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73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docx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七年级一班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和运用。

(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禀告(bǐng)姊妹(zǐ)论语(lún)玷污(diàn)

B.雏形(chú)嬉戏(xī)堕落(duò)泯灭(mín)

C.报酬(chóu)鬓角(bìn)蹂躏(lìn)风韵(yùn)

D.懊恼(ào)洗濯(zhuó)诅咒(zhòu)点缀(zhuì)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

B.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C.月的阴晴圆缺不再各具风韵,反倒险象叠生,勾起了无穷的得失之患。

D.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天空的使者——鸟,也会教给那些留心它们的人许多本领。

②我一直于科学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

③无论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的水分。

A.观察沉迷充足B.观看沉醉充沛

C.观察沉醉充足D.观察沉迷充沛

4.对下列句子中使用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1)这景色不见得很美,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

(2)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3)我们的同伴都在吸露,都在玩凉凉的云。

(4)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

A、比喻比喻拟人排比B、比喻拟人拟人排比

C、夸张比喻拟人排比D、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B.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C.赵本山夸张而诙谐的表演让观众们都忍俊不禁。

D.小李和小王赛跑,他比他跑得快。

二、非选择题(共19分)

6.、用横线画出每一组的错别字,并在后面括号里写出正确的字(5分)

(1)多愁善感突如奇来碌碌终生绝处逢生()

(2)可望不可既回味无穷不可磨灭玲珑剔透()

(3)具体而微多姿多彩天灾人祸险像迭生()

(4)无忧无虑心矿神怡举世无双心痛如割()

(5)异国他乡得失之患猝然长世问心无愧()

7.默写(11分)

(1),青山郭外斜。

(2),禅房花木深。

,潭影空人心。

(3)烟笼寒水月笼沙,。

(4)何当共剪西窗烛,。

(5),随风直到夜郎西。

(6)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7)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

(8)子曰:

“岁寒,。

(9)已所不欲,。

8.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父母读了这封没有标点符号的信后,一个笑一个哭。

请根据这两位父母的不同理解,分别给信加上标点符号。

(2分)

哭: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

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2分)

例:

理想是罗盘,能帮助船长把握前进的方向。

仿句:

书籍是,。

10.我们读过《伊索寓言》的很多寓言,请写出几个读过的篇目(至少三个),并写出一则寓言的寓意。

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题

(一)、回忆文言文《论语》十则,完成10—14题(共15分)

填空(7分)

(1)《理想》的作者是我国著名现代诗人。

(2)《论语》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书,共20篇,是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

(3)孔子,名,字,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家、家。

(4)我国古代四书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

A.不亦说乎?

()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C.传不习乎?

()D.其恕乎()

11.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2分)

A.任重而道远。

B.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温故而知新……D.学而时习之。

12.下列句子中理解错误的一项()(3分)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是从个人修养角度谈为人的态度。

B.“吾日三省吾身”强调每天自我反省,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对品德修养的重视。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强调要当老师就必须“温故”,从而“知新”。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强调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即要有谦虚的学习态度。

13.这六则语录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至少写出两个):

(2分)

14.翻译下面语句。

(4分)

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句子(5分)

(1)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

(2)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有老老实实态度的句子

(3)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

(4)强调责任重要的句子

(5)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

5、简要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两句让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4分)

 

6、“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

你是怎样看待这一观点的?

(4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5—17题。

(共8分)

他家在岛上有一所美丽的小房子。

在鲈鱼钓猎开禁前的一天傍晚,他和妈妈又来钓鱼。

安好诱饵后,他将鱼线甩向湖心,湖水在落日的余辉中荡起道道涟漪。

当月升中天的时候,那波纹又变成了银白色的,景色十分优美。

突然,钓竿的另一头儿沉了下去。

他知道一定有大家伙上钩了,便急忙收起鱼线。

母亲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儿子娴熟的动作。

终于,孩子小心翼翼地把一条竭力挣扎的大鱼拉出水面。

好大的鱼啊!

在此之前他还没见过这么大的鱼呢。

它是一条鲈鱼。

母亲和儿子紧盯着这条漂亮的大鱼。

月光下,美丽的鱼鳃一吐一纳地翕动着。

妈妈打开手电筒看看表,已是晚上10点了——但距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

“                    ”母亲说。

“不,妈妈!

