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663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二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期中综合检测

(二)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2016•高考全国卷乙)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晚期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王室及其他贵族利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时写刻的卜辞和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甲骨文的发现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

历史上,系统讲述商史的是司马迁的《史记•殷本纪》,但此书撰写的时代距商代较远;即使公认保留了较多商人语言的《尚书•盘庚》篇,其中亦多杂有西周时的词语,显然是被改造过的文章。

因此,胡适曾主张古史作为研究对象,可“缩短二三千年,从诗三百篇做起”。

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使商史与传说时代分离而进入历史时代。

特别是1917年王国维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史记•殷本纪》与《世本》所载殷王世系几乎皆可由卜辞资料印证,是基本可靠的。

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

甲骨文的发现也使《史记》之类的历史文献中有关中国古史记载的可信性增强。

因为这一发现促使史学家们想到,既然《殷本纪》中的商王世系基本可信,司马迁的《史记》也确如刘向、扬雄所言是一部“实录”,那么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所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恐怕也不是向壁虚构。

特别是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甲骨文资料证实了《殷本纪》与《世本》的可靠程度,也使历史学家开始摆脱困惑,对古典文献的可靠性恢复了信心。

甲骨文的发现同时引发了震撼中外学术界的殷墟发掘。

“五四运动”促使中国的历史学界发生两大变化:

一是提倡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古史辨派对一切经不住史证的旧史学的无情批判,使人痛感中国古史上科学的考古资料的极端贫乏;二是历史唯物主义在史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国学研究院讲授《古史新证》,力倡“二重证据法”,亦使中国历史学研究者开始注重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这些历史因素对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兴起具有催生作用。

1928年秋,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发掘殷墟,其最初的目的乃是继续寻找甲骨。

而第二次发掘时,已从主要寻找甲骨变成了对整个遗址所有遗存的科学发掘。

甲骨文的发现还大大加速了对传统的中国文字学的改造。

汉代以后中国的文字学家崇尚许慎的《说文解字》,传统的文字学主要是《说文》学;但由于北宋以来金石学的发展,特别是对金文的研究,已不断地用商周古文字对《说文》的文字学进行补充。

到了清代,对金石学的研究进一步深入,使《说文》的权威性受到了较大的冲击。

甲骨文的发现提供了汉字的早期形式,其构成离小篆甚远,多有象形、会意文字,令当时学者眼界大开。

《说文》以小篆为本解释字源的理论难以维持,从此中国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摘编自朱凤瀚《近百年来的殷墟甲骨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B.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到中国历史上存在过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C.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D.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20世纪20年代疑古思潮流行时期,一些历史学家对《世本》的可靠性将信将疑,认为其中记载的一些内容恐怕是虚构的。

B.旧史学的研究既缺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缺乏科学的考古资料,因而它受到古史辨派的无情批判。

C.王国维的“二重证据法”让中国历史学研究者认识到,在考证古史时不仅要注重历史文献的记载,也要重视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D.许慎的《说文解字》没有利用汉字的早期形式,而主要依据小篆来研究古文字,这使它在解释字源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尚书•盘庚》明显是后人改造过的文章,由此看来,尽管其中保留了许多商人语言,但是仅凭此篇仍不足以证实商王朝的存在。

B.若想证实司马迁在《史记•夏本纪》中记录的夏王朝与夏王世系的客观存在,还要依靠地下出土的新材料。

C.第二次殷墟发掘的目的发生了改变,是因为历史语言研究所认识到,除了甲骨之外,遗址的其他遗存也可以作为研究中国历史的材料。

D.直至殷墟甲骨文被发现,学者们探究先民的造字之法才有所凭依,从此中国的文字学就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杨播,字延庆,自云恒农华阴人也。

