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32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docx

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XX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

建议书

 

总论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生态旅游度假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不同于观光旅游,它对传统旅游的发展和升华,是通过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历史、人文的回顾,达到体验的真实和感性,使人们在休闲度假中的同时达到康体养生的目的。

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功能,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农业。

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强化农业的科技、教育、体验与自然的融合性等多功能特征,同时为人们提供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形成具有第三产业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

昆明生态旅游文化事业是一个求新、求变的、求发展的趋势。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的精神,一手抓软环境营造,一手抓硬环境建设,着力打造优美的城市环境和优良的旅游秩序,加快昆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昆明旅游二次创业,昆明市特制定进一步加强我市旅游业软环境和硬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

昆明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山水交融的环境优势,同时拥有较大的客源基础,但急需调整产品结构,以复合型的生态旅游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着力打造山水园林城市、文化城市,实施昆明周边区域的旅游产品开发,形成一批以昆明山水园林城市内涵为主题的景观项目。

休闲度假区构成的“山水主题”,与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度假、观光旅游、民族风情、康体运动、宗教文化等功能配套,成为昆明最具亮点的精品旅游区和游憩区。

在昆明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政策的基础下以及对全民健身的倡议下,随着人们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生活模式、旅游度假模式,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使人们在休闲度假中的同时达到康体养生的目的。

于是,农业--旅游--文化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一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

随着昆明旅游产业战略的进一步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换代。

城市文化建设进程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以休闲经济、会展经济、度假经济为依托,将进一步强化旅游产业在昆明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也为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创造了百年不遇的历史机遇。

《XX生态旅游艺术走廊》项目的适时建设也应运而生,项目的建设势将具有极强的社会价值、科技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

 

一、项目概况

1.1项目提要:

——治理荒山、旅游开发,改善环境、经济林建设:

——因地制宜,利用“山”的优势,坚持以原生态为本,以农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共同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带动农村区域性经济发展:

——打造文化特色型农业生态旅游;

——积极配合当地政府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

——建设XX书画院:

(建设中国书画家创作基地)

1.2项目建设性质:

婚纱摄影基地,书画园

1.3项目建设地点:

昆明嵩明县杨桥乡布能村白龙箐

1.4项目名称:

(以下简称“”)

1.5项目投资:

总投资规模概算约为

1.6项目开发建设内容:

——婚纱摄影基地

——XX书画院

1.7项目开发建设规模:

    XX生态旅游艺术走廊(以下项目名称简称:

“XX生态”)是一个以生态旅游开发为宗旨,集新型农业、科研、种植、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

生态园拟建设檀香树良种及名贵树种种苗培育种植研究示范基地,发展现代化名贵树种的种植、研发与销售。

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将聘请著名农业专家为技术指导。

以及建设《XX书画院》文化型休闲旅游生态区,该区域不同于传统观光旅游,它汇集了全国各地的知名书画家集中创作、展示是对传统农业生态观光旅游的发展和升华,是通过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历史、人文的回顾,达到体验的真实和感性,为人们提供文化、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项目拟开发总面积约为550—1500亩。

1.8项目建设周期:

该项目分三期进行开发建设,

1.8.1、第一期开发计划2012年10月

——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建立檀香树良种及名贵树种种苗培育种植研究基地:

    

(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活动区等:

    

(2)兴建小型现代化的种苗培育研发中心:

    (3)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

(4)修建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5)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

(6)建设高效生态科技檀香树种植示范林

1.8.2、第二期开发计划2014年3月

——综合性开发建设:

(1)进行项目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区。

(随着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优质的无公害果蔬、畜禽、肉类和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

为了确保生态园区需求,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内部消化。

(2)周边资源的综合性整合开发利用。

(利用周边土地优势拟与40--60农户签订高效生态科技檀香树经济林的种植,土地利用面积约1500亩——2000亩)

 1.8.3第三期开发计划2014年6月:

——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的建设。

(1)建设XX书画院(古建筑模式:

明清建筑式书画院):

建12座形态各异、别具特色、外观新颖、条件优雅、园林绿化、内部设施完备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书画院。

