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92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docx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诗三百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

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 

1、 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 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

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 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

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  

《盘庚》 

1、 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 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

奥难懂。

 

3、 《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

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 

1、 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 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 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

等。

 

4、 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 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春秋内传》 

1、 即《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名《左氏春秋》。

是配合春秋的编年史,记事至鲁哀公二十七年。

 

2、 《左传》一书,丰富多彩。

主要内容不外春秋列国的政治、外交、军事各方面的活动和

有关言论。

其次则天道、鬼神、灾祥、占筮、占梦之事。

  

《春秋外传》 1、 即《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分别记载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

言,故名《国语》。

 

2、 起于周穆王。

终于鲁悼公。

  

《战国策》 

1、 杂记东西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240年。

 3、 书名或曰《国策》,或曰《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

后来刘

向重加整理,定名为《战国策》,沿用至今。

 

4、 《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极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论语 

1、 论语是记孔子言行的书,主要是其弟子所记。

 2、 孔子在汉代有三种不同的本子,即《古论语》、《齐论语》、《鲁论语》。

今通行的《论语》

是《鲁论语》,是鲁国学者所传,凡二十篇。

 3、 《论语》所记的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仁”是从家庭出发的尊卑长幼、贵贱亲疏的

差别的爱。

 

4、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是记言。

多半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其主要的特点则是语

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

  

“兼爱”和“非攻” 

1、 是战国时代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中心思想和主张。

 2、 墨子的“兼爱”、“非攻”的主张,在“强劫弱”、“众暴寡”的春秋战国时期,反应了人

民的要求和渴望。

 

3、 《墨子》一书中有《兼爱》《非攻》篇,逻辑性强,运用具体的事物进行说理,层层推

演,有小及大,由此及彼,语言质而不华,明白易懂。

  

《孟子》 1、《孟子》是记孟子言行的书。

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2、《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而王天下。

 3、民本思想是孟子的主要政治思想。

  

《庄子》 

1、 是先秦道家学派庄周所作。

 

2、 《汉书·艺文志》载《庄子》书五十二篇。

现存三十三篇。

后人以《逍遥游》至《应帝

王》七篇为内篇,《骈拇》至《知北游》十五篇为外篇,《庚桑楚》至《天下》十一篇为杂篇。

 

3、 庄子是一个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哲学家。

他不满现实,但又无力反抗,因此不得不走隐居

遗世的道路。

他一方面议君相,讥儒墨,甘贫贱而肆其志;另一方面追求内心的调和、精神的胜利而自我麻醉。

这一思想对后世文人产生深远影响。

 

 荀卿 

1、 战国后期儒家学派最大的一个代表人物。

 

2、 荀子的政治主张与孟子有同有不同,尊王道举贤能,与孟子同;兼称霸力,法后王‘与

孟子异。

 

3、 荀子著有《议兵篇》、《劝学篇》《成相》等。

《劝学篇》比喻层出不穷,前半篇几乎全用

譬喻重叠构成,通篇用排偶句法,具有荀子散文的特点。

《成相篇》是韵文,以六句为一章,头二句三言,第三句七言,第四、五句四言,第六句三言。

采用民间说唱的形式。

  

韩非子 

1、 是战国后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2、 主张任法术而尚功利,信赏必罚,排斥仁爱。

 

3、 法家为了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权,所以提倡君权神圣,连尧舜汤武一起反对。

自秦以

后,历代封建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建立,韩非的学说颇有影响。

  、“楚辞”、 《楚辞》 1、“楚辞”是战国时代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人创作的诗歌,是《诗经》三百篇以后的一种新诗体。

 

2、汉成帝时,刘向整理古籍,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从此以后,“楚辞”称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汉代,辞和赋的概念混淆。

 3、《楚辞》的主要形式是楚国民间的巫歌。

  骚体 

汉代辞与赋的概念混淆,后人为了把楚辞和汉赋区别开来,以《离骚》代表《楚辞》而称之为“骚”,如《文心雕龙》有《辨骚》篇,文选有“骚”类等。

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

  

《九歌》 1、《九歌》本来是古代乐歌,《楚辞》中的《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祀神乐歌的基础上,为朝廷举行大规模祀典所创作的祭歌,并取古代乐歌为名。

