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147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48.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docx

高二寒假作业语文

高二语文寒假作业

2月7日作业

1.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杜陵秋胡者,能通尚书,善为古隶字,为翟公所礼,欲以兄女妻之。

或曰秋胡已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

驰象曰:

“昔鲁人秋胡,娶妻三月而游宦,三年休还家。

其妇采桑于郊。

胡至郊而不识其妻也,见而悦之,乃遗黄金一镒。

妻曰:

‘妾有夫游宦不返,幽闺独处,三年于兹,未有被辱如今日也。

’采不顾。

胡惭而退。

至家,问家人妻何在,曰行采桑于郊未返。

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

夫妻并惭。

妻赴沂水而死。

今之秋胡,非昔之秋胡也。

昔鲁有两曾参,赵有两毛遂。

南曾参杀人见捕,人以告北曾参母。

野人毛遂坠井而死,客以告平原君。

平原君曰:

‘嗟乎,天丧予矣!

’既而知野人毛遂,非平原君客也。

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而绝婚今之秋胡哉?

物固亦有似之而非者:

玉之未理者为璞,死鼠未屠者亦为璞;月之旦为朔,车之辀亦谓之朔。

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汉]刘歆《西京杂记》)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为翟公所礼礼:

②欲以兄女妻之妻:

③乃遗黄金一镒遗:

④三年于兹兹:

⑤未有被辱如今日也被:

⑥采不顾不顾:

⑦乃向所挑之妇也挑:

⑧南曾参杀人见捕见:

⑨岂得以昔之秋胡失礼以:

⑩玉之未理者为璞理: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或曰秋胡已娶而失礼,妻遂溺死,不可妻也。

②既还,乃向所挑之妇也,夫妻并惭。

③名齐实异,所宜辨也。

3、作者用了哪几个例子来说明“名齐实异,所宜辨也”的道理?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恕斋先生尝为献县令,良吏也。

官太平府时,有疑狱,易服自察访之。

偶憩小庵,僧年八十余矣,见公合十肃立,呼其徒具茶。

徒遥应曰:

“太守且至。

可引客权坐别室。

”僧应曰:

“太守已至,可速来献。

”公大骇,日:

“尔何以知我来?

”曰:

“公,一郡之主也。

一举一动,通国皆知之。

宁独老僧!

”又问:

“尔何以识我?

”曰:

“太守不能识一郡之人,一郡之人则孰不识太守?

”问:

“尔知我何事出?

”曰:

“某案之事。

两造皆遣其党,布散道路间久矣。

彼皆阳不识公耳。

”公怃然自失,因问:

“尔何独不阳不识?

’’僧投地拜曰:

“死罪,死罪!

欲得公此问也。

公之为郡,不减龚、黄①,然微不慊③于众心者,日好访。

此不特神奸巨蠹能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

访甲之党,则甲直而乙曲;访乙之党,则甲曲而乙直。

访其有仇者,则有仇者必曲;访其有恩者,则有恩者必直。

至于妇人孺子,闻见不真;病媪衰翁,语言昏聩,又可据为信谳乎?

公亲访犹如此,再寄耳目于他人,庸有幸乎?

且夫访之为害,非仅听讼为然也。

闾阎利病,访亦为害,而于河渠堤堰为尤甚。

小民各私其身家,水有利则遏以自肥,水有患则邻国为壑,是其胜算矣。

孰肯揆地形之大局,为永远安澜之计哉!

老僧方外人也,本不应预世间事,况官家事耶!

第佛法慈悲,舍身济众,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公沈思其语,竟不访而归。

次日,遣役送钱米,归报公日:

“公返之后,僧谓其徒曰:

‘吾心事已毕。

’竟泊然逝矣。

姚安公②曰:

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己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注:

①龚、黄:

龚遂、黄霸,均是方正廉洁,政绩突出的好官。

②姚安公:

作者纪昀的父亲,曾任云南姚安府郡守。

③慊:

不满,不高兴。

一解释加点的词

1狱()2易()3具()4权()

5阳()6特()7私()8揆()

9预()10第()

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此不特神奸巨蠹能预为蛊惑计也,即乡里小民,孰无亲党,孰无恩怨乎哉?

