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175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52.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6页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6页
亲,该文档总共6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docx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大纲

 

目 录

一、项目背景1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2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3

四、治理范围和标准4

1、治理范围4

2、治理标准4

五、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7

1、水文7

2、工程地质7

3、工程任务与规模7

4、工程设计9

5、机电与金属结构10

6、节能设计15

7、施工组织设计19

8、工程管理22

9、工程占地拆迁与移民安置22

10、环境影响评价25

11、水土保持方案25

12、投资估算25

13、经济评价29

六、组织分工及进度安排29

七、可研报告主要成果32

八、可研报告章节安排33

九、附表33

 

一、项目背景

安徽省淮河流域面积6.7万km2,耕地4210万亩,人口3900万人。

范围涉及淮北、阜阳、亳州、宿州、六安、淮南、蚌埠、滁州、合肥、安庆等10个市、22个区(含淮南市毛集实验区和六安市叶集实验区)、30个县及县级市。

淮河北岸为广阔的淮北平原,面积3.7万km2,耕地3110万亩;淮河南岸西南部为大别山区和江淮丘陵区,沿淮为一连串的湖泊洼地,面积3.0万km2,耕地1100万亩。

安徽省淮河流域易涝多灾。

易涝范围包括沿淮湖洼地、淮北平原的大部分地区以及淮南支流洼地,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800万亩。

淮河流域的易涝面积占到全省易涝面积的近80%,年平均受涝面积约900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70万亩。

1991、2003年大水,安徽省淮河流域洪涝灾害面积中,涝灾占80%以上。

淮河涝的问题不解决,大水年份洪涝灾害损失严重的局面难以改观,安徽治水面貌难以改观。

易涝地区政府和群众迫切要求提高排涝标准,减轻涝灾损失。

新中国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治理,洼地排涝条件较建国初期有很大改善,但总体除涝能力仍然较低。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①河道排水能力低,洪涝水积滞成灾;②工程建设标准较低,防洪除涝能力弱;③面上配套不完善,排水系统不通畅;④管理薄弱,影响排涝工程效益的发挥。

目前,沿淮洼地大部分地区的排涝标准不足5年一遇;淮北平原骨干排水河道除涝标准大多不足5年一遇,多数排涝大沟实际排水能力达不到5年一遇,面上中、小沟不配套。

为了提高淮河流域洼地的排涝能力,为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199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中明确“进行湖洼易涝地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防洪除涝标准”,并作为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

2003年10月国务院讨论通过了《关于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有关问题的请示》,要求抓紧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和加快治淮建设,并明确了淮河治理的目标和任务。

2003年10月水利部淮河委员会编制了《淮河流域防洪规划报告》,同年11月编制了《加快治淮工程建设规划》和《加快治淮工程建设实施方案》,都强调要加强淮河流域重点洼地治理的力度,并单独作为加快治淮工程建设新增三项之一。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在近年开展的前期工作基础上,先后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治理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均通过水利部的审查。

为进一步加快前期工作,推动洼地治理进程,根据省水利厅要求和2008年12月中水淮河规划设计研究有限公司《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的近期实施意见,结合安徽省低洼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近期洼地治理的有关前期工作。

二、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1)规划报告编制经过

安徽省淮河流域湖洼地区地势低洼,易涝多灾。

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水利部领导都非常重视淮河流域排涝问题。

2003年大水后,安徽省水利厅编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洼地治理规划指导意见》,2005年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就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平原洼地治理规划。

2007年,编制完成了《安徽省淮河流域排涝规划报告》,安徽省人民政府以皖政秘[2007]22号对该规划进行了批复。

其主要措施包括排涝泵站工程、圩区堤防加固工程、支流河道治理工程、大沟及面上配套工程、退田还湖及移民迁建工程以及低洼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等非工程措施。

2008年12月,中水淮河公司在流域四省除涝规划报告的基础上编报了《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2009年3月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对该规划进行了审查,基本同意该规划。

2)洼地治理外资项目及洼地治理应急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2003年大水后,为扩大淮河治理建设项目的融资渠道、加快淮河低洼地排涝治理建设,自2004年起启动了利用世行贷款开展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的前期工作,经过四年多工作,目前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利用外资项目建议书已经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已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的审查。

在利用外资程序方面,世界银行先后派出了项目认定团、准备团、预评估团和评估团对洼地外资项目进行考察和评估。

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外资项目治理范围涉及八里湖、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澥河、沱河、天河等11片洼地,建设内容包括堤防加固,河道疏浚,排涝泵站、涵闸等建筑物新建、重建和加固,排涝沟疏浚和桥梁工程,工程投资约16.2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已于2009年3月编制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一。

