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4376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 1.docx

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28考点291

第一章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研究新闻作品,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新闻作品研究的对象是具体的新闻作品。

3、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新闻作品的特点有真实、新鲜、迅速及时、具有重要性。

4、新闻要迅速及时,但不是“唯快是好”。

5、胡乔木同志在《人人都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

最有力量的意见乃是一种无形的意见。

(重点)

6、从社会需要出发,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来考察新闻作品的重要性,表现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7、用事实说话这一特点,决定了新闻语言的客观性。

8、新闻作品中最主要、最常见的体裁是消息。

9、就新闻时效而言,事实发生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距离越短,其新闻价值越大。

10、新闻的重要性,由它所蕴涵的意义决定,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在考察新闻重要性时,要全面考察它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还有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11、在形式上,以人所不能及的“理解力与文字之组织力”,为我国的新闻通讯开创了新局面,使之大放异彩的人是黄远生。

12、范长江从1935年7月开始,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对我国西北地区进行考察旅行,历时10个月,足迹遍及川、陕、甘、青、内蒙等广大地区,撰写了一系列通讯,陆续在《大公报》所以发表,后汇集成《中国的西北角》。

(重点)

13、人们对穆青的人物通讯有着很高的评价,其反响巨大的有在延安时期写的关于劳动英雄赵占魁的通讯;60年代关于焦裕禄的通讯;粉碎“四人帮”后关于植棉劳模吴吉昌的通讯。

14、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应在内容上,也反应在表现形式上。

15、19世纪中期,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出现早期导语。

早期的导语,时、地、人、事、因要素俱全,被人们称为第一代导语。

20世纪30年代后,出现了只突出最有新闻价值,最能激起人们

兴趣的部分要素的第二代导语。

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闻写作突破了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向自由

式、灵活多样发展,出现了间接导语、退缓式导语、复合导语等许多新形式。

(重点)

16、50年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工作通讯这一新闻文体又逐渐发展繁荣起来。

17、1987年以后,我国深度报道开始崛起,代表作品有《中国改革的历史方位》、《关广梅现象》、《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绿色的悲哀》等作品。

(重点)

18、把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效果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必要的。

19、以采写世界政治风云人物著称的女记者是意大利人法拉奇。

(重点)

20、名记者柏生采访的对象多为专家学者。

21、郭玲春凭着“一定要咬破自己所做的茧”的顽强追求,不断探索实践,勇敢突破会议报道的陈旧框框,写出一篇篇别开生面、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的会议新闻。

22、研究者在考察作品的

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

二、简答论述题考点

1、新闻作品研究的原则?

答:

(1)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2)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掌握新闻作品特点;

(4)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5)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2、研究新闻作品为什么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答:

作为社会现实最新反映的新闻作品,其报道内容繁杂多样。

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此,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新闻作品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原则。

新闻作品研究者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对研究新闻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才能是我们在研究和评析新闻作品时保持清醒的头脑,给读者阅读新闻作品以正确的引导。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那么我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就会迷失方向,难以对新闻作品作出正确恰当的认识和评价。

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贵在深刻理解和善于应用。

我们在研究新闻作品时,必须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新闻作品和新闻工作者的采写实践进行认真的分析思考。

要紧密结合新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

3、如何做到“坚持实事求是”?

答:

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严格地以客观事物为依据,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对新闻作品内容的分析,还是对新闻报道表现形式的评判;无论是对记者采写实践的考察,还是对作品社会效果的认识,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要真正做到实事求是,一切从新闻作品的实际出发,研究者还必须努力克服一些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能迎合别人的意图,随声附和,陷入盲从,不能搞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主观框框代替对新闻作品的客观分析。

4、新闻作品的特点?

答:

就新闻作品的内容而言:

(1)真实。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对存在于社会生活

中和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实的如实反应。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真实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新闻

的生命和力量所在。

(2)新鲜。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现的,新闻要及时扑捉生活中的新鲜事物以及事物的新发展、新变化,为群众提供富有新意的事实和信息。

(3)迅速及时。

新闻不

同于历史,它对事实的报道必须迅速及时,讲究时效性。

(4)具有重要性。

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

新闻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是我

们分析研究新闻作品时所必须重视的。

5、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及要求?