(3分)

②苟利于物,固应冒死言之耳。

惟公俯察焉。

(3分)

三断句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

(3分)

姚安公日:

凡狱情虚心研察情伪乃明信人信已皆非也信人之弊僧言是也信己之弊亦有不可胜言者安得再一老僧亦为说法乎?

2月8日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此则①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则②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则③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

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则④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则⑤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则⑥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

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则⑦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①则②则③则④则

⑤则⑥则⑦则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游于乡校⑴,以论执政。

然明⑵谓子产曰:

“毁乡校,何如?

”子产曰;“何为?

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

岂不遽止?

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然明曰: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仲尼闻是语也,曰:

“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注:

⑴乡校;古时乡间的公共场所,既是学校,又是乡人聚会议事的地方。

⑵然明:

郑国大夫融蔑,然明是他的字。

一、解释下列词语

1、执政:

2、何如:

3、何为:

4、退:

5、游:

6、焉:

7、善否:

8、若之何:

9、忠善:

10、损怨:

11、作威:

12、防怨:

13、遽止:

14、防川:

15、克:

16、道:

17、吾子:

18、信可事:

二、翻译下列句子

1、然犹防川:

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2、然明曰:

“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

小人实不才。

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

三、你对子产不毁乡校有何看法?

文段最后引用孔子的话有何作用?

2月9日作业

1.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①,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②,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③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④,骄而轻敌,焉⑤能不败?

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⑥?

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⑦,则必无颜世上矣。

①焉②焉③焉④焉

⑤焉⑥焉⑦焉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赵宣孟将上之绛

赵宣孟将上之绛,见翳桑下有卧饿人不能动,宣孟止车,为之下飧,自含而哺之,饿人再咽而能视,宣孟问:

“尔何为饥若此?

”对曰:

“臣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

”宣孟与之壶飧,脯二胊,再拜顿首受之,不敢尽食。

问其故,对曰:

“向者食之而美,臣有老母,将以贡之。

”宣孟曰:

“子斯食之,吾更与汝。

”乃复为之箪食,以脯二束与钱百,去之绛。

居三年,晋灵公欲杀宣孟,置伏士于房中,召宣孟而饮之酒,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命房中士疾追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见宣孟之面曰:

“吁,固是君邪!

请为君反死。

”宣孟曰:

“子名为谁?

”反走,且对曰:

“何以名为?

臣是夫桑下之饿人也。

”还斗而死。

宣孟得以活,此所谓德惠也。

故惠君子,君子得其福;惠小人,小人尽其力;夫德一人活其身,而况置惠于万人乎?

故曰:

“德无细,怨无小”,岂可无树德而除怨,务利于人哉!

利出者福反,怨往者祸来,形于内者应于外,不可不慎也,此《书》之所谓“德无小”者也。

《诗》云: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

”人君胡可不务爱士乎!

一、解释划横线的词语

1、下飧:

2、再咽:

3、自取:

4、顿首:

5、向者:

6、更:

7、去之:

8、中饮:

9、疾:

10、固:

11、反:

12、德惠:

13、德:

14、活:

15、务:

16、干:

17、济济:

18、爱士:

二、翻译下列句子

1、臣居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以故至若此

2、固是君邪!

请为君反死

3、此《书》之所谓“德无小”者也

三、这则故事想表达什么主题?

你的看法呢?

2月10日作业

1.释“且”

“存者且①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且②委政非人。

则李唐且③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且④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且⑤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①且②且③且④且⑤且

1、副词,可译为暂且

2、连词,可译为递进,并且

3、副词,可译为将要

4、连词,可译为并列

5、连词,可译为尚且

2.红柳人

乌鲁木齐深山中,牧马者恒见小人高尺许,男女老幼,一一皆备。

遇红柳吐花时,辄折柳盘为小圈,著顶上,作队跃舞,音呦呦如度曲。

或至行帐窃食,为人所掩,则跪而泣。

絷之,则不食而死;纵之,初不敢遽行,行数尺辄回顾。

或追叱之,仍跪泣。

去人稍远,度不能追,始蓦涧越山去。

然其巢穴栖止处,终不可得。

此物非木魅,亦非山兽,盖僬侥之属。

不知其名,以形似小儿,而喜戴红柳,呼曰红柳娃。

邱县丞天锦,因巡视牧厂,曾得其一,腊以归。

细视其须眉毛发与人无二知山海经所谓婙人凿然有之有极小必有极大列子所谓龙伯之国亦必凿然有之(《阅微草堂笔记》)

