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460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docx

抓党建促脱贫事迹材料5篇

【篇一】

xx镇xx村贫困户共33户70人。

脱贫攻坚以来,领导高度重视,xx镇xx村大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不断努力,摸清贫困户底数,并通过完善农村基础设施、为贫困家庭开“药方”、引导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四支队伍”引路等帮扶措施,让贫困群众逐渐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一、摸清实情,认清扶贫目标

xx村位于吴堡县最北端,与佳县、绥德相邻,距镇政府所在地0.5公里,“张岔”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属市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

全村共136户468人,党员18人,其中流动党员5人,贫困户33户70人。

全村总土地面积2932亩,耕地面积936亩,截止目前,已脱贫21户48人。

xx村是《舌尖上的中国Ⅱ》手工空心挂面和央视《农民春晚》拍摄地,电影《赶牲灵》外景和《一把挂面》拍摄地,央视《外国人在中国》、央视《经济半小时》电商备战双十一、湖南电视台《我的纪录片》也在xx村取景拍摄,也是吴堡家庭工业密集区和吴堡县空心挂面的主要生产基地。

该村的主导产业是手工空心挂面。

二、突出党的建设,坚持思想引领

xx村始终把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建设扶贫的首要任务和第一责任,依托“两学一做”常态化教育,不断增强村两委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调动村三委的主动性、积极性,确保村各项工作运转有序。

在县民政局的包扶引领下,投入14万维修党建活动室,完善办公室设施,购置办公设备,改善了xx村“两委”的办公条件,巩固党组织活动阵地,为凝聚党员、服务群众提供有力保障。

三、真抓实干,打好脱贫攻坚长远战

(一)抓基础、增设施,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xx村支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组织村民修缮水毁道路、拓宽村内干道、实施美化亮化、修建停车场、整治道路边沟等工程,努力改善人居环境。

(二)抓卫生,促环境,整治村容村貌。

xx村党支部带领党员群众,积极开展家园清洁活动,实行党员分片区责任制,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增强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改变了村庄“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跺、家禽乱跑”的现象。

(三)抓生产,引项目,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舌尖上中国”和《农民春晚》拍摄和热播所带来的广告效应,带领村民抢抓机遇,扩大挂面生产规模,通过党员示范带动、支部扶持帮做等方式,现发展到103户,形成了户户做挂面,人人谋创业的局面,为了解决销路和提高附加值,村党支部多次组织外出考察,引进西贝等知名企业与本村农户签约包销,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展新品种研发,现已试制出胡萝卜面、菠菜面、艾叶面、藜麦面等高端面种投放市场,大大提高了挂面生产增加值,增加了收益,形成了挂面产业高中低档全覆盖。

成立了张世新手工挂面有限公司、金震农副产品加工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张世新手工空心挂面有限公司申办qs认证成功。

xx村也成为xx镇的挂面生产密集区,挂面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2019年全村产量达600吨,产值720万元,纯收入480万元,户均收入4-5万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6%。

(四)抓机遇,细规划,着力发展乡村旅游。

利用该村是央视《农民春晚》拍摄地,电影《赶牲灵》外景和《一把挂面》拍摄地这一特有条件,转变发展思路,提出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得到村民积极响应,现已着手发展“观光、体验、美食、民俗展”为一体,以手工挂面为主题的美丽乡村旅游产业,党支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教育中激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实际行动,从长远增加农民的收入。

2019年,村集体对接相关单位投资10万元,打造xx塄村文化墙;投资50万打造乡村旅游接待点、挂面制作体验户等。

四、加强新民风建设,构建民主和谐新村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村把扶贫开发和宣传教育、基层党建、新民风建设相结合,使农户真正拥有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决策权、受益权。

真正促进了基层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发展相融互动,促进了党群、干群关系的根本改善,并制定和完善了村规民约,村民积极投身村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村民民主化意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四支队伍的共同努力下,充分发挥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化矛盾于萌芽,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五、发展集体经济,争做“三变”亮点村庄