祖真,河内、清河二郡太守。

父懿,延兴末为广平太守,有称绩。

高祖南巡,吏人颂之,加宁远将军,赐帛三百匹。

播本字元休,太和中,高祖赐改焉。

播少修整,奉养尽礼。

以外亲,优赐亟加,前后万计。

进北部给事中。

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

未几,除龙骧将军。

与阳平王颐等出漠北击蠕蠕,大获而还。

高祖嘉其勋,赐奴婢十口。

迁武卫将军,复击蠕蠕,至居然山而还。

随车驾南讨,至钟离。

师回,诏播领步卒三千、骑五百为众军殿。

时春水初长,贼众大至,舟舰塞川。

播以诸军渡淮未讫,严陈南岸,身自居后。

诸军渡尽,贼众遂集,于是围播。

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水势稍减,播领精骑三百历其舟船,大呼曰:

“今我欲渡,能战者来。

”贼莫敢动,遂拥众而济。

高祖甚壮之,赐爵华阴子,寻除右卫将军。

后从驾讨崔慧景、萧衍于邓城,破之,进号平东将军。

时车驾耀威沔水,上巳设宴,高祖与中军、彭城王勰赌射,左卫元遥在勰朋内,而播居帝曹。

遥射侯正中,筹限已满。

高祖曰:

“左卫筹足,右卫不得不解。

”播对曰:

“仰恃圣恩,庶几必争。

”于是弯弓而发,其箭正中。

高祖笑曰:

“养由基之妙,何复过是?

”遂举卮酒以赐播曰:

“古人酒以养病,朕今赏卿之能,可谓今古之殊也。

”从到悬瓠,进爵为伯。

景明初,兼侍中,使恒州,赡恤寒乏。

出除安北将军、并州刺史,固辞,乃授安西将军、华州刺史。

至州借民田,为御史王基所劾,削除官爵。

延昌二年,卒于家。

子侃等停柩不葬,披诉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选自《魏书•杨播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B.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C.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D.乃为圆陈以御之/身自搏击/斩杀甚多/相拒再宿/军人食尽/贼围更急/高祖在北/而望之既无舟船/不得救援/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关于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人际关系及社会秩序的一整套规范。

B.华阴子是高祖作为恩宠赐予杨播的爵位,子表示爵位的等级,华阴表示封地的名称。

C.上巳是古代节日名,汉以前定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修禊之俗,以祓除不祥。

D.朕表示第一人称代词“我”,是古代最高统治者专用的自称,太后听政时亦可自称联。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播出身显贵,世代为官。

他的祖父、父亲均官居太守,他的父亲曾因任期之内政绩卓著,官吏百姓无不称颂而得到高祖的嘉奖。

B.杨播善战有谋,屡建战功。

曾与阳平王元颐从漠北进击蠕蠕,大获全胜而还;在随皇帝南征回师时,率军殿后,待诸军渡河后,方突围过河。

C.杨播长于箭术,获得赞誉。

在一次赌射中,在元遥射中箭靶正中心时,杨播不甘示弱,弯弓而发,正中箭靶。

高祖以养由基作比,夸赞他的箭法。

D.杨播借占民田,被削官爵。

杨播在担任地方官时,虽能救济抚恤穷困百姓,但却借占百姓的田地为己用。

因此被御史王基弹劾,免去官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诏播巡行北边,高祖亲送及户,戒以军略。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侃等停柩不葬,披拆积年,至熙平中乃赠镇西将军,并复其爵。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

酒徒一一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洲烟雨②。

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 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

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②占断:

占尽。

洲烟雨:

指长满草、烟雨空蒙的风光。

③镜湖:

鉴湖,在今浙江绍兴。

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

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诗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表达了身不能共处,心却能相通的意思。

白居易的《琵琶行 并序》中与之意思相近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交代了蜀地最终打通道路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商隐《锦瑟》中反映诗人当时心境迷惘,只能在回忆中打发时光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担水的

