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543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docx

不良资产经营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1月

 

正文目录

多方催化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机会持续发酵5

宏观经济地位运行,不良资产问题凸显5

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浮出水面,AMC扩容竞争力增强7

不良资产供给充沛,上升趋势不减10

不良资产来源之一:

银行业不良贷款10

不良资产来源之二: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13

不良资产来源之三:

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坏账15

不良资产行业‚4+2‛竞争格局16

一二级市场紧密相连,AMC纽带作用显著16

政策松绑持续催化,‚4+2+N‛模式逐步形成17

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细则逐步落地,地方AMC业务拓宽19

AMC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手段及盈利模式20

主要手段之一—收购处置20

主要手段之二—收购重组21

本轮热点手段—债转股23

隐形收益手段—不良资产委托经营24

不良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24

本轮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预测27

AMC行业兴起:

潜在机会与投资建议28

蛋糕变得多大—供给与需求端的预测28

如何瓜分变大的蛋糕—市场份额30

相关建议32

风险提示33

 

图表目录

图表1:

GDP(亿元)及GDP增速(%)2000—2015)5

图表2:

各部门债务杠杆率(%)6

图表3:

固定资产投资(%)6

图表4: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亿元)7

图表5: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进程8

图表6:

不良资产市场化展望:

‚标本兼治9

图表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次级、可疑、损失11

图表8: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V.S.拨备覆盖率11

图表9:

中报已披露关注类贷款迁徙率(%)12

图表10:

银行业不良贷款:

分行业(亿元)12

图表11: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来源一览13

图表12:

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及规模(亿元)14

图表13:

单一类集合类风险项目占比14

图表14:

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15

图表15: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回收期情况(亿元)16

图表16: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市场运行简图17

图表17:

4+2+N竞争格局18

图表18:

四大AMC概况18

图表19:

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一览(亿元)18

图表20:

持牌32家地方AMC20

图表21:

收购处置模式业务流程一览21

图表22:

收购处置模式经营情况一览(亿元)21

图表23:

收购重组模式业务流程一览22

图表24:

收购重组模式经营情况一览(亿元)22

图表25:

债转股模式业务流程一览23

图表26:

债转股类不良资产经营情况一览(亿元)24

图表27: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情况一览(亿元)24

图表28:

AMC核心竞争力分析定价能力25

图表29:

中国华融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地区分布25

图表30:

中国华融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地区分布26

图表31:

上一轮与本轮不良处置各主体业务范围对比27

图表32:

两轮债转股对比28

图表33:

2015年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转出额(亿元)28

图表34:

可收购不良资产包来源分析(%)29

图表35:

不良资产行业市场空间预测(亿元)29

图表36:

信达、华融新增与处置不良资产额对比(亿元)30

图表37:

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率对比(亿元)31

图表38:

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及收益率对比(亿元)31

图表39:

相关投资标的32

多方催化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机会持续发酵

宏观经济地位运行,不良资产问题凸显

2015年以来,中国经济步入增长速度换挡期,宏观经济低位运行,多因素催生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凸显。

2010年以来,中国GDP增速不断放缓,2015年底下降至6.9%,创08年以来新低,同时各部门债务上升趋势明显,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最新数据,截止2016年1季度,中国地区债务占GDP比重升至209.8%,较14年底增长21%,截止2015年底,政府部门债务杠杆率44%,居民部门40%,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问题尤为突出,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70%,全球范围来看远超欧洲和日本,大量债务源于产能过剩行业的大量资金沉淀,2016年初供给侧改革序幕已正式拉开,这一过程中不良资产问题将会加速暴露的同时也为不良资产处置带来新一轮发展空间。

图表1:

GDP(亿元)及GDP增速(%)2000—2015)

图表2:

各部门债务杠杆率(%)

固定资产投资低迷,进出口贸易增速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不

良资产问题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予以解决。

2005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萎靡,截止2016年6月,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至2.11%,较05年下降87%,出口增速仍保持负增长,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各项改革如火如荼,过程中不良资产问题的暴露面对下行压力,需要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图表3:

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4:

国有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亿元)