答: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是对存在于社会生活中和自然界的各种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真实是新闻与生俱来的属性,是新闻的生命和力量所在。

新闻的真实性,包含

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新闻中的具体事实必须真实,完全符合客观事实。

(2)新闻中概括的

事实必须准确,不能夸大缩小,以点代面,以偏概全,要实事求是地概括事实的全貌,完全同事实一

致。

(3)在总体上和相互联系上符合客观事实,不仅要注意具体事实的真实准确,还要注意从总体

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

6、研究新闻作品为何要了解新闻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答:

研究新闻作品,在认真剖析每篇具体作品的同时,还应尽可能把它放在广阔的时代背景上分

析、比较、衡量,做到既有“点”上的了解,又有“面”上的把握。

新闻是时代的产物,与它所产生的

时代有最密切、最直接的联系。

优秀的新闻作品,大都在不同程度上,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记录了它所产生的哪个时代的生活和斗争。

了解和把握新闻作品所产生的时代,对研究新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联系时代背景研究新闻作品,首先,应从新闻作品的社会内容、社会影响方面,考察它与时代的关系;其次,不同时代、不同社会,有不同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社会需要。

新闻作品对事实的评价取舍,自然也有不同时代特征;再次,时代对新闻作品的影响,不仅反映在内容,也反映在它的表现形式上。

新闻文体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它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

各种新闻题材正是在之中发展变化中不断丰富起来的。

最后,新闻作品的语言文风,也同样留下时代的印记。

7、为何要将新闻作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

答:

一篇新闻作品,从采集、制作到面向社会公开传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的好坏优劣,既受内部构成因素的影响,也受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因此,在实事求是地研究新闻作品本身的同时,拓宽思维空间,把事业扩展到与之有关的其他方面,如采制者、采写过程、传播效果等,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加以考察,是完全必要的。

在这个整体系统中,新闻作品是研究的中心和主体;而新闻作品本身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

研究新闻作品,既要胸怀全局,又要深入剖析其各个局部,揭示它们是如何为表现整体的内容和全局的主旨服务的。

只有在研究新闻作品过程中有机结合宏观把握和微观把握,才能准确而又深刻地把握其整体功能和社会效果,评判其得失优劣。

新闻作品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作者的头脑,经作者制作加工而形成的精神产品,作者的政治态度、思想观点、生活阅历、业务修养等,都可能反映在其作品中。

尽可能多地认识作者,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其采写实践,对全面深刻地研究新闻作品是大有裨益的。

研究新闻作品,还应考虑到它的客观传播效果。

评价一篇新闻作品的好坏优劣,应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充分重视它的客观传播效果。

新闻是面向整个社会公开传播的。

受众多样性往往使新闻作品的传播效果表现的错综复杂。

同一篇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不同反映,产生不同的评价,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常有的事。

研究者在考察作品的社会效果时,要有大局意识、全局观念,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考虑到各种不同情况,顾及到社会效果的各个方面,既要充分重视其主要方面,也不忽视其次要方面,多作分析、比较、衡量,以求得客观公证的评价。

第二章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特点(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感性认识阶段与理性认识阶段的定义。

2、感性认识阶段是新闻作品分析研究的起步。

感性认识只是研究作品的低级阶段,比较肤浅、片面、带有局限性、表面性,甚至是不准确的。

3、新闻作品中醒目的标题、新颖的角度、紧凑的结构、简洁的语言等等,都是吸引读者的第一条件。

4、感性认识阶段具有直接性、单个性、生动性;而理性认识则具有抽象性、深刻性、整体性。

5、在实际分析、研究活动中,研究者应该注意大量中错误倾向:

一是“唯理论”;一是“经验论”。

(重点)

6、新闻作品的个性最突出之处就是它的特殊性、个别性。

7、《中国青年报》1983年3月1日刊登的《生命的支柱》被读者认为是所有报道张海迪的通讯中最成功的一篇。

(重点)

