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08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5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危险化学品 MSDS表格 第 2 类 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 第 3 项 有毒气体.docx

危险化学品MSDS表格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项有毒气体

氟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物化特性

沸点(℃)

-187

比重(水=1)

1.14(-200℃)

饱和蒸气压(kPa)

101.32(-187℃)

熔点(℃)

-218

蒸气密度(空气=1)

1.70

溶解性

溶于水。

外观与气味

淡黄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意义%~无意义%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穿特殊防护服,在掩蔽处操作。

切断气源。

须有无人操纵的定点水塔或雾状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切不可将水直接喷到漏气的地方,否则会助长火势。

危险特性

强氧化剂。

是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几乎可与所有的物质发生剧烈反应而燃烧。

与氢气混合时会引起爆炸。

特别是与水或杂质接触时,可发生激烈反应而燃烧,使容器破裂。

氟对许多金属有腐蚀性,并能形成一层保护性金属氟化物。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燃烧(分解)产物

氟化氢。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233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本品高浓度时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急性中毒:

高浓度接触眼和上呼吸道出现强烈的刺激症状,重者引起肺水肿、肺出血、喉及支气管痉挛。

氟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高浓度可引起严重灼伤。

慢性影响:

可引起慢性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和骨骼改变。

尿氟可增高。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

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1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

ACGIH1ppm,1.6mg/m3

美国TLV-STEL

ACGIH2ppm,3.1mg/m3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氯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物化特性

沸点(℃)

-34.5

比重(水=1)

1.47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10.3℃)

熔点(℃)

-101

蒸气密度(空气=1)

2.48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

外观与气味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意义%~无意义%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本品不燃。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

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

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

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850mg/m3,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对眼、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

急性中毒:

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胸闷,出现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的加重外,出现呼吸困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

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

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部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影响: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大泄漏时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钠或酸式碳酸钠)溶液。

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易燃物或可燃物、醇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1

前苏联MAC(mg/m3)

1

美国TVL-TWA

OSHA1ppm,3mg/m3[上限值];ACGIH0.5ppm,1.5mg/m3

美国TLV-STEL

ACGIH1ppm,2.9mg/m3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氨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物化特性

沸点(℃)

-33.5

比重(水=1)

0.82(-79℃)

饱和蒸气压(kPa)

506.62(4.7℃)

熔点(℃)

-77.7

蒸气密度(空气=1)

0.6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乙醚。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15.7%~27.4%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氟、氯等接触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卤素、酰基氯、酸类、氯仿、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氮、氨。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350mg/kg(大鼠经口)

LC50

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低浓度氨对粘膜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可造成组织溶解坏死。

急性中毒:

轻度者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咯痰等;眼结膜、鼻粘膜、咽部充血、水肿;胸部X线征象符合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周围炎。

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剧,出现呼吸困难、紫绀;胸部X线征象符合肺炎或间质性肺炎。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肺水肿,或有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剧烈咳嗽、咯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窘迫、谵妄、昏迷、休克等。

可发生喉头水肿或支气管粘膜坏死脱落窒息。

高浓度氨可引起反射性呼吸停止。

液氨或高浓度氨可致眼灼伤;液氨可致皮肤灼伤。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高浓度泄漏区,喷含盐酸的雾状水中和、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储罐区最好设稀酸喷洒设施。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本品铁路运输时限使用耐压液化气企业自备罐车装运,装运前需报有关部门批准。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30

前苏联MAC(mg/m3)

20

美国TVL-TWA

OSHA50ppm,34mg/m3;ACGIH25ppm,17mg/m3

美国TLV-STEL

ACGIH35ppm,24mg/m3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溴化氢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溴化氢

物化特性

沸点(℃)

-66.8

比重(水=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53.32/-78.0℃

熔点(℃)

-86.9

蒸气密度(空气=1)

2.71

溶解性

易溶于水、乙醇。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辛辣刺激气味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意义%~无意义%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危险特性

不燃。

能与普通金属发生反应,放出氢气而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纯品在空气中较稳定,但遇光及热易被氧化而游离出溴。

遇溴氧能发生爆炸性反应。

遇水时有强腐蚀性。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碱类。

燃烧(分解)产物

溴化氢。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2858ppm,1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人吸入的最小中毒浓度为5ppm。