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浮出水面,AMC扩容竞争力增强

上一轮紧迫与粗放型处置方式已然不适用,市场化处置方式浮出水面。

20世纪90年代,四大国有银行不良率超过20%,总金额达到1.3万亿元,我国上一轮于1999开始处置银行不良资产,借鉴了美国及其他国家先进的体系,树立将不良资产作为特殊资产经营的理念,逐步设立4大AMC,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先后向中国华融、中国长城、中国东方、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打包出售不良资产,剥离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大幅下降,不良资产剥离的后时代,四大AMC已渐渐丢下对于银行不良资产被动承接经营处置的包袱,战略方向转型打造金控平台,同时地方以及民营AMC在政策呵护之下的萌芽完全打开,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渐渐浮出水面。

图表5: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发展进程

债转股拉开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序幕,市场化发展循序渐进标本兼治。

2015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央行重启了停滞8年的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2016年3月银监办发《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详细规定了银行不良资产出表业务的操作规范性,禁止代持等非实质性出表业务;政府监管加强,银行降低不良资产率意愿强烈,不良资产供应量将大幅提升。

2016年9月,中钢集团债务重组方案获批,为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债转股打响第一枪,同日,山东黄金集团和山西焦煤集团分别与工行和建行、山西省国资委签署债转股框架协议,累计规模达650亿元。

2016年10月10日,股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及《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时隔17年后债转股又一次启动。

在《意见》发布之后,2016年10月11日,建设银行与武钢集团共同设立的武汉武钢转型发展基金出资到位,基金规模120亿元,成为首单支持央企市场化去杠杆的落地项目。

2016年10月16日,建设银行与云南锡业集团在京签署总额近50亿元的市场化债转股投资协议,建行实施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

债转股‚市场化‛进程日趋明确。

12月16日,银监会、发改委、工信部印发《关于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金融债权债务问题的若干意见》,表示支持AMC、地方AMC等多类型实施机构对钢煤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

12月19日,工商银行与金隅股份及冀东集团签署债转股合作协议,采取有限合伙基金模式对50亿资产进行置换。

12月21日,中国银行公告拟成立资产管理公司从事债转股业务,至此四大行‚银行系‛AMC全部入场,政策催化下,不良资产处置将持续探索,以市场化模式加速推进。

图表6:

不良资产市场化展望:

‚标本兼治

值得强调的是,本轮不良资产处置强调‚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参与主体(本轮:

各类AMC、保险资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或银行子公司V.S.上一轮:

四大AMC)与定价能力(本轮:

市场化定价V.S.上一轮:

四大AMC以原价承接银行不良贷款)。

2016年10月22日,银监会向省级政府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当中提出放宽《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即‚6号文‛),关于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可设立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限制,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人民政府增设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的不良资产不得对外转让,只能进行债务重组的限制,允许以债务重组、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对外转让的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

AMC政策放松为为本轮‚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搭好平台,同时有望催化相当一部分以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的地方金融资产交易所的业务拓展,增加了行业参与者并拓宽了业务范围。

市场参与者的增加以及业务范围、定价能力的政策优势下,本轮债转股有望大浪淘沙,催生一系列具备不良经营经验、区域优势、股东资源丰富的的地方以及非持牌AMC机构盈利空间上升。

不良资产供给充沛,上升趋势不减

我国不良资产主要来源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银行业不良信贷资产、非银金融行业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类信贷不良资产、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坏账。

不良资产来源之一:

银行业不良贷款

1998年5月起,中国人民银行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制定《贷款分类指导原则》,要求商业银行依据借款人的实际还款能力进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即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五类:

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后三种为不良贷款,损失率在30%以上。

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19个季度呈现增长:

我们观察到,2012年2季度起,银行业整体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均开始进入上升通道,截止2015年底,全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不良率接近2%,当年新增4,000亿元不良资产余额,约等于2011年全年不良资产余额,不良资产形式严峻。

2016年供给侧改革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承压,截至2016年3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4,939亿元,连续19个季度呈现上升趋势,不良贷款率1.76%,拨备覆盖率为175.92%,贷款拨备率为3.09%,,银行业推进优胜劣汰兼并重组,丰厚的不良资产储备将带来大量剥离需求,我们预计预计银行业不良率在17年将继

续维持上升态势。

图表7: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次级、可疑、损失

图表8: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V.S.拨备覆盖率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处于高位,转增不良贷款可能性增大:

同时,2015年,五大银行(工、农、中、建、交)关注类贷款迁徙率均呈现增长态势,分别从17.2%、4.9%、9.98%、10.19%和24.43%,增长至29.6%、18.28%、22.07%、20.58%和27.32%,迁徙率平均为24%。

,平均增长10.66%,银行业贷款迁徙率整体处于高位,正常类以及关注类贷款转增不良贷款的可能性增大。

图表9:

中报已披露关注类贷款迁徙率(%)

图表10:

银行业不良贷款:

分行业(亿元)

银行业不良贷款分布行业情况来看,以制造业和为主,商贸零售业其次,我们认为在供给测改革的推进下,钢铁、煤炭、水泥等细分行业去产能降杠杆,不良资产加速暴露,银行不良资产将继续上升。

不良资产来源之二: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

与银行合作亲密的非银机构不良贷款提升可能性较大:

商业银行通过与信托公司、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非银金融机构合作得方式产生类信贷资产,其逾期项目产生的不良资产成为非银机构不良资产的主要构成,其中以信托行业占最高。

此外,根据银行业非银部的统计,金融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汽车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开展直接租赁或借贷业务,也产生一定的不良资产。

图表11: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来源一览

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等类信贷不良资产:

以信托行业为例,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二季度,风险项目个数605个,风险项目规模达1,381亿元,同比增长34.89%,环比增长24.4%,15年一季度以来首次单季增长超过20%,从来源划分看,当前信托风险项目中单一集合项目占比相当,集合资金信托占比为53%,单一信托占比为45.6%,财产权信托占比1.4%,结合目前资产荒环境下信托公司集合类信托资产整体上升的趋势,作为信托公司主动管理项目主体的集合类项目兑付压力也随之上升,因此我们认为,信托行业资产风险项目率短时间难以大幅度下降。

此外,对于单一类信托项目,信托公司的通道身份并不承担实质兑付责任,但此类风险规模增速相较集合类更高,最终可能导致银信合作项目中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

图表12:

信托行业风险项目(个)及规模(亿元)

图表13:

单一类集合类风险项目占比

租赁及非银机构不良资产:

银监会非银部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第一季度,全行业不良资产达20.53亿元,不良资产率0.08%,比年初减少0.03%,远低于银行业平均水平,原因是行业整体业务分散,总体风险较低。

不良资产来源之三:

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坏账

供给侧改革催化制造业不良应收账款增多:

从银行业不良贷款的构成可以看出,制造业稳居首位,供给侧改革的大举推进使得部分产能落后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部分上游企业应收账款持续增长,应收账款回收期延长,截止2016年9月,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12.2万亿元,较05年同期增长374%,在供给侧改革进行过程中,其中部分企业应收账款逐步沉淀形成的坏账继续增厚不良资产储备。

图表14:

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

图表15:

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及回收期情况(亿元)

不良资产行业‚4+2‛竞争格局

一二级市场紧密相连,AMC纽带作用显著

目前我国不良资产交易市场以AMC为为核心连接纽带可细分为两个层次的子市场:

一级(收购)市场:

即不良资产出售方(银行、非银金融机构以及非金融企业)等将其不良资产以资产包等形式委托收购方(四大AMC、地方AMC、非持牌AMC以及其他不良资产处置机构)进行专业化处置。

二级(处置)市场:

即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将其收购的不良资产包通过处置、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等方式与不良资产包债务人的关联企业、上下游企业或者财务投资者达成处置协议。

该过程同时涉及不良资产专业评估师、债务人评级机构、拍卖机构、律师事务所、信托、不良资产交易平台及第三方服务机构。

图表16:

不良资产收购处置市场运行简图

政策松绑持续催化,‚4+2+N‛模式逐步形成

政策松绑带来的持续催化以及地方AMC本身对于不良资产经营处置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们看好AMC行业发展的关键。

AMC作为不良资产处置行业的核心主体,其严格的准入门槛、较高的资金需求以及专业化的处置模式使得行业发展路径日趋明确,盈利逐步趋于稳定。

我国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逐步设立四大AMC接收处置银行业不良资产,随着中国信达、中国华融的上市以及2016年9月中国东方的股改完成,四大AMC金控平台转型升级之路完成过半。

2012年银监会发布的‚6号文‛(《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让管理办法》)明确了四大国有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省级政府设立或授权的资产管理公司为补充的‚4+1‛市场架构。