8、《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之所以成为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是由于其新颖的表现手法。

9、新闻作品的共性包含在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和规律之中,如真实、准确、迅速、及时、针对性、指导性等,皆为新闻作品应遵循的共性。

(重点)

10、客观性是指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评析活动不能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而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11、正因为新闻作品研究中具有主观性,因而人们在评价同一新闻作品时就会出现认知差异。

《文心雕龙·知音》云:

“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说明不同的人在欣赏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所好。

12、在新闻作品研究中,主观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对同一新闻作品从不同方面去感受和思考,会作出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而研究者随着主管条件的变化,即使面对同一作品,人的感受、体验也会在不同时期产生较大的差异;同一作品在不同时期也会出现“增值”或“贬值”的现象。

13、为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研究新闻作品需要认识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特色。

14、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求异思维的定义。

15、求异思维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是与求同思维共存的。

二、简答论述题考点

1、在新闻作品研究的思维活动中,如何理解感性与理性的辩证统一?

答:

新闻作品研究是一个完整的精神活动,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首先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

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读者对作品的认识序列,是先有感受,然后才发展为理性。

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

感性与理性的辨证统一,其次表现于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

2、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是什么?

答:

新闻作品的个性特点一般表现在:

(1)从鲜明的时代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2)从作品中的人与事的特殊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从表现形式的求新性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4)从作品语言运用的特色中发现新闻作品的个性。

3、试论述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答:

共性和个性是辨证统一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对立统一体。

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形式,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共性只有通过个性才能得到表现。

反之,个性也离不开共性。

假如个性不表现共性,也就没有什么社会意义而言。

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

如果新闻作品只有共性,没有个性,那么新闻报道就失去了丰富多彩、色彩斑斓的面貌,就会陷入千篇一律、固定化、僵化、套话的模式。

4、评析新闻作品为什么要力求达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答:

研究新闻作品必须要有客观条件,即新闻作品;还要有主观条件,即研究者本身的各方面的修养等。

这说明研究新闻作品既具有客观性,又有主观性。

客观性:

作为研究对象的新闻作品是不以研究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研究、评析活动不能离开新闻作品这个客观条件而毫无根据地信口开河。

主观性:

研究者由于立场观点、理论水平、感情取向、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审美趣味以及对新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其社会效果的认识等主观条件的不同,研究新闻作品时,对于同一新闻作品,必然受其主体认知因素的制约而有不同的认识、理解和评判。

研究者各异而产生对新闻作品认识的差异性,但对优秀的新闻作品,往往也能取得基本一致或完全一致的肯定;反之,低劣的作品也会得到人们的否定。

新闻作品研究中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正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我们要达到对新闻作品的确切评价,就要力求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以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具体要做到主、客观同意,需要注意: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

(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

(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5、在新闻作品研究中,运用创造性思维、求异思维、宏观思维和立体思维有何意义?

答:

思维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研究新闻作品成功与否,往往与所采取的思维形式有密切关系。

我们在研究活动中应采用恰当的有效的思维形式。

在此基础上,也应认识和掌握创造性思维、立体思维、宏观思维、求异思维形式的特色,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

集中思维方式,从不同角度拓宽思维的领域,帮助我们深化认识、深入研究,使我们的研究活动具有创新意义。

第三章新闻作品评析的方法(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新闻主题的定义: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新闻作品内容的核心,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重点)

2、消息《坦克进城路面无损,交通干警同声赞扬》是一篇关于科技成果的报道。

3、新闻报道具有多种题材,如消息、通讯、特写等。

不同的新闻体裁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其表现主题、选用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表现手法和新闻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4、《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最后一段安排有背景材料。

5、《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一文的显著的特点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

6、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

(重点)

7、叙述,是新闻作品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8、描写,主要是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事实情节、环境现场等作具体的描述和刻画,生动有力地表现新闻内容和主题,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9、《华阳礁上补给忙》是一篇现场描写。

10、《大雪初降重灾区》这篇文章中,记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对现场的一些人物的动作、表现和语言作具体形象的描写,只寥寥几笔,使人物形象活现在眼前。