(大部分建筑为国内外著名学者创作、学述交流专用,余下部分展示及游客接待。

休闲园区规划结构为:

书画院区、观光植物区、观景品茗区、小型会议中心:

(3)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打造精品文化型生态旅游,积极发展观光业。

具体内容:

观光农业园立足以生态农业研发示范区为基础,以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人造江南小景,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文化”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文化与农业观光相结合的特色旅游。

(4)公共园区规划项目有:

采摘园、设施农业、田园风光区、野营烧烤等项目。

在休闲活动安排上,生态农业观光园追求与游客的互动性,游客参与性项目安排有采摘、植物组织培养、老式农耕活动等,是久居城市的人回归自然,追寻野趣,体验“住一天农家屋,干一天农家活,吃一天农家饭”乐趣的理想渡假园区,也是进行“寓教于文化,寓教于游乐”的科普教育理想之地。

1.设施农业区:

园区建有以国产连栋大棚和现代温室为主的现代化生产设施,主要种植各种各样的瓜果蔬菜如小番茄、小黄瓜、草莓、并种西瓜、甜瓜、野菜等供采摘和园区餐厅所用。

另外农业园还有观光型玻璃温室一座,温室里种植各种奇特瓜果,四季常绿,极具观赏性。

2.田园风光区:

以老石扳铺设田埂,并架设长廊、栈道、木制长桥等休闲项目供游客观赏、休憩。

3.水果采摘区:

生态种养殖系统农业园种植有桃、李、梨、葡萄、石榴、柿等种类果树的优良品种,基本上四季有花、全年有果。

所有果园严格按照云南省无公害农产品(水果部分)生产:

标准进行管理,采用大量施用有机肥、果园种草覆草、果实套袋、果园养鸡等生态措施来管理果园,尤其是果园养鸡,通过果园种草养鸡--鸡吃果园害虫--鸡粪还田增强果矧园土壤肥力。

果树水土得到良好保持,同时减少劳动用工,减少农药(除草剂和杀虫荆)用量,提高了果品质量,还为生态园餐厅提供了大量优质放养本地鸡和鸡蛋。

4.公共休闲活动区:

农业生态园建有较大规模餐饮区(餐厅颇具乡村建筑风格,拥有10——20个大、小包厢,设施齐备。

可同时供200人就餐。

餐厅菜肴大部分使用农业园种、养的优质生态农产品,游客可现采现做,享受具有独特风味的农家菜。

)休闲活动娱乐区。

5.生活管理区:

朴实的砖房,弯曲延伸的石板路位于职工宿舍与服务建筑之间,在建筑风格、景观设计上与整体协调。

6.附属建设:

1)沼气池满足生态园照明、动力等需要。

2)滴灌系统。

3)停车场。

4)服务接待区。

二、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昆明龙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农业生态研究与开发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发展致力于土地市场研究、科技农业基础研究、农业企业发展研究、生态农业发展研究、规划设计研究等内容。

公司下设以发展策划研究部、市场研究部、农业科技研究部、新经济研究事务部四个专业研究部门为主,坚持国际化、个性化、本土化的原则,从开发理念、规划设计开始,注重每一个细节的表现,在有效的资源整合下,诸多发展策划工作都能在项目定位初期、规划设计阶段、实施阶段完善跟进,其中很多项目也在不同阶段与相关部门展开直接合作,以产品热销来体现我们的价值。

公司拟经营的“XX生态”座落于昆明市嵩明县杨桥乡布能村白龙箐,山清水秀,绿树成荫。

“XX生态”园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文化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生态园聘请国内外农业著名专家为技术指导,将科研、种植、培育与销售以及观光休闲集于一体。

公司于2009年10月投资组建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高新技术服务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在昆明地区拥有较强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建立完善的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公司自主研究开发的优质良种产品立足于云南及西南地区,已进入了全国各省的销售市场。

目前,公司已形成一个立体化的市场推广和服务体系,具有遍布云南省、辐射全国的销售和服务网络的市场优势。

三、公司宗旨

昆明龙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引进国际先进的开发理念和经营模式,是对高科技与农业、现代企业与传统农户经营相结合之路的有益探索,公司将秉承“以科技发展农业,以农业带动经济”的发展战略,“XX生态”园的开发建设上以技术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发展高科技农业产品,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建立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争把“XX生态”园建成知名“生态农业示范区”,最具可持续发展潜力的精品项目

