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566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江西红色七校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红色七校2016届高三二联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共5题共7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平视自身和世界,方能化解自卑

张颐武

有关中国人的形象和自我认知问题,近年来一直饱受热议。

一方面,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更加引人注目,使其具有了大国国民的自我认知,对自身的期许变得更高。

另一方面,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形象”问题,又让中国人形成了与自我期许的强烈落差,令其感到焦虑、困扰,甚至精神上产生挫败感。

这当然不是当下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在今天新的形势下显得更加复杂。

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国很长时间都是弱者。

即便在新中国解决了国家主权问题之后,贫穷仍是现实问题。

这给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复杂的历史记忆。

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往往是以西方为参照系,并趋于两极化:

一方面是对西方的仰视,因中国的贫弱就认为自身文明不如人,认为中国人的“国民性”落后,这导致了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是对西方的俯视,因对西方侵略的愤怒和对西方封锁的抗拒而产生了对西方的俯视心态,在封闭环境中形成一种自负感。

这两种心态在中国为富强而奋斗的百年历史中都有深刻影响,也都会在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中留下印记。

虽然现在的中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告别了贫困,但自卑心态仍有强烈表现,即对自身新的历史角色缺乏认知,对中国社会没有自信,仍认为中国一切都不如人。

比如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精神失范、环境污染等问题,当作中国社会独有的特殊问题。

其实,这些问题在西方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阶段也都出现过,但在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超越和解决。

对中国来讲,这些问题当然应以最大决心并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加以应对,但历史阶段毕竟难以轻易超越。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当年西方发展时,进行工业化的只有它自身,其他国家大都还处在从传统向现代的痛苦过渡阶段。

当时西方的外部没有可用来比较的更强大和发展更早的社会,因此它对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更大的承受力,应对问题时回旋的余地也更大。

而中国正处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工业化之中,西方的工业化已经完成,工业制造的主要部分已经转移,环境等问题已得到解决。

这种时间的落差加剧了一些人的自卑感,有些人甚至把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度夸张和引申为我们制度的落后。

另外,快速发展使部分中国人出现过度自负现象,同样值得注意和警觉。

但这也不是中国独有,在美国高速发展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不少美国知识分子也认为美国是暴发户,并因此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到欧洲寻找文明的真谛。

如何超越仰视和俯视心态,以平视的角度观察自身和世界,这是我们当下应努力去探索的。

对于自身,我们要认识到,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已彰显了中国社会内在的强大生命力,中国道路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适应中国国情的独特性。

同时,我们也要认清世界,了解西方和不同的发展中社会,了解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放平心态,从容理解和认真面对我们遇到的挑战和问题,这格外需要主流社会的清醒和坚持,也需要文化和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

只有经过这样长时间的努力,才能最终化解自卑。

(选自2015年1月4日《新华网》,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快速发展使中国人对自身的期许变得更高,但一些复杂的“形象”问题,又让中国人形成了与自我期许的强烈落差。

B.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都是弱者,所以在新中国解决了国家主权问题之后,贫穷仍是现实问题,这给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复杂的历史记忆。

C.把中国在发展中出现的精神失范、环境污染等问题,当作中国社会独有的特殊问题,是自身对新的历史角色缺乏认知,是对中国社会没有自信的表现。

D.当年西方发展时,其对工业化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具有更大的承受力,主要是因为当时西方的外部没有可用来比较的更强大和发展更早的社会。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以西方为参照系看世界,一方面在对西方的仰视中导致深深的自卑感,另一方面在对西方的俯视中产生一种自负感。

B.西方社会在经济高速增长和大规模工业化阶段也都出现过精神失范、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在发展过程中都得到了超越和解决。

C.有些人把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度夸张和引申为我们制度的落后,这是由中西方工业化发展的时间落差出现的自卑感而造成的。

D.中国社会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在中国30多年的高速发展和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得以已彰显,可见中国道路有其自身的优势。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前中国人因面临的自我期许的强烈落差而造成的焦虑、困扰乃至挫败感,并不是新现象,只是在当前的形势下显得更加复杂而已。