2007年淮河发生大水。

2008年5月,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编制了《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008年9月,水利部水规总院对该可研进行了审查。

根据审查意见,对该可研进行了补充完善,2009年4月可研报告通过水利部审查。

安徽省淮河流域西淝河等沿淮洼地应急工程治理范围包括西淝河下游洼地、高塘湖洼地、洪河洼地、北淝河上段等4片洼地,工程投资约11.7亿元,目前该项目初步设计将于2009年5月完成,项目清单见附表二。

三、治理原则和要求

淮河流域洼地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治理任务艰巨。

淮河流域洼地治理工程需服从于淮河流域防洪规划,坚持“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贯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体现和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对治水的新要求,把湖洼地治理与水资源利用、国土开发与整治结合起来,修订完善防洪除涝体系的总体布局,兴利除害,发挥防洪、除涝、抗旱综合效益,努力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治理工程的实施和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按照“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讲究实效”的原则,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统筹兼顾,坚持防洪与除涝相结合,治涝与灌溉统筹考虑,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充分考虑洪涝规律和上下游、左右岸的关系,处理好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除害与兴利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采取蓄、排、截等综合治理措施。

(1)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在考虑防洪除涝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采取综合措施治理易涝地区。

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耐水作物和水产养殖,加强管理,制定、执行有关法令和经济政策。

(2)在分析论证现有工程布局合理性的基础上,研究考虑恢复、巩固、配套、发挥现有排涝工程作用,并着力解决面上排水出路问题。

(3)充分利用湖泊、洼地滞蓄洪涝水,留足合理的洼地蓄水面积。

严禁盲目圈圩,不合理的圈圩要退田还湖。

分级确定圩堤的防洪标准和相应的排涝标准。

(4)划清流域界限,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分片排水。

尽可能自排,合理确定抽排规模。

对有外水汇入的涝区,应考虑在上游修建滞蓄水工程,开挖撇洪、截流等排水沟道。

四、治理范围和标准

1、治理范围

根据《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除涝规划报告》,结合安徽省低洼地的实际情况,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近期治理范围包括:

沿淮洼地。

润河、谷河、八里河、焦岗湖、正南洼、西淝河下游、架河、高塘湖、北淝河下游、高邮湖、芡河、泥黑河、天河、临王段、黄苏段和其它洼地。

其它洼地包括蚌埠市的八里沟、席家沟洼地,淮南市的大涧沟、石涧湖、应台孜、新庄孜、李咀孜,以及戴家湖、黄沟洼、马家洼、鳗鲤池、跃进沟、塌荆段、郜家湖、张家沟、三铺湖、三冲湖、杨庵湖等洼地;

淮北平原洼地。

洪河洼地、北淝河上段、澥河、浍河、沱河、北沱河、唐河、石梁河、新汴河水系等洼地;

淮南支流洼地。

史河洼地、淠河洼地、濠河洼地、池河洼地;

行蓄洪区洼地。

包括濛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邱家湖、姜唐湖、寿西湖、董峰湖、石姚段、汤渔湖、荆山湖、洛河洼、方邱湖、临北段、香浮段、花园湖、潘村洼等。

 

2、治理标准

防洪标准:

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淮北各支流干流防洪按20年一遇标准。

除涝标准:

抽排一般圩口为5年一遇,淮南、蚌埠城市洼地采用10年一遇;结合行蓄洪区调整规划,对于方邱湖、洛河洼、石姚段行洪区抽排标准采用10年一遇;淮河以北地区自排采用5年一遇,淮河以南地区自排一般采用10年一遇;面上大沟疏浚采用5年一遇。

各片洼地采用的治理标准见表1。

表1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标准表

序号

洼地名称

除涝标准

防洪标准

备注

抽排标准

自排标准

 

 

沿淮洼地

 

 

 

 

1

谷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

 

2

润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3

八里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4

焦岗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5

西淝河下游

5年一遇

5年一遇

 

6

架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7

泥黑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8

芡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9

北淝河下游

5年一遇

5年一遇

 

10

高塘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1

临王段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2

正南洼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3

黄苏段

5年一遇

5年一遇

 

14

天河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5

高邮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16

其他洼地

5~10年一遇

5年一遇

淮南、蚌埠城市洼地10年一遇

续表1安徽省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标准表

序号

洼地名称

除涝标准

防洪标准

备注

抽排标准

自排标准

 