公司同时将积极参与到昆明的城市建设、旅游产业的发展当中,在为地方经济创造税收,增加就业的同时,通过项目自身的产品、网络及客户等资源优势同昆明旅游产业的嫁接,推动昆明旅游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过渡,提升客源结构档次,增加游客停留时间和整体消费水平。

有效地促进昆明经济的全面发展。

四、项目建设的宏观背景及昆明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

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

据专家介绍,农业观光旅游,在日本、美同等发达同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

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园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

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

种植项日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

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看到各种表演,同时还能烧烤、垂钓、采果、制作栩栩如生的标本,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

利润和效益足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

生态农业观光园——人们通常所述的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

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别吃穿以外追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

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问。

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个重要的发展趋向。

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

昆明市在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优势产业目录中,“粮食、蔬菜、水果、禽畜产品、水产品的储臧、保鲜和加工”等若干与农业资源开发相关的产业列在了首要的位置。

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拥有大量的潜丘,劳动力廉价,在农业及其相关产业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昆明市正在加大农业现代化的步伐,对农业新科技的需求极为迫切。

昆明市无论是从自然生态还是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及少数民族风情,都有独特的地方。

过去有影响的主要西山、福保半岛、滇池度假区、团结乡农业生态旅游区等。

近几年随着昆明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条件的改变,有很多新的好地方,比如说环滇池休闲度假旅游区、世博生态新区、石林喀斯特国际旅游区、阳宗海国际度假旅游区、安宁温泉假日小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都开发出来了。

旅游资源本身很丰富,现在更丰富,而且覆盖面也非常大。

另外,最近几年,在整理昆明历史文化过程中,体验古镇遗风和都市时尚。

古镇生态旅游成为当前最具特色的文化产业。

一座城市的旅游业,既要本土文化的气息,也要有现代都市的繁茂。

昆明市旅游部门在规划和实施打造古镇生态旅游产品和都市体验类旅游产品作了积极探索。

昆明特色古镇类旅游产品,主要是通过恢复与开发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古村、古镇、古街和古建筑来实现,重点是恢复和建设官渡古镇、晋城古镇、安宁八街古镇、禄月表古镇、石林糯黑古村落、杨林古镇等在内的古镇(村)文化体验旅游。

新建石林彝族旅游古镇、西山团结镇、转龙古镇、盘龙野鸭湖度假小镇、宜良汤池镇、安宁温泉小镇等特色旅游名镇。

而昆明市周边区域30分钟经济圈丰富的山川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再加上优越的地理交通条件,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因此昆明龙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抓住机遇决定在昆明市嵩明县杨桥乡布能村白龙箐兴建一个以文化型结合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开发为宗旨,集科研、种植、文化旅游以及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园,总面积约为550—1500亩。

五、项目建设区域及所在地概况

1)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自然地理

昆明位于云南省中部,东经102°10′至103°40′,北纬24°23′至26°33′。

南北长237.5公里,东西宽152公里,总面积约21011平方公里。

是云南省的省会,西南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南亚乃至中东、南欧、非洲的前沿和门户,具有“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巴”的独特区位优势。

市域地处云贵高原,总体地势北部高,南部低,由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降低。

中部隆起,东西两侧较低。

以湖盆岩溶高原地貌形态为主,红色山原地貌次之。

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

城区坐落在滇池坝子,海拔1891米,三面环山,南濒滇池,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昆明属低纬度高原山地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15℃左右,年均日照2200小时左右,无霜期240天以上,年均降水约1000毫米。

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是著名的“春城”、“花城”,是休闲、旅游、度假、居住的理想之地。

2、人文历史

昆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约3万年前,即有人类生活在滇池地区。

战国至东汉初,滇池周围的“滇人”建立滇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滇文化”。

公元前109年,西汉设益州郡,将滇池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公元765年,南诏国筑拓东城,为昆明建城之始。