 2、《九歌》共十一篇,最后一篇《礼魂》是送神之曲,为各篇所通用,其余每篇各主祀一神。

其中有写祭祀中歌舞娱神的热闹场面和人们对神的礼赞,如《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有写神与神、神与人相爱的描写,如《湘君》、《湘夫人》、《山鬼》;《大司命》、《少司命》、《河伯》或写离愁别绪或写同游九河的快乐,是很好的抒情诗;《国殇》是追悼为国牺牲的将士的挽歌,充满爱国主义精神,风格独特。

 3、《九歌》充满浪漫气息,想象优美而丰富,和民歌有血缘的关系。

 (补:

《山鬼》写神女去同爱人相会,但爱人没有来。

诗中极写女主人公相思、怨恨、怀疑、忧伤的情绪。

)  

《九章》 1、《九章》是包括九篇诗歌的总题,主要是屈原两次放逐中的经历、处境和苦闷悲愤心情的反映,表现诗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群小的无比痛恨。

 2、《九章》中包括《惜诵》《抽思》《哀郢》《涉江》《橘颂》《怀沙》《惜往日》《思美人》《悲回风》。

(《橘颂》表面咏物,实际是诗人的自赞。

《哀郢》是顷襄王二十一年,郢都被攻破后作,诗人久放的痛苦和对祖国危亡的忧虑,在诗中有深刻反映。

) 3、《九章》具有强烈的政治抒情性,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浓厚的抒情成分完美的结合,是 《九章》的主要特色。

  

《天问》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

 

2、 是对自然、社会的现象和事物所发生的疑问,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思想的博大和探索真理

的精神。

 

3、 《天问》提出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和古史材料。

 4、 基本上是四言诗,通篇用诘问的语气,灵活多变。

  

《招魂》 

1、 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奇文。

是屈原放于江南时根据民间招魂词的写法而创作的。

 2、 招魂词最突出的特点是每隔一句用一个“些”字作语尾。

 

3、 屈原采用民间招魂的形式,激励描写四方上下的险恶和故乡居室、饮食、音乐之美,不

仅赖以坚定自己不肯离开祖国的意志,寄托他对故乡的热爱,甚至流露了重返故都再得进用的愿望。

 

4、 《招魂》在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叙丰富,想象奇特,富于浪漫主义色彩。

它的铺写方法对

后来汉赋的创作有直接影响。

  

“香草美人” 

1、 屈原在创作时对比兴手法的运用。

 

2、 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花鸟鱼虫都赋予生命,让他们活动,甚至有人的意志,

以寄托诗人的思想感情。

 3、 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对我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有极大影响。

如曹植《美女篇》杜甫《佳人》等。

  宋玉 

1、 是屈原以后著名的楚辞作家。

 

2、 他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九辩》一篇,主要是作者抒发自己落拓不遇的悲愁和不平,在

一定程度上揭露和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3、 《九辩》是一首抒情长诗,作者借自然景物抒发自己浓厚的感情,造成一种情景交融的

境界。

首创了诗歌中常用的“悲秋”的主题。

  

《吕览》 

1、 即秦统一前由吕不韦门客集体著作的《吕氏春秋》。

 2、 它包括八览、六论、十二纪,故后世又称“吕览”。

它兼有儒道墨法农诸家学说,故《汉

书·艺文志》列为“杂家”。

 

3、 保存了大量的先秦时代的文献和逸闻轶事,是系统化、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

往往以

寓言故事为譬喻,增加文章的说理性。

  

《七发》 

1、 汉初辞赋家枚乘所作。

2、 《七发》假设楚太子有疾,吴客往问的谈话。

作者借此表达安逸享乐的病最好是从思想

上来治疗的观点,有深刻的意义。

 

3、 《七发》艺术上的特色是铺张。

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

在赋得

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4、 《七发》奠定了新体赋的形式,促进了汉赋的发展。

引起了后人的模仿,在赋中形成了

一种定型的主客问答形式的文体,号“七林”。

如张衡《七辩》曹植《七启》等。

 (新体赋:

1、是由骚体的楚辞演化而来。

2、在内容上改变为对帝王的歌功颂德,劝百讽一;形式上改变楚辞句中多用虚词、句末多用语气词的句式,进一步散体化,成为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3、其根本特色是以铺张为能事,以适应统一帝国的需要。

)  

《淮南子》 

1、 今存《淮南子》二十一篇是刘安群臣和宾客的集体著作。

 2、 它包含各派思想,被列为“杂家”。

主要是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3、 惯用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说理,因而保存了许多古代历史和文学的片断。

