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辉煌0104.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4927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走向辉煌010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辉煌0104.docx

《走向辉煌010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辉煌0104.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辉煌0104.docx

走向辉煌0104

走向辉煌(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发布时间:

2007-12-1116:

54信息来源:

合肥市地方税务局 浏览次数:

9301次字体:

大中小

第一集组织收入篇涓涓细流汇大海

合肥,一个绿意盎然的城市,一个科教闻名的城市,一个适合人居的城市。

小桥流水,寻常巷陌。

然而,很少有人会将合肥与“经济发达、人民富裕”联在一起。

公元2003年,一个陌生的名词——“千亿规划”闯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个“小康社会”的代名词,引发了合肥市民无限的遐思和美好的憧憬。

千亿规划即到2010年合肥的财政收入达到1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56亿元,GDP达到1000亿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当合肥人将未来的目标锁定于打造“千亿合肥”时,人们可能会问,这一底气何来?

历史可以证明未来。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地方经济发展最敏感的晴雨表——地方税收,沿着合肥地税人十年来聚财的轨迹,去感受合肥的成长、去把握合肥的现在、去体味合肥的未来。

1994年8月。

伴随着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合肥地税应运而生。

这个带着“地方”风味、专门承担着为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税务局,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太多的注意。

因为她实在太小。

内设机构只有8个,派出机构9个,管理着全市1.5万户纳税人,当年国家开征了十八个税种,合肥地税负责征收的十四个税种里,只有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收入超过一亿元,其他十二个税种的年收入都在一亿元以下,收入最少的资源税只有区区11万元。

谈起当年组织收入的感受,上了岁数的地税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某税干:

那时,我们这些在农村征税的同志,每个税干要管一两个乡,六七十个自然村,方圆几百里,有时,忙活了一天,跑断了腿,磨破了嘴,也只能征到100多块钱,而且都是一分一角的毛票子。

正因为地税税种小而分散,决定了地税工作的艰辛;也正因为它承担着为地方政府组织财政收入的重任,地税人才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担子的沉重。

《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征收管理法》也赋予了税务部门依法征税的权力。

为了神圣的使命,地税人尝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当夜幕降临万家灯火交相辉映的时候,他们已出现在大排挡的摊位前;当晨曦微露人们酣睡在甜美梦乡的时候,他们已忙碌在屠宰市场。

一滴水可以反映太阳的光辉。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位地税干部在收税时,由于对方没有建帐,总是抱怨生意清淡,没有收入。

于是,他每天早早起床,赶到这家摊点。

从摊主卖出第一笼包子记起,到卖完最后一笼包子离开。

几个月来,风雨无阻,雷打不动。

当摊主看到那一笔笔记录详细的收入帐时,深深地感动了,心悦诚服地缴纳了应缴税款。

地税工作在承受艰辛的同时,还时刻忍受着屈辱和风险。

在我们的国度里,国人对偷税早已深恶痛绝,但对欠税,人们却给予了充分的宽容。

在这种宽容的环境里,对欠税企业采取强制措施,稍有不慎,就会发生影响稳定的事件。

合肥市地税系统就曾经发生过欠税企业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到税务局静坐的事件。

新税制实施后,“欠税有理”,在部分单位中演变成“欠税有利”,它就象毒瘤严重地影响了组织收入工作。

既要依法征税,又要维护稳定。

地税部门处于两难选择的夹缝之中。

但为了神圣的使命,他们必须作出抉择。

1999年征管分局打响了清缴欠税的战役,三个累计欠税达4800万元的建筑公司的房产被依法扣押查封。

2000年1月,随着拍卖师手起锤落,扣押拍卖的某建筑工程公司的房产,以每平方米2300元的价格被竞拍人买走,这是我市地税部门首次拍卖扣押欠税单位的财产,也打开了我市地税清理欠税的突破口。

以善于攻坚克难著称的合肥地税人,在拓展组织收入空间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1998年9月,合肥地税毅然承担起社会保险等基金、费的征集工作,当年入库保险基金达9971万元。