11、运用细节,历来受到有经验的记者的重视,优秀的新闻作品中不乏动人的细节。

细节看起来似乎是细微末节的东西,但是经过精心选择,恰当描写,却能细节不细,含蕴丰富,增强报道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12、有的细节描写,寓意于细,小中见大,能服务于报道的主题,如《钢筋竟像玻璃棍儿》。

13、议论是指作者对新闻报道中的人物、时间、现象和问题等表达自己的看法、意见和态度,或夹叙夹议、叙议结合,以深入揭示事物的内在含义;或在叙述、描写事实材料的基础上,以画龙点睛的议论,点明主题。

14、抒情是指作者在新闻作品中表达、抒发思想感情。

15、在通讯《醒来,铜陵!

》的“同处一江景不同”这一部分里,多处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

(重点)

16、设置悬念也是一种表现手法。

有的新闻作品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作者在写作时,从新闻内容的实际出发,在作品中设置悬念,以引起受众的关注和兴趣,然后用事实予以解释,揭示结构,解除悬念。

17、《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一开头,就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法。

18、新闻报道的语言,总的说来,它要求:

(1)准确严谨,即能恰如其分地反应所报道的客观事物;

(2)鲜明生动,即具体明快,而不枯燥乏味;(3)简练明白,即语言凝练,晓畅明了,通俗易懂。

19、毛泽东写的新闻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其突出的个性主要表现在消息语言的准确严谨、鲜明生动、简练明白。

20、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方式有:

一是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二是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三是分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四是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闻作品。

二、简答论述题考点

1、如何分析新闻主题?

(重点)

答:

(1)分析新闻主题,要注意把握它的舆论导向和社会意义,看其是否正确和深刻。

(2)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它是否鲜明和集中。

(3)分析新闻主题,还可以与新闻作品所选择的角度联系起来进行研究。

有些新闻作品反映同

一新闻主题,但由于它们各有其不同的新闻角度,而未让人们感到千文一面,相互雷同。

(4)分析新闻主题,还要注意的是,新闻主题寓于一定的事实之中,通过叙述一定的事实来说

明和表现主题。

2、怎样分析新闻作品的表现形式?

答:

新闻报道具有多种体裁,如消息、通讯、特写等。

不同新闻体裁,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其表现主题、选用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表现手法和新闻语言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

因此,分析新闻作品形式时,要根据不同的新闻体裁作具体分析,才能做出中肯的评价。

(1)对新闻结构的分析。

新闻结构使新闻作品的各个部分成为有机的整体,它是表现新闻内容、

体现新闻主题的重要表现手段。

分析新闻作品的结构时,要注意其是符合遵循结构安排的原则和要求,根据新闻作品的具体内容,安排一个既能恰当反映新闻事实,又能充分显示新闻主题,并易于读者理解的结构形式的。

(2)对新闻表现手法的分析。

新闻作品的内容需要采取一定的表现手法把它反映出来。

成功的

表现手法有助于准确而生动地表现思想内容,增强新闻作品的说服力、感染力。

(3)对新闻语言的分析。

记者写新闻报道,离不开语言。

语言运用得好或差,对新闻作品的成

败有着密切关系。

因而它是分析新闻作品得失的一个重要方面。

3、细节描写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

细节描写在新闻报道中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在分析新闻作品的细节描写时,要注意:

(1)

细节应真实典型,能说明问题,能反应事物的特征。

只有真实典型的细节,才有说服力,才能以一当

十。

(2)其次,还应注

意细节描写要文笔简洁,力戒繁冗啰嗦,体现新闻作品文字精炼的特色。

(3)再次,细节毕竟是新闻作品中的“最小组成单位”,是个“局部”,因而在分析新闻作品时还需注意其局部和全局的关系。

4、试述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的方式。

答:

对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是指把不同的新闻作品按照一定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研究、分析。

对新闻作品综合性分析的几种方法:

(1)分析同一题材同一体裁的不同新闻作品;比如,把几家报纸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2)分析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新闻作品;比如,把报道同一新闻事件的消息和通讯等不同新闻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