全方位、多形式宣传“三变”改革的意义和方法步骤,让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推进农村“三变”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争取群众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真心拥护和广泛参与改革,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019年,该村完成了清产核资,成员鉴定,成立了xx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发展集体经济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九大,为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xx村脱贫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但我们深知,我们仍存在很多问题,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有关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机制,实行更科学更有效的扶贫举措。

注重整体推进与精准到户、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各方支持与贫困村自身奋斗相结合,汇聚强大力量,努力啃下扶贫攻坚的“硬骨头”,合力同心打赢这场硬仗。

【篇二】

自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xx县民政局党组带领全局机关干部全面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帮助群众发展致富产业、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帮扶工作中与东加录村群众建立了密不可分、情谊相连的鱼水情。

结合村情实际打造美丽乡村

脱贫攻坚贵在有恒心,敢担当。

民政局的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树新风、扬正气,起好模范带头作用,与群众心连心,同吃同住同进退,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凝聚力量、集思广益,坚定地走在这条为民利民爱民的路上。

东加录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8户391人。

今年以来,在扶贫包联部门县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对全村进行了环境绿化、道路硬化、墙体美化。

民政局全体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东加录村环境卫生大整治活动,主动发现卫生死角,清除杂草、杂物和垃圾。

美化村子两边的文化墙近4000平方米,投资52万元改造了原村委会的办公设施和环境;硬化了道路小广场,规划了停车位;投资27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修通了12.9公里的通村路,方便了村民出行;投资58万元完成了一至三组村边一期改造1300米,计划二期再投入150余万元,改造2500米巷道及全村村道排水工程。

在东加录村文化广场举办了“知党恩、颂党情,精准扶贫奔小康”主题文艺活动纪念建党96周年,群众反映强烈,还自发组织社火表演,东加录村老老少少以及周围群众共5000余人参与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坚持扶贫扶志密切干群关系

xx县民政局的帮扶干部坚持与帮扶对象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们经常会与村上的一些贫困老人交流座谈,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鼓励他们在生活中乐观开朗,并为这些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替老人们干一些农活、家务活。

每次去的时候,老人们都会拿出辛勤收获的各种吃的给帮扶干部。

因为帮扶干部给于他们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心灵上的慰藉和支持。

72岁的唐花肖老大娘每次看到民政局干部们的到来都很开心,大娘总说民政局的干部们就是她的亲儿女,每天都有人来看她,操心她。

老大娘一个人生活,在家里一个人做饭一个人劳作一个人进进出出,显得那样孤单。

可是,自包联帮扶以来,她有了亲人,在她的心里,民政局的女同志就是她的闺女。

唐花肖老大娘常说:

“我觉得这一生谁都靠不住,前半生指腹为婚,不幸福,后半生老了没人管了,共产党把我管了,我非常感激”。

有一次,民政局局长去看望老大娘的时候,老大娘提着半袋杏仁颤颤巍巍的走到他的身边,她说自己也没有啥可以送的,打了些杏核不敢吃,就等着左峰局长来,把这个送给局长,以表达自己的感谢,而那半袋杏核,是老大娘一个个剥出来的,上面撒满了她辛勤的汗水,更寄托着她真挚的亲情....

改善群众生活彰显民政关怀

在东加录村,每到一处都能感受到党的扶贫政策带来的变化,聚众人的智慧,群策群力,xx县民政局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走在前面,干在实处。

激发每个人每一份力量,从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等多维度全方位推进扶贫工作,发挥优势,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这段时间,县民政局局长左峰正带领摄影专家马夫老师实地考察发展乡村旅游规划。

马夫老师谈道,东加录村虽然离城有点远,但是很有特色,也具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的基本条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充分挖掘资源潜力,把青山绿水变成造福老百姓的金山银山。

