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359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4.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docx

四川省宜宾市高考生物复习专题13《种群与群落》AB

2012级生物二轮复习A线生

专题13《种群与群落》专题训练(A卷)

(全卷满分:

90分)

姓名班级得分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

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

B.该种鱼发育阶段不同,其所处营养级可能不同

C.底栖动物与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研究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采集的小动物要立即放在95%的酒精中

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

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

3.珍稀物种保护的最大问题是栖息地的破碎。

人类已经把大部分陆地表面积用于从事农业,而很多野生动物是无法在农业景观中生存的。

其余的陆地表面积很多都正经历破碎过程或已经破碎成许多很小的板块。

下图可体现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动态有影响。

下列关于栖息地破碎对种群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对于白脸猴来说,栖息地越大,种内斗争越小,个体生存机会越大

B.白脸猴种群越大,种群维持时间越长,是因为出生率高的缘故

C.白脸猴种群越小,种群维持时间越短,是因为气候和疾病等原因容易导致种群内生物灭绝

D.栖息地的破碎也会导致基因交流的机会减少

4.

资源的合理使用能使产量最大化,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

自然种群数量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一定面积的生态系统内,某动物种群的最大值K=200,N表示种群数量水平,根据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曲线上的点

种群大小

(K-N)/K

种群的增长量

S1

20

0.90

18

S2

50

0.75

38

S3

100

0.50

50

S4

150

0.25

38

S5

180

0.10

18

 

A.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后进行

C.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

D.该动物种群在S3点时的种内竞争比S5点时更激烈

5.下列关于群落结构和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中动物类群的分布

B.湖泊近岸区和湖心区生物分布的差异,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达到相对稳定后,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D.火灾后,自然恢复林的形成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6.右图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鱼的个体数及珊瑚礁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过程

B.珊瑚礁体积增加为鱼类生存提供了更复杂的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下降

7.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该岛屿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变化

D.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仍有变化

 

卷非选择题(共48分)

8.(12分)6月8日是世界海洋

日。

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甲乙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

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图乙中,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

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

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9.(11分)乐果是一种广泛使用且含有机磷的农药,其残毒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

研究表明,阴沟肠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对乐果有降解作用,可用于修复由乐果造成污染的农田土壤。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分解乐果的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基本都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它们的代谢类型应是____________,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________。

(2)为比较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乐果的降解效率,课外小组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配制液体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时,除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___。

将配好的培养基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________处理。

②取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菌液各1mL,分别接种到上述甲、乙两组培养基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48h。

48h后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来比较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乐果的降解效率。

(3)农田中长期施用乐果会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若要调查某农田里中华大蟾蜍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

因污染太严重而废弃的农田在污染停止后将发生群落演替,其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10.(11分)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

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比B瓶的稳定。

注:

“+”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

生态瓶编号

光照

含微生物的泥沙

浮游藻类

水草

浮游动物

A

B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一个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种群密度________,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上事实说明,要使上述生态瓶较长时间地维持各种生物数量的相对稳定,需要持续不断地向其提供__________________。

11.(14分)某城市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建立人工湿地,形成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

下图所示为某

人工湿地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___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

人工湿地中菌类等作为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一般情况下食物网越复杂,________稳定性越高。

(2)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目的是为了防止厌氧池中的微生物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体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某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主要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

种群

重金属含量

(μg/kg鲜重)

0.0037

0.0037

0.035

0.035

0.34

已知水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假设在这5个种群构成的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上述食物网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级生物二轮复习A线生

专题13《种群与群落》专题训练(B卷)

(全卷满分:

90分)

姓名班级得分

第I卷共7题,每题6分,共42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关于环境容纳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环境容纳量是指种群的最大数量

B.种群的内源性调节因素不会改变环境容纳量的大小

C.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D.植食动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一年四季的环境容纳量以冬季最大

2.研究人员用样方法调查了某地北点地梅(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972年北点地梅个体间生存斗争程度较1975年低

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植株阶段

C.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3.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

右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段的个体数

)。

关于该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A.9月份种群出生率一定不是0

B.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数量一定保持稳定

C.图中数据反应了该种群数量受气候、食物、行为信息、种间关系的影响

D.种群密度越大,传染病对该种群数量增长的抑制作用

也越强

4.某弃耕地存在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的一条食物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弃耕地发生的群落演替为初生演替

B.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C.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过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

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值偏高

D.同种田鼠的不同个体之间通过生存斗争实现了共同进化

5.夏季的晴天,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某种乔木的叶片的表观(真)光合速率(即真光合速率)相对值如下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6∶00时上层叶片的叶肉细胞中,合成ATP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

B.在这个森林群落的垂直结构中,树冠层对群落的影响最大

C.造成中、下层叶片表观光合速率低于上层叶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空气湿度和CO2浓度

D.如果该森林中某种灌木的表观光合速率与图中下层叶片的相同,那么在一个夏季里,这种灌木的生物量明显增加

6.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某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得到如右图所示的数量增长变化(λ)曲线,λ=t年种群数量/(t-1)年种群数量。

据右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年初至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B.第1年至第3年该种群的出生率相同

