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题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440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马哲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哲题库.docx

《马哲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哲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哲题库.docx

马哲题库

一﹑单项选择

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①工业革命

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④阶级斗争

⒉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

①马克思

②亚当·斯密

③大卫·李嘉图

④威廉﹒配第

⒊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①辩证法

②历史观

③劳动价值论

④剩余价值论

⒋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①合理内核

②基本内核

③精髓

④核心

⒌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①吐故纳新

②科学严谨

③博大精深

④与时俱进

⒈社会存在包括_____

A社会的物质生产活动

B全部社会关系

C经济关系

D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E社会的上层建筑

⒉唯心史观的根本局限是_____

A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B夸大精神因素的作用

C夸大个人的作用

D否认社会历史与自然界的区别

E否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⒊下列各项属于生产方式构成内容的有_____

A地域关系

B血缘关系

C同事关系

D生产力

E生产关系

⒋科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基本途径有_____

A通过运用科学原理进行技术创新转化为劳动工具

B将科学运用于生产过程,提高劳动对象的质量,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

C通过科学的学习和教育的途径,转化为劳动者的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D将科学运用于生产的组织管理,提高企业管理和经济管理的水平

E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社会的科技意识.

⒌政治上层建筑包括有_____

A政治组织

B政治法律设施

C政治法律制度

D道德思想

E哲学

⒍上层建筑的基本组成部分是_____

A政治上层建筑

B观念上层建筑

C自然科学

D社会心理

E社会意识形式

⒎意识形态的主要功能有_____

A反映社会存在

B建构社会存在

C维护或批判社会现实

D控制社会活动

E调节社会活动

⒏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表现为_____

A.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对社会存在的巨大反作用

C.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不完全同步性

D.社会意识形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9.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是_____

A.产品的分配关系

B.产品的交换关系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人们在生产中所处的地位

10.社会结构的内涵是_____

A.阶级结构

B.部门结构

C.各种组织之间的关系

D.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结构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因为_____

A.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科学技术渗透到现代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

C.科学技术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和超前作用。

D.科学技术已经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巨大杠杆。

12.正确解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意义在于_____

A.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

B.为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开辟了道路

C.提供识别唯心史观的锐利武器

D.以此为基础进而创立了唯物史观

13.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_____

A.血缘关系

B.生产关系

C.思想关系

D.政治关系

14.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在于_____

A.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B.它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

C.它决定者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D.它的发展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

•1.商品的二因素之所以是使用价值和价值,而不是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因为

•A.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在于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两个不同的劳动过程;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是简单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D.具体劳动生产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

•3.马克思说:

“一切商品对它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这句话表明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不可能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而发生变化,这时早先生产的商品的

•A.价值和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变化;

•B.价值和价格将随之反方向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变化;

•D.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同方向变化。

•5.在同一劳动时间内,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生产出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价值量都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

•A.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

•D.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6.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的外在表现是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7.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8.“剩余价值不从流通领域中产生,但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而产生”,这句话的意思是

•A.剩余价值可以在流通中产生,也可以在生产中产生;

•B.剩余价值既不在流通中产生,也不在生产中产生;

•C.剩余价值在生产中产生,但要以流通为条件;

•D.剩余价值在流通中产生,但要以生产为条件。

•9.把生产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实物存在形式;

•C.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在资本流通中的不同运动速度。

•10.反映资本家剥削工人程度的概念是

•A.利润率;

•B.利息率;

•C.年剩余价值率;

•D.剩余价值率。

•11.分析资本有机构成的理论前提是

•A.剩余价值是剩余劳动的凝结;

•B.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资本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D.利润率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二﹑多项选择

⒈作为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①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

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①辩证法

②劳动价值论

③唯物史观

④剩余价值学说

⒊空想社会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是()

①昂利·圣西门

②沙尔·傅立叶

③罗伯特·欧文

④托马斯·莫尔

⒋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

①阶级性

②实践性

③客观性

④人民性

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

①李大钊的理论

②毛泽东的理论

③邓小平的理论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________

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先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而存在的本质

C.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D.具体物质形态之总和的抽象

E.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⒉下列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有________

A.”水者河也?