贾大山

老魏是个担水的,一条担杖两只木筲,是他吃饭的家当。

那时没有自来水,城里的每一条街道上,有两眼公用水井,每天早晨和黄昏,井台上就站满了人,有担水的,有抬水的。

那些没有劳力的人家,或是有劳力自己懒得担水、抬水的人家,就雇一个担水的,一担水二百钱(旧币,等于现在二分钱)。

担水也是一个职业。

老魏在西大街担水。

西大街路北里,有一眼古井,东、北两面是人家的墙壁,西、南两面,短墙环绕,亭台似的。

井台上青石墁地,井口的石头上有两道深深的沟,是井绳和岁月留下的痕迹。

井很深,水很甜,老魏就从这里打水。

老魏高大身材,浓眉大眼,脸上有一些络腮胡子。

夏日赤膊,冬天穿一身薄薄的黑布棉衣,肩上总是搭着一块抹布似的手巾,他的年岁不小了,可是力气很充足,干活利落又热闹。

朝井里“放筲”的时候,手不换辘轳注]把儿,任那辘轳自己欢快地旋转着。

筲到水面了,用手把井绳猛地一逮,一摆两摆,扑通一声,一筲水就灌满了。

担起水来,眼睛显得更大了,虎视眈眈的,一副奋勇向前的模样……

老魏供应着许多人家喝水,除了西大街,府前街上也有雇他担水的。

有一年夏天,我家房东也想雇他担水:

“老魏,给我担水吧,一天十担。

“十担?

“浇花儿,近,钱不少给。

我家房东是个财主,土改的时候,“愿”了不少房屋,保留下一座小花园儿。

那座花园儿就在井台对面,里面有一座假山,种着一些花木。

老魏想了一下,不干,他说他只伺候人,不伺候花儿。

老魏依然给人们担水,路近的二百钱一担,路远的也是二百钱一担。

吃老魏的水,不用付现钱,十天结算一次也行,半月结算一次也行。

谁家雇他担水,他便扔下一句话:

“账,你记吧!

“你也记吧,以防差错。

“错不了,一个凉水!

”他说。

老魏没有账簿,用户也没有账簿。

所谓记账,就是他担一担水,用户拿粉笔画一道杠儿。

有的画在墙上,有的画在树上,有的画在水缸上。

结算完了,擦掉,重画。

夏日的中午,我们放学回家的路上,经常碰见他担水。

我们一嚷口渴,他就把担子放到树凉儿里,让我们喝水。

我们喝足了,他就把那担水泼掉了,再去打一担。

我们谢他,他呵呵一笑,还是那句话:

“不谢不谢,一个凉水!

他所卖的,好像不是力气,只是凉水。

老魏除了担水,还管给人捞筲。

那些自己担水、抬水的人家,不小心把筲掉到井里了,就去请老魏。

他有一副捞筲钩子,形状像船上的锚,系在一条绳子上。

井台上不忙了,也就把那捞筲钩子抛到井里,手握绳端,慢慢地打捞。

那也真是一种技巧:

闭着眼睛,屏着气息,一会儿捞上一只,一会儿捞上一只——那些沉落井底一两年的铁桶、木筲,也出人意外地重见天日了。

他把它们捞上来,用水冲洗干净,打满水,“一”字儿摆在井台上,等待失主认领。

失主们给他钱,他也不要,一定要给,他就急了,嚷:

“我是担水的,担水的不挣捞筲的钱!

如果给他一点儿吃的,他就要了。

老魏没有妻室,没有拖累,净吃好的。

他天天早晨坐在麻糖铺里,吃麻糖、喝豆浆,中午吃马蹄儿烧饼、喝豆沫。

他最爱吃马蹄儿烧饼了,一买就是五六个。

那些游手好闲的人(那时叫作懒婆懒汉),看见他吃马蹄儿烧饼,就说:

“老魏,你的生活倒不错呀!

“是。

”他说,“咱们城里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你得卖力气!