东加录村现有60岁以上老人448人,民政局左峰局长在走访贫困户时,发现很多老人一辈子都没照过一张照片,他立即于马夫老师商量,连续在村子里住了十多天,走进东加录村每一户60岁以上老人家中,为老人拍下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最美的笑容,此举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点赞和掌声。

此外,民政局还积极推进东加录村危房改造工作,为每一户贫困户额外补助2019元,建造节能灶,盘炕等生活设施。

同时,注重贫困户生活环境的改善,加强排查,下力气维修贫困户家中损坏的路面、围墙等硬件设施。

73岁的老大娘王凤珍和75岁的老伴唐青海逢人就夸党的好政策,夸扶贫干部比亲人还亲。

“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我们老两口再也不怕下雨天窑洞灌水漏雨了。

这是县委、县政府给我家盖的新房子,还有县民政局给盘了新灶台和新炕,村里人都叫‘爱心灶、暖心炕’,新门新窗严严实实,既漂亮又暖和,大冬天再也不怕冷了”。

人内心的感动往往就在一瞬间,人与人的心近了才更容易感受到对方的温度,虽然已经进入冬季,而东加录村却一直与温暖同行。

民政局的爱心灶、暖心炕、记录幸福时刻,以及打造文化自信、服务精神脱贫、聚力产业脱贫、与群众心连心的暖心行动,正在讲述着脱贫攻坚的生动故事。

【篇三】

今年以来,xx县全面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筑和谐”的总体思路,突出“红旗如画映丹州”主题,着力提升“两力两率”,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配强脱贫攻坚“领头雁”

以村“两委”换届契机,着力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不断提升“两委”班子致富带富能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续航助力。

一是强化班子研判。

围绕班子运行、后备人选等方面,采取听取汇报、个别谈话、实地走访、“两率两力”测评等方式,对全县112个村级班子进行综合研判,评定好类村70个、一般类34个、差类8个,对差类村落实台账管理、工作月报、验收销号等制度抓整改、抓提高。

二是注重后备培养。

大力实施“雏雁工程”,建立人员筛选、教育培训、联系帮带、试岗锻炼、考核管理五项机制,培育村级后备干部217人,有效解决了村干部后继乏人、青黄不接问题。

三是严格管理考核。

建立农村基层干部管理考核办法,扎实开展“双向述职评议”活动,通过年终组织农村党支部书记向乡镇党委和党员群众进行述职晾晒业绩、接受评议,给群众交了一份明白账。

四是严把选人标准。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依法办事相结合,严明“五选八不选”标准,建立换届选举沟通报告、全程签字等制度,严把人选标准、换届程序、换届纪律三个关口,顺利完成112村两委换届工作,支部书记中生产大户和致富带头人达到63名。

锻造脱贫攻坚“主力军”

坚持按照“精选配强、夯实责任、激发动力、从严管理”的原则,强化“四支队伍”管理,着力打造一支脱贫攻坚铁军。

一是配强人力。

按照“政治过硬、敢于担当、务实清廉、作风优良”的标准和“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技术干部到产业村”的原则,整合77个部门单位帮扶47个贫困村,选派优秀乡镇干部和第一书记专职从事65个非贫困村基层党建和扶贫工作,帮扶工作力量全面加强。

二是凝聚合力。

成立乡镇脱贫攻坚作战室、村级脱贫攻坚前线指挥室和临时党支部,推行“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和县乡领导联系包抓贫困村和非贫困村、部门下派驻村工作队、乡镇副职划片包抓村组、领导干部包扶贫困户”四项机制,严格驻村工作队“五天四夜”和请销假工作制度,形成逐级负责、分级落实的责任体系。

三是激发动力。

严格执行“三项机制”,先后提拔重用一线扶贫干部39名,市县表彰脱贫攻坚工作先进单位10个、先进个人58名,让扶贫干部看到了方向、看到了希望。

制定完善《村干部薪酬与脱贫攻坚成效挂钩的暂行办法》,将工作任务与补贴待遇相挂钩,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脱贫攻坚动力。