万物之本也”

B.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的,按规律熄灭的永恒的活火

C.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

D.世界由不可再分的原子和虚空构成

E.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⒊现代唯物论的物质范畴的深刻内涵是________

A.物质的根本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B.物质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C.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特殊与普遍的统一

D.体现了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E.体现了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统一

⒋物质是运动的________

A.形式

B.内容

C.属性

D.主体

E.基础

⒌把运动和静止割裂开来,必然导致________

A.相对主义

B.形而上学不变论

C.诡辩论

D.决定论

E.庸俗唯物论

⒍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________

A.从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B.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C.从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D.从类人猿直立行走到语言的产生

E.劳动和语言共同推动人类意识的产生

⒎造成意识差异性的原因有________

A.人的先天因素的差异

B.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C.人的立场\世界观的差异

D.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F.意识形式的差异

⒏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________

A.意识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是一个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具有主体选择性

C.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

D.意识活动具有高度的自控性

E.意识可以直接创造现实

⒐科学发现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意识的产生________

A.不是纯粹的生物学过程

B.不仅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而且是社会的产物

C.不仅是物质现象而且是社会现象

D.不是自然界的产物,而是社会的产物

E.不仅反映世界,而且改造世界

⒑“先有计划,后做工作;先有图纸,后造房子.”这说明________

A.意识决定物质,思维决定存在

B.物质存在形态的多样性

C.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

E.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变化性

⒒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________

A.移入人脑被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B.一种特殊的物质

C.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物质的产物

E.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345)

①没有产生和灭亡就没有发展

②质变是发展

③发展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

④发展是质变与量变的对立统一

⑤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⒔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是(23)

①共性包含着个性

②共性是不能独立存在的

③共性和个性相联结而存在

④个性是共性的一部分

⑤任何一般都是个别

⒕中美就中国加入WTO达成了”双赢的协议.这在辨证法上的启示是(1345)

①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②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③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④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⑤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1.在商品经济中,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两个使用价值交换时的量的比例;

•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商品的价值是同质的;

•D.交换价值取决于供求关系,而价值则取决于使用价值。

•2.同一劳动时间内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使

•A.商品使用价值总量增加;

•B.商品价值总量减少;

•C.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D.单位商品价值量减少。

•3.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这是商品经济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下列选项中对等价交换的正确认识有

•A.交换双方的商品在价值量上相等;

•B.货币出现后,要求价格与价值相一致;

•C.价格上下波动,不能与价值相一致;

•D.它存在于商品交换的平均数中,并不一定在于每个个别场合。

•4.下列情况中货币起支付手段的职能有

•A.按商店标价购买商品;

•B.分期付款买房;

•C.月底发放工资;

•D.从稿费中扣缴所得税。

•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是随着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6.不变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A.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价值量不变的资本;

•D.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的资本。

•7.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进一步揭示剩余价值的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D.为平均利润率、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

三、论述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3.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4.如何理解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

⒈论述列宁的物质定义

⒉物质与运动的辨证关系

⒊运动与静止的辨证关系

⒋意识的能动作用

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⒍矛盾及其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⒎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⒏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什么是认识的本质?

3.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和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辨证关系。

4.论述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真理及其辨证关系。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根本缺陷

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商品经济产生的历史条件

•2.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及其相互关系

•3.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化

•4.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

•5.货币的本质及其职能

•6.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

•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怎样实现的?

•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对工人阶级的影响

判断并说明理由

⒈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⒉“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⒊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因此,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⒋“狼孩”没有意识,说明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⒌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鬼神是客观实际中并不存在的,因而有关这类意识不是对客观对象的反映.

⒍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⒎联系构成运动

⒏脱离了人体的手不再是人的手

⒐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

⒑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⒒白马非马

⒈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斗争贯穿于哲学发展过程始终。

⒉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消失了,但,封建思想观念仍然存在,这说明社会意识并不依赖于社会存在。

⒊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⒋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因此,只有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⒌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越高,生产关系就越先进。

⒍”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7.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一﹑辨析题

⒈能动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

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总过程的两个阶段感

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总过程的两个阶段

⒋你看到了什么往往取决于你懂得了什么。

⒌只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就能形成理性认识。

⒍客观真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三个不同的真理。

⒎有用即真理

材料分析题

在旧社会,天正下着大雪,地主王某请同村的一个秀才和一个卖木炭的老板来家里喝酒。

王某提议:

以诗助兴,并推秀才起首。

秀才平日除了读书外,便是游山玩水。

他见窗外大学纷飞,便来了一句:

“大雪纷纷落地”。

王某想起“瑞雪造丰年”的古语,心想来年可收到更多的地租,这真是老天赐予我王家的福气,于是就续上一句:

“乃是王家瑞气”。

卖木炭的老板心想,雪下得越大越久,天气越冷,买木炭的人就越多,我就能赚更多的钱。

于是就续上一句“下它七天何妨”。

此时,门口正站着一个冻得发抖的乞丐,听了这三人的话之后,不禁火冒三丈,立即补上一句:

“真是一派胡言。

 用唯物史观的有关原理分析地主、秀才、老板、乞丐对“下雪”这一现象的不同态度。

辨析题的答题方法(步骤)

1.判断

2.说明理由

①如果是正确的,把正确的观点阐述一下,然后指出不坚持这种观点会怎么样。

如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②如果是错误的,把正确的观点找出来,并指出错误的要害在什么地方。

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