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841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docx

浙江省杭州滨江区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科学期末考试

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检测

七年级科学

考试须知: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的密封区内填写班级、学号、姓名、考场号和座位号。

3.所有答案都必须在做答题卷规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与答题序号相对应。

4.不能使用计算器。

试题卷

1、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略

2.下列观察符合科学要求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宇宙中的恒星

【B】发生日食时用望远镜观察太阳

【C】观察细胞时有客观、规范的记录

【D】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不用记录

【答案】C

【解析】略

3.“黑面琵鹭目前在全世界只剩下数百只,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此叙述属于(  )

【A】提出问题

【B】观察记录

【C】建立假设

【D】设计实验

【答案】C

【解析】提出问题是指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一定是问句“?

”)。

进行试验是根据制定的计划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的过程。

作出假设是指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黑面琵鹭目前在全世界只剩下数百只,可能是人类滥杀的结果”这是科学探究中作出的假设的环节.该选项符合题意.

4.2018年11月26日,科学家贽建奎宣布,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于11月在中国健康诞生,下列对此评价合理的是()

【A】说明中国科学家的科研水平远超欧美国家

【B】基因编辑后的婴儿将来免受一切疾病的困扰

【C】这项临床操作属于典型的运用科学知识造福人类的行为

【D】修饰后的基因可能流入整个人类基因库中,具有巨大的技术风险和伦理依据

【答案】D

【解析】略

5.凭你的生活经验,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某中学生的100米赛跑的成绩是13秒

【B】我们上课的教室面积约为260平方米

【C】两只鸡蛋的质量是100克

【D】杭州今年夏天的最高气温接近40℃

【答案】B

【解析】常识,一般的教室面积是40-60m2

6.如右图是标有380mL小瓶装的农夫山泉,小滨想测量其实际装有的水量,则

向实验室老师借用量筒最合适的是()

【A】380mL的量筒

【B】500mL的量筒

【C】1000mL的量筒

【D】250mL的量筒

【答案】B

【解析】略

7.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如果操作不当,会使测量值有偏差,这是应该避免的。

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用托盘天平测质量时,未将天平调平就直接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

【B】用体温计测体温前,没有用力甩体温计,测量值可能会偏小

【C】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刻度尺没有与被测物平行,测量值会偏小

【D】用累积法测细金属丝直径时,若绕线时不紧密,测量值会偏小

【答案】B

【解析】A.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右时,就开始称量,说明在未加砝码时,右边已经重了。

在称量时,左物右码,若右盘中加入m克砝码,只有左边加入多于m克的物体才能使天平达到平衡,则实际称量的物体的质量是大于m克,即测量值与物体的实际质量相比偏小。

同理,当指针不在分度盘中央而偏左时,就开始称量,测量值可能会偏大,故A正确;

B.当使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体温时,如果所测温度高于体温计原来的示数,温度计的液柱会继续上升,如果所测温度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值,温度计的示数就是原来温度值,所以测量值不可能会偏小,故B错误;

C.若尺子没有与被测物体平行而是向下倾斜了,被测物体的末端对应的刻度大于其实际长度,即测量结果偏大

D.若在绕金属丝时,没有密绕而是留有间隙,会使测量的线圈长度偏大,导致测得的直径偏大,故D错误。

故选A.

8.近日,一位机器人导购员“小新”亮相杭州新华书店,大大的眼睛和圆圆的小嘴巴看起来十分可爱。

“小新”能为顾客提供查书、找书等导购服务,并能唱歌、与小朋友聊天、如此萌的导购员自然成为了孩子们的最爱。

下列关于该“小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能说会道”所以属于生物

【B】有“脸部”表情所以是动物

【C】能“听懂”语言所以有神经组织

【D】无新陈代谢故无生物的基本特征

【答案】D

【解析】略

9.苋菜是人们常见的蔬菜,炒苋菜时汤会变红,其红色物质主要来自细胞内的哪一结构(    )

【A】细胞质

【B】细胞核

【C】细胞膜

【D】液泡

【答案】D

【解析】A、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结构,活细胞的细胞质具有流动性,从而加速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

B、细胞核里含有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染色体等,这些物质不是液汁状的.

C、细胞膜是一层薄而透明的膜,保护细胞,控制物质的进出,它的主要成分是脂类与蛋白质等.