1、翻译文中加点词语:

著:

则:

絷:

遽:

顾:

属:

腊:

凿:

2、翻译下列句子:

牧马者恒见小人高尺许,男女老幼,一一皆备

译:

或追叱之,仍跪泣。

去人稍远,度不能追,始蓦涧越山去。

译:

3、断句:

细视其须眉毛发与人无二知山海经所谓婙人凿然有之有极小必有极大列子所谓龙伯之国亦必凿然有之

2月11日作业

1.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其①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其②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其③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

“吾其④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其⑤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其⑥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其⑦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其⑧一二。

其⑨是耶,其非耶?

其⑩若是,则虽见霰雪纷其⑾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其⑿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①其②其③其④其

⑤其⑥其⑦其⑧其

⑨其⑩其⑾其⑿其

2.刀痕

南皮张副使受长,官河南开归道,夜阅一谳牍,沉吟自语曰:

自刭死者,刀痕当入重而出轻,今入轻出重,何也?

忽闻背后太息曰:

公尚解事。

回顾无一人,喟然曰:

甚哉,治狱可畏也。

此幸不误,安保他日不误耶?

逐移疾而归。

(《阅微草堂笔记》)

1、请翻译下列词语:

夜:

谳:

太息:

尚:

2、翻译句子:

喟然曰:

甚哉,治狱可畏也。

译:

此幸不误,安保他日不误耶?

译:

3、由本文你有如何的启发?

答:

2月12日作业

随笔一篇

2月13日作业

1.释“若”。

“若①为化得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奇哉若②人之思,若③天惊石破,花开铁树,非若④等凡人可及也,吾亦如此。

恐吾辈但堪为其鱼之一鳞,若⑤龙之一爪也。

若⑥夫常人思乡,常望月怀远,登高作赋,至若柳子厚则不然,以超人之思,抒难抑之情,绝矣。

①若②若③若

④若⑤若⑥若

2.惠子说箭

惠子曰:

“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

弱子扞弓慈母入室闭户。

”故曰:

“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韩非子》)

1、请解释加点词语:

扞:

户:

必:

逃:

2、翻译划线句子:

羿执鞅持扞,操弓关机,越人争为持的

译:

3、断句:

故曰可必则越人不疑羿不可必则慈母逃弱子

2月14日作业

1.释“乃”。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①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②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乃③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乃④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⑤不得已而谢。

①乃②乃③乃

④乃⑤乃

2.直于行者曲于欲

孔子谓弟子曰:

“孰能导子西之钓名也?

”子贡曰:

“赐也能。

”乃导之,不复疑也。

孔曰:

“宽哉,不被于利!

洁哉,民性有恒!

曲为曲,直为直。

”孔子曰:

“子西不免。

”白公之难,子西死焉。

故曰:

“直于行者曲于欲。

1、请解释加点词语:

孰:

赐:

免:

难:

焉:

行:

曲:

2、宽哉,不被于利!

洁哉,民性有恒!

曲为曲,直为直。

3、断句:

孔子曰子西不免白公之难子西死焉故曰直于行者曲于欲

4、读本文有何启发:

2月15日作业

1.释“因”。

因①能授官,不以门第取人,且不因②旧制,此乃曹操成大业之因③。

其常因④人不备,袭取之,如乌巢焚粮。

此一役,动摇袁绍军心,因⑤乘势击破之,成官渡大捷。

此亦因⑥许攸之力而得,此正如因⑦枯木变为荣木也。

途经绍墓,其尚因⑧众人至前拜祭。

其量岂常人可比因⑨此其得众人之心,以一天下。

因⑩其有非常之量,故能就非凡之业。

①因②因③因④因

⑤因⑥因⑦因⑧因

⑨因⑩因

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昔周人有仕数不遇,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

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对曰:

“吾仕数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

”人曰:

“仕奈何不一遇也?

”对曰:

“吾年少之时,学为文,文德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

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

吾更为武,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

是以未尝一遇。

[注]武节,泛指武艺兵法。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文德成就()

2、与“昔周人有仕数不遇”中的“遇”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遇事不慌B。

随遇而安

C.不期而遇D。

知遇之恩

答:

__________,意思是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吾仕数不遇

译文:

人或问之:

“何为泣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武节始就,武主又亡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仕奈何不一遇也?