大理国时称鄯阐城。

拓东城、鄯阐城分别为南诏国、大理国的东京。

1276年,昆明设中庆城,首次成为省会。

明代,大量移民进入云南,昆明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土著居民。

明末清初,李定国等农民起义军、永历帝、吴三桂先后在昆明或建立政权、或建立皇宫。

1911年的“重九起义”,推翻了清朝在云南的统治。

1905年,昆明自辟为商埠及1910年滇越铁路的修通,使昆明成为一个开放城市。

1915年,昆明爆发“护国起义”,全国响应。

1919年,设云南市政公所,为昆明设市的发端。

1922年改设昆明市政公所。

1928年8月1日,成立昆明市政府。

抗战时期,昆明成为支撑中国抗战的经济、文化、军事重镇之一,成为著名的“民主堡垒”。

1949年12月9日,昆明和平解放。

3、自然资源

矿藏资源主要有磷、盐、铁、钛、煤、石英砂、粘土、硅石、铜等,以磷、盐矿最为丰富,磷矿探明储量22.77亿吨,昆阳磷矿为全国三大磷矿之一,岩盐储量12.22亿吨,芒硝储量19.08亿吨,东川是我国六大产铜基地之一。

昆明植物资源丰富,分布着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温带针叶林、高山灌丛和草甸等不同类型的植被。

有400多个传统花卉品种。

近年来,大量花卉新品种在昆明广为播种。

昆明属高原红壤地区,主要有红壤土、紫色土和水稻土3种。

市域界于金沙江、南盘江和元江的分水岭地带,河流分属三大水系。

有滇池、阳宗海等高原淡水湖泊及众多大小河流。

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64.95亿立方米。

滇池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地热资源分布较广,出露的温泉有50多处。

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

境内湖、山、石、洞、泉、瀑布、花卉、古树、园林名胜、文物古迹、风土人情等独具特色,极富魅力。

 

4、名人荟萃

昆明地灵人杰,名人辈出。

元代,有兴修六河、始筑松华坝、兴办学校的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

明代,有敢为天下先,率船队七下西洋,创造了航海史上壮举的晋宁人郑和;有在我国药物学、音韵学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嵩明人兰茂;有被誉为“四朝元老、三边总戎,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安宁人杨一清;有视昆明为第二故乡,明代著述最多的状元杨慎。

清代,有诗、书、画造诣很高,被称为“三绝和尚”的晋宁人担当;有为官刚正不阿,直声震天下,被誉为“鲁公(颜真卿)后一人”的书画大家钱南园;有“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

近代,昆明风云际会。

蔡锷等一批革命党人在昆发动了“重九起义”、“护国起义”。

朱德、叶剑英两位元帅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内地机关、学校、企业迁昆,使昆明一时名人云集。

特别是西南联大,汇集了我国大批近代知识分子的精英人物,使得昆明大师云集,名流荟萃。

值得昆明人骄傲的昆明杰出人物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聂耳。

5、传统文化

昆明传统文化源自内地,但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郁的民族特色。

昆明话属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

昆明人性格温和,民风淳朴,待人热情,注重礼节,包容性强。

“岁时之礼,往来之仪,一本中原”,习俗风尚与内地大同小异。

节庆时昆明人喜爱摆花、插花。

“火把节”是昆明彝族最隆重的节庆,届时,举行摔跤、斗牛比赛,晚间举行篝火晚会,唱歌跳舞,欢歌达旦。

“滇剧”具有行腔高亢、圆润,行当、角色齐全的特点,是独具云南地方特色的剧种。

昆明“花灯”是明清小曲与民歌结合形成的地方戏曲,属联曲体,分为戏剧唱腔和歌舞音乐两部分,具有浓郁的昆明乡土特色。

昆明地区的花灯分昆明花灯(含呈贡花灯)、嵩明花灯。

郊区农村喜唱民间小调、山歌、民歌、小曲。

其中,民间小调《猜调》已在国内广为人知。

“昆明斑铜”工艺品,是我国独有的工艺品奇葩。

“滇菜”以擅长烹制山珍、淡水鱼鲜和蔬菜见长,具有鲜嫩回甜,酸辣微麻,重油味厚的特点。

6、风景名胜

昆明境内山川秀丽,文物众多,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丰富。

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石林风景名胜区、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九乡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昆明滇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省级旅游度假区1个(阳宗海旅游度假区),国家级佛寺3座(圆通寺、筇竹寺、华亭寺)。