B.自卑和自负的心态在中国为富强而奋斗的百年历史中影响深刻,也将在我们的社会心理和文化中留下印记,并长久地折磨着我们。

C.虽然中国对在发展中出现的精神失范、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轻易超越,但我们应以最大决心并通过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加以应对。

D.解决目前困境,清醒认识世界,放平心态,从容理解和认真面对我们遇到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升文化和综合实力,都显得尤为重要。

【答案】

1.B

2.C

3.B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在近现代历史上中国都是弱者”的表述以偏概全,原文只是说“在近现代历史中,中国很长时间都是弱者”。

有“很长时间”这个范围界定。

2.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项,“有些人把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度夸张和引申为我们制度的落后”,不是由中西方工业化发展的时间落差出现的自卑感而造成的。

原文是“这种时间的落差加剧了一些人的自卑感,有些人甚至把中国现有的一些问题过度夸张和引申为我们制度的落后”。

选项的表述强加因果。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并长久地折磨着我们”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信息表明“长久地折磨着我们”这一点。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云襟胸怀

【美】贾莱斯·凯瑟·莱斯特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我的姨妈贝蒂一讲起她的故事,总是用这句话开头。

那时,尽管贝蒂姨妈快80岁了,但我可以想象到故事里她的容貌——刚刚20岁,长着一双亮晶晶的蓝眼睛,非常漂亮。

贝蒂姨妈完全有理由憎恨内战——南北战争。

她的兄弟中有一位在葛底斯堡战场上战死,另一位当了俘虏。

随后,她年轻的丈夫詹姆斯——南部邦联的一名军官——也被俘虏,关到了某地的一所不为人知的战俘营里。

9月下旬的一个热天,贝蒂家从前的奴隶郎纳来到贝蒂家,告诉她一件奇怪的事。

他在查看离范·米特家半英里处的一家农舍的空房子时,听到屋里有人的低声呻吟声。

他随着呻吟声来到阁楼上,发现那里有一名受伤的联邦政府士兵,在他的身边还放着一支步枪。

贝蒂姨妈跟我讲起她第一次看到那个身穿污泥斑斑的蓝军服、长着胡子的人时,她总是说:

“我简直就像是步入了一场噩梦之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

孩子,那就是战争的真实写照:

没有军号,没有战旗,只有痛苦和污秽,无可救药与死亡。

贝蒂在阁楼上发现伤兵的证件,她从这些证件中得知,他是弗蒙特州的中尉亨利·比德尔,她很清楚应该把这位联邦政府军官的情况向南方邦联的军队报告。

但是,她也明白自己不会那么做。

她是这样向我解释的:

“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

”由于贝蒂的精心护理和照料,重新点燃了亨利·比德尔身上奄奄一息的生命火花。

当比德尔的体力有所恢复时,他给贝蒂讲起他在弗蒙特州韦斯·菲尔德的妻子和儿女。

当贝蒂讲起她的两个兄弟和丈夫詹姆斯的情况时,比德尔也仔细地倾听着。

在山谷地带,10月的夜晚变得越来越冷。

骤降的气温加剧了比德尔伤口的感染。

在一个黑夜里,贝蒂果断地将比德尔搬到她自家暖烘烘的厨房上面的一个秘密阁楼上。

但在第二天,比德尔发起高烧来。

贝蒂明白她必须求人帮助,否则他就会死去,所以她就去找她的私人医生、多年朋友——格雷厄姆·奥斯本。

奥斯本医生仔细地为比德尔做了检查,然后摇摇头说:

“几乎没什么希望了,除非能弄得到合适的药品。

”“那好,”贝蒂说,“我到哈珀斯渡口的北方军队那儿去弄。

医生惊讶地看着她说:

“你简直是疯了!

