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86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docx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作文

王毋丘诸葛邓钟传

  陈寿原文王淩字彦云,太原祁人也。

  叔父允,为汉司徒,诛董卓。

  卓将李傕、郭汜等为卓报仇,入长安、杀允,尽害其家。

  淩及兄晨,时年皆少,逾城得脱,亡命归乡里。

  淩举孝廉,为发干长,稍迁至中山太守,所在有治,太祖辟为丞相掾属。

  文帝践阼,拜散骑常侍。

  出为兖州刺史,与张辽等至广陵讨孙权。

  临江,夜大风,吴将吕范等船漂至北岸,淩与诸将逆击,捕斩首虏,获舟船,有功,封宜城亭侯,加建武将军,转在青州。

  是时海滨乘丧乱之后,法度未整。

  淩布政施教,赏善罚恶,甚有纲纪,百姓称之,不容于口。

  后从曹休征吴,与贼遇于夹石,休军失利,淩力战决围,休得免难。

  仍徙为扬、豫州刺史,咸得军民之欢心。

  始至豫州,旌先贤之后,求未显之士,各有条教,意义甚美。

  初,淩与司马朗、贾逵友善,及临兖、豫,继其名迹,正始初,为征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诸军事。

  二年,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淩率诸军逆讨。

  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

  进封南乡侯,邑千三百五十户,迁车骑将军、仪同三司。

  是时,淩外甥令狐愚以才能为兖州刺史,屯平阿。

  舅甥并典兵,专淮南之重。

  淩就迁为司空。

  司马宣王既诛曹爽,进淩为太尉,假节钺。

  淩、愚密协计,渭齐王不任天位,楚王彪长而才,欲迎立彪都许昌。

  嘉平元年九月,愚遣将张式至白马,与彪相问往来。

  淩又遣舍人劳精诣洛阳,语子广。

  广言:

废立大事,勿为祸先。

  其十一月,愚复遣式诣彪,未还,会愚病死。

  二年,荧惑守南斗。

  淩谓:

斗中有星,当有暴贵者。

  三年春,吴贼塞涂水。

  淩欲因此发,大严诸军,表求讨贼。

  诏报不听。

  淩阴谋滋甚,遣将军扬弘以废立事告兖州刺史黄华,华、弘连名以白太傅司马宣王。

  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淩,先下赦淩罪,又将尚书广东,使为书喻淩,大军掩至百尺逼淩淩自知势穷,乃乘船单出迎宣王,遣掾王彧谢罪,送印绶、节钺。

  军到丘头,淩面缚水次。

  宣王承诏遣主簿解缚反服,见淩,慰劳之,还印绶、节钺,遣步骑六百人送还京都。

  淩至项,饮药死。

  宣王遂至寿春。

  张式等皆自首,乃穷治其事。

  彪赐死,诸相连者悉夷三族。

  朝议咸以为《春秋》之义,齐璀杼、郑归生皆加追戮,陈尸斫棺,载在方策。

  淩、愚罪宜如旧典。

  乃发淩、愚冢,剖棺,暴尸于所近市三日,烧其印绶、朝服,亲土埋之。

  进弘、华爵为乡侯。

  广有志尚学行,死时年四十余。

  毋丘俭字仲恭,河东闻喜人也。

  父兴,黄初中为武威太守,伐叛柔服,开通河右,名次金城太守苏则。

  讨贼张进及讨叛胡有功,封高阳乡侯。

  入为将作大匠。

  俭袭父爵,为平原侯文学。

  明帝即位,为尚书郎,迁羽林监。

  以东富之旧,甚见亲待。

  出为洛阳典农。

  时取农民以治宫室,俭上疏曰:

臣愚以为天下所急除者二贼,所急务者衣食。

  诚使二贼不灭,士民饥冻,虽祟美宫室,犹无益也。

  迁荆州刺史。

  青龙中,帝图讨辽东,以俭有干策,徙为幽州刺史,加度辽将军,使持节,护乌丸校尉。

  率幽州诸军至襄平,屯辽隧。

  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辽西乌丸都督串众王护留等,昔随袁尚奔辽东者,率众五千余人降。