D、液泡在细胞质里,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苋菜的液泡中有红色的物质,做汤时细胞破裂,红色的物质流出来使汤变红.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10.若用一台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

试问其中视野最暗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进入的光线越少,视野也越暗。

C项的细胞体积最小,说明放大倍数最小,视野最亮;D项的细胞体积最大,说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最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11.图中,通过下列哪项操作能实现视野“甲”到视野“乙”的变化?

(  )

【A】调节遮光器换用大光圈

【B】调节反光镜换用凹面镜

【C】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D】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并换用高倍物镜

【答案】D

【解析】D项,视野甲细胞的位置偏向左下方,视野乙细胞的位置在视野中央,并且细胞增大,这是在低倍镜观察到物像后换用高倍物镜观察的结果,视野中的细胞偏左下方,为使物像刚好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往左下方移动,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换用大光圈只能改变光线强弱,故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换用凹面镜只能改变光线强弱,故B项不符合题意。

C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目镜中看到的细胞的位置会向左下方移动,不会像乙图一样出现在视野中央,故C项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12.如图所示,图中是植物的不同组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片中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为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

【B】苹果中果肉形成的组织与图3相似

【C】叶片中运输水分的组织与图1相似

【D】嫩芽的分生组织与图4相似

【答案】B

【解析】略

13.白马湖公园二期公园里种植了很多漂亮的海棠树,关于其结构层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细胞→器官→组织→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C】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D】细胞→器官→组织→系统→个体

【答案】B

【解析】

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再组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

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

因此水稻等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14.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单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类动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A、鸭子体表被覆羽毛,体温恒定,属于鸟类;A不符合题意;

B、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水中产卵;B不符合题意;

C、蛇体表有细鳞,在陆地上产卵,属于爬行动物;C符合题意;

D、鲤鱼用鳃呼吸,水中产卵.D不符合题意.

15.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钱塘江中的河虾

【B】西湖中的甲鱼

【C】白马湖公园的蚯蚓

【D】湘湖里的河蚌

【答案】D

【解析】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是软体动物

15.下列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钱塘江中的河虾

【B】西湖中的甲鱼

【C】白马湖公园的蚯蚓

【D】湘湖里的河蚌

【答案】D

【解析】河虾属于节肢动物;甲鱼为爬行类两栖动物;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只有河蚌是软体动物,故选D

16.下列关于单细胞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大

【B】单细胞生物不能独立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C】单细胞生物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D】草履虫虽然结构简单,但它能及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答案】D

【解析】解:

A、多细胞生物的细胞不一定比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大,细胞的大小和是否是多细胞生物无关,同为多细胞生物,其个体上不同功能细胞大小也各不相同,错误。

B、单细胞生物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例如草履虫依靠口沟完成取食,错误。

C、单细胞生物对人类有的有害,有的有利,如草履虫能净化污水,错误。

D、草履虫虽然机构简单,但它能及时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正确。

故选:

D。

17.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B】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C】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仅指动物种类的多样性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惜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

【答案】C

【解析】A、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A正确。

B、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意义的。

不可能有单独存在的生物个体,生物之间总是彼此联系,互相影响,所以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有意义。

B正确。

C、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建立自然保护区,D正确。

故选:

C。

18.右图中ABCD四点位置,与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答案】B

【解析】赤道的周长是四万公里,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而与所处地点的经度无关.根据题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B.

19.2018年11月26日早晨7点57分,台湾海峡海域发生6.1级地震,这是一次罕见的地震,属于板块内地震,是因为台湾东部海域的地震应力慢慢传递,传到台湾西部海域板块并累积,直至释放出来。

此次地震引发的主要原因是()

【A】行驶船只的影响

【B】海浪的冲刷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

【D】台风的影响

【答案】C

【解析】根据题意,该地震是由于板块碰撞和张裂所产生的应力传递并积累,最终导致地震的爆发.其他选择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

20.如图是桐庐垂云通天河景区的景观,塑造溶洞内景观的地质作用和景区主要岩石类型分别是()

【A】风力侵蚀岩浆岩

【B】流水侵蚀沉积岩

【C】冰川侵蚀变质岩

【D】海浪侵蚀沉积岩

【答案】B

【解析】产生溶洞景观的地质作用为流水侵蚀故,溶洞内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流水侵蚀后所形成的沉积岩。

故选:

B。

21.下列有关地球的说法中,符合事实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地球由内向外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

【C】地壳和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岩石圈

【D】地球的岩石圈好像由七大板块拼好的“七巧板”

【答案】C

【解析】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故A错误.B、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故B错误.C、岩石圈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共同组成.故C正确.D、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又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故D错误.故选:

C.