联邦政府军的司令部在二十英里之外。

即使你去了,他们也决不会相信你的话。

”“我要带上证据,”贝蒂说着,从阁楼上取下一份血迹斑斑的、上面盖有战时统帅部官方大印的证件,“这是他最后一次晋升的记录,我让他们看看这个,他们就一定会相信的。

当她终于赶到哈珀斯渡口并找到联邦军司令官时,太阳都快落山了。

史蒂文生将军听了她的叙述,仍不相信她的话。

他说:

“我们已经接到比德尔阵亡的消息。

“他还活着,”贝蒂坚持说,“但是如果他得不到清单上的这些药品,他就活不了多久了。

“好吧,”将军最后说,“我不想为了搞清这件事,而拿一个巡逻队的生命去冒险。

”他转向一个下级军官说,“你负责让范·米特太太得到这些药品。

”他并不怎么理会贝蒂的感谢,却说道,“不管你讲的是真是假,你都是一位勇敢的女性。

有了贝蒂带回的药品,奥斯本医生将比德尔从垂危中拯救出来。

“我不能再这样连累你了,”比德尔对贝蒂说,“我现在身体状况已经够棒了,可以走了。

”于是他们安排由贝蒂的朋友萨姆先生用他的运货马车送比德尔回驻守在哈珀斯渡口的联邦政府军司令部。

比德尔被送往华盛顿。

在那里,他把自己的经历向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作了汇报。

斯坦顿给贝蒂写了一封感谢信,并签署了一项命令,要求把詹姆斯·范·米特从战俘营中释放出来。

有关文件记载,有个叫做詹姆斯·范·米特的曾经被送到俄亥俄州的一个战俘营。

可是,当那些衣衫褴褛的俘虏们被带到贝蒂面前时,詹姆斯却不在其中。

接着又查了几个战俘营,结果也是一无所获。

后来,在特拉华堡,在靠近一排战俘的末尾处,一个高个子的士兵从队伍中走出来,蹒跚着扑向贝蒂的怀里。

贝蒂拥抱着他,泪流满面。

亨利·比德尔拄着拐杖站在一旁,此时,只见他正悄然垂泪……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小说的题目“云襟胸怀”意为可遮云揽月的胸怀,比喻胸襟开阔。

这一题目既有艺术性,也很好地表现了战争不能让人性丧失的主旨。

B.作者笔下战争生活的选取有独特的视角,这里没有硝烟战火和苦痛,只有不同战争立场中的人们的相互救助,这是浪漫主义的手法。

C.“我一直在想,他是不是在什么地方有一位妻子等着他。

”从贝蒂姨妈的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当时的普通百姓普遍存在着反战情绪。

D.从发现比德尔的郎纳,到医治他的贝蒂、奥斯本,再到送比德尔回联邦政府军的萨姆,作者安排多人救助,突显事件复杂艰险。

E.小说开头以“我”的视角来叙事,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描写贝蒂姨妈救比德尔的经过,虽然简单,但情节波澜起伏,张弛曲折。

(2)小说中贝蒂姨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刻画这个人物?

(3)从全文看,小说结尾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是小说的主旨句,后文如何围绕这一主旨展开?

请结合小说,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AE

(2)①贝蒂姨妈是一个美丽善良,聪明勇敢,胸襟开阔,在战争中救助敌人,最终解救了自己丈夫的普通妇女形象。

②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正面描写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侧面烘托有史蒂文生将军赞其勇敢以及战时陆军部长斯坦顿写感谢信,签署释放詹姆斯的命令等。

(3)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戏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让人有种美好憧憬。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示例:

这句开场白表现出的小说主旨是:

对人性美的讴歌,对爱的珍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罪恶的控诉。

①在人物塑造上,主人公贝蒂的兄弟在战争中一死一被俘,丈夫被俘,面对受伤的敌人她给予的是帮助而非仇恨。

②在情节安排上,文章没有将镜头过多集中在战火和战争带来的苦痛上,而是彰显出不同立场下人们之间的关爱。

③在社会环境的描写上,帮助比德尔的人有郎纳、贝蒂、奥斯本和萨姆;而帮助贝蒂的有两位将军和比德尔,突显战争中美好人性的力量,强调对和平幸福生活的期盼是所有人们的愿望。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没有硝烟战火和苦痛”的表述绝对,小说中“令人作呕的可怕的绷带,吓人的血腥气味”的描写充满了血腥味。