”孩子哭了起来。

 “还会有别的鱼的。

”母亲安慰他。

 “再没有那么大的鱼了。

”孩子仍然伤感不已。

 他环视了湖的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

他又看看母亲。

虽然没人看见他们,也没有人知道这事,但他从母亲的脸色中知道她的决定是不可更改的。

于是,他只好慢慢解开大鱼嘴上的鱼钩,把它放回水中。

夜色中,那鲈鱼抖动它肥大的身躯慢慢游向湖水深处,渐渐消失。

    孩子回想起刚才钓上大鱼时兴高采烈的情景,就像做了一场梦。

    这已是34年前的事了。

今天那孩子已经是纽约市一个很有成就的建筑师了。

母亲的小房子还在那个湖心岛上,他还是常到那里钓鱼。

他说得对,他再也没能钓到那天夜晚钓上的那样漂亮的大鱼,但他却为此终身感谢母亲。

在以后的生活中他碰到过许多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但从未因无人知道而放松自律,有损公德。

他通过自己的诚实、勤奋、守法,仍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事业上成绩斐然。

他至今仍怀念母亲那一晚对他的教诲,并常常对他的儿子和女儿讲起这件平常而又动人的小事。

(摘自《没有钓到的大鱼》)

13、在下面两句话中选出最恰当的一句放在原文画横线处,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

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

     ②孩子,你把它放回去好吗?

答:

应选(     ),理由是

14、“他环视了四周,月光下,已看不到一条渔船和一个钓鱼人。

”这句话有什么表达作用?

(3分)答:

15、阅读最后一段,注意画线部分“类似那个夜晚的问题”,你能否说说“那个夜晚的问题”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3分)

答:

16、文中“没有钓到大鱼”和“依然能钓到生活中的大鱼”中的“大鱼”各指什么?

(4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3题。

(13分)

2019-2020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测试题

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

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

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

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

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

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

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

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⑤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

"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

"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

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⑥"跑了!

跑了!

"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

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

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

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次将它生擒。

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⑦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

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

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⑧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

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⑨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

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

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

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⑩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

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

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⑾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

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⑿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

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

"别,别,别动它!

"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⒀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

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1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语境义。

(3分)

⑴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惟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倔强:

⑵我几乎是在下意识的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第一个“鞠躬”:

              

第二个“鞠躬”:

19.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2分)

20.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2分)

21.文中第⑺段,儿子曾急切叫道“跑了,跑了”,第⒀段,儿子却连忙喊“别,别,别动它”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了儿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22.文章题目能否改成“向那只蚂蚱鞠躬”,为什么?

  (2分)

23.通过阅读本文,请举例谈谈你对“生命”的理解。

(2分)

四、作文(30分)+书写3分

24.题目:

第一次

要求:

(1)把题目填充完整再写作;

(2)详细叙述你某个第一次的经历,真实地表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

(3)不少于600字。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语文考试参考答案

1、B

2、C

3、C

1、B

2、C

二、

6.

(1)即

(2)举(3)虑(4)剔(5)猝(6)益(7)愧(8)旷

7、默写

(1)绿树村边合

(2)曲径通幽处

山光悦鸟性

(3)夜泊秦淮近酒家

(4)却话巴山夜雨时

(5)我寄愁心与明月

(6)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思而不学则殆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勿施于人

8、标点

哭: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笑:

儿子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

9、仿造句

三、阅读题

(一)文言文

10、A通“悦”,愉快B真诚,诚实

C老师传授的知识D大概

11、A

12、C

13、成语:

死而后已、温故知新、任重道远、

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答对两个即可)

14.翻译:

(略,见参考书)

(二)13、①,这句话中的“得”字表明母亲的语气十分坚决,没有丝毫可以商量的余地。

14、更加衬托出母亲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15、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你能否依然注意自律,不做有损公德的事。

16、前者指的是从湖里钓出的大鲈鱼,后者指的是事业上的成功。

(三)现代文《向生命鞠躬》

18.(3分)

(1)生命力顽强

(2)①向前微微弯腰行礼;

  ②表达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对孱弱而顽强的生命的敬佩之意;对伤害生命的行为的愧疚、自责。

19.(2分)我与儿子爬山时,发现并捉住蚂蚱,用草秆穿透其身体给儿子玩。

蚂蚱脱逃,我再次捉住蚂蚱仍用草秆穿透其身体,蚂蚱艰难脱逃。

我向顽强的生命鞠躬。

20.(2分)交代蚂蚱生存的自然环境,突出蚂蚱生命的顽强。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为下文的悲壮作铺垫等可酌情给点分)

21.(2分)“叫”是儿子希望爸爸重新捉住逃跑的蚂蚱;“喊”是害怕我再去捉蚂蚱,可见蚂蚱顽强的精神、求生的欲望也震撼了两岁的儿子,使他不想再伤害它,并对它产生了崇敬之情。

22.(2分)文章题目更有广度和深度。

这只蚂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作者向它鞠躬其实是向顽强的精神,顽强的生命鞠躬。

23.(2分)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

但一定要结合实例,围绕生命力的强大和值得敬畏或值得珍惜来谈

(四)作文

可参照中考的评分标准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