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845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民族大学 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docx

广西民族大学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硕士研究生考研真题

广西民族大学

201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试题

(试卷代号:

A卷)

 

科目代码:

445

科目名称: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

适用学科专业:

汉语国际教育

研究方向:

命题教师签名: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试题册共12页第1页

 

考生须知

1.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作答,用其它笔答题不给分。

3.交卷时,请配合监考人员验收,并请监考人员在准考证相应位置签字(作为考生交卷的凭证)。

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考生自负。

壹中外文化及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周易·贲》有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人文”主要指。

2.经考古学家确认,河南二里头遗址所代表的文化就是文献所记载的代的文化。

3.周的王权继承制度是。

4.《向日葵》是画家最著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5.“愚公移山”典故出自著名的子书《》。

6.两汉之际对汉室典藏文献的整理作出过杰出贡献的是刘向、父子。

7.明末抗清将领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

8.禅宗六祖慧能创作的著名经典是《》。

9.在中国古代,“名”和“字”的意义不同,一般而言,对尊长不能。

10.在汉字的造字法中,是最基本的。

11.齐王融、谢眺、沈约等,讲究声律,以四声制韵,创作五言诗,世称体。

12.宋代的两大著名类书,一是《太平御览》,二是《》。

13.、班固、杨雄、张衡被称为“汉赋四大家”。

14.唐诗从开元到大历五十余年间,兴起两大流派,一派是以高适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另一派则是以王维等为代表的“”。

15.耶路撒冷旧城是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三大宗教发源地,三教都把耶路撒冷视为圣地。

16.因为古典诗词创作而获得2014年鲁迅文学奖的诗人是。

17.永州八记是唐代著名散文家的山水游记作品。

18.西蜀画家黄荃、黄居父子擅长画,其画风称为“黄体”,演变为后世的工笔画。

19.导致西方和平演变成功的前苏联最后一位总统是。

20.中国古代确定音乐准律的“三分损益法”最早见载于先秦子书《》。

21.《周髀算经》提出了“定理”。

22.中国古代,“水星”又名“”。

23.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的下一句是:

24.2014年10月20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问题。

25.“潘多拉的盒子”出自。

26.希波克拉底,欧洲医学奠基人,被西方尊称为“”。

27.汉代名医首推与华佗,前者著有《伤寒杂病论》,后者发明中药“麻沸散”。

28.牡丹在中国素称“”,是花中之王的象征。

29.意大利歌剧是欧洲运动的产物。

30.英语DragonBoatFestival,指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15分)

1.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科举制。

2.“沙龙”是英语的译音,它原为意大利语,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浮宫画廊的名称。

3.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4.德国诗人席勒创作了长诗剧《浮士德》。

5.欧阳修率先提出了“古画画意不画形”的观点。

6.唐宋时代,始在广州、泉州等地设立“市舶使”,负责管理海外贸易。

7.教育书院的出现和兴起是在明代。

8.山姆大叔是美国的绰号,产生于1812年美英战争时期。

9.入“国子监”学习的人叫“国子祭酒”。

10.皇太极改“后金”国号为“清”。

11.“吴歌”、“西曲”是唐代乐府民歌。

12.中国佛教华严宗因所依据经典《华严经》而得名。

13.“和平鸽”的故事出自《古兰经》。

14.《楚辞》创造了“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15.假名来源汉字,片假名用简化楷书部首表示日语音节,平假名用简化草书部首表示日语音节。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有关中国古代婚姻意义的说法,下列错误的选项是()。