图表17:

‚4+2+N‛竞争格局

在AMC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发展,四大AMC都开始了各具特色的经营模式:

图表18:

四大AMC概况

信达的不良资产处置的营收和利润一直领先于其他三家,同时作为第一个获准处置地产等非金融类资产的不良资产处置机构,在房地产不良资产包处置方面经营丰富,此外,信达资产较早的引入战略投资者,早期资金优势明显。

图表19:

信达、华融不良资产处置收入一览(亿元)

华融相较于信达谨慎的不良收购态度较为激进,实施大客户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是通过与政府、大企业、大集团、大项目、大金融机构的合作关系,获得持续性的客户资源,其不良资产规模逐步超过了此前一直领先的信达,截止2016年中报,华融在不良资产领域的收入再次超越信达,达149.29亿元,同比增长11.8%。

长城重点服务中小企业,开发了中小企业财务顾问及不良资产收购综合服务业务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票据)等业务模块,截至2016年6月30日,集团总资产超过6,600亿元。

东方专注金融类业务,管理银行不良资产,自1999年成立以来,公司累计管理银行不良资产7,500亿元,回收现金1,400余亿元,有效利用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债权转股权、诉讼追偿、资产转让、结构化交易等多种技术手段,盘活金融资产、化解金融风险,建立了自身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与处置的专业优势。

同时公司业务从银行不良资产向非银行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不良资产延伸,从大批量的收购处置向对单个问题项目、单个危机企业或单个风险金融机构的重组运作转型,预期不良资产处置领域也作出努力。

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细则逐步落地,地方AMC业务拓宽

2016年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细则逐步落地,地方AMC松绑,‚4+2+N‛模式开启。

10月22日,银监会向省级政府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当中允许确有意愿的省级人民政府增设一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同时允许地方AMC债务重组、对外转让等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且对受让主体不受地域限制,同时鼓励民营资本入主地方AMC,行业模式进入‚4+2+N‛时代。

11月7日银监会下发《关于公布陕西省、青海省、黑龙江省、浙江省、上海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名单的通知》,地方AMC持牌机构增至32家,升级后市场竞争格局逐渐形成。

12月14日,‚深圳市招商平安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对外发布招聘广告,其由招商局集团有、中国平安人寿保险司、深圳市投资控股和中证信用合作组建,注册资本为30亿元,是深圳市以计划单列市成立的地方AMC,目前正在筹备当中,地方AMC持续发酵。

图表20:

持牌32家地方AMC

我们认为,与上一轮四大AMC政策性接受处置不同,升级后的市场格局对于具有区域性不良资产处置优势的地方AMC以及具有股东资源优势的非持牌机构竞争力提升起到较大的推进作用,不良资产蛋糕增大的同时效率收益有望同步提升。

AMC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手段及盈利模式

以四大AMC中上市两家两家中国信达和中国华融为例,目前我国不良资产的处置经营方式主要包括传统不良资产收购处置、收购重组、债转股、不良资产委托经营四种主要模式。

主要手段之一—收购处置

业务流程:

AMC通过公开竞标或协议转让方式承接不良资产包,主要收购来源为商业银行业不良贷款,处置手段主要包括二次出售(单户转让、打包转让)、债务人折扣清偿、债权重组、本息清收、破产清算、诉讼追偿、债转股等方式,其中对房地产等拥有较大升值空间的项目资源的债务人,AMC可能参与企业阶段性经营以便深度挖掘并提高资产价值。

收购处置模式业务周期通常在1~3年。

图表21:

收购处置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盈利模式:

收购处置模式主要获取不良资产债权清收收益、债务重组盈利以及再次买卖利差收益等。

我们认为,收购处置模式处置收益的实现与经济周期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当前经济形势下,若实体经济企稳复苏将有利于债权资产的价值回升,处置效率提升,收益存在较大上升空间。

图表22:

收购处置模式经营情况一览(亿元)

主要手段之二—收购重组

业务流程:

主要收购来源为暂时出现流动性困难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的关注类贷款、非银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和非金融企业应收账款),通过与债权人债务人分别达成协议的方式(与债权企业收购债权同时与债务企业达成重组协议),约定还款金额、方式、时间、抵押物以及还款时间。