他相信自己的力气,更敬重那眼水井。

每年腊月底,他总要到我父亲的小铺里,买一张黄纸、一股高香、一对蜡烛。

他把那黄纸在柜台上裁了,让我父亲洗了手,写几个毛笔字:

井泉龙王之神位。

除夕把那神签贴在辘轳石上,焚一股香,点一对蜡烛,摆一些供果。

黑暗里,那香着得欢欢的,像一朵静静开放的莲花……

担水的没有行会,但是到了除夕,他们都会这么做,像药行供奉药王,木匠行供奉鲁班,理发行供奉罗祖。

可是,后来人们不雇担水的了,全是自己担水吃,或是抬水吃。

原因是解放好多年了,雇人担水,像雇“洋车”一样,有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嫌疑。

老魏不担水了,井台上显得冷清了许多,再也听不到那欢快的声音了。

(有删改)

【注】 辘轳:

汉族民间提水设施,流行于北方地区。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小说以孩童的视角叙述老魏的生活经历,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担水也是一个职业”,反映了当地市民的懒散习气。

B.小说善于捕捉日常生活的细节,如描写老魏打水的动作与捞筲的神态,一动一静,细腻地表现了老魏富有美感的熟练技艺。

C.老魏说“遍地是马蹄儿烧饼”,是在强调只要肯出力气,就能生活得很好,突出了他对好吃懒做之人的嘲弄。

D.小说运用比喻等手法,形象地写出了祭神香火的旺盛,侧面表现了老魏对水井的敬重心理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E.小说通过人物对比的方法塑造了老魏的形象,并借助直接议论的方式发掘出理性的思考和见解,从而升华主题。

(2)小说中的老魏有着怎样的特征?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行文舒缓,叙事平淡,这样写对表现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认为,这篇小说与沈从文《边城》的创作意图相似。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理由。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演员于是之

于是之在选择角色的时候,有自己的一套标准。

“演员们不想演的角色并不一定是配角。

比如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我就喜欢演那个只有十几句话的吕若冰,而不喜欢演那个队长刘海清……”于是之曾在《我们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一文中写道。

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至今仍是于是之的“绝唱”之一。

在那部戏中,于是之扮演配角老车夫老马。

老马累计出场时间不过十分钟,第二次出场甚至没有台词,第一次出场,主要动作是在风雪夜进屋,踉跄昏倒。

于是之一上场,似乎就给能坐上千人的首都剧场带进一股寒气。

他头上扎着破旧的白毛巾,花白的眉毛、胡子上似乎带着霜。

进门踉跄两步,打着寒噤,上牙碰下牙,唇口已然冻木……

演配角,于是之的功夫一点也不少下。

他说过,为演老马他写的申请的字数比老马的台词还要多。

更重要的是,他懂老马。

早年,穷苦人冬天出门没有棉裤,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腿上,外头罩一条单裤。

裹了报纸,关节的灵活度受限,步子发僵。

于是之演老马,步态如何趔趄的依据就是打这来的。

“他没让你看到那个报纸,但他的表演已经把报纸和报纸后面那一片生活概括在内了。

”1961年从中央戏剧学院毕业,跟于是之同台演过戏的林兆华说。

在老马之前,于是之经历过冰火两重天。

《龙须沟》里的程疯子让26岁的于是之尝尽成功的喜悦,《雷雨》里的周萍又让他跌入自卑的深谷。

于是之和程疯子投缘。

“我爱我这角色……照我现在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水平,我还不能有胸襟去爱许多人,许多角色。

剧本的第一遍朗读,已经把我带到生我长我的地方……我的杂院生活,叫我体贴我的角色,同时也给我一种责任:

他们要我替他们打抱不平,替他们诉苦……倘若我是一个对人生漠不关心的人,我就一辈子也别打算成为演员了。

”于是之在《我演程疯子》中写道。

为演好程疯子,于是之看《立言画报》《名伶百影》,咂摸旧艺人的表情;向侯宝林、“白派”京韵大鼓代表人物白云鹏请教;上茶馆、钻胡同,寻访单弦艺人、京剧二路角儿;从朋友眼角的鱼尾纹“化”出程疯子的眼神;从白云鹏说话用手指点三下以示强调的习惯动作里“长”程疯子的手势……