A.合两姓之好B.是政治C.是与周边少数民族和平相处的手段D.男女爱情的必然归宿

2.国际共产主义战士柯棣华,是()医生。

A.印度B.美国C.英国D.加拿大

3.东巴文是()族经师使用的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

A.白族B.纳西C.东乡D.景颇

4.下列作品出自索福克勒斯之手的是()。

A.《俄狄浦斯王》B.《美狄亚》C.《伊利亚特》D.《奥德赛》

5.下面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四大人物的是()。

A.葛洪B.寇谦之C.吕洞宾D.陆修静

6.北魏时期,系统总结了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的农学著作是贾思勰的()。

A.《氾胜之书》B.《齐民要术》C.《农政全书》D.《农学丛书》

7.伶人行的祖师是()。

A.司马相如B.唐明皇C.关汉卿D.宋徽宗

8.通过丝绸之路从西域传来的乐器是()。

A.编钟B.琴C.瑟D.筚篥

9.从欧洲绕好望角到印度航海路线的开拓者达伽马,是()航海家。

A.英国B.西班牙C.葡萄牙D.荷兰

10.下面属金砖国家组织的是()。

A.中国巴西俄罗斯南非印度B.中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美国

C.中国俄罗斯韩国巴西南非D.中国印度伊朗南非巴西

11.人们把乡土气息较浓的烹饪精品称为“名特小吃”,如北京的涮羊肉、广州的龙虎斗、西安的()等。

A.佛跳墙      B.灯影牛肉   C.羊肉泡馍   D.小笼包

12.我国商界信奉财神,传说财神是()。

A.太上老君B.关公C.黄道婆D.赵公明

13.下列不属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是()。

A.《哈姆莱特》B.《奥赛罗》C.《仲夏夜之梦》D.《麦克白》

14.下面属苏州“四大名园”的是()。

A.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B.曲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

C.沧浪亭、狮子林、何园、留园D.沧浪亭、个园、拙政园、留园

15.下列成语与佛教有关的是()。

A.愚公移山B.豁然开朗C.三生有幸D.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6.属于彩陶文化的是()。

A.龙山文化   B.仰韶文化  C.良渚文化D.红山文化

17.古希腊历史学家(),被尊称为“历史之父”,著有《希腊波斯战争史》。

A.柏拉图B.亚里斯多德C.希罗多德D.苏格拉底

18.由于火山爆发而毁灭的庞贝古城属于()文明

A.古罗马       B.埃及     C.两河       D.古希腊

19.()牛顿,自然科学奠基人,建立完整的力学体系。

A.法国B.德国C.美国D.英国

20.一年一度的非洲动物大迁徙通过()的情景被称为“天国之渡”。

A.恒河B.刚果河C.马拉河D.尼罗河

21.唐代画家中被称为“画圣”的是()。

A.韩干B.吴道子C.李思训D.闫立本

22.(),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A.1995年7月1日B.1999年12月20日C.1997年7月1日D.2001年12月20日

23.巴西的官方语言是()。

A.西班牙语B.法语C.葡萄牙语D.英语

24.尧舜时代在交通大道路口设“诽谤木”的用意与()无关。

A.便于行人识别方向B.告示罪人罪名C.书写谏言D.表君纳谏诚意

25.灵渠修建于()。

A.战国B.汉朝C.魏晋D.秦朝

26.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

A.贾平凹B.路遥C.陈忠实D.陈建明

27.下面不属“十二地支”名的是()

A.子丑   B.午未  C.申酉    D.庚辛

28.在自然科学方面也有突出成就的先秦诸子学派是()。

A.墨家   B.名家  C.法家 D.道家

29.吴哥窟是()的名胜古迹。

A.老挝    B.泰国   C.越南      D.柬埔寨

30.六次东渡日本传播佛教与中国文化的是()的鉴真和尚。

A.秦朝 B.魏晋    C.唐朝     D.北宋

31.法国的国花是()。

A.百合花 B.郁金香    C.玫瑰     D.樱花

32.莫扎特是()著名作曲家。

A.德国   B.法国    C.英国   D.奥地利

33.不属于由少数民族的称呼转化而来的汉姓是()。

                