随后,又不断扩大社保基金征集面,基金收入连年增长,截止2003年累计入库社保基金28.3亿元,为合肥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辛勤的劳动,换来了累累硕果,从1994年到1999年,合肥地税组织的地方税收入以年均21.55%的速度向上攀升。

面对收入高速增长所带来的骄人成绩,合肥地税人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们开始了冷静的思考。

美国著名的经济学教授阿瑟·拉弗,在一次鸡尾酒会的餐巾纸上,画了一条开口向下的曲线,即所谓“拉弗曲线”。

这个曲线曾经使里根政府创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

税务专家:

“拉弗曲线揭示了税率与财政收入增减变化的关系:

税率上升到达某一临界点之前,财政收入将随着税率上升而增长,但增长率递减;到达某一临界点之后,税率上升将导致财政收入递减。

拉弗曲线提出了一个似乎令人困惑的假设:

减税才有可能增税。

原一处负责人、现纪检组长王俊华:

给予和收取是一个对立统一的矛盾体,给予是为了收取,收取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予。

这就是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性质。

在处理予和取的辨证关系上,我们始终按照政策,做到予之有别,取之有度。

合肥地税人读懂了“拉弗曲线”的内涵。

他们一手抓组织收入工作,一手抓税收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

目前,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重要的助推器和增长极的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新站综合改革实验区从成立之初,就沐浴了税收优惠政策的阳光雨露。

优惠的税收政策使区内的高新企业得到了实惠,安徽凯立人对此感触颇深。

安徽凯立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郭耀华女士:

“那年,我公司吸纳的下岗职工超过30%,由于财务人员对优惠政策不甚了解,竟全额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地税部门发现后,主动上门宣传政策,使企业直接受益近5000万元。

我们从最初的有限责任公司发展成为拥有11个子公司的大型集团,连续三年跻身省民营企业50强,与地税部门的大力扶持是密不可分的。

予之有别,取之有度,使三大开发区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特别是经济技术开发区,2002年其国内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税收等指标已位居中西部16个国家级开发区之首。

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在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制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1998年以后,合肥市国有企业开始了三年脱困改革。

在“降低门槛,减税让利”政策的吸引下,国内产业巨头纷纷登陆合肥。

国内家电巨头青岛海尔与合肥无线电二厂顺利重组联营,盘活了存量资产,1999至2003年累计入库地方税3469万元。

安徽纺织总厂与上海华源集团重组联营,当年就获得经济效益。

2000至2003年累计入库地方税1991万元。

淮海机械厂与江西昌河汽车股份公司组合成立合肥公司,激发了企业活力,迅速扭亏为盈,1999年至2003年累计入库地方税收6542万元。

在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中,合肥地税也作出突出成绩,受到了中央督察组的好评。

据统计,1996年至2003年,合肥地税依法减免各项税收2.65亿元,占此间入库税款的1.88%。

市地税局副局长项贤正:

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合肥地税在“干今年,想明年,备后年”思想指导下,已经建立了:

以取为主,以予为辅的一级税源;边取边予,取予结合的二级税源;以予为主,以取为辅的三级税源的梯级税源体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与税收的良性互动,在这里实现了双赢。

据统计,1994年到2003年的十年间,合肥市的地方税收入始终以年均19.46%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15.38%四个百分点,创造了合肥市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小税作出了大文章。

截止2003年,合肥市仍在征收的12个地方税种中有6个超过亿元,其中营业税突破10亿元。

昔日小税种也逐渐成为合肥地税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个人所得税和城建税收入分别增长76倍和4倍,成为第二和第三大税种。

市地税局丁常仓局长:

十年来,合肥地税组织的收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1994年,地税组织的收入是4.68亿元,2003年我们组织的收入为24.06亿元,是十年前的将近七倍。

十年中,我们累计组织收入168.6亿元,直接为地方政府提供可用财力140.9亿元,有力地支持了合肥市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