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

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6年末时达到K值

7.下图表示在18℃(甲)和25℃(乙)的池水中,水蚤的出生数、死亡数和种群大小的关系,图中的出生数和死亡数均为实际数量的两倍。

下列有关水蚤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甲图

乙图

A.图甲表明出生数越大,种群数量就越大,反之,就越小

B.图乙表明决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死亡数

C.在25℃环境中,当种群密度增加时,首先出生率受到影响,再引起死亡率增加

D.18℃的水温有利于水蚤数量更早进入快速增长期

卷非选择题(共4

8分)

8.(14分)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3种杂草(均为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

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右图。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9.(12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

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已知各有虫植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7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增长,2006—2007年该种群的种群数量增长率约为__________。

(2)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土壤肥力

土壤含水量

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mg·g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释放

有机质含量(%)

氮含量(%)

表层~60cm(%)

山坡地

0.595

0.015

7.0

2.44

960

河滩地

0.202

0.003

15.0

2.82

1280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3)根据表中调查结果可知,山坡地沙棘一平方米叶片一昼夜能积累糖类_______mg。

叶绿体中光合色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光合色素含量越高,沙棘的光合速率越高,树的长势越好,越有利于抗虫。

(4)昆虫是变温动物,幼虫的生长发育受温度影响很大。

土壤含水量高能够促进沙棘植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沙棘树温降低,抑制沙棘木蠹蛾的生长发育。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可

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同时也不造成环境污染。

10.(8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调查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部分藻类生长的影响,已知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的有毒物质污染水体,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在生态学上该湖泊中的藻类、鱼类等生物构成一个,调查湖泊中藻类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2)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时,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原因是。

(3)微囊藻(一种蓝藻)有适宜条件下培养时,数量可呈指数增长,但若在培养液中加入粉绿狐尾藻(一种高等水生植物),则微囊藻的生长会受到明显抑制,其主要的原因是这两种生物在利用光能、无机盐等资源时存在显著的关系。

现代生物工程可以利用蓝藻来制作生物柴油,由此推测蓝藻体内含有较多的类有机物。

(4)现在欲对一富营养化的湖泊进行生态恢复,

应采取的措施有。

11.(14分)红火蚁原分布于南美洲,现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危害物种,2011年华南地区也陆续出现蚁情。

(1)入侵华南某地后,短期内红火蚁种群数量呈型增长,从种群特征角度考虑,决定其增长的原因是。

(2)辛硫磷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为测定其对不同虫态红火蚁的致死剂量,将原药溶于丙酮中配置不同浓度的辛硫磷药剂点于红火蚁胸部,记录24h死亡虫数并计算LC50(杀死50%防治对象的药剂浓度),结果如下:

虫态

小工蚁

有翅雄蚁

有翅雌蚁

蚁后

LC50(μg/ml)

1.04

2.06

7.38

9.39

7.81

①本实验中辛硫磷药液的浓度范围要根据的实验结果来确定;每个药剂浓度的处理均设多次重复,目的是,从而减少误差;本实验的对照组应设置为。

②实验中虫态的红火蚁对辛硫磷最敏感。

已知小工蚁、兵蚁、雄蚁分别由不同的幼虫发育而来,若仅控制该虫态红火蚁的数量,_____(能否)持续有效的控制住蚁群的数量。

(3)有机磷农药进入土壤后,可被微生物分解成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微生物体内最初的降解酶基因是由产生的,从的环境中易分离到这类微生物。

2012级生物二轮复习A线生

专题13《种群与群落》专题训练(A卷)参考答案

1D,2C,3B,4C,5C,6D,7B

8.(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b(2分) 偏高(2分) 

(2)垂直 初生演替(2分) 

(3)A B(注:

两空可颠倒) 20%(2分)

(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

9.(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异养需氧型(2分) 分解者

(2)①适量的乐果(2分) 灭菌 ②培养基中乐果的含量(2分)

(3)标志重捕 次生演替(2分)

10.(11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群落(生物群落) 竞争

(2)降低(2分) 没有光照,藻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2分) 降低(2分) 氧气与食物不足(2分)

(3)光照(光能)

11.(14分,每空2分)

(1)阳光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抵抗力

(2)太阳能和奶牛场废水中有机物所含的化学能 

(3)因失水过多而死亡

(4)挺水植物起遮光作用,影响浮游藻

类进行光合作用

(5)丙和丁

专题13《种群与群落》专题训练(B卷)参考答案

1B,2B,3D,4C,5B,6A,7C

8.(14分)

(1)福寿螺的密度(2分)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2分)

(2)消费者 捕食 

(3)大

于(2分) S(2分)

(4)次生 狐尾草(2分) (5)抵抗力

9.(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S型(2分)  零(2分)

(2)土壤含水量与山坡地相同(或土壤含水量低于河滩地),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2分)

(3)21600(2分) 吸收光能(或捕获光能)

(4)蒸腾作用(2分)

(5)施放性引诱剂(用黑光灯诱杀等合理答案均可)

10.(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群落样方法

(2)中营养化此时鱼鳞藻、脆杆藻的种群数量最多,有利于鱼的繁殖和生长

(3)竞争脂质(2分)

(4)减少N、P的排放;提取湖泊中的微囊藻(蓝藻)制作生物柴油等。

(答一点即可得1分)

11.(14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

(1)“J”出生率大于死亡率(2分)

(2)①预实验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或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用等量丙酮同样处理红火蚁胸部,其余操作不变(2分)②小工蚁不能(2分)

(3)基因突变(2分)受有机磷农药污染(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