A.宇文    B.尉迟    C.慕容    D.公孙

34.楔形文字是()发明的文字。

A.古埃及人  B.腓尼基人 C.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D.古希腊人

35.下面与跨文化交际障碍因素无关的是()。

A.无文化差异之意识    B.刻板印象    C.个人性格   D.民族中心主义

贰教育学、心理学及语言教学基础知识(共30分)

四、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从学科的归属来看,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属于___________语言学范畴。

2.母语指学习者所属种族、社团使用的语言,也称作___________语。

3.对外汉语教学包含四大基本环节,即总体设计、教材编写、教学实施以及___________。

4.___________偏误是指由母语负迁移所引起的偏误现象,也称为干扰性偏误或对比性偏误。

5.秦汉时期汉语汉字便开始向外传播,逐步形成一个___________圈。

包括临近的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都属于圈内的对象国。

6.目前,对外汉语教学界比较流行的__________教学法是对结构主义教学观的完善和深化。

7.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传统来看,这个学科主要从语言学的角度和___________的角

度来描写和解释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语言系统、习得过程和习得机制。

8.第二语言习得简称二语习得,其英文缩写形式为___________,是指人们在获得母语(第一语言)的基础上习得另一种或几种语言的过程。

9.Krashen强调,二语习得依赖于学习者得到的可理解性输入,应该符合___________原则。

10.根据测试内容和项目特点,HSK听力部分的考试内容属于_______测试。

五、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般而言,儿童最先学会的是其母语,但母语与第一语言并非同一概念。

2.人们称之为“Chinglish”的中式英语是中国人学英语过程中僵化的一个表现。

3.一般而言,持工具型动机的语言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效果优于持结合型动机者。

4.语言测试的目的都是对被试的语言能力做出客观标准化的测量。

5.新HSK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试两个部分,其中,笔试分为六级,口试分为五级。

6.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交际法被视为传统语法-翻译法的对立流派。

7.1953至1957年,中国政府为了就近培养越南学生,在云南昆明开办了越南留学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8.对比分析的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

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用目的语进行表达遇到困难时,试图解决所面临的学习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及措施。

10.教学大纲是教师组织教学、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和依据。

 

六、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程度决定其第二语言习得的程度。

A.环境融合B.正迁移C.文化适应D.对比分析

2.()教学是提高汉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基础和关键所在。

A.语音B.词汇  C.语法D.汉字

3.明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批很有影响力的汉语学习教材,如《官话指南》、《燕京妇语》就是针对日本人的汉语(    )教材。

A.阅读  B.口语      C.听力     D.写作

4.下列课型中,()也被称为精读课。

  A.综合课    B.阅读课    C.读写课  D.报刊阅读课

5.英语被动句同汉语被动句在分布上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这种情况在对比等级中属

于()。

A.三级       B.四级       C.五级      D.六级

6.陈述性知识是知道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是知道()。

A.为什么B.做什么C.怎么样D.怎样做

7.“听、说、读、写”既是课堂语言教学的手段,也是第二语言教学的()之一。

A.方法B.目的C.技巧D.内容

8.(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一种新的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新的行为习惯。

A.人本主义   B. 行为主义  C.认知语言  D.行为模式

9.语言测试的(      )指测试是否能达到测试的目的。

A.效度B.信度C.区分度D.反馈作用

10.为了了解被试在学习某一具体内容或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存在的学习问题进行的测试称之为(      )。

A.学能测试B.成绩测试C.诊断测试D.水平测试

 

叁材料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自己命题,写一篇1000字以上的论说文,要求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机是推动学习者学习并达到掌握目的语目的的一种强烈愿望。

动机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之分:

内部动机是个体自身所产生的动力,常常来自于个体对所做事情的兴趣和对其意义的认识;外部动机是外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如别人的影响、奖赏、惩罚等。

内部动机能取得长远的功效,而外部动机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

因此,有人认为,一个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成效如何,关键还是在于其内因起作用,外因作用不大。

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