四是督查有力。

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十条铁规”,推行脱贫攻坚定期督查、随机暗访、月通报、交叉考核等工作机制,先后问责157人次,给予党纪政纪处分28人,组织处理129人;通报批评单位13个,集体约谈乡镇党委班子1个,书面检查5人。

筑牢脱贫攻坚“桥头堡”

对照党建“四化”建设要求,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标准化、品牌化、信息化和人性化水平,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攻坚的一线堡垒。

一是对照标准抓落实。

扎实开展“千村示范、万村达标”活动,深化推进“四化”建设,投资83.66万元为112个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安装三路高清视频监控,打造省级示范点1个、市级示范点4个。

二是集中整顿补短板。

突出“七个必看”、“两查一评一走访”要求,落实专人对全县14个软散村进行了验收,经验收软散村先后调整基层干部6人,改建扩建活动阵地2个,调处纠纷21件,办实事好事134件,群众满意度均达到85%以上。

三是提升服务树形象。

按照“开门服务、上门服务、预约服务、代办服务、结对服务”五种模式,设立“爱心超市”23个,组建志愿服务队21支,开展结对帮扶230余次,增强了党组织凝聚力。

四是党员带动促增收。

推行党员带富机制,培树带富党员349名,带动贫困群众764户,涌现出发展合作社的范建红、引领新农村的张延刚等一批党员带富典型。

五是三变改革增活力。

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建立资金互助社,抓树陈家山“政府搭台、支部引领、公司主推、贫困户参与”等一批典型,落实党费40万元支持发展空壳村集体经济2个。

用好脱贫攻坚“助推器”

坚持把抓党建与推动精准扶贫相结合,按照分类推进的办法,针对不同扶贫村情况“因地施策”,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一是抓产业转型,让贫困群众“鼓腰包”。

创新推行“一包双诺三联四实现”工作模式,通过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包户,包扶工作队、包扶干部与贫困村和贫困户双向承诺,采取户社联合、户企联合、户户联合等方式,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实现群众致富增收、人居环境优化、素质技能提升、管理科学民主四大目标。

二是拉伸产业链,让贫困群众“见红利”。

探索推行“支部+合作社+电商+扶贫”工作模式,一方面党支部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为贫困群众入股分红的办法,增加群众收入;另一方面,村党支部指导合作社建立电商平台,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合作社中有机农副产品搬上互联网的舞台进行展示、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升品牌效应,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群众收入。

三是凝聚发展合力,让贫困群众“得实惠”。

推行“双联双加”工作模式,依托贫困村周边非公企业发展优势,实施“企业联系一个贫困村+扶贫创业基地”,“领导干部联系精准扶贫户+服务示范岗位”的双联双加扶贫工作模式,调动全社会各类优势资源,为贫困群众增收贡献力量,确保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篇四】

“斗天斗地xx人民有志气、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地处昌明镇海拔1500米偏远高寒地区的xx村刻写在村委会旁巨石上的大红标语,也是xx村党支部带领全村1490名党员群众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绘就xx“高原”脱贫攻坚亮丽风景线的精神写照……

选能人,搭好班子齐修路关键靠支部

“以前我们这里啊地都荒着呢,山高,土地也比较肥沃,我看我们就搞分层种养殖,准得行。

”“高山畜牧养殖、冷凉蔬菜种植及山地风情观光是我的兴村思路。

”这是2019年春节前,xx村党支部书记袁华宁组织召开的外出务工返乡群众座谈会上的一幕,会上,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和优秀创业青年xx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表这自己的看法。

像这样的座谈会,袁华宁支书已经坚持召开了5年。

2019年当选村干部以后,袁支书每年都要利用春节前后,把在外打工的村里年青小伙召集在一起,听大家介绍外面的世界,为家乡的发展出主意。

袁支书也是在广州闯荡过几年的,但他毅然放弃在外打拼的事业,回到家乡做起了一名村官。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大家一起干才有出路”,他把目光瞄向了村里面在外打拼的优秀青年,xx就是这样走进了他的视线。

xx2019年就前往广州打工,一去就是十几年。

2019年,在返乡过春节时,昌明镇政府工作人员鼓励和带动下,参加返乡农民工座谈会及syb(创业)培训后,萌生回乡创业的想法。

他亲自到广东、福建等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销售渠道,说服在广州打工的亲戚朋友入股,总投资500万元,回乡创立贵州省大田生态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始原生态山羊养殖。