C项,“普遍存在着反战情绪”曲解文意,这句话其实表现的是普通百姓在战火中的惺惺相惜,否则贝蒂姨妈也不会救助比德尔。

D项“突显事件复杂艰险”理解错误,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安排是为了表现主要人物,凸显小说主旨服务的,以此表现出人性之美。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2)本题考查欣赏人物形象以及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分析人物形象要从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以及文中的相关评价入手,对贝蒂姨妈的形象进行概括时,不仅要准确概括其“聪明勇敢”“胸襟开阔”的形象特征,还要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文本作简单分析。

回答塑造手法时要注意使用术语,尽可能使用书面语作答。

(3)本题考查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回答此类试题,找准答题角度是关键点。

小说结尾的作用可以从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发读者思考,使情节结构完整,丰满人物,凸显主题等角度作答。

(4)本题考查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答本题仍需从小说的几个阅读要点作综合分析。

“我从来就不恨北方佬,最可恨也最让人诅咒的就是那场战争”这句话传达是的是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罪恶的控诉。

小说的后文围绕这一主旨句展开的用意,除了分析主旨之外,可以从情节、人物等角度组织答案。

角度选取要合理,一定要分点作答。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顶尖人才是怎么学习的

李庆桂

很多时候,我们仰望并羡慕着各行各界的顶尖人才,我们渴望成为成功后的他们。

同时,我们想探秘的是,顶尖人才究竟是怎样修炼而成的?

他们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中国杰出小提琴家吕思清,4岁开始学琴,8岁被中央音乐学院破格录取,11岁被世界著名小提琴家耶胡迪•梅纽因选到英国他创办的天才音乐学校学习,17岁即参加成人比赛,一举拿下国际小提琴艺术最高奖——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大赛金奖。

打破空白了11年无人得到金奖的纪录,被国际权威音乐杂志《TheStrad》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一家国际名媒采访吕思清:

“您年仅17岁就站在世界巅峰,用的是什么样的学习方法?

是不是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呢?

吕思清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在事业当中要成功,职业上的天赋只是其中一部分,而情商的高低对人的成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情商简称EQ,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从古至今几乎无一特例,像勃拉姆斯、贝多芬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巨匠,包括现今郎朗这样的很多出类拔萃的音乐家,都是在童年时经受了特别多的磨炼才成长到今天。

在事业领域,如果不具备刻苦的自我约束精神,缺乏执着的追求,纵使你有再大的才能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所以通常意义上,我们所说的快乐学习法,是以普及大众为主的。

而顶尖人才,大多用的都是痛苦学习法。

媒体又提出这样的疑问:

“众所周知,帕格尼尼是意大利著名的魔鬼小提琴家,这个比赛是以他命名的,素以演奏技巧高超、演奏曲目难度大而令人望而生畏。

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讲了很久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1987年,中国文化部推荐我去参加意大利帕格尼尼小提琴比赛,同去的还有我的老师和文化部一位领导。

旅途并不顺畅,本来我们应该坐飞机先飞到意大利首都罗马,再从罗马转机到意大利的热那亚(帕格尼尼的出生地)。

出人预料,罗马突起浓雾,导致飞机无法降落。

只能改航道飞往瑞士苏黎士,在苏黎士我们等到罗马雾散了,又返飞到罗马,大家已是身心俱疲。

在罗马,因为语言不通,只签到了从罗马到热那亚的末班机。

折腾了将近30个小时,我们终于在晚上8点钟,辗转到了热那亚。

安排好住宿酒店已是晚上9点,累得浑身像散了架一样。

我整理好行李,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兴冲冲地说:

“终于可以出去吃饭了!

”在飞机上吃了将近30个小时的航空食品,味同嚼蜡的感觉实在令人不舒服。

可是,我的老师却严肃地说:

“不行!

你看你飞了将近30个小时,晚上再睡会儿觉,就是40多个小时。

将近2天的时间,你的手指都没动过琴,一定会对你的比赛产生影响。

所以,你现在赶快把琴拿出来练吧!