国家级重点文物5项,省级重点文物39项,市级重点文物24项。

目前昆明共有各类旅游景区(点)50余家,A级以上景区9家,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家(石林风景区),4A级景区6家(九乡风景区、昆明世博园、云南民族村、大观公园、西山森林公园、金殿名胜区),2A级景区2家(岩泉寺、青龙峡)。

有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阿诗玛故乡”的国家地质公园、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石林风景区;展示着各国风情的世界园林园艺名园世博园;有已建成25个少数民族村寨的规模宏大的云南民族村;有奇峰俊秀、高山湖泊、杜鹃花海、冰雪世界的“滇中五岳之首”的轿子山;有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汤”的安宁温泉;有“天下第一长联”之誉的大观楼长联等。

7、土特名产

风味食品:

过桥米线、饵块、官渡粑粑、汽锅鸡、宜良烤鸭、昆阳卤鸭、玫瑰鲜花饼、石林乳饼、火腿月饼、滇八件糕点、什锦南糖。

土特产:

云烟、云南白药、杨林肥酒、东川神泉葡萄酒、禄劝乌骨鸡、呈贡宝珠梨、团结乡苹果、富民大树杨梅、东川小江西瓜、富民美人指葡萄、雪莲果、德和(云腿)罐头、撒坝火腿、玫瑰大头菜、拓东酱油、七甸老酱、路南卤腐、寻甸牛干巴、鸡枞、牛肝菌、干巴菌。

特色工艺品:

斑铜工艺品、乌铜走银、云子(围棋)、昆明玻璃画、昆明牙雕、昆明蜡染、昆明扎染、石林撒尼刺绣。

8、人口概况

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以2005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昆明市常住人口为607.47万人(2005年末为608.57万人),与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578.12万人相比,五年共增加了29.35万人,增长5.08%,年均增加5.87万人,年均增长1.0%;全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75.97岁,60岁以上人口比重为12.25%。

2008年末,全市常住人口为623.9万人,居全省各州市首位;国土面积2101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297人/平方公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59‰。

全市城镇人口比重为60.12%;全市户籍人口为528.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42.1%,农业人口占57.9%。

昆明市人口以汉族为主,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彝族人口最多,其次是回族,人口最少的是基诺族、独龙族和德昂族。

2)项目建设所在地概况

白龙箐位于昆明市嵩明县杨桥乡布能村西北,是昆明通往嵩明县等市县最捷径的必经之路。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距昆明城区42公里、高速公路入口4公里、,三级标准公路通往周边各镇,村、联组水泥路率达95%、70%。

村内水资源:

白龙箐有变电站l处,电网全覆盖,电力充沛。

白龙箐拥有广阔的多种类型土地资源,适宜种植的范围广、品种多,种植小麦、玉米、油菜、辣椒等粮食经济作物:

橙、柑、梨、桃、李等优质水果;养殖猪、牛、羊、鸡、鹅、鸭、兔、鱼等家禽和水产品:

近万亩林地。

目前全镇已经形成杂交制种、水果、生猪、竹业、蘑菇、蔬菜、水产养殖等八大基地:

村内有丰富的页岩、石材等资源。

社会事业同步发展,有村级医疗点;工商、税务、派出所、动检所、电信、邮政、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服务功能齐全。

广播、电视、电话、移动、联通等信息网络覆盖全镇。

民风纯朴,治安良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六、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及其意义

6.1、生态农业与现代农业在概念和内涵上是相辅相成的。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方向和新的历史阶段,在突出现代高新技术的先导性、农工科贸一体性、农业开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的基础上,强化资源节约、环境零损害的绿色性。

生态农业实质上是生态化的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的发展既符合农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又符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也符合农村社会人文发展的方向。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操作、可实现的现代农业,满足中国农业发展的方向。

现代生态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文化、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

人们对良好的乡村环境所形成的文化休闲、观光采摘等消遣休闲活动的渴望和追求,满足了自身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缓解了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