会剥夺优秀教师在学习过程的各个层面发挥其主要作用。

它不仅扼杀了教师的创造性,而且严重地限制了教学的灵活性。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对教材进行选择和适当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Cunningsworth,2002:

10)。

此外,Tomlinson和Masuhara(2007)提出了教材改编的三种类型,即加(十)类型、减

(一)类型、零(0)类型,每种类型又有具体的技术,如表8-1所示。

类型

具体技术

例证

加类型

增加

教师可以增加不同的课文和/或活动

扩展

教师可以通过增加长度、难度、深度等方式来扩展课文和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