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374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docx

小学数学课标复习提纲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复习提纲

1、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

(1)、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2)、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3)、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数学课程标准规定课程的总体目标包括那四部分?

答: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3、新课标设置了那四个领域的学习内容?

答: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

4、“空间与图形”主要涉及哪些内容?

答: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外形、大小、位置关系及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熟悉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5、内容标准的基础性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

一是内容的基础性,二是“标高”的基础性。

 这种基础性的“标准”,是对“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注解,也正是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标高”。

6、第二学段(4—6年级)的空间与图形部分,将学习那些知识?

答:

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7、第一学段(1—3年级)中,学生将熟悉哪些常见的量?

答:

(1)熟悉元角分。

(2)熟悉钟表,了解24时计时法。

(3)熟悉年、月、日。

(4)熟悉克、千克、吨等重量单位。

8、课程标准中教学要求有所降低的内容有哪些?

答:

较大数目的整数、多位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整除、约数和倍数、素数和合数等

9、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学习评价应怎样转变?

答:

应由单纯的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转变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

10、知识技能目标有哪些?

答:

(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问题。

11、从“标准”的角度分析,内容标准有哪些特点?

答:

基础性,层次性,发展性,开放性。

12、课程标准主要删减了哪些内容?

答:

带分数的四则运算,一些繁杂的大数目计算,类型化的应用题解答知识等。

13、数学教学改革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是充当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

(2)、充分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重让学生在多样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

(4)、注重计算器与计算机等先进技术的应用。

14、怎样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呢?

答:

(1)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2)学生亲自动手操作

(3)空间观念需要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

15、怎样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呢?

答:

(1)使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

(2)、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统计对决策的影响。

(3)、了解统计的多种功能。

16、对于应用问题,《标准》是如何进行改革的?

答:

选材强调现实性、趣味性和可探索性;题材呈现形式多样化(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等);强调对信息材料的选择与判定(信息多余、信息不足……);解决的策略多样化;问题答案可以不唯一;淡化人为编制的应用题类型及其解题分析。

17、“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哪些内容?

答:

“统计与概率”主要研究现实生活中的数据和客观世界中的随机现象。

18、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有所提升的内容有哪些?

答:

有估算、算法多样化、各类知识的应用等。

19、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定位学生的角色?

答:

学生要从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20、新教材为什么要引入计算器的初步应用?

答:

引入计算器用来处理复杂的计算,解决一些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探索有关的数学规律,可以免除学生做大量重复的运算,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1、第一学段(1~3年级)教学建议有哪些?

(8分)

答:

①在数与代数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和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②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观经验。

③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④在实践活动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22、第二学段(4~6年级)教学建议有哪些?

(10分)

答:

①在数与代数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②在空间与图形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③在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应注重所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有意识地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根据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并进行交流;应注重在具体情境中对可能性的体验;应避免单纯的统计量的计算。

④在综合应用教学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发现实际问题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数学信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学生尝试独立地解决某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3、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如何评价学生?

答:

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

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应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教师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一)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二)恰当评价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评价主体和方式要多样化(五)评价结果要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以定性描述为主。

24、课堂教学应树立哪四个基本观念?

答:

(1)全面发展的质量观。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3)民主合作的教学观。

(4)优质高效的效益观。

25、课堂教学应遵循哪四项基本原则?

答:

(1)目标导向性原则。

(2)主体性原则。

(3)面向全体的原则。

(4)知情并重原则。

(5)开放性原则。

26、课堂教学有哪三个要求?

答:

(1)创设良好氛围,激励学生学习。

(2)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

(3)突出思维训练,培养思维能力。

(4)着眼学生发展,组织学生活动。

(5)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选用恰当教学媒体。

(6)重视教师的人格力量,规范教师的课堂行为。

27.课堂教学中有哪些问题可以成为反思的对象?

答:

1教学定位问题2动态生成问题3教学设计问题4教学效果问题(每一点再适当展开点)

28.练习设计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

(1)练习课也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练习设计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一些问题解决,少一些机械操作;(4)用足用好每一道练习题;(5)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探索和交流时间。

29.如何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

答:

(1)课前自问自答;

(2)课前了解;(3)导入环节直接了解(每一点再适当展开点)

30.强调数学教学回归生活原因有哪些?

答:

一是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是生活化本身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三是生活能力可以迁移为数学能力。

31.用教材教有哪些策略?

答:

(1)比较—比较学习材料和学生已有经验之间的关联;

(2)还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具体、可感的形象;(3)转化——将课堂中的随机事件转化为教学资源;(4)开发——开发周边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生活化、活动化再加工;(5)调整——运用更换、增删、归并等手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6)挖掘——充分挖掘教材含蕴,发现教材新意义。

32.难点的形成一般有几种情况?

在教学中教师应采取怎样的策略?

答:

一是该知识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二是该知识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三是该知识包含了多个知识点,知识点过于集中;四是与该知识有关的旧知识掌握欠扎实或因大多数学生遗忘所致。

难点若属前两种情况,教师主要应通过利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充实感性知识或利用直观手段,尽量使知识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如果难点属第三种,则应分散知识点,各个击破;难点若由第四种原因所致,则应查漏补缺,加强旧知识的复习。

因此突破难点,关键在于对造成难点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找准,对症下药也就不难了。

33.合作学习的实质是什么?