 

淮北平原洼地

 

 

 

 

1

洪河洼地

5年一遇

5年一遇

10年一遇

对穿越城区、工业区等重要河道(段),除涝标准适当提高

2

澥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3

沱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4

北沱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5

唐河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6

石梁河

5年一遇

河道泗县城以上5年一遇,以下为10年一遇;排涝沟5年一遇

 

7

新汴河水系

5年一遇

龙岱河10年一遇,其余5年一遇。

20年一遇

8

浍河

5年一遇

本干维持3年一遇的82%,排涝干沟5年一遇

20年一遇

9

北淝河上段

5年一遇

5年一遇

20年一遇

淮南支流洼地

 

 

 

 

1

史河

5年一遇

10年一遇

干流堤防新建、加固一般采用20年一遇;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少的圩口采用10年一遇

对穿越城区等重要河道(段),除涝标准适当提高

2

淠河

3

濠河

4

池河

行蓄洪区洼地

 

 

 

 

1

城西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万亩以下圩口为10年一遇,万亩以上圩口及万亩以下居住人口较多的重要圩口为20年一遇

 

2

城东湖

5年一遇

5年一遇

 

3

瓦埠湖

5年一遇

干沟5年一遇,撇洪沟10年一遇。

 

4

花园湖

5年一遇

10年一遇

 

5

其他行蓄洪区

5~10年一遇

5年一遇

石姚段、洛河洼和方邱湖抽排为10年一遇

五、主要工作内容和要求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DL5020-93)要求,开展有关工作,其主要工作内容有以下方面。

1、水文

1)简述流域概况,分析水文气象和暴雨洪水特性;

2)复核设计暴雨,进行除涝水文计算,说明河道、涵闸、泵站、干沟(撇洪沟)设计水文成果;

3)分析不同施工期洪水成果,提出典型建筑物施工期设计洪水成果。

2、工程地质

地质勘察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报告内容齐备,实验数据、图表等均应附于报告中,并提供专题地质报告。

其主要要求如下:

1)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大沟疏浚等工程。

全面施测1/2000带状地形图,并施测断面图,间距100~200m左右;地质勘探应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

2)涵闸、泵站、桥梁等建筑物工程。

全面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对建筑物进行测量和勘探工作;建筑物平面图比例1:

500;地质勘探应能满足可行性研究阶段的要求

3)涵闸、泵站及桥梁等主要建筑物,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年久失修,存在设备老化,砼碳化等问题,为解决已有建筑物存在的问题,需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

3、工程任务与规模

1)基本资料

分片介绍湖洼地概况。

包括洼地集水范围和面积、洼地范围和面积、涉及行政区划,洼地常年蓄水位及蓄水面积、蓄水量,耕地面积以及总人口、农业人口,区内土地利用情况、水产养殖情况等。

水系及湖泊洼地基本情况,排水承泄条件,洼地水面率,湖泊高程~面积~容积曲线等。

水利工程现状。

包括河道、堤防情况(应有代表断面);排灌涵闸数量、布局、规模等;人工排灌渠系的分布、断面、过水能力;泵站的数量、规模、布局,电源及输变电工程等。

现有水利工程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

社会经济。

规划区面积、分高程人口、耕地及房屋财产等情况;区内农作物种植情况;固定资产、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各圩口概况。

预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布局及其从经济、社会、环境角度对洼地治理的要求。

涝灾情况。

历史涝灾情况,致涝原因、涝灾的时空分布,灾情(减产程度与面积)。

各年涝灾的实际灾情资料。

特别是重点年份,如1954、1982、1991、2003年,灾情应尽可能详尽描述,主要包括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最高内涝水位、涝水淹没时间、倒塌房屋、受灾人口、被水围困人口等。

其他。

包括所在流域的有关规划;上级、地方政府有关要求、会议决定以及有关工程规划设计资料,管理运用总结、典型经验等。

2)复核和选定防洪除涝标准

根据新的水文资料以及工程现状等情况,复核现有洼地防洪除涝标准。

重点复核圩区自排、抽排和防洪标准。

根据流域防洪除涝规划,结合本流域圩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可分别选取不同的防洪除涝标准。

3)研究拟定治理工程总体布局及工程措施

根据流域具体情况,针对近年来水情、工情变化以及经济迅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分析现有各种治涝措施之间的关系,合理调整和确定防洪除涝工程总体布局,拟定各种工程措施的任务、规模、方案,初步确定骨干工程的运用方式。