文章铺排,受

辞赋的影响。

  

互见法 

1、 司马迁在《史记》中开创的一种写作方法。

 

2、 即将一个人的事迹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而以本传为主;或将同一件事分散在不同地方,

以一个地方的叙述为主。

互见法分人物互见法和事件互见法。

 

3、 《史记》注意人物和事件的统一性,为了不伤害这种统一性,又能忠于史实,常把一些

不宜在本传写的材料安排的别的篇章中。

通过互见法,使《史记》有了史学的可信性,又有文学材料的可读性。

  

《汉书》 

1、 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

记载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29年的历史。

 2、 先后经四人之手完成,分别是班彪、班固、班昭、马续,主要作者是班固。

 3、 体制上承袭《史记》,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分本纪十二、

表八、志十、传十七,共一百篇。

  乐府 

1、 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

 

(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的诗,汉人原叫“歌诗”的也叫“乐府”。

乐府便由机关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六朝人虽把乐府看成诗体,但还是着眼于音乐上。

 至唐,则撇开音乐,注重其社会内容,如元结《系乐府》,白居易《新乐府》等,所以乐府变成一种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有称词、曲为乐府的,这是单从入乐这一点出发的。

) 

2、 乐府一名,最早见于汉初,武帝时扩充为大规模的专署。

作为一个供统治者点缀生平、

纵情声色的音乐机关,汉乐府的任务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演奏新的歌舞外,它不同于后代的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采集民歌。

 3、 乐府民歌最早见于记录的是沈约《宋书·乐志》,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有所增广,将

自汗至唐的乐府诗分为十二类。

  

五言诗1、 五言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和其他诗歌一样是从民间产生的。

 2、 汉武帝后,五言歌谣被大量采入乐府,称为乐府歌辞。

 

3、 由于四言诗不能表达日益丰富的社会内容,文人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试行模仿起来,于

是就有了文人创作的五言诗,代表作是《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 

1、 最早见于梁萧统编的《昭明文选》。

他收集了东汉末年的一些内容风格相近,有没有题

目的无名氏的五言诗,编在一起,起名《古诗十九首》。

 

2、 内容大致分为四类:

一是游子思乡、怀人;二是男女恋情;三是文人士大夫的怀才不遇;

四是反映一种颓废心理和及时行乐的情绪。

  

建安风骨 

1、 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继承汉乐府民歌的时代精神。

 

2、 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广阔的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

极进取精神;也流露出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3、 作品反映了丰富的生活,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并且形

成了“建安风骨”这一优良传统。

“建安风骨”对后世影响巨大,如唐陈子昂进行诗歌革新时,高举“汉魏风骨”的旗帜。

 4、 代表作家有“三曹”、“建安七子”、蔡琰等。

  

正始文学 

1、 正始时期,玄学兴起,对魏晋时期的文人及文学都产生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代表作家“竹

林七贤”。

 

2、 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隐士,指阮籍、嵇康、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

七人的

政治态度和处世方式各有不同,其中阮籍、嵇康的文学成就最高。

  

太康文学 

1、 晋太康时期,士族文人原远离社会和人民,他们的创作缺乏现实的内容,只能追求形式

的华美。

 

2、 以潘岳、陆机、陆云、张载、张协、张亢为代表。

  

左思风力 

1、 西晋太康时期诗人左思诗歌风格的形象概括。

 

2、 左思是西晋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代表作《咏史诗》八首,与当时华丽的诗风迥然不同。

 3、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反抗精神,所以他的咏史诗笔力矫健,情调高昂,气势

充沛,具有浪漫主义的特色。

《诗品》称之为“左思风力”,是“建安风骨”的继承和发扬。

  

游仙诗 

1、 是西晋诗人郭璞的代表作《游仙诗》十四首。

 

2、 游仙诗一般有两种倾向:

一种是正格的游仙诗,一种是借游仙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与反

抗。

郭璞的游仙诗借游仙以咏怀,有一定的现实内容。

其游仙诗的另一特色是富于形象性。

《诗品》说他的诗“彪炳可玩”。

永明体 

1、 齐永明年间形成的诗体,又叫新体诗。

 

2、 这种诗将诗歌韵律与晋宋以来诗歌中的对偶形式相结合,注重四声、八病之说。

其特点

是力求平仄协调,音韵铿锵,词采华丽,对仗工整。

 