1992年到2002年是合肥历史上发展最快的十年,这十年的发展使合肥完成了做大做强的资本积累。

到2010年,千亿规划如期实现的话,合肥将成为全省最重要的经济增长级、华东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基本形成对周边地区辐射更深、带动更广的合肥经济圈。

合肥的发展蓝图已绘就,千亿规划在昭示着合肥地税人。

“给我们一个机会,我们将回报社会一个奇迹。

”站在一个新的十年起点上,肩负神圣使命的合肥地税人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第二集依法治税篇凛然正气贯长虹

驻足那绿柳成荫、风光秀丽的包河公园,仰望着那威严高大、凛然正气的包公塑像,您一定会对这位妇孺皆知、千古传诵的历史人物充满敬意!

一方水土滋润一方人。

今天,合肥地税人正秉承着包公执法如山、清正廉洁的优良品格,为这座城市的繁荣和美丽,默默工作,无私奉献。

改革是一场革命。

如果说,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是一场革命的话,那也只是中央和地方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

那么,1995年,在税务系统内进行的一场还权于法的征管改革,却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革命。

市地税局副局长孙敏:

这次改革是一次革命,它彻底打破了旧的“一员进厂,各税统管”的“保姆式”税收征管模式。

此后建立的“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模式,对中国税收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改革首先从建立纳税人自行申报纳税制度开始。

1995年4月,合肥市地税局首家征管改革试点单位直属一分局的征收大厅正式投入使用。

从“下户征收”到“上门申报”,虽然只是个别字面的微小变化,但这一变化却是翻天覆地的,它标志着税收征收工作走向了税务联系人制下的“阳光办税”。

改革不仅是征管制度的改革,也是征管机构的改革。

在市区分局从征管查集于一身转向以管理为主时,1996年合肥地税稽查局宣告成立。

至此,合肥市地税局形成了征、管、查三分离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新的税收征管模式。

与此相配套的税务行政复议机构、税务咨询、代理机构也相继成立。

1996年,原由国税部门代征的个体地方税收部分,移交地税部门征收。

自此,地税部门每隔几年就要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地毯式的漏征漏管户清理。

2003年地税部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组建以来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范围最广、成效最明显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拉网式”漏征漏管户清查。

此次清查共组织58个清理检查小组、174人参与了集中统一行动,共清理漏征漏管户12173户,在最大限度地挖掘潜力,堵塞税收漏洞的同时,也规范了个体经济税收秩序。

1997年,原地税中市分局组织干部对省直机关开展了税法宣传,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支持下,对10余家省级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专项检查。

检查中,3400余人补缴税款1.48万元,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税不进机关”从此成为历史。

针对地税工作中发票控制难的问题,合肥地税从1999年开始在全市保龄球行业进行税控收款机的应用试点工作。

2001年5月,又在部分餐饮、娱乐、旅栈业中开展了税控收款机推广工作,基本杜绝了纳税户之间转借、串用、混用发票的现象。

2002年,他们又在全市饮食服务业中实行了有奖发票,这无疑是地税人在改变传统征管方式上勾勒出的又一精彩之笔!

此举推出后,消费者主动索票的热情空前高涨,当年全市中奖超过10万人次,共兑付奖金74万元。

发票使用量和入库税款均增长30%以上。

在加强征管的同时,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信息化建设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前推进。

1996年《合肥市地税局税收征管系统》在省局组织的征管软件评比中名列前茅。

2000年,他们结合实际,开发了设定格式执法文书的新征管软件。

计算机中心主任方林源:

新征管软件对操作者而言,具有不可修改性,各个岗位的执法人员只能按照其权限进行操作,既不能想改就改,也不能不作为,税务行政处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否则,计算机自动弹出警告,有关部门和负责人也能通过微机进行监督,执法的随意性得到遏制,税收执法行为大大规范,铲除了“人情税”滋生的土壤,为依法治税提供了基础性保障。