”我只得饿着肚子拉琴,这还能忍受,最难捱的是时差效应,再加上在飞机上没有睡好,我整个人就像是浮在云端,在梦里晃晃悠悠地拉琴。

拉拉拉,一直练了两个小时,快11点钟,老师才肯让我罢手。

幸好,意大利人吃饭时间晚,要是换到北欧去,我们这个时候再出去吃饭就没餐厅了。

在酒店附近一家中餐馆,我抱起一碗酸辣汤风卷残云般喝到肚子里,我敢保证,那是我人生中最绝妙的美味……

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2014年,被称为“古典音乐男神”的吕思清依然非常忙碌,现在他已安排好明后年的档期了。

但是,不管多忙,吕思清每天总有一个项目雷打不动:

天天拉不少于三四个小时的琴。

在他心目中,练习高于一切。

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且以专业态度练琴,之后才能吃饭、喝酒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

“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

”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

成功中的快乐与痛苦是辩证的关系,一个顶尖人才在人前有多辉煌,他背后就要忍受相当比例的痛苦。

顶尖人才的终极快乐,只有一步一步攀上峰顶,回瞰最初的自己之时,才会真正体会到。

遗憾的是,此快乐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努力方可取得,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吕思清是中国杰出的小提琴家,天资聪颖,勤奋刻苦,17岁取得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被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

B.吕思清认为学琴是件痛苦的事,职业天赋很重要,情商更重要。

C.面对媒体的提问,吕思清一是苦笑,一是没有正面回答,说明了他的成功有其内在的秘密,有苦说不出。

D.“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从古至今无一特例,所以顶尖人才的成功用的都是痛苦学习法。

E.本文从正面、侧面两个角度,通过引证、例证法,凸显了一个“古典音乐男神”的形象。

(2)文章标题取为“顶尖人才是怎样学习的”,那么文章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

请概括分析。

(3)面对媒体“您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幸运还是实力呢?

”的提问,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讲了很久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

这有什么作用?

(4)“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

”这是吕思清的座右铭。

请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AE

(2)①痛苦学习法,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②自我约束,每天保证充足的练琴时间,并且以专业态度练琴。

③执着追求,“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一步一步攀上峰顶。

(3)①侧面回答了媒体的提问——拿奖靠的是实力。

②避免了自我吹嘘之嫌,表现了谦虚的品质。

③印证了后文所说的“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4)①一次成功不算成功,只有不断超越,一步一步攀上峰顶,才算成功。

(含义)②成功不在一时兴起,要靠长期坚持,执着追求。

(态度)③攀上顶峰需要付出N倍的艰辛努力,并且具有专属性,心存侥幸者不可复制。

(实践)④(联系实际)。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B项,“痛苦的事”曲解文意,原文吕思清只是说“说句实在话,学琴真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C项,“他的成功有其内在的秘密,有苦说不出”的表述属无中生有,原文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讲了很久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意在表明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D项,“从古至今无一特例,所以顶尖人才的成功用的都是痛苦学习法”的说法过于绝对,应该加上“几乎”“大多”的限制语。

(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

(2)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顶尖人才是怎样学习的?

吕思清誉为“难得一见的天才”,但他仍执着追求,自我约束,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从原文进行提炼概括,提取概括时,要全面,不能遗漏要点。

解答本题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按分答题,即本题至少答出三点。

(3)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吕思清没有正面回答,却讲了很久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的主要用意是为了表达作为第一个拿到此奖的东方人,靠的是实力而不是幸运,超常的实力,往往来源于苛刻到近乎痛苦的修炼。

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梳理即可。

(4)本题考查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吕思清的座右铭“成功不在一时,而在一世。

”给我们很深刻的启示。

他的成功靠的是付出艰辛努力,长期坚持,不断超越自己才取得的。

学生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之下,要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进行论述。

同时一定要联系实际。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

宣和六年举进士。

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

调抚州宜黄县丞。

时四境俶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

执首谋者斩以徇。

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

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

知贡举。

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

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

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

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

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①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

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

“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

”上曰:

“卿言是也。

”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

即拜礼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

“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

”命却其章。

复申前请。

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

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

治郡廉恕,有循吏风。

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注:

①贳[shì]:

宽纵,赦免。

6.下列对文中加粗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7.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

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执羔铁腕治乱。

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

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