3、 是我国格律诗产生的开端。

它的出现,反映了诗歌从比较自由发展到讲究格律的必然趋

势。

 

4、 代表作家有沈约、谢朓、王融、江淹等。

  

宫体诗 

1、 是南朝梁代为宫廷创作形成的一种诗风。

 

2、 内容上大多描绘闺情声色,满足君主贵族荒淫享乐的要求。

风格流丽轻艳。

 

3、 梁简文帝萧纲是倡导者,徐陵、庾信父子是代表作家。

徐陵编有《玉台新咏》可以说是

宫体诗的合集。

  吴歌 

1、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的主要产生于长江下游以建业为中心一带地区的南朝民

歌,今存326首。

 

2、 现存吴歌多为女子的吟唱,生动集中表达了主人公对爱情的渴望与坚贞,相思的欢乐和

痛苦,婚姻不自由的苦闷,以及对男子负心的怨恨等种种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感情和复杂的心态。

 

3、 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西曲 1、 指《乐府诗集·清商曲辞》所收主要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以江陵为中心的地区,

包括周围一些城市的南朝民歌。

今存142首。

 

2、 西曲多写商人妇德相思离别和劳动者的爱情生活,题材较吴歌略宽,风格更明快。

 3、 代表作《木兰辞》。

  

志怪小说 

1、 是指魏晋时代产生的一种以记述神仙鬼怪为内容的小说,包括汉代的一些同类作品。

 2、 志怪小说是受当时盛行的神仙方术之说而形成的侈谈鬼神、称道灵异的社会风气影响下

形成的。

 

3、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炫耀地理博物的琐闻如东方朔《神异经》等;记述正史以外的

历史传闻故事如托名班固的《汉武故事》等;讲说鬼神怪异的迷信故事如东晋干宝《搜神记》等; 

4、 志怪小说对唐代传奇产生直接的影响。

  

志人小说 

1、 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类杂录体小说,又称清

谈小说、轶事小说。

 

2、 数量上仅次于志怪小说,是在品评人物的社会风气影响下形成的。

 3、 著名的有《笑林》、《世说新语》等。

 

4、 志人小说和其他小说一起,开启后世小说先河。

《文赋》 

1、 西晋陆机以赋体形式写的文论作品。

 

2、 陆机除了生动描述了作家创作的过程外,又详细地研究了立意、修辞的问题。

 

3、 陆机是第一个把创作过程、方法、形式、技巧的问题提上文学批评的议程,功绩不可磨

灭。

但是他也忽略了文学思想这一内容。

助长了当时及后来文学创作中的形式主义倾向。

  

《昭明文选》 

1、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文学总集。

 

2、 本书选录先秦至梁八百年间的诗歌、辞赋、杂文等各类文章近八百篇。

 

3、 为后人研究先秦至梁的文学发展概貌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唐代李善的注本最有名。

  

上官体 

1、 唐朝诗人上官仪的诗歌风格,诗歌沿袭了齐梁诗风。

 2、 他的诗多是奉和应诏之作,《八咏应制》一诗就是典型的齐梁宫体诗。

 3、 上官仪的诗“绮错婉媚”,而且把作诗的对偶归纳为六种对仗的方法。

对律诗的发展起

一定的促进作用。

  沈宋 

1、是和四友同时而稍晚,出现在武后宫廷的沈佺期和宋之问。

 

2、他们因善写应制诗得到武后的赏识,但二人都曾贬谪荒原之地,因此以一定的生活体验为基础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篇章。

 

3、二人对律诗的形式有杰出的贡献。

在声律方面,把前人已近成熟的格律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后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使得近体诗和古体诗有了更加明确的划分。

  

文章四友 

1、继上官仪以后出现在武后时代的宫廷诗人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2、其中杜审言的成就最高。

他也写一些应制诗,但是在游宦中也写了一些有生活实感的好诗,如《登襄阳城》等。

  

初唐四杰 

1、 高宗至武后初年,出现了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

王勃、杨炯、卢照邻、

骆宾王。

 

2、 他们的地位都比较低下,但在唐初时期,都肩负时代使命,努力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

 3、 在诗歌题材上,他们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题材扩大,思

想严肃,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有了初步的定型。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 

1、 唐开元、天宝年间出现的较多描写山水田园闲适生活的一群诗人。

 2、 代表作家有孟浩然和王维,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3、 山水田园诗的形成原因:

一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给世人提供悠闲生活的物质基础;二

是佛老思想的盛行,诗人中流行漫游隐逸的风气;三是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4、 唐山水田园诗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的传统。

盛唐边塞诗人 

1、 盛唐时期较多描写边塞征戍生活的诗人。

 

2、 隋唐时期,因边境战争的频繁,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人民的边塞知识丰富起来。

而一

些失意文人便把立功边塞当做求取功名的新出路。

 

3、 初唐时,四杰和陈子昂发展了边塞诗。

到了盛唐时期,边塞生活成为诗人共同关注的主

题。

成就最高的是高适和岑参。

 

4、 他们从各个方面深入表现盛唐诗歌的繁荣,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

荣。

  

中唐新乐府运动 

1、 中唐时期有白居易倡导的在诗歌方面的一场以批判现实为主旨的革新运动。

 

2、 “新乐府”一名是由白居易提出的,指的是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它不以入乐与

否为标准,因此空有乐府之名,但内容却真正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乐府精神。

 

3、 杜甫是新乐府运动的直接开导者,从张籍、王建、元稹等开始进行新乐府诗歌的创造。

李绅是第一个以“新题乐府”标榜和传统的古题乐府区别开来。

 

4、 汉乐府“缘事而发”到曹操诸人的借古题写时事,再到杜甫的“因事立题”,经元稹、

顾况的传承,到白居易白居易成为一种有意识的写作准则,所谓“歌诗合为时而作”,形成了一场现实主义诗歌运动。

  

中唐古文运动 

1、 古文运动是贞元至元和年间,在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方面出现的以复古为革新的文学

运动。

 

2、 “古文”概念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

与六朝以来的盛行的骈文对立起来、 

3、 运动的基本理论是:

一、文道合一;二、革新文体:

词必己出、陈言务去、文从字顺。

 4、 在韩愈的大力倡导,柳宗元的大力支持下,古文运动影响广泛。

  

韩孟诗派 

1、 与新乐府运动的诗人同时出现的影响较大的一派诗人。

以韩愈孟郊为代表。

 

2、 韩愈的诗歌受杜甫启发,表现了雄才博学、好发议论、格调拗折、造语生新的特点。

郊的诗多瘦硬奇警、入木三分的诗句。

 

3、 韩孟诗派不仅纠正了大历以来的平庸诗风,而且在中唐诗坛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把新

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引入诗坛,从而扩大了诗的领域,但也带来了以文为诗,讲才学,发议论,追求险怪的不良风气。

  

无题诗 

1、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歌中的一类爱情诗。

这类诗或名《无题》,或取篇中两字为题。

 2、 这些可能少数是别有寄托,有些则是悼亡之作,有些是言情之作。

 3、 这些爱情诗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氛围。

这种精湛的技巧创造出朦胧的境界,

从而更为细腻传神而又意味隽永的表现诗人那独特的内心感受。

  

唐传奇 

1、 唐代兴起的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

 

2、 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爱情故事、历史故事、豪侠故事和神怪故事。

3、 唐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从此小说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

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生活的繁荣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压迫当做自己的基本主题。

唐传奇全面的采用史传文学的手法,完整的再现生活。

以其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的地步。

  变文 

1、 是一种唐代的通俗文学。

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宣传的文体。

 

2、 一般是通过讲一段唱一段的形式来宣传佛经中的神变故事。

就像佛经中神变故事的图画

叫做变相,这种文体就叫变文。

 

3、 变文在诵说时运用大量的四言六言句子,而在吟唱时采用五言诗和七言诗的形式。

 4、 变文对当时教坊歌曲及后来说唱文学产生影响,  

花间词人 

1、 五代史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黄埔松、韦庄等十八家词为《花间集》。

他们在词风

上大体一致,因此被称为花间词人。

 

2、 花间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绝大多数作品都堆砌辞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和体态。

题材比

温词更加狭窄,内容更加空虚。

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温词雕琢字句的一面,缺乏意境创造。

 3、 他们这种作风的词影响了清代的常州词派。

  

西昆派 

1、 是宋初的诗歌流派。

以杨亿编的《西昆酬唱集》得名,代表诗人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等。

 

2、 《西昆酬唱集》是以杨亿为首的十几个御用文人典型的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3、 西昆派诗歌的特点是典雅华丽,词采精丽,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声律和谐,但喜用生

僻典故,内容单薄。

 

4、 他们自认为学习李商隐,实际只片面发展了李商隐创作追求形式美的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