(3)分

析某一类专业报道的新闻作品;比如,对一个时期内某一专业报道(或经济报道,或科技报道,或体育报道等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掌握专业报道的规律和特点。

(4)分析某一位记者的新

闻作品;比如,对某一位有显著成就的记者一个时期内采写的新闻作品,或是对其所有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性分析,研究这位记者的作品的特色和风格。

对新闻作品的综合性分析还可以有多种方式、多种层次。

然而,具体分析一篇新闻作品,这是最基本的,其他方式与层次的分析都是以此为基础的。

第四章关于研究外国新闻作品(重点)

一、选择题考点:

1、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有消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2、各种报道形式的定义。

3、狭义的新闻便是指消息,又称电讯。

消息常被称为“报纸的主体”、“报纸的主角”,以最直接最简练的方式迅速及时地告诉读者客观世界的变化发展。

4、西方新闻界一般将消息分为:

硬新闻和软新闻。

硬新闻指时效性强、比较重要的事情报道。

软新闻指时效性较弱、重要性不足,而趣味浓厚的报道,一般指一些社会生活、消费类报道。

(重点、必考)

5、消息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尤其特殊的规律和特殊的要求,这是由新闻的性质决定的。

6、西方新闻界消息的写作形成了一个比较固定的结构模式——“倒金字塔”结构,即以重要程度或受众关系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中的各项事实。

(重点)

7、特稿常用“设悬念”的手法来开篇。

一般来说,特稿切入角度都比较小,往往是在对现场情景的一个描写中进入故事。

8、解释性报道是一种背景性新闻,采写这类报道要求记者运用大量的事实,完整、清晰地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揭示新闻事实的原因、实质、影响及发展动向。

9、美国新闻学者提出,构成所谓解释的,通常有一下五类事实:

1、历史性事实;2、环境性事实;3、简历性事实;4、数据性事实;5、反应性事实。

(重点)

10、《藏匿的数十亿美元与社会动乱的征兆》是解释性报道的一个范例,这篇报道充分体现了解释性报道“以事实解释新闻,以事实预测未来”的内容特点。

(重点)

11、早在20世纪70年代,调查性报道在美国新闻界盛行一时,源于《华盛顿邮报》的两名记者在“水门事件”的报道。

12、调查性报道分为“单项揭丑式”报道,如“水门事件”报道;综合分析式报道,揭露剖析政府和公共机构及整个社会体制中存在的弊端。

(重点)

13、接近性是传统新闻价值的要素之一,指新闻事实同受众在地理上或心理上的距离与新闻受关注程度的关系,距离近则新闻价值大,距离远则新闻价值小。

接近性之所以成为新闻价值的要素,是由于具有接近性的事实同受众利害相关。

14、在差不多同样重要的事情中,发生在离读者最近的地方的事件最有新闻价值。

15、一般而言,西方记者使用新闻背景来说明新闻事实产生的具体条件和原因。

16、西方记者在写作时对可读性是很下功夫的,特别是他们在采访中总是不畏艰险,想方设法亲赴第一线,亲身经历、观察、体验新闻事件,挖掘出有声有色的情节,使写出的新闻作品真切、逼真、现场感强,读来如临其境。

17、西方新闻界有句老话,新闻是易碎品。

这主要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18、连续报道是西方新闻记者对重大事件或正在发展进行的事件而作的追踪报道。

19、西方新闻作品语言的简洁明快表现为:

写作新闻时多用简单句,使新闻事实一目了然;遣词造句注意长短交替使用,创造与内容相符的节奏;注意“练字”、“炼句”,以求富有表现力。

20、在具体研究外国新闻作品时,既要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又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应,以便做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二、简答论述题考点

1、外国新闻作品的报道形式有哪些?

答:

(1)外国新闻作品常见的报道形式:

消息(电讯)、特稿、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

(2)消息:

是以简洁的文章,简明扼要的方式即使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是最大量、最经常运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3)特稿:

是西方新闻写作中的一种特殊文体。

它是以形象生动的手法,将新闻事件、人物、场景、气氛等具体、生动地再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