几年来全市纳税户申报率由原来的75%上升到95%以上,查补入库税款比重由17.71%下降到2.31%,申报入库税款的比重上升到97%。

有人说,现代税收领域就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在合肥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里,偷税与反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始终硝烟弥漫。

作为我市地税部门打击偷逃税的一支尖兵——合肥地税稽查局,在查处稽查案件中,立足“快、严、深、透”,成立以来,及时受理查处公民举报1000多件,追缴税款款7000多万元,保护了群众与偷逃税作斗争的积极性。

自1996至2003年,稽查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先后对金融、房地产、建筑业、行政事业等行业开展了税收专项检查,追缴入库税款、罚款合计2亿多元,规范了行业税收秩序。

他们连续6年在我省稽查综合考评中获得第一名。

朱晓玲,一个普通的女税官。

在2001年对金融保险行业的专项稽查中,她毅然把生病的孩子丢给父母,与另一名同志冒着38度的高温,一趟一趟前往被查单位。

在财务人员极不配合的情形下,仔细查阅了三年来的700多本凭证,发现了被查单位少扣缴个人所得税200多万元的违法事实。

面对将近三百万元的税款和罚款,该单位四处喊冤,还提出要行政复议,周围不少人也善意提醒她们:

“这单位有背景”。

她俩顶住压力,深入进行调查取证。

在大量的证据面前,该单位终于承认了违法事实,一次缴清了全部的税款及罚款300多万元。

朱晓玲:

我们作为税务稽查一线人员,应正确处理好人该怎么做,法该怎么执,权该怎么用这一首要问题,做到讲究政策、严格执法。

此案被《新安晚报》以“给偷税大鳄曝光”的标题,在头版刊登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各大报纸、电台纷纷转载,起到了“打击一户,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朱晓玲只是近千名地税干部的一个缩影,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合肥地税人打造了一副铁的手腕,有效遏止了偷税逃税这只黑手。

被称为“地税110”的地税治安办,成立于1998年,虽然目前只有税务干部和公安干警11人,但几年来,他们在打击“钉子户”、拔除“难缠户”、改善税收执法环境中却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

为了拔除发票违法犯罪这个毒瘤,2002年11月,在瑶海地税和公安分局的支持下,他们破获了“11.6”假发票案,抓住了票贩子许某,搜出假普通发票2630份,票面金额达143.8万元。

2003年,许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万元。

这也是近几年以来合肥市判处的第一个“出售非法制造发票罪”的案例,有力地震慑了其他买倒卖假发票违法犯罪分子维护了税收秩序。

市地税治安办成立以来,组织打击倒买倒卖假发票的统一行动十多次,抓获票贩子30多人,其中治安拘留15人、劳动教养3人。

收缴增值税发票3份、真假普通发票一万多份,票面金额1500多万元。

“治税先在治人,治人必在治己”。

加强监督已经成为合肥地税制约税收执法权、促进干部依法行政的共识。

他们采取“源头控制、事中防范、事后检查”的方式,编织了一张无处不在的监督网。

1999年,合肥地税率先在全省地税系统建立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每年从市局到各基层分局都层层签订执法责任书,做到责任到岗、责任到人。

几年来,共对61人次实施了责任追究,扣发奖金2.42万元,并将其中1人调离执法岗位,有效地解决了过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依法治税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要严格执法,为国家聚财,还要发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的积极作用。

1999年10月,肥西县个体工商户丁玲对肥西县局的罚款决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

这是行政复议法实施后,地税部门受理的第一起行政复议案件。

经审查发现,肥西县局在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未按规定下达行政处罚告知书,剥夺了当事人陈述申辩的权利。

地税人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遮丑,不护短,依照行政处罚法规定,撤销了肥西县局的处罚决定,受到了当事人的好评。

至今,合肥市地税局办理的10多起行政复议案件,无一人不服向法院起诉。

为了规范一线人员税收执法行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执法隐患,2002年,合肥地税经过积极探索和实践,在基层分局全面实施税收法制员工作制度。