  寇娄敦遣弟阿罗盘等诣阙朝贡,封其渠率二十余人为侯、王,赐舆马缮彩各有差。

  公孙渊逆与俭战,不利,引还。

  明年,帝遣太尉司马宣王统中军及俭等众数万讨渊,定辽东。

  俭以功进封安邑侯,食邑三千九百户。

  正始中,俭以高句骊数侵叛。

  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

  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

  宫连破走。

  俭遂束马县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

  句骊沛者名得来,数谏宫,宫不从其言。

  得来叹曰:

立见此地将生蓬篙。

  遂不食而死,举国贤之。

  俭令诸军不坏其墓,不伐其树,得其妻子,皆放遣之。

  官单将妻子逃窜。

  俭引军还。

  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

  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

  诸所诛纳八千余口,论功受赏,侯者百余人。

  穿山溉灌,民赖其利。

  迁左将军,假节监豫州诸军事,领豫州刺史,转为镇南将军。

  诸葛诞战于东关,不利,乃令诞、俭对换。

  诞为镇南,都督豫州。

  俭为镇东,都督扬州。

  吴太傅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俭与文钦御之,太尉司马孚督中军东解围,恪退还。

  初,俭与夏侯玄、李丰等厚善。

  杨州刺史前将军文钦,曹爽之邑人也。

  骁果粗猛,数有战功,好增虏获,以徼宠赏,多不见许,怨恨日甚。

  俭以计厚待钦,情限好洽。

  钦亦感戴,投心无二。

  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数十丈,西北竟天,起于吴、楚之分。

  俭、钦喜,以为己样。

  遂矫太后诏,罪状大将军司马景王,移诸郡园,举兵反。

  迫胁淮南将守诸别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寿春城,为坛于城西,歃血称兵为盟,分老弱守城,俭、钦自将五六万众渡淮,西至项。