重组模式主要采用更改债务条款、实施债务合并等方式,同样对于房地产、矿产等企业核心资产增值前景较好的不良资产参与运营,通过资产整合方式优化企业资产质量,利用风险重定价转移信用风险,从而盘活不良债权价值并修复企业信用,实现资产价值发现与提升。

图表23:

收购重组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盈利模式:

采用重组方式处置不良资产主要收益来源于重组过程中资产价值提升的重组溢价收益以及企业经营咨询顾问费用。

我们认为,重组模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以追求较高重组溢价,AMC企业的重估定价与资本运作价值提升能力是决定公司能否快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图表24:

收购重组模式经营情况一览(亿元)

本轮热点手段—债转股

业务流程:

AMC通过以股抵债等方式获得得企业不良资产,随后通过改善企业经营模式逐步提升企业资产价值,最终通过资产置换、并购、重组和上市方式等退出,实现债转股资产增值。

债转股整体依靠积极地资本化运作,提高证券化率推动企业资产流动性提升,同时对通过资产价值重估从而推动未上市股权的评估价值的提升,锁定未来退出收益。

对于在上市债转股企业中持有的股份,AMC可以通过二级市场逐步进行减持;对于非上市公司中的股份,主要退出方式包括其他股东增持、债转股公司回购和股份转让。

图表25:

债转股模式业务流程一览

盈利模式:

AMC主要通过上市等方式获得退出收益和分红收入。

我们认为,债转股模式主要依靠公司资本化运作能力,是否能有效提升债转股资产的证券化率,推动资产的流动性和潜在价值,使得未来上市资产价格以及未上市资产评估价值提升,将决定AMC是否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图表26:

债转股类不良资产经营情况一览(亿元)

隐形收益手段—不良资产委托经营

业务流程:

AMC接受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以及地方政府委托,对其不良资产进行管理和处置,主要业务包括经营、管理、清算或重組以及提供与不良资产管理相关的代理、咨询、顾问服务。

盈利模式:

AMC根据委托经营处置的现金回收情況获得委托佣金收益。

我们认为,目前来说此类不良资产处置规模较小,但在与政府以及机构企业合作同时,积累良好的客户关系,有望为其他几种处置方式提供便利。

图表27:

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情况一览(亿元)

不良资产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1)市场竞争增强,核心竞争力凸显:

随着地方AMC增设的落地,不良资产行业参与主体增多,行业竞争加剧,行业空间放量的同时,优质不良资产的获取以及运作能力将决定AMC公司是否能够在行业上升期快速成长,在对处置、重组、债转股以及委托经营四中核心模式的分析中竞争力发现,不良资产的重定价能力、资本化运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客户合作资关金成本系将成为不良领域最核心的竞争力;

图表28:

AMC核心竞争力分析定价能力

2)发展的区域趋势:

通过分析中国信达、中国华融的不良资产包收购情况我们发现,不良资产处置正呈现由北上广深向沿海及中西部拓展的趋势。

我们认为,北上广深不良资产在体量较大的同时竞争较为激烈,随着中西部地区不良资产逐步被挖掘,存量逐步上升,以及西藏等地方AMC的设立,区域化经营优势锁定AMC行业整体呈现有沿海向内陆再向西部地区逐步拓展的局面;

图表29:

中国华融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地区分布

图表30:

中国华融收购重组类不良资产地区分布

3)专业化:

地方AMC牌照放宽,持牌机构增多,行业有望向细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1.四大AMC依靠国家信用成本优势,在行业空间急剧膨胀,处置能力稍显不足的背景下,其不良资产二次销售有望放量;2.地方AMC双倍,业务范围拓展,区位优势逐步显现;3.非持牌机构,不良资产来源依靠四大及地方AMC转出放量,同时其自身高市场化程度有利于快速建立强大的资产盘整能力,抢占不良资产处置红利。

本轮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模式预测

图表31:

上一轮与本轮不良处置各主体业务范围对比

本轮政策导向下不良资产处置的可行性方式:

我们认为,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大背景下,借鉴欧美国家先进经营模式,不良资产处置可行性方式按企业情况可分为:

1.非僵尸企业—按照投资银行思维,着重对对资产进行改良,对企业经营模式改善,对不良资产资产进行深入价值挖掘以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