在促进依法行政同时,进一步丰富了依法治税的内涵。

管弦齐奏赋新声,凛然正气贯长虹。

十年的创业,十年的奋斗,一支清正廉洁、刚正无私的税收执法队伍伴着时代的主旋律,奏鸣了我市地税事业的华彩乐章。

第三集优质服务篇春风化雨润人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一位专家,曾经把税收征管体系比做一座“金字塔”,为纳税人服务是这座“金字塔”的基础。

纳税服务体系建立不起来,整个征管体系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合肥地税人,在秉承包公不徇私情、刚正执法这一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执法也是服务,而对服务来说,仅凭板着“包公脸”做到铁面无私还远远不够……

熟悉地税工作的人一定都还记得“税务专管员”这个称呼。

1994年分税制改革前,税务部门实行的是“一员进户,各税统管”的管理模式。

纳税户要缴什么税、缴多少税,全由专管员一人包办,专管员被赋予了太多的权力。

做得好的专管员成了大包大揽的“税务保姆”;做得横的,就成了八面威风的“税务专员”。

面对这种情形,合肥地税人强烈地意识到:

不改革就就没有出路,早改早主动,迟改就被动。

为了构建税收“金字塔”的塔基,本着“先有后规范,先干后完善,先试不评论”的原则,合肥地税人开始了新的探索。

1995年,“以纳税申报和优质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征管新模式开始运行。

这是合肥地税发展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

新的征管模式把向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摆在基础性地位,它使税收工作走向了公开透明。

公开意味着承诺。

在肥西县地税局官亭分局办公楼前有两项特殊的公示。

一项公示的是分局干部亲属的纳税情况,另一项公示的则是该分局税务干部在执法服务中的违规、过错等工作失误。

肥西县地税局姚本余局长:

我们推出这项特殊的公示,就是要推行“阳光办税”,通过暴露自身的问题和矛盾,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此提高我们执法的透明度,为纳税户营造一个舒心的办税环境。

纳税人:

我是一个普通的纳税人,地税官亭分局把本局干部亲属纳税情况公示出来,开始我还认为是在摆花架子、争脸面、搞形象工程,但经过明察暗访,我发现公示的情况真实可信。

现在,我心里抹直了!

“阳光办税”使地税征管的各个环节一览无余地展示在阳光之下,受到了纳税人由衷地欢迎。

2003年8月,针对少数税务人员身上暴露出来的一些不良习气,合肥市地税局印制了“八条禁令”向社会发放,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广泛监督。

在这样的监督下,税务稽查也变换了面孔,实现了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的转变。

稽查前,稽查人员会把稽查告知书和稽查监督卡送达纳税人的手里,纳税人了解的不仅有自身的权利义务,还有稽查人员的工作纪律;稽查中,一改过去选案下户稽查的做法,推行稽查人员上门辅导约谈;稽查后,还通过实行案件复查、稽查回访、案件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做好查后监督。

纳税人:

作为纳税人是想按章纳税的,但有时对税法理解偏差,导致滞纳和罚款,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负担,地税局采取辅导约谈这种方式太好了,给我们解除了后顾之忧。

合肥地税人还以种种便民措施,向纳税人同时向自己诠释着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全省地税系统一级标准化分局——肥西县地税局官亭分局,每月初都有一辆标着“流动办税服务车”字样的面包车出现在偏远乡镇的街头,为纳税人办理纳税申报、税务登记、发售发票,解答纳税人的咨询,免去了纳税人的往返奔波之苦,被纳税人亲切地称为“车轮上的办税服务厅”。

高新分局的税务人员,目睹一企业会计因少填一份申报表而被罚款,为避免这类不必要的失误,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终于将数份申报表合并为一份,设计出一份简单、实用的地方各税综合申报表。

经济分局、肥东县局、长丰县局等推出办税预约、提醒等服务,让纳税人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缴纳的是“舒心税”。