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河道疏浚、圩堤加固、退建、废弃,排涝设施(涵闸、泵站)以及大沟(撇洪沟)疏浚、配套桥梁等。

对于有较大调蓄容积的低洼地,要研究复核确定其蓄水位,通过分析计算和充分论证,确定工程规模和治理方案。

在研究防洪除涝方案时,要兼顾排水区的行政区划,注意涝水的排水出路,避免产生水事矛盾,为今后工程的运行管理创造条件。

确定可研工程措施,明确工程规模。

详见附表三。

4、工程设计

1)工程等别

根据《防洪标准》(GB50201-94)、《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和《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等有关规范的规定,确定各堤防及建筑物的工程级别。

2)堤防工程设计

(1)收集、整理堤防现状情况的基本资料,包括堤防边坡、堤顶高程、护坡、护岸、堤顶道路、防浪林等,堤防主要险工险段和存在问题。

穿堤建筑物的数量、位置、原设计基本资料和存在的问题等。

(2)设计标准:

各堤段应根据有关规范和各自情况进一步论证。

堤防内外边坡应结合堤防边坡稳定分析确定。

(3)主要分析计算:

包括堤防的抗滑稳定计算、渗流计算、超高计算,拟定堤防断面型式及断面尺寸。

(4)新建堤防:

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新建堤防堤线布置应根据防洪规划、地形、地质条件,结合现有及拟建建筑物位置,已有工程状况及征地拆迁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分析确定。

拟定堤距按照以下原则:

①河槽两侧予留20~50m宽度的滩地,以保护堤防安全;②满足重要控制点对防洪水位的要求;③尽量减少拆迁和占地;④尽量保持堤线顺直,水流顺畅。

(5)老堤加固:

对未达到设计标准的老堤按设计要求进行加高培厚,老堤加固按少拆迁、少占地为原则,分别采用不同的措施。

对滩地较宽堤段,采用在迎水侧帮宽加高的方式;对滩地较窄,迎水坡已做块石护坡的堤段,在背水侧帮宽加高;堤防紧邻城区街道,且堤防背水侧坡建有大量房屋的特殊堤段,采用防洪墙;局部堤距较窄,堤身紧靠河岸的迎流顶冲堤段进行适当退建。

(6)堤基加固:

根据堤防渗流分析结合堤防存在的险情情况,进行方案比较,合理选址堤基加固措施。

3)建筑物设计

(1)收集、整理涵闸、泵站、桥梁等建筑物的数量、位置、原设计基本资料和存在的问题等。

(2)建筑物的检测:

对存在问题的涵闸需进行必要的检测,并形成专题检测报告。

(3)建筑物的加固与重建:

对建筑物的流量和消能进行必要的复核,根据复核结果和存在问题的严重程度对建筑物采取加固或拆除重建等处理措施。

根据涵闸、泵站、桥梁的设计流量大小和结构型式选取典型,进行典型设计。

4)河道、干沟(撇洪沟)设计

河道疏浚首先要满足除涝要求,尽可能沿老河槽进行,以减少工程量、占地、拆迁。

疏浚河线一般以老河槽中心线作为设计河道中心线,局部弯道考虑抹角或切滩,以使水流平顺,河线顺直。

(1)纵断面设计

首先根据各河道的地形、地貌、地面高程和河道两岸土地及乡村分布综合确定河道各节点的设计除涝水位,各疏浚河道的设计河底高程主要根据设计除涝水位、河道沿程淤积情况、地质条件、现状河底高程、河流形态以及设计流量经试算综合确定。

(2)横断面设计

根据各河段河道特性、地质条件及现有河道边坡情况,按拟定的设计除涝流量、除涝水位及设计河底高程,经过试算确定疏浚河段的横断面

(3)进行疏逡边坡稳定验算。

5、机电与金属结构

1)水力机械

(1)泵站设计原则

新建和重建站、技术改造站(泵房加固,仅更换主机设备)分别叙述。

(2)典型站设计

经方案比较论证,初步选定水泵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流量、特征扬程、电动机单机配套功率及机组主要参数。

基本选定机组进、出水流道型式和断流方式。

基本选定辅助机械及辅助系统设备的型号、数量。

基本选定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设备的型号、数量。

主要设备布置。

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3)非典型站设计

新建和重建站主机设备参数及厂房控制尺寸表;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技术改造站现状及存在问题表;主机设备参数表;主要水力机械设备材料表。