译文:

4、导致“周人”可悲结局的自身原因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16日作业

1.释“于”。

“黄鸟于①飞,差池其羽”,何其美也。

然于②吾等,则久别矣。

自十年前偶见之,于③今已十载,未睹其姿。

今造林还草,生态渐复,黄鸟复见,其鸣之美则倍于④昔。

吾乡之美已闻于⑤四方。

世人皆欲老于⑥吾乡,此乃多人言于⑦我也,非吾杜撰耳。

于⑧是吾等畅饮抒怀,陶然醉于⑨是,不亦乐乎?

①于②于③于④于

⑤于⑥于⑦于⑧于

⑨于

2.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王烈字彦方,太原人也。

少师事陈实,以义行称。

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

“刑戮是甘,乞不使王彦方知也。

”烈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

或问其故,烈日: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

”后有老父遗剑于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至暮,老父还,寻得剑,怪而闻其姓名,以事告烈。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诸有争讼曲直,将质之于烈,或至涂而反,或望庐而还。

其以德感人若此。

1.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以义行称()遗布一端()

或至涂而反()

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烈使推求,乃先盗牛者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刑戮是甘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王烈能使盗贼改过自新靠的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17日作业

1.释“以”。

“秉烛夜游,良有以①也。

”若以②己美于潘安,则出无伤;否则,以③如吾之容现于当衢,则恐惊人。

故自当以④书卷为伴,弃夷以⑤近则随众而游,险以远则独不敢至之怯,慕“凌九霄以⑥闹天宫”之勇,从而可醉乎“木欣欣以⑦向荣,泉涓涓而始流”之美……

畅游书海以⑧极夫天地之乐,如此,以⑨帝位予我,亦弃之也,岂以⑩一冕之故而弃心神之逸?

以⑾吾有如此之意,故方能长享逸乐。

吾虽以⑿康熙六年至京师,然终未以⒀权贵交,以⒁上乃吾心之剖白,希汝能察之,故不必有“贤不见用,忠不见以⒂”之叹。

①以②以③以④以

⑤以⑥以⑦以⑧以

⑨以⑩以⑾以⑿以

⒀以⒁以⒂以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楚昭王欲之荆台游,司马子綦(qí)进谏曰:

“荆台之游,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水;南望猎山,下临方淮。

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王曰:

“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

”怒而击之。

于是令尹子西,驾安车[注]四马,径于殿下曰:

“今日荆台之游,不可不观也。

”王登车而拊其背曰:

“荆台之游,与子共乐之矣。

”步马十里,引辔而止曰:

“臣不敢下车,愿得有道,大王肯听之乎?

”王曰:

“第言之。

”令尹子西曰:

“臣闻之,为人臣而忠其君者,爵禄不足以赏也;为人臣而谀其君者,刑罚不足以诛也。

若司马子綦者忠君也,若臣者谀臣也;愿大王杀臣之躯,罚臣之家,而禄司马子綦。

”王曰:

“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

”令尹子西曰:

“欲禁后世易耳,愿大王山陵崩,为陵于荆台;未尝有持钟鼓管弦之乐而游于父之墓上者也。

”于是王还车,卒不游荆台,令罢先置。

孔子从鲁闻之曰:

“美哉!

令尹子西,谏之于十里之前,而权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注]安车:

可供乘坐的车。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之:

②于是:

③径:

④拊:

⑤步:

⑥引:

⑦第:

⑧若:

⑨卒:

⑩置: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乐使人遗老而忘死,人君游者尽以亡其国,愿大王勿往游焉。

②荆台乃吾地也,有地而游之,子何为绝我游乎?

③若我能止,听公子,独能禁我游耳,后世游之,无有极时,奈何?

④美哉!

令尹子西,谏之于十里之前,而权之于百世之后者也。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令尹子西的性格特点。

2月21日作业

1.释“之”。

一僧欲之①南海,询于唐僧,唐僧不之②应。

久之③,此僧以箪食瓢饮之④助至南海,夸⑤之于唐僧:

“此何难⑥之有?

”唐僧曰:

“汝之⑦百折不挠,实可钦佩。

然汝之⑧言亦过矣,君将骄而笑之⑨乎?