22.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真金不怕火炼

【B】百炼方能成钢

【C】纸里包不住火

【D】玉不琢不成器

【答案】D

【解析】A、真金不怕火炼是因为金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在高温下发生变化;B、百炼方能成钢是指将铁与混合物通过高温煅烧发生化学反应才成钢;C、纸遇火会燃烧,为纸的化学性质;D、玉不琢不成器是通过物理方法雕琢玉石,与化学性质无关,故选D

23.作为质量标准单位的国际千克原器,百余年来因表面遭污染而增重约50微克。

2018年11月6日,在新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通过投票,正式让国际千克

原器退役,改以普朗克常数(容号是h)作为新标准来重新定义“千克”,若使用增重后的国际千克原器测量物体质量,测量值跟真实值相比将()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测量方法用天平称量,由于千克原器增重,千克原器的实际质量增加,但测量时读取数值仍不变,即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故选B

24.冬天,天一冷,小金就喜欢吃火锅;而到了夏天,天气一暖和,小金就喜欢吃雪糕。

小金也观察到,火锅沸腾时会冒“热气”,而吃雪糕时,雪糕周围会冒“冷气”。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生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冷的雪糕液化成的小水珠;吃火锅时碗里冒“热气”是碗里蒸发出的水蒸气,在上升过程中,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所以它们的本质是相同的,都属于液化现象.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故选:

D。

25.大自然中关于霜、云、雾、露的形成,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B】雾是大量的水蒸气漂浮在空气中形成的

【C】露是大量的小冰晶吸热熔化成的小水珠而形成的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大量的小冰晶

【答案】D

【解析】A、云是水蒸气升入高空时遇冷液化形的小水珠和凝华形成的小冰晶,不符合题意;

B、雾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液化的小液珠,不符合题意;

C、露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不符合题意;

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的小冰晶,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故选D

26.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a、b,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cm3、12cm3。

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8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5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8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5g/cm3

【答案】A

【解析】根据密度公式ρ=m/V,已知a、b两球的质量和体积,则a球的密度为ρa=ma/Va=128g/16cm3=8g/cm3,b的密度为ρb=mb/Vb=60g/12cm3=5g/cm3;因为ρa大于ρb,所以实心球是a,制作这两个球的材料密度是8g/cm3,故A正确。

27.如图所示,在甲、乙两个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甲容器中的酒精消失了,乙容器中的水减少了许多。

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A】酒精和水都会蒸发

【B】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C】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有关

【D】以上结论都能得出

【答案】D

根据题中条件可知两种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相同,而液体的种类和表面积不同,因此导致蒸发的快慢不同的因素是液体的种类和液态表面积的大小,所以该实验可以说明选项ABC,故D正确。

故选D.

28.小阳从下面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表中,分析归纳出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一些常见物质的比热容J/(kg⋅℃)

4.2×103

水银

0.14×103

玻璃

0.84×103

钢铁

0.46×103

2.1×103

酒精

2.44×103

木材

2.4×103

0.39×103

煤油

2.1×103

沙石

0.92×103

0.88×103

0.13×103

蓖麻油

1.8×103

干泥土

0.84×103

【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比湿泥土升温慢

【B】从节能角度考虑,烧开水用铝壶比铁壶好

【C】不同物质的比热容都不一样

【D】测量小质量物体的温度时适宜用水银温度计

【答案】D

A.在阳光照射下,干泥土的比热容比湿泥土的比热容小,吸收相同的热量升温较快,故A错误;

B.质量和初温都相等的铁和铝,铁的比热容较小,吸收相同的热量,铁壶升温较快,所以用质量相等的铁壶和铝壶烧开水,从节能角度考虑,选用铁壶较好,故B错误;

C.从表中可知,冰和煤油的比热容一样,干泥土和玻璃的比热容一样,故C错误;

D.从表中可知,水银的比热容比较小,当温度变化相同时比其它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少这样,一方面不会影响被测物体的温度,另一方面吸收相同热量时,比其它物质的温度改变量大,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明显,故D正确。

故选D.

29.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其他条件均满足),下列合金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的是(  )

【A】Fe一Cu合金

【B】Mg一Fe合金

【C】Na一Al合金

【D】Fe一Al合金

【答案】D

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加热到某一定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说明两者可以同时处于熔化状态下.