液态溴化氢可引起皮肤、粘膜的刺激或灼伤。

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和消化功能障碍。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从上风处进入现场。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

喷氨水或其它稀碱液中和。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严禁与氧化剂、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2

美国TVL-TWA

OSHA3ppm,9.9mg/m3

美国TLV-STEL

ACGIH3ppm,9.9mg/m3[上限值]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密闭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磷化氢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磷化氢

物化特性

沸点(℃)

-87.5

比重(水=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53.32(-98.3℃)

熔点(℃)

-132.5

蒸气密度(空气=1)

1.2

溶解性

不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乙醚。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类似大蒜气味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无资料%~无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极易燃,具有强还原性。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暴露在空气中能自燃。

与氧接触会爆炸,与卤素接触激烈反应。

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磷。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15.3mg/m3,4小时(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磷化氢作用于细胞酶,影响细胞代谢,发生内窒息。

其主要损害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肾脏及肝脏。

10mg/m3接触6小时,有中毒症状;409~846mg/m3时,半至1时发生死亡。

急性中毒:

轻度中毒,病人有头痛、乏力、恶心、失眠、口渴、鼻咽发干、胸闷、咳嗽和低热等;中度中毒,病人出现轻度意识障碍、呼吸困难、心肌损伤;重度中毒则出现昏迷、抽搐、肺水肿及明显的心肌、肝脏及肾脏损害。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0.3

前苏联MAC(mg/m3)

0.1

美国TVL-TWA

ACGIH0.3ppm,0.42mg/m3

美国TLV-STEL

ACGIH1ppm,1.4mg/m3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砷化氢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砷化氢

物化特性

沸点(℃)

-55

比重(水=1)

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

无资料

熔点(℃)

-113.5

蒸气密度(空气=1)

2.66

溶解性

溶于水,微溶于乙醇、碱液。

外观与气味

无色气体,有大蒜臭味。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无意义

爆炸极限

4.5%~100%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

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

危险特性

强还原剂。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稳定

避免条件

不稳定

聚合危险性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

不存在

禁忌物

强氧化剂。

燃烧(分解)产物

氧化砷。

健康危害数据

浸入途径

吸入

食入

皮肤

急性毒性

LD50

无资料

LC50

390mg/m3,10分钟(大鼠吸入);250mg/m3,10分钟(小鼠吸入)

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本品为强烈溶血毒物,红细胞溶解后的产物可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衰竭。

急性中毒:

一般在十多小时内即出现溶血症状和体征。

轻者全身无力、恶心、呕吐、腰痛、巩膜轻度黄染、尿色深暗;较重者出现寒战,体温升高,尿呈酱油色甚至黑色,黄疸加深,肝脏肿大;严重者导致急性肾功衰竭,病人全身症状加重,体温升高,出现尿闭,可因急性心力衰竭和尿毒症而死亡。

慢性影响:

长期在低浓度环境中作业主要表现为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较重者可有多发性神经炎,常伴有贫血。

泄漏紧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隔离450m,严格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合理通风,加速扩散。

喷雾状水稀释、溶解。

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

如有可能,将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空旷地方或装设适当喷头烧掉。

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储运注意事项

铁路运输时须报铁路局进行试运,试运期为两年。

试运结束后,写出试运报告,报铁道部正式公布运输条件。

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

采用刚瓶运输时必须戴好钢瓶上的安全帽。

钢瓶一般平放,并应将瓶口朝同一方向,不可交叉;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

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

严禁与氧化剂、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夏季应早晚运输,防止日光曝晒。

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

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禁止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铁路运输时要禁止溜放。

防护措施

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MAC(mg/m3)

0.3

前苏联MAC(mg/m3)

未制定标准

美国TVL-TWA

ACGIH0.05ppm,0.16mg/m3

美国TLV-STEL

未制定标准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

正常工作情况下,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

高浓度环境中,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

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硒化氢安全数据表

物质名称:

硒化氢

物化特性

沸点(℃)

-41.1

比重(水=1)

2.12/-42℃

饱和蒸气压(kPa)

53.32/-53.6℃

熔点(℃)

-66.1

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

溶解性

溶于水、二硫化碳。

外观与气味

无色、有恶臭的气体。

火灾爆炸危险数据

闪点(℃)

<-50

爆炸极限

无资料%~无资料%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灭火剂:

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危险特性

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

反应活性数据

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