①之②之③之④之

⑤之⑥之⑦之⑧之

⑨之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魏文侯且置相,召李克而问焉,曰:

“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李克曰:

“臣闻之,贱不谋贵,外不谋内,疏不谋亲,臣者疏贱,不敢闻命。

”文侯曰:

“此国事也,愿与先生临事而勿辞。

”李克曰:

“君不察故也,可知矣,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矣。

”文侯曰:

“先生出矣,寡人之相定矣。

”李克出,过翟黄,翟黄问曰:

“吾闻君问相于先生,未知果孰为相?

”李克曰:

“季成子为相。

”翟黄作色不说曰:

“触失望于先生。

”李克曰:

“子何遽失望于我?

子之言我于子之君也,岂与我比周[注]而求大官哉?

君问相于我,臣对曰:

‘君不察故也,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由此观之可知也。

’君曰:

‘出矣,寡人之相定矣。

’以是知季臣子为相。

”翟黄不说曰:

“触何遽不为相乎?

西河之守,触所任也;计事内史,触所任也;王欲攻中山,吾进乐羊;无使治之臣,吾进先生;无使傅其子,吾进屈侯附。

触何负于季成子?

”李克曰:

“不如季成子,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是以东得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彼其所举人主之师也,子之所举,人臣之才也。

”翟黄方然而惭曰:

“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言未卒,而左右言季成子立为相矣,于是翟黄默然变色内惭,不敢出,三月也。

[注]比周:

勾结。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临:

②察:

③过:

④果:

⑤说:

⑥遽:

⑦进:

⑧傅:

⑨负:

⑩东: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寡人将置相,置于季成子与翟触,我孰置而可?

②贵视其所举,富视其所与,贫视其所不取,穷视其所不为

③季成子食采千钟,什九居外,一居中

④触失对于先生,请自修,然后学。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李克的性格特点。

2月22日作业

1.释“而”。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而①二螯,否则,何以胜?

故冯婉贞曰:

“诸君而②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而③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而④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而⑤思也。

三思而⑥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而⑦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而⑧。

①而②而③而④而

⑤而⑥而⑦而⑧而

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试题

李广与兄弟共猎于冥山之北,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断其髑髅以为枕,示服猛①也;铸铜像其形为溲器,示厌辱之也。

他日复猎于冥山之阳,又见卧虎,射之,没矢饮羽。

进而视之,乃石也,其形类虎。

退而更射,镞破簳②折而石不伤。

余尝以问杨子云。

子云曰:

“至诚则金石为开。

”余应之曰:

“昔人有游东海者,既而风恶船漂不能制,船随风浪,莫知所之,一日一夜得至一孤洲。

其侣欢然,下石植缆,登洲煮食,食未熟而洲没。

在船者斫断其缆,船复漂荡。

向者孤洲,乃大鱼。

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

在洲死者十余人。

又余所知陈缟,质木人也。

入终南山采薪还,晚趋舍,未至,见张丞相墓前石马,谓为鹿也,即以斧挝之。

斧缺柯折,石马不伤。

此二者亦至诚也,卒有沈溺缺斧之事。

何金石之所感偏乎?

”子云无以应余。

([汉]刘歆《西京杂记》)

①服猛:

谓降服凶猛之敌。

②簳:

箭杆。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

①以为枕以为:

②示服猛也示:

③冥山之阳阳:

④其形类虎类:

⑤既而风恶船漂既而:

⑥晚趋舍趋:

⑦卒有沈溺缺斧之事卒:

沈:

⑧子云无以应余无以: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见卧虎焉,射之,一矢即毙。

②莫知所之。

③怒掉扬鬣,吸波吐浪而去,疾如风云

3、对于李广射石虎,杨子云的观点是什么?

作者的观点又是什么?

2月23日作业

随笔一篇

2月24日作业

1.阅读文段,完成题目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

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也;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

余幼时犹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身面向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

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

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

酒酣,共立河岸,友曰:

“能越此乎?

”丁一士应声耸身而过。

①友招使还,应声又至。

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丁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

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跃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者四,力尽竟溺焉。

②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

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

“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

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

”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节选自【清】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

注解:

①过厅:

过道,厅堂可以通行的地方。

②田侯,即田功,字松岩,纪晓岚的朋友。

一解释加点的字

1里()2甫()3虞()4圮()

5遂()6素()7竟()8敢()

9便()10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