答:

学生间建立起积极的相互依存关系,每个组员不仅要自己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个同学都学好为目标,教师根据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小组奖励。

34.目前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答:

(1)组织形式不到位(按就近组合;自由结伴组合;短暂频繁组合)

(2)合作程度不到位(局限型合作,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障碍型合作:

学生间的关系不协调或者是合作的内容太难所至。

装饰型合作:

重形式,轻实质)(3)评价机制不到位(忽视自我评价、偏重整体奖赏、单一激励机制、评价与小组脱钩)

35、数学课程与原来的教学大纲相比,从目标取向上看,它突出几个方面?

答:

(1)重视培养学生数学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2)强调让学生体验数学化的过程;

(3)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4)使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思想方法。

  

36、《标准》中的四个目标大致可分为哪两个领域?

答:

认知领域和情感领域。

其中,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属于认知领域;情感态度属于情感领域。

  

37、问题生成的途径有哪几个方面?

答:

(1)、教学内容即问题;

(2)、教师提供问题;(3)、学生提出问题;(4)、课堂上随机生成的问题。

 

38、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具有什么功能?

答:

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

  

39、复习课教学的特点有:

答:

(1)“通”,融会贯通、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2)“理”,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使之“竖成线”、“横成片”;

(3)“补”,对学生学习的缺陷进行弥补,消除疑惑,使学生得到提高。

  

40、与现行教材中主要采取的“定义——定理(公式)——例题——习题”的形式不同,《标准》提倡以什么样的基本模式呈现知识内容?

答:

“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

41、教学时要注意那几个问题?

答: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3)、鼓励学生思考方法的多样性。

(4)、对实践与综合应用学习活动的评价应该以质的评估为主。

42、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组织教学。

(2)、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3)、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4)、具体要求要适当。

43、数学课程改革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答: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设计和实施最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提供现实而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

(5)、数学教学应注重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6)、数学学习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与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7)、充分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程中的作用。

44、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答:

(1)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5、数学课程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1)大众数学的兴起。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3)注意数学的应用。

  (4)提倡计算器和计算机的应用。

 (5)关注学生的参与活动,尤其是探究活动。

  (6)灵活性和统一性。

  (7)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性。

46、“有价值的数学”是指什么?

答:

义务教育阶段向学生提供的数学,不仅是对学生进一步学习、对将来从事自己的事业、适应未来生活都有用的数学,而且这样的数学学习有助于学生自信心、责任感、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

这样的数学学习能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47、“获得必需的数学”是指什么?

答:

“有价值”的数学同时应该是学生终生学习必备的基础,也应该是为每一个学生所掌握的数学——它意味着《标准》中所规定的内容和教学要求应该是最基本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努力下,人人都能获得成功体验的,能够掌握的数学。

48、所谓“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指什么?

答:

数学课程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上的差异,以及学习上的不同需求,要尽可能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个体能够通过数学的学习,获得最适合自身发展所必须的数学,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与个性发展。

49、改进数学课堂教学,建立怎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答:

(1)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出发,选择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气息的、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2)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做数学”的活动过程,要改变教学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

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3)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就是通过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来实现课堂中师生互动的。

50、评价的目的和功能是什么?

答:

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促进教师改进教学。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评价的功能更多地在于了解学生的纵向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

51、评价的目标和方法是什么?

答:

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

52、数学思考的目标有哪些?

答:

(1)经历运用数学符号和图形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

(4)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53、解决问题的目标有哪些?

答:

(1).使学生能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4).通过解决问题,逐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54、解决问题教学有哪些策略?

答:

(1)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径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2)在解决问题时,尽可能安排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另一方面,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可以得到启发,使学生有意识地寻求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3)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对结果的及时反思也很关键的。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

你是怎能么想的,刚才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会怎么样?

出现什么错误了?

你将怎么办?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好?

用这些问题来引起学生注意,使学生逐步养成评价的意识和反思的习惯。

55、情感与态度的目标有哪些?

答:

(1)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4)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置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56、在数学教学中,“情感与态度”的发展主要强调哪两个方面?

答:

(1)学生对数学的认识。

(2)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体验。

57、什么是数感?

答: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

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

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58、什么是符号感?

答:

符号是数学的语言,是人们进行表示、计算、推理、交流和解决问题的工具。

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是指:

学生对符号的意义理解和对符号运用的能力。

59、空间观念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能由实物的形状想像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像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原大纲没有,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和相互转换)

(2)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

(3)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

(4)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图形的变换,原大纲没有)

(5)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进行思考。

(图形与坐标,原大纲没有)

空间观念的培养。

60、学生的统计观念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能从统计的角度思考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2)能通过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做出合理的决策,认识到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3)能对数据的来源、处理数据的方法,以及由此得到的结果进行合理的质疑。

61、《标准》所指的推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

答:

(1)能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类比等获得猜想(合情推理),并进一步寻求证据给出证明或举出反例(逻辑推理);

(2)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到言之有理、落笔有据;

(3)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能运用数学语言合乎逻辑地进行讨论与质疑。

62、〈标准〉关于数学“应用意识”是指什么?

答:

(1)通过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3)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63、课程实施的教学建议有哪些?

答:

重视问题情景的创设.

引导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关注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策略与方式.

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始终与课程的进展相伴.

了解你的学生.

64、评价建议有哪些?

答:

(1).注重对过程的评价

(2).恰当评价双基

(3).重视评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5).评价结果的呈现要定性定量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