“形”之捕捉与“神”的建构同时进行。

老舍先生说,程疯子“原是有钱人,后因没落搬到龙须沟”,于是之将程疯子精确定义成庶出的旗人子弟,没落之后曾唱单弦为生。

《程疯子传》洋洋洒洒六千余字,几乎是一篇上好的小说的开头。

白描手法被时年26岁,正式学历仅到初中的于是之运用得得心应手,不让老舍、汪曾祺。

《龙须沟》攒下的“家底儿”到了《雷雨》却全无用处。

少年时,同龄人让于是之看《少年维特之烦恼》,于是之冷冷地说:

“我没有少年。

”那时,于是之已经失学,在日本人的仓库里作“华人雇工”,每天从破败的宣武门下走过,感觉自己的少年“叫宣武门给吃了”。

正如当年无法理解维特“还烦恼什么”一样,于是之无论如何也理解不了周萍在豪宅里的苍白生活和他在两个女人之间的周旋。

《雷雨》的惨败,甚至让《龙须沟》成为耻辱。

从1954年到1957年,于是之的表演停滞了两三年。

1956年秋天,于是之听老舍说:

“我写了一个新戏,主角的台词几百句,从小演到老。

”于是之没说话,但心里已经憋着劲儿要演这个“从小到老”,有“几百句”词的主角了。

这个“主角”是《茶馆》里的王掌柜。

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不好演,如果演不好,这个角色就是一个大龙套。

于是之没有让王掌柜成为龙套,而让他成为了自己当之无愧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在茶馆里,我为人沏茶送水的动作比较多。

虽然不经常被人注意,但我总要认真去做。

因为我尝到了其中的好处,在一个小的真实上,丢掉了信念,就会影响随之而来的主要的戏,叫你失去了大的真实……”这是于是之在《茶馆》中悟到的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摘编自石岩《演员于是之,领导于是之》)

相关链接:

①于是之(1927~2013),话剧表演艺术家,在《龙须沟》《骆驼祥子》《茶馆》《洋麻将》等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经典的舞台艺术形象。

他的表演风格本色自然、含蓄深沉且富含诗意。

(摘自XX百科)

②究竟怎么演?

一字一泪,哭腔哭调地演,还是另外的演法?

研究一下生活吧。

王利发这时一定不愿意哭,他要控制住自己,并在亲人面前装作轻松,当儿孙们欲哭时,他甚至还要申斥,为的是要他们迅速逃出这灾难的虎口。

因此这个悲剧的小片段,就不能直接去演那个“悲”,而要多演那个对“悲”的“控制”,甚至强作欢笑。

这么演就可以较含蓄些,也可能更感人些。

(摘自于是之《演“王利发”小记》)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于是之选择角色不以是不是主角作为标准,在老舍先生的《青年突击队》中,他选择演的就是配角吕若冰,而不是主角刘海清。

B.在演《骆驼祥子》时,为使人物符合生活真实,于是之把报纸一层一层地裹在自己的腿上,让自己表演时能步子发僵,步态趔趄。

C.于是之演程疯子追求形神兼备,他不仅通过各种途径来揣摩程疯子的外形,更写了六千余字的《程疯子传》来把握人物的内在精神。

D.有人认为《茶馆》里的王利发只是一个大龙套,但于是之却让这个龙套人物成为了自己的代表作,成为了中国话剧舞台的不朽经典。

E.本文通过介绍于是之话剧表演生涯中对几个经典角色的成功塑造,表现了这位经历过挫折的话剧表演艺术家不懈的艺术追求。

(2)于是之在《骆驼祥子》中的表演为什么能成为他的“绝唱”之一?

请结合文章简述原因。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于是之的表演不在任何小的真实上丢掉信念,在文章中有哪些具体表现?

请简要说明。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于是之成为话剧表演艺术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