A、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铜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B、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镁已经处于气体状态,不宜采用上述方法制取.

C、当熔点较高的铝开始熔化时,钠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D、当熔点较高的铁开始熔化时,铝也处于液体状态,所以可以加工合金.

故选B.

30.下列动物中,在其一生中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呼吸器官的是(  )

【A】哺乳动物

【B】两栖类

【C】鱼类

【D】鸟类

【答案】B

【解析】

A、哺乳动物的呼吸器官是肺,A错误.

B、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主要靠肺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但由于肺的结构简单,需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的皮肤具有光滑湿润、密布毛细血管的特点,必须生活在潮湿的环境,而冬眠期间的青蛙不吃不动,靠皮肤进行呼吸,B正确.

C、鱼类生活在水中,用鳃进行呼吸,C错误.

D、鸟类的体内有气囊,能进行双重呼吸,但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9分)

31.(4分)在跳远比赛中,裁判员用皮尺测量比赛成绩时,如果在测量时将皮尺拉得太紧,则测量值将会;我们在使用量筒时,若读数时出现俯视的情况,那么读数会(填偏大、偏小、不变)

【答案】偏小;偏大

【解析】用被拉紧了的皮卷尺测量跳远成绩时,皮卷尺的分度值变大,因此其读数比真实值偏小;使用量筒时,若读数时出现俯视的情况,那么读数会偏大。

32.(6分)2018年11月2日,中国第35次南极科学考察站从上海启程,乘“雪龙”号奔赴南极考察,在顺利抵达南极中山站后即开展各项作业。

右图是船员分别在船舱外与船舱内测出的气温,甲图所示的温度为度,乙图所示的温度为度。

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水银、酒精等液体的特性制成的。

(甲)(乙)

【答案】-22;25;热胀冷缩

33.(6分)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形,根据图形回答问题。

(1)调节显微镜镜筒下降时,眼睛应注视的部位是(填序号)

(2)乙图清晰物象的视野中,细胞数目较多的是视野(填a或b)

(3)小金认为丁图中黑色的圆圈是大细胞,请说你的看法。

【答案】③;①;是气泡

34.(7分)如图所示,图中A、B、C分别说明细胞的三种生命现象,请回答:

(1)在C的变化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在细胞核中出现了___;

(2)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是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这一过程主要指的是(填A、B或C)

(3)下细胞分裂涉及以下变化:

①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

②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③细胞核由一个分二个

其中的正确顺序是

【答案】

(1)染色体;

(2)A;(3)③①②.

35.(8分)皮肤是人体的保护屏障,它有许多功能: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主要起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组织构成.

(2)当人的手触摸到高温物体,会很快缩回来,这个过程中人体内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地是___组织.

(3)某同学在参加百米赛跑时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部位,(填“真皮”或“表皮”).

(4)通过以上阅读,你认为“皮肤”应属于哪一个结构层次?

___.

【答案】

(1)保护;

(2)神经;

(3)真皮;

(4)器官

【解析】

(1)人体皮肤的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属于保护组织;

(2)皮肤的真皮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当人体神经末梢接受高温物体的刺激时,会很快缩回来,这个过程中人体内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地是神经组织.

(3)真皮中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当不甚摔倒,擦破了皮肤,流了些血,并感到有点疼痛,说明此时最少伤及到了真皮.

(4)皮肤是由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组成,因此属于器官.

36.(4分)蜻蜓和蜜蜂的身体都可以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它们属于生物分类等级中的。

请你找出它们的相似之处。

(写一点即可)

【答案】昆虫类;身体内无脊椎骨

37.(4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据报道:

2011年1月22日,一艘悬挂马来西亚国旗、装有化学品的货轮“桂花”号在索马里海域遭到海盗的袭击,海盗随即登船,船员们将自己反锁在船上一间安全室中,发出了求救信号.

(1)由图可知B点位于A点的向.

(2)若我国派救援队从三亚出发进行救援,那么,目前距离“桂花”号的距离为___千米.(若AB两地直线距离为3厘米)

【答案】

(1)东北方;

(2)6000.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

(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从图中可知,索马里位于马来西亚的西方.

(2)依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可得,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若AB两地直线距离为3厘米,则实地距离为3×200000000=600000000厘米=6000千米.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44分)

38.(6分)如右图,被测物体的长度是cm;再用这把刻度尺测得《科学》课本160页的总厚为9.6毫米,则每一张纸的厚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