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的设计原则。

采暖通风及消防系统设备材料表。

2)泵站电气

(1)泵站设计原则

新建和重建站、技术改造站(泵房加固,仅更换主机设备)分别叙述。

(2)典型站设计

①供电方式,包括供电电源点离各站的架空线路电压等级、长度、导线型号。

②电气主接线。

经方案比较论证选定泵站电气主接线,泵站电气主接线力求接线简单可靠、操作方便、节约投资。

③主电动机和主要电气设备选择

ⅰ)主电动机

对单机功率较小(≤280千瓦)的泵站电机,一律选择0.38kV低压电动机。

对单机容量相对较大(>280kW)的泵站,选用10kV电压等级的电动机。

当电动机单机功率大于或等于630kW时,采用同步电动机;当电动机单机功率小于630kW(不包括630kW)时,采用异步电动机。

主电动机的容量按水泵运行可能出现的最大轴功率选配,并留有一定的储备,一般储备系数为1.10~1.05。

ⅱ)主变压器

主变压器的容量根据泵站的总计算负荷以及机组起动时的电压降、运行方式进行确定。

ⅲ)其它电气设备

电气设备除按正常工作状态下所在回路的最大工作电压和最大工作电流进行选择外,还按供电系统处于最大运行方式、本站全部电机均投入运行时工况下发生短路进行短路电流计算。

根据计算结果对电气设备动稳定和热稳定进行校验,各电气设备均应满足要求。

主要电气设备按以下方式选择:

35kV户外断路器选用ZW7-40.5型系列真空断路器;35户内真空断路器选用VEP-40.5型真空断路器;35kV户外熔断器选用RW5-35型跌落式熔断器。

10kV户外断路器选用ZW27-12型柱上真空断路器;10kV户内真空断路器选用型号为VS1系列或其它知名品牌的真空断路器;10kV户外熔断器选用RW4型跌落式熔断器。

0.4kV空气开关选用MT、NSX系列或其它国产知名品牌的开关。

35kV高压开关柜选用KYN61-40.5型中置式开关柜;10kV高压开关柜采用KYN28A-12型中置式开关柜,低压配电屏采用GCS型抽屉式低压配电屏。

④泵站机组起动方式及无功功率补偿

ⅰ)机组起动方式。

根据起动压降合理选择电动机的起动方式,但当电动机电压等级为380V,电动机单机容量在180kW及以上(含180kW)时,不能起动压降是否满足规范要求,均应采用软启动器降压起动。

ⅱ)泵站无功功率补偿。

按照国家现行标准要求,泵站计费计量点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达不到者应进行无功补偿,合理确定补偿方式。

⑤站用电

为保证泵站运行期间站用负荷用电及非运行期间泵站办公、检修及生活用电,根据泵站规模及附近供电现状,选择站用电源和估算站变容量。

⑥电气设备布置

根据《泵站设计规范》GB/T50265-97第10.7.3条规定,本工程所装电动机单机容量在630kW及630kW以上,且机组台数在2台及2台以上时或单机容量在630kW以下、且机组台数在3台以上(不含3台)的泵站,除主厂房外还应设置了副厂房,副厂房内应设有中控室、配电室和其它辅助用房等,对所装机组台数在3台以下(含3台)的泵站,不设副厂房,电气设备布置在主厂房内。

对泵站的专用变电所均采用站、变合一的布置和管理方式。

⑦电气设备的防火

变电站、配电室、中控室等均配置手提式磷酸氨盐灭火器及其它灭火器材,配电装置室的门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防火门。

电缆沟动力电缆、控制电缆均分层排列敷设。

动力电缆及控制电缆上下层之间,装设耐火隔板。

屏柜下孔洞用防火堵料封堵。

电缆沟在穿越中控室、配电装置室以及至室外变电站隔墙处,设防火分隔设施。

⑧泵站自动控制、测量和通信

泵站的自动化程度及远动化范围是根据该地区规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泵站规模、重要程度以及泵站运行管理等具体情况确定。

具体要求如下:

当装机容量在1000kW及以上的泵站控制方式采用计算机监控,其它可采用常规集控台控制或就地控制。

⑨继电保护

根据《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并结合各泵站的具体情况,设置保护装置:

⑩操作电源

根据泵站装机规模及配电设备具体配置,选择操作电源型式。

提供各站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电气图纸:

电气主接线图、电气设备布置图

(3)非典型站设计

新建和重建站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气设备材料表。

技术改造站现状及存在问题表;各站主要电气特性表;主要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