在与村支书袁华宁的不断交流和引导下,xx感觉在外打拼只能自己富,只有回家带着群众富,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思想上的进步,使xx迫切的想要加入党组织,郑重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2019年换届,袁华宁又做起了xx的思想工作,动员他报名参选村委会主任,踏实肯干、深受群众好评的xx最终高票当选了新一届的村委会主任。

“xx村的出路在哪”?

袁华宁和xx搭建班子之初也曾感到迷茫。

xx村四面环山,交通不便,只有一条从西边进村的道路,一个口子进去一个口子出来,跟一个口袋没有什么区别。

由于东面没有出路,xx村一直被外界称为“口袋村”。

“破袋”先“破路”。

为打破大山的阻隔,村党支部积极与中广核风力发电基建项目部联系沟通,申请获得批准修通毛坡组与麻江县交界接壤,实现麻江到xx道路的贯通,打通“口袋村”东边没有出路的局面,撕开了“口袋村”与外界交流的第一大“口子”。

有了通往外界交流的道路,还必须打通“产业路”。

从xx寨到风力发电草场全长4公里多的产业路,需要占用群众大量的土地,经过多次深入各组做群众思想工作,大家也开始慢慢转变,自愿让出了土地,袁华宁和xx就带领村支两委一道不分昼夜的投入到了修路中,两人自费投入30多万修通了毛路。

今年,修建的产业路获得县交通局“组组通”项目支持,全部进行水泥硬化,并将拓宽到4.5米宽。

在村党支部的号召下,外出务工的优秀青年纷纷返乡创业,如今,“回乡创业”已成为xx青年的新时尚。

兴产业,物质扶贫谋思路核心在干部

外联的“交流路”与发展的“产业路”修好后,xx的产业在何方?

成了摆在村党支部面前的现实问题,如何立足xx高寒山区的特点,结合实际发展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增收,变得迫在眉睫。

村党支部经过盘算,念起了“山字经”。

决定由支书袁华宁跑镇里面找项目,主任xx到沿海闯荡过的地方找市场,经过一番合计,最终决定利用xx村高差大的地域特点,分级发展产业,利用山脚的农田种植反季节蔬菜,利用山上的天然草地发展肉牛、黑山羊养殖。

“想到就做,说了就干”。

由村支书、村主任带头入股成立的贵州省大田生态牧业有限公司成立了,公司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养殖肉牛150头,黑山羊400多只,采集“公司+农户”的优良模式,带动18户贫困户发展养殖,合理分配利益,让贫困户不仅可以在公司务工收入,还可以参与年底分红。

村党支部还牵头成立xx村牛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群众把集体土地流转出来,发展高山特色生态畜牧养殖业。

在大家的努力下,xx9组的30户村民主动让出组集体的100亩土地,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到村集体领办的合作社中,与村集体签订养殖协议,发展育肥牛养殖,现已投资基础设施建设40余万。

同时,与“四好家庭户”、“星级文明户”等签订合同,实行“订单化”生产和销售,解决贫困户散种散养、单打独斗的问题,切实增加了农户种养殖收益,拓宽全村富余劳力就业及增收渠道,实现农民增收与集体增收“双赢”。

“出去打工回来,看到我堂哥xx的大田公司在做养殖,也带动我们,让我们大家一起搞养殖。

”打工回家陈志方赶上了村里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

陈志方在村里面的带动下,创办了贵州省雪库山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贵定xx众发畜牧养殖场,目前合作社里已有20个成员参加,其中17户是精准贫困户,整个养猪场一年可出栏近千头,对于未来的发展景象,陈志方信心满满。