在成绩面前,合肥地税人没有停滞不前。

他们再次勇立潮头。

2001年10月,自主开发成功“一票多税”软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征纳效率,填补了全省技术空白且迈入了全国的先进行列。

2003年8月1日起,合肥地税人对在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受理的各类税务登记,承诺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将办证时间从法定的30日缩短为1日,避免了纳税人的往返奔波。

同年10月,开通了12366纳税咨询服务热线。

合肥地税人本着“服务在地税,满意在社会”的宗旨,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过硬的执法水平和服务技能创出了地税品牌,展示了良好形象,得到了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同。

2003年5月,这是一个“非典”的特殊时期,一封发自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的感谢信摆在了蜀山分局的办公桌上。

信中对这个非常时期蜀山分局井岗税务所的领导和税干“一心为纳税单位着想,不辞辛苦,主动上门提供优质服务”、“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把方便和关爱送到纳税人身边”的工作作风深表谢意。

征收个体税历来被称为税收行业的蜀道。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困难面前,合肥地税人更多的是从自身找原因,他们改变工作方法,深入基层广泛征求纳税人意见,公平、公正、公开税负核定程序。

如今个体纳税申报率大幅攀升,当地老百姓还流传着这样的顺口溜“宣传说上门,退税送上门,办证进家门,申报不出门”。

加入WTO后,如何在更广阔的舞台上长舒水袖,摆在了新一任领导班子面前,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方对外开放最大的本钱和优势所在,是吸引外商、赢得发展主动权的前提。

合肥既非沿海,更非侨乡,国民经济还相对落后,硬环境不足,就要靠软环境弥补,软环境是什么呢?

是人!

于是,“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事事关系地税形象”的意识在合肥地税人这里得到强化,他们对外来的投资者,项目不分大小,投资不论多少,一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打动投资者的,是他们一以贯之的诚心。

在瑶海分局荣誉室众多锦旗中,有一面特殊的锦旗,这面锦旗是合肥永禾电脑图文设计室离开该分局辖区时送的。

合肥永禾电脑图文设计室:

“我们在创办初期,由于对税收知识一无所知,瑶海分局的税务人员主动帮助我们办理相关涉税事宜,给我们带来了方便,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

在以后的日子里,只要他们有税收疑问,税务人员总是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你来我往,税企之间就这样成了好朋友。

如今,“永禾”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从瑶海区搬迁到庐阳区经营。

临走前,老板想到了一直给予他关心和帮助的税务人员,就特地送来了这面锦旗。

虽说每年4月的税法宣传月,是税企间交流互动的重头戏,然而合肥地税人却将税法宣传融入了日常工作,形式多样的税收宣传早已渗透到各个领域。

十年,合肥地税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点,提高了纳税服务的科技含量;以税法宣传为切入点,畅通了纳税服务的渠道;以公开办税为立足点,建立了纳税服务的监督机制;以纳税人满意为根本点,丰富了纳税服务的内涵。

我们可以自豪地向社会宣告:

合肥地税征管这座“金字塔”不再是空中楼阁,因为她以人为本、为纳税人服务的基础已牢固建立起来!

第四集基础建设篇开疆拓土创新天

这是一片奉命开征、耕耘希望的热土,也是一个成就蓝图、挥洒豪情的舞台。

机遇和挑战并存,艰辛伴勇气同行。

1994年8月,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一声巨雷,合肥地税人踏上了开疆拓土的新征程……

组建初期的合肥地税,办公条件极为简陋。

市区233名地税人拥挤在屈指可数的六处房屋内办公。

一间十余平方米的办公室往往既是工作间,又当征收厅,同时兼做资料室。

手工开票是征收方式,算盘计税是稽查手段,自行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

与数家不同职能单位“共享”一栋办公楼是当时合肥地税办公用房的显著特点。

提起“标志性建筑”,当数位于三孝口西侧的原市局办公楼,而那儿也是国、地税两家按照六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