  俭坚守,钦在外为游兵。

  大将军统中外军讨之。

  别使诺葛诞督豫州诸军从安风津拟寿春,征东将军胡遵督青、徐诸军出于谯。

  宋之间,绝其归路。

  大将军屯汝阳,使监军王基督前锋诸军据南顿以待之。

  令诸军皆坚壁勿与战。

  俭、钦进不得关,退恐寿春见袭,不得归,计穷不知所为。

  淮南将士,家皆在北,众心沮散,降者相属,惟淮南新附农民为之用。

  大将军遣兖州刺史邓艾督泰山诸军万余人至乐嘉,示弱以诱之,大将军寻自洙至。

  钦不知,果夜来欲袭艾等,会明,见大军兵马盛,乃引还。

  大将军纵骁骑追击,大破之,钦遁走。

  是日,俭闻钦战败,恐惧夜走,众溃。

  比至慎县,左右人兵稍弃俭去,俭独与小弟秀及孙重藏水边草中。

  安风津都尉部民张属就射杀俭,传首京都。

  属封侯。

  秀、重走入吴。

  将士诸为俭、钦所迫胁者,悉归降。

  俭字甸为治书侍御史,先时知俭谋将发,私出将家属逃走新安灵山上。

  别攻下之,夷俭三族。

  钦亡入吴,吴以钦为都护,假节、镇北大将军、幽州牧、谯侯。

  诸葛诞字公休,琅邪阳都人。

  诸葛丰后也。

  初以尚书郎为荣阳令,入为吏部郎。

  人有所属托,辄显其言而承用之,后有当否,则公议其得失以为褒贬,自是群僚莫不慎其所举。

  累迁御史中巫、尚书,与夏侯玄、邓飏等相善,收名朝廷,京都翕然。

  言事者以诞,飏等修浮华,合虚誉,渐不可长。

  明帝恶之,免诞官。

  会帝崩,正始初,玄等并在职。

  复以诞为御史中丞、尚书,出为扬州刺史,加昭武将军。

  王淩之阴谋也,太傅司马宣王潜军东伐,以诞为镇东将军、假节都督扬州之诸军事,封山亭侯。

  诸葛恪兴东关,遣诞督诸军讨之,与战,不利。

  还,徙为镇南将军。

  后毋丘俭、文钦反,遣使诣诞,招呼豫州士民。

  诞斩其使,露布天下,令知俭、钦凶逆。

  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使诞豫州诸军。

  渡安风津向寿春。

  俭、钦之破也,诞先至寿春。

  寿春中十余万口,闻俭、钦败,恐诛,悉破城门出,流进山泽,或散走入吴。

  以延久在淮南,乃复以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

  吴大将孙峻、吕据、留赞等闻淮南乱,会文钦往,乃帅众将钦径至寿春。

  时诞诸军已至,城不可攻,乃走。

  诞遣将军蒋班追击之,斩赞,传首,收其印节。

  进封高平侯,邑三千五百户,转为征东大将军。

  诞既与玄、飏等至亲,又王淩、毋丘俭累见夷灭,惧不自安。

  倾帑藏振施以结众心,厚养亲附及扬州轻侠者数千人为死士。

  甘露元年冬,吴贼欲向徐堨,计诞所督兵马足以待之,而复请十万众守寿春,又求临淮筑城以备寇,内欲保有淮南。

  朝廷微知涎有自疑心,以诞旧臣,欲入度之。

  二年五月,征为司空。

  诞被诏书,愈恐,遂反。

  召会诸将,自出攻扬州刺史乐綝,杀之。

  敛淮南及淮北郡县屯田口十余万官兵,扬州新附胜兵者四五万人,聚谷足一年食,闭城自守。

  遣长史吴纲将小子靓至吴请救。

  吴人大喜,遣将全怿、全端、唐咨、王祚等,率三万众,密与文钦俱来应诞。

  以为诞左都护、假节、大司徒、骡骑将军、青州牧、寿春侯。

  是时镇南将军王基始至,督诸军围寿春,未合。

  咨、钦等从城东北,因山乘险,得将其众突入城。

  六月,车驾东征至项。

  大将军司马文王督中外诸军二十六万众,临淮讨之。

  大将军屯丘头。

  使基及安东将军陈骞等四面合围,表里再重,堑垒甚峻;又使监军石苞、兖州刺史州泰等,简锐卒为游军,备外寇。

  钦等数出犯围,逆击走之。

  吴将朱异再以大众来迎诞等,渡黎浆水,泰等逆与战,每摧其锋。

  孙綝以异战不进,怒而杀之。

  城中食转少,外救不至,众无所恃。

  将军蒋班、焦彝,皆诞爪牙计事者也,弃诞,逾城自归大将军。

  大将军乃使反间,以奇变说全怿等,怿等率众数千人开门来出。

  城中震惧,不知所为。

  三年正月,诞、钦、咨等大为攻具。

  昼夜五六日攻南围,欲决围而出。

  围上诸军,临高以发石车火箭逆烧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伤者蔽地,血流盈堑。

  复还入城,城内食转竭,降出者数万口。

  钦欲尽出北方人,省食,与吴人坚守,诞不听,由是争恨。

  钦素与诞有隙,徒以计合,事急愈相疑。

  钦见诞计事,诞遂杀钦。

  钦子鸯及虎将兵在小城中,闻钦死,勒兵驰赴之,众不为用。

  鸯、虎单走,逾城出,自归大将军。

  军吏请诛之,大将军令曰:

钦之罪不容诛,其子固应当戮,然鸯、虎以穷归命,且城未拔,杀之是坚其心也。

  乃赦鸯、虎,使将兵数百骑驰巡城,呼语城内云:

文钦之子犹不见杀,其余何惧?

表鸯、虎为将军,各赐爵关内侯,城内喜且扰,又日讥困,诞、咨等智力穷。

  大将军乃自临围,四面进兵,同时鼓噪登城,城内无敢动者。

  诞窘急,单乘马,将其麾下突小城门出。

  大将军司马胡奋部兵逆击,斩涎,传首,夷三族。

  诞麾下数百人,坐不降见斩,皆曰:

为诸葛公死,不恨。

  其得人心如此。

  唐咨、王祚及诸裨将皆面缚降,吴兵万众,器仗军实山积。

  初围寿春,议者多欲急攻之,大将军以为:

城固而众多,攻之必力屈,若有外寇,表里受敌,此危道也。

  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

  诞以二年五月反,三年二月破灭。

  六军按甲,深沟高垒,而诞自困,竟不烦攻而克。

  及破寿春,议者又以为淮南仍为叛逆,吴兵室家在江南,不可纵,宜悉坑之。

  大将军以为:

古之用兵。

  全因为上,戮其元恶而已。

  吴兵就得亡还,适可以示中国之弘耳。

  一无所杀,分布三河近郡以安处之。

  唐咨本利城人。

  黄初中,利城郡反。

  杀太守徐箕,推咨为主。

  文帝遣诸军讨破之,咨走入海,遂亡至吴,官至左将军。

  封侯、持节。

  诞、钦屠戮,咨亦生擒,三叛皆获,天下快焉。

  拜咨安远将军,其余裨将咸假号位,吴众悦服。

  江东感之,皆不诛其家。

  其淮南将吏士民诸为诞所胁略者,惟诛其首逆,余皆秋赦之。

  听鸯、虎收敛钦丧,给其车牛,致葬旧墓。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

  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为农民养犊。

  年十二,随母至颖川。

  读故太丘长陈寔碑文,言文为世范,行为士则,艾遂自名范,字士则。

  后宗族有与同者,故改焉。

  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

  为稻田守丛草吏。

  同郡吏父怜其家贫,资给甚厚,艾初不稍谢。

  每见高山大泽,辄规度指画军营处所,时人多笑焉。

  后为典农纲纪,上计吏,因使见太尉司马宣王。

  宣王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

  时欲广田畜谷,为灭贼资。

  使艾行陈、项已东至寿春。

  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

  乃着《济河论》以喻其指。

  又以为昔破黄巾。

  因为屯田,积谷于许都以制四方。

  今三隅已定,事在淮南,每大军征举,运兵过半,功费巨亿,以为大役。

  陈、蔡之间,土下田良,可省许昌左右诸稻田,并水东下。

  令淮北屯二万人,淮南三万人,十二分休,常有四万人,且田且守。

  水丰常收三倍于西,计除众费,岁完五百万斛以为军资。

  六七年间,可积三千万斛于淮上,此则十万之众五年食也。

  以此乘吴,无往而不克矣。

  宣王善之,事皆施行。

  正始二年,乃开广漕渠,每东南有事,大军兴众,泛舟而下,达于江、淮,资食有储而无水害,艾所建也。

  出参征西军事,迁南安太。

  嘉平元年,与征西将军郭淮拒蜀偏将军姜维。

  维退,淮因西击羌。

  艾曰:

贼去未远,或能复还,宜分诸军以备不虞。

  于是留艾屯白水北。

  三日,维遣廖化自白水南向艾结营。

  艾谓诸将曰:

维今卒还,吾军人少,法当来渡而不作桥。

  此维使化持吾,令不得还。

  维必自东袭取洮城。

  洮城在水北,去艾屯六十里。

  艾即夜潜军径到,维果来渡,而艾先至据城,得以不败。

  赐爵关内侯,加讨寇将军,后迁城阳太守。

  是时并州右贤王刘豹并为一部。

  艾上言曰:

戎狄兽心,不以义亲,强则侵暴,弱则内附,故周宣有?

严?

狁之寇,汉祖有平城之困。

  每匈奴一盛,为前代重患,自单于在外莫能牵制长卑。

  诱丽致之,使来入侍。

  由是羌夷失统,合散无主,以单干在内,万里顺轨。

  今单于之尊日疏,外士之威浸重。

  则胡虏不可不深备也。

  闻刘豹部有叛胡,可因叛割为二国,以分其势。

  去卑功显前朝,而子不继业,宜加其子显号,使居雁门。

  离国弱寇、迫录旧勋,此御边长计也。

  又陈:

羌胡与民同处者,宜以渐出之,使居民表崇廉耻之教,塞奸宄之路。

  大将军司马景王新辅政,多纳用焉。

  迁汝南太守,至则寻求昔所厚己吏父久己死,遣吏祭之,重遗其母、举其子与计吏。

  艾所在,荒野开辟,军民并丰。

  诸葛恪围合肥新城,不克,退归。

  艾言景王曰:

孙权已没,大臣未附,吴名宗大族,皆有部曲,阻兵仗势,足以建命。

  恪新秉国政,而内无其主,不念抚恤上下以立根基,竞于外事,虐用其民,悉国之众,顿于坚城,死者万数,载祸而归,此恪获罪之日也。

  昔子胥、吴起、商殃、乐毅皆见任时君,主没而败。

  况恪才非四贤,而不虑大患,其亡可待也。

  恪归,果见诛。

  迁兖州刺史,加振威将军,上言曰:

国之所急,惟农与战,国富则兵强,兵强则战胜。

  然农者,胜之本也。

  孔子曰:

足食足兵,食在兵前也。

  上无设爵之劝,则下无财畜之功。

  今使考绩之赏,在于积粟富民,则交游之路绝,浮华之原塞矣。

  高贵乡公即尊位,进封方城亭侯。

  毋丘俭作乱,遣健步赍书,欲疑惑大众,艾斩之,兼道进军,先趣乐嘉城,作浮桥。

  司马景王至,遂据之。

  文钦以后大军破败于城下,艾追之至丘头。

  钦奔吴。

  吴大将军孙峻等号十万众,将渡江,镇东将军诸葛诞遣艾据肥阳,艾以与贼势相远,非要害之地,辄移屯附亭,遣泰山太守诸葛绪等于黎浆拒战,遂走之。

  其年征拜长水校尉。

  以破钦等功,进封方城乡侯,行安西将军。

  解雍州刺史王经围于狄道,姜维退驻钟提,乃以艾为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

  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

  艾曰:

洮西之败,非小失也。

  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

  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

  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

  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

  三也。

  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

  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趋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

  贼有黠数,其来必矣。

  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

  维与艾争险,不克。

  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

  甘露元年诏曰:

逆贼姜继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士不宁。

  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

  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

  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

  迁征西将军,前后增邑凡六千六百户。

  景元三年,又破维干侯和,维却保沓中。

  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

  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艾遣天水太守王颀等直攻维营,陇西太守牵弘等邀其前,金城太守杨欣等诣甘松。

  维闻钟会诸军己入汉中,引退还。

  欣等追蹑于强川口,大战,维败走。

  闻雍州已塞道,屯桥头,从孔函谷入北道,欲出雍州后。

  诸葛绪闻之,却还三寸里。

  维入北道三十余里,闻绪军却,寻还,从桥头过,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

  维遂东引,还守剑阁。

  钟会攻维未能克。

  艾上言:

今贼摧折,宜遂乘之,从阴平由邪径经汉德阳亭趣涪,出剑阁西百里,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

  剑阁之守必还赴涪,则会方轨而进。

  剑阁之军不还,则应涪之兵寡矣。

  军志有之曰: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今掩其空虚,破之必矣。

  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

  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

  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

  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

  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

  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

  忠、纂战不利,并退还。

  曰:

贼未可击。

  艾怒曰:

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

乃叱忠、纂等,将斩之。

  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及尚书张遵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

  艾执节解缚焚榇。

  受而宥之。

  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

  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

  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大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

  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

  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

  艾深自矜伐。

  谓蜀士大夫曰:

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

  如遇吴汉之徒,己殄灭矣。

  又曰:

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

  有识者笑之。

  十二月,诏曰:

艾曜威奋武,深入虏庭,斩将搴旗,枭其鲸鲵,使僭号之主,稽首系颈,历世逋诛,一朝而平。

  兵不逾时,战不终日,云彻席卷,荡定巴蜀。

  虽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子阳,亚夫灭七国,计功论美,不足比勋也。

  其以艾为大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亭侯,各食邑干户。

  艾言司马文王曰:

兵有先声而后实者,今因平蜀之势以乘吴,吴人震恐,席卷之时也。

  然大举之后,将士疲劳,不可便用,且徐缓之;留陇右兵二万人,蜀兵二万人,煮盐兴冶,为军农要用,并作舟船,豫顺流之事,然后发使告以利害,吴必归化,可不征而定也。

  今宜厚刘禅以致孙休,安士民以来远人,若便送禅于京都,吴以为流徒,则于向化之心不劝。

  宜权停留,须来年秋冬,比尔吴亦足平。

  以为可封禅为扶风王,锡其资财,供其左右。

  郡有董卓坞,为之宫舍。

  爵其子为公侯,食郡内县,以显归命之宠。

  开广陵、城阳以待吴人,则畏威怀德,望风而从矣。

  文王使监军卫瓘喻艾:

事当须报。

  不宜辄行。

  艾重言曰:

衔命征行,奉指授之策,元恶既服;至于承制拜假,以安初附,谓合权宜。

  今蜀举众归命,地尽南海,东接吴会,宜早镇定。

  若待国命,往复道途,延引日月。

  《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

  今吴未宾,势与蜀连,不可拘常以失事机,兵法,进不求名,退不避罪,艾虽无古人之节,终不自嫌以损于国也。

  钟会、胡烈、师纂等皆白艾所作悖逆,变衅已结。

  诏书槛车征艾。

  艾父子既囚,钟会至成都。

  先送艾,然后作乱。

  会已死。

  艾本营将士追出艾槛车,迎还。

  瓘遣田续等讨艾,遇于绵竹西,斩之。

  子忠与艾惧死,余子在洛阳者悉诛,缇艾妻子及孙于。

  初,艾当伐蜀,梦坐山上而有流水,以问殄虏护军爰邵,邵曰:

按《易》卦,山上有水曰《蹇》。

  《蹇》繇曰:

《蹇》利西南,不利东北。

  ‘孔子曰:

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

  其道穷也。

  ’往必克蜀,殆不还乎!

艾怃然不乐。

  泰始元年,晋室践阼。

  诏曰:

昔太尉王淩谋废齐王,而土竟不足以守位。

  征西将军邓艾,矜功失节,实应大辟。

  然被书之日,罢遣人众,束手受罪,比干求生遂为恶者,诚复不同。

  今天赦得还,若无子孙者听使立后,令祭祀不绝。

  三年,议郎段灼上疏理艾曰:

艾心怀至忠而荷反逆之名,平定巴蜀而受夷灭之诛,臣窃悼之。

  借哉,言艾之反也!

艾性刚急,轻犯雅俗。

  不能协同朋类,故莫肯理之。

  臣敢言艾不反之状。

  昔姜维有断陇右之志,艾修治备守,积谷强兵。

  值岁凶旱,艾为区种,身被乌衣,手执耒耜,以率将士。

  上下相感,莫不尽力。

  艾持节守边,所统万数,而不难仆虏之劳,士民之役,非执节忠勤,孰能若此?

故落门、段谷之战,以少击多,摧破强贼。

  先帝知其可任,委艾庙胜,授以长策。

  艾受命忘身,束马悬车,自投死地,勇气陵云,士众乘势,使刘禅君臣面缚,叉手屈膝。

  艾功名以成,当书之竹帛,传祚万世。

  七十老公,反欲何求。

  艾诚恃养育之恩,心不自疑,矫命承制,权安社稷;虽违常科,有合古义,原心定罪,本在可论。

  钟会忌艾威名,构成其事。

  忠而受诛,信而见疑,头悬马市,诸子并斩,见之者垂泣,闻之者叹息。

  陛下龙兴,阐弘大度,释诸嫌忌,受诛之家,不拘叙用。

  昔秦民怜白起之无罪,吴人伤子胥之冤酷,皆为立祠。

  今天下民人为艾悼心痛恨,亦犹是也。

  臣以为艾身首分离,捐弃草土,宜收尸丧,还其田宅。

  以平蜀之功,绍封其孙,使阖棺定谥,死无余恨。

  赦冤魂于黄泉,收信义于后世,葬一人而天下慕其行,埋一魂而天下归其义,所为者寡而悦者众矣。

  九年,诏曰:

艾有功勋,受罪不逃刑,而子孙为民隶,朕常愍之。

  其以嫡孙朗为郎中。

  艾在西时,修治障塞。

  筑起城坞。

  泰始中,羌虏大叛,频杀刺史,凉州道断。

  吏民安全者,皆保艾所筑坞焉。

  艾州里时辈南阳州泰,亦好立功业。

  善用兵。

  官至征虏将军、假节都督江南诸军事。

  景元二年薨,追赠卫将军,谥日壮侯。

  钟会字士季,颖川长社人。

  太傅繇小子也。

  少敏惠夙成。

  中护军蒋济着论谓观其眸子,足以知人。

  会年五岁,繇遣见济,济甚异之曰:

非常人也。

  及壮,有才数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续昼,由是获声誉,正始中,以为秘书郎。

  迁尚书、中书恃郎。

  高贵乡公即尊位,赐爵关内侯。

  毋丘俭作乱,大将军司马景王东征,会从,典知密事,卫将军司马文王为大军后继,景王薨于许昌,文王总统六军,会谋谟帷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