现在,在村支两委的示范带动下和县、镇各级部门的支持下,像陈志方这样的养殖大户建立的种养殖合作社也在陆续的建起来,许多项目也在陆续启动中,xx村在全镇率先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产业发展与贫困群众紧密相连的特色产业扶贫之路。

从“交流路”、“产业路”到群众思想,“口袋村”的“袋子”一一被撕开,被称为“口袋村”的xx正经历着一场“破袋”的蜕变,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在不断增强,村里的产业不断发展,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颂党恩,思想扶贫闯新路小康是全部

“山多坡陡,海拔落差大,村寨住户规模小,居住分散,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文化素质、思想观念相对落后,每一样都是xx村扶贫攻坚要啃的‘硬骨头’”看着村民一天天富起来,支书袁华宁感到时刻不忘颂党恩、用斗天斗地的决心改变村寨的面貌尤为重要。

于是,xx村党支部抓住“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个关键,紧紧围绕“山山寨寨有敬语、村村组组树村规、家家户户明家训、老老少少颂党恩、人人处处显先进、事事物物是景观、山乡环境处处美”的目标,结合xx的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因陋就简、就地取材,以xx寨为首个示范创建,修缮xx寨“爱乡亭”、树立村规民约碑、利用山崖刻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岩”、在水井边树“饮水思源碑”、绘制孝老敬亲、爱国爱家农村画、利用废弃簸箕制作思想扶贫永久性标语、利用废弃石磨等在各家各户立家训明家规,因陋就简变废为宝,形成处处事事物物是景观,让群众时时感受思想教育,激发脱贫的信心和动力。

全面小康不光是物质上的致富增收,更是精神上的“涅槃”。

如今,走进xx村,到处一片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村民们门前的菜园里那些被精心打理过的花花草草,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被美丽风景环绕一派祥和的寨子里,折射出来的是村民“勤俭持家、以和为贵”的好家风,就像村门口刻的大红标语一样。

无论是拿着锄头锄草的农妇,还是背着书包上学的孩童,无论是山坡上放牛羊的牧人,还是拿着扫帚清扫通组道路的农民,他们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他们的身上,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焕发着自信和自豪。

在脱贫攻坚的路上,xx村党支部信心百倍,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不等、不靠、身先士卒的实干精神,以及不气馁、敢试、敢闯的创新精神,谱写了xx“高原”的脱贫攻坚赞歌,筑就了别样的风景。

【篇五】

近年来,xx镇党委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载体,围绕“紧扣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工作思路,继续推进“领头雁工程”,认真实施“严乡强村育新计划”,基础党组织建设明显增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脱贫“战斗堡垒”

以党组织建设为基本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引领优势,全力以赴抓好全镇49个党支部班子建设,推动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

一是加强村级班子建设。

调整配强田洼村、曾围孜村两委班子,培养能力强、思想进步、有致富带贫能力的年轻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利用县企业养老中心帮扶契机,大力加强罗洼村党组织建设,改变其软弱涣散村的局面。

今年,镇党委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新建了孙围孜、李岗、徐坪、蔡围孜4个村党组织活动场所,并对黄大塘、何尔冲、黄涂湾、王围孜4个村部进行了整修,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基础。

二是扩大党组织覆盖面。

在党员比较集中的企业和合作社分别成立众鑫石料场党支部、茶产业协会党支部和富民粮油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

2019年底,建立了北京富源泉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党支部和北京环城旺泉公司党支部,外出流动党员发挥正能量,为家乡的脱贫攻坚积极出策出力。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基础保障工作。

通过加强驻村第一书记管理,保证第一书记每年工作经费不低于1万元;提高村干部待遇及村级办公经费,镇财政按照村干部报酬每年不低于8000元的要求按期发放,对贫困村及非贫困村转移专项扶贫办公经费1.5万元和1万元,保障农村干部待遇,激发干部干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