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口腔医学.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7590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儿童口腔医学.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儿童口腔医学.doc

《儿童口腔医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口腔医学.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儿童口腔医学.doc

儿童口腔医学

第一章概论

儿童口腔医学概念:

作为口腔医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为对象,研究其口腔范围内之牙、牙列、牙合、颌及软组织等的形态和功能,诊断、治疗和预防其口腔疾病及畸形,使之形成有健全功能的咀嚼器官。

*年龄:

小于15岁,儿童牙科不是成人牙科的缩影

临床工作要点:

1、态度和语言:

尽可能用儿童喜欢的语言

2、环境安排:

尽可能顺应儿童的心理,消除恐惧感

3、操作技术:

熟练、轻巧

第二章生长发育

第一节生长发育分期及各期特点

按年龄阶段分期:

胚芽期——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期——青春发育期

牙列临床分期

1、无牙期:

出生至6~8个月,乳牙未萌出

2、乳牙列形成期:

6~8个月至3岁,乳牙开始萌出至20个乳牙全部萌出。

3、乳牙列期:

3岁至6岁,乳牙列完成至第一个恒牙萌出。

4、混合牙列期:

6岁至12岁,乳恒牙替换时期。

5、恒牙列期:

12岁以后,全部乳牙被替换进入恒牙列期。

儿童时期的3个牙列阶段

1、乳牙列阶段:

(6个月~6岁)乳牙开始萌出到恒牙萌出之前

维护乳牙的健康完好,促进颌骨和牙弓的发育

2、混合牙列阶段:

(6~12岁)恒牙开始萌出到乳牙被替换完毕

预防错牙合畸形,早期矫治,诱导建立正常牙合

3、年轻恒牙列阶段:

(12~15岁)全部乳牙被替换,全部恒牙均已萌出

保护保存第一、二恒磨牙

第二节颅面骨骼和牙列的生长发育

颅面骨骼的生长:

膜内化骨——头盖骨,包括额骨顶骨。

软骨内化骨——颅底的枕骨,蝶骨,筛骨和颞骨的岩部、如图不·乳突部。

面骨的生长:

上颌骨——上颌骨体积的增长主要是骨的表面增生和骨缝间质增生的结果。

上颌窦的发育对牙齿的发育、牙槽突的生长和上颌骨高度的增长起着重要作用。

下颌骨——髁突生长中心,软骨及骨表面增生而长大(与上颌骨的不同之处)

下颌支后缘骨增生,前缘骨吸收,牙槽突上缘向上增生。

宽度主要通过下颌骨体颊侧面(外面)增生和舌侧面(内面)吸收

牙齿的发育

1、时间——经过生长期(蕾状、冒状、钟状期)、钙化期和萌出期3个阶段

2、顺序——牙齿萌出顺序比牙齿萌出时间更具临床意义。

乳牙——Ⅰ→Ⅱ→Ⅳ→Ⅲ→Ⅴ

恒牙——6→1→2→4→3→5→7

3、牙齿萌出的变异——牙齿萌出时间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

牙列与咬牙合的生长发育

1、无牙期(乳牙萌出前期)(ⅠA期)

*相当于第一乳磨牙处有上下颌接触,

*其余部分均无接触

*下颌只有前后运动,无侧方运动

2、乳牙咬合完成前期(ⅠC期)

*出生后6~7个月牙齿开始萌出到2岁半左右全部乳牙萌出

3、乳牙咬合完成期(ⅡA期)

*2岁半左右乳牙全部萌出开始到6岁左右恒牙即将萌出

(1)乳牙列的生理间隙:

(2)尖牙间距离增宽

(3)第二乳磨牙末端平面

(4)乳牙切缘和牙合面的磨耗

4、第一恒磨牙或切牙萌出开始期(ⅡC期)

(1)第一恒磨牙的萌出

(2)第一恒磨牙的牙合关系

5、第一恒磨牙萌出结束及恒前牙萌出期(ⅢA期)

(1)尖牙间距增加

(2)磨牙间距的变化

(3)牙弓向前生长

(4)切牙向远中萌出

(5)下切牙拥挤现象改善

6、侧方牙群替换期(ⅢB期)

(1)乳恒牙侧方牙群牙冠近远中之差:

剩余间隙。

(2)侧方牙群的替换顺序

7、第二恒磨牙萌出期(ⅢC期)

第三节生长发育的评价与研究方法

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

1、常用生长发育指数

*体重比*坐高比*胸围比*Kaup指数*Rohrer指数*Pirquet营养指数

2、常评价方法

(1)实际年龄,

(2)生理年龄,正常发育的大多数儿童

所达到的该年龄的发育指标。

(3)骨龄。

(4)牙龄,用牙齿的发育状态来评价

儿童生长发育状况。

常用的研究方法:

1、横向研究法——研究不同的群体,根据测定值分别算出各个性别、年龄组的平均值进行对比的研究方法,称为横向研究法。

2、纵向研究法——逐年对同一个体或群体用同样的研究方法进行测量或追踪观察的长期研究方法,称为纵向研究法。

3、混合研究法——纵向研究法和横向研究法一起应用。

4、相对生长研究法——相对生长,不是以时间为尺度,而是比较身体两部分生长发育的相对。

第三章牙的解剖形态与组织结构特点

第一节乳牙的解剖形态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时常采用两数标记法表示各牙,乳牙的第一个数字是:

右上区为5,左上区为6,左上区为7,右下区是8。

第二个数字代表该牙在牙列和区中之位置及牙类。

乳牙牙体形态的特点:

1、乳牙牙冠之色泽呈微青白色或近白色。

2、乳牙牙冠按比例观察,近远中径

3、较大,牙冠高度较短,牙颈部明显

4、缩窄,牙冠在近颈部区有带状隆起

注:

1、乳磨牙牙合面的牙尖或发育沟不如恒牙那样有规则,较为复杂且小窝多。

窝沟的类型可分为P、V、U、I、IK和C等6型

2、乳牙之牙根与牙冠的长度比例较恒牙大,故乳牙显得很长。

乳牙髓腔与牙体外形之大小比例,和恒牙相比,牙髓腔比恒牙大。

乳牙冠宽短,牙颈部突出,牙根狭长

3、上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呈四边形;上颌第二乳磨牙:

牙冠颌面似菱形,颊舌径大于远中径;下颌第一乳磨牙:

牙冠颊舌径小;下颌第二乳磨牙:

其宽度在乳牙中是最大的,牙冠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呈长方形

乳恒牙的临床鉴别

1、磨耗度切嵴、牙尖磨耗明显。

2、色泽乳牙色白,而恒牙微黄,更显有光泽。

3、形态乳牙牙冠高度短,近远中径相对较大,牙冠近颈1/3处突出明显、颈部收缩等特点。

4、大小以同名牙相比,乳牙比恒牙小。

5、排列在完整的牙列中,可参考牙齿排列的次序以鉴别。

X线片

牙髓腔形态

乳牙髓腔相对比恒牙大,髓室大、髓角高、根管粗大、髓腔壁薄以及根尖孔大。

乳磨牙根管分支多、形态复杂

第二节乳牙的组织结构特点

一、釉质

(一)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1、乳牙釉质有机质百分率明显高于恒牙釉质。

2、乳牙釉质比恒牙易受脱钙剂的作用而脱钙,也易受氟化物的作用而增强抗酸性

(二)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1、乳牙釉质的厚度比恒牙薄。

2、乳牙的釉质硬度比恒牙差。

3、乳牙釉质的气孔率和吸水率大于恒牙釉质

4、乳牙的釉柱与恒牙相比为弯曲少,排列整齐,在切角、牙尖,由乳牙本质界放射状地散开行向釉质表面。

在窝沟部则相反。

乳牙釉质表面与恒牙相仿,也有一无釉柱表层。

二、牙本质

(一)化学组成及化学反应性

乳牙牙本质,无机质含量无明显差异,有机质含量多于恒牙,也明显地多于乳牙牙釉质

(二)物理性及组织结构

乳牙牙本质之厚度约为恒牙牙本质的1/2,牙颈部之牙本质厚度多数少于恒牙牙本质厚度的1/2。

乳牙牙本质的矿化不如恒牙良好,硬度低于恒牙牙本质,也明显低于乳牙釉质。

乳牙修复性牙本质形成功能较为旺盛。

乳牙较恒牙易磨耗,因磨耗而形成的修复性牙本质在乳牙切端多见。

三、牙髓

1、乳牙牙髓细胞丰富,胶原纤维较少,恒牙则相对牙髓细胞较少,胶原纤维较多。

乳牙牙髓中部的血管粗细相混,边缘部血管细。

2、乳牙牙髓的神经纤维如未成熟状,神经分布比恒牙稀疏,乳牙感觉上不如恒牙敏感。

乳牙牙根有生理性吸收的特点。

第三节乳牙的牙根吸收

1、乳牙牙根吸收部位受继承恒牙位置的影响,吸收由牙骨质表面开始,广泛地向牙本质进展,渐渐涉及髓腔。

乳前牙牙根吸收从根尖1/3的舌侧面开始,乳磨牙牙根的吸收自根分叉的内侧面开始

2、如果继承恒牙先天缺失,乳牙牙根的吸收仍可发生,但吸收缓慢,脱落较晚。

恒牙向前庭方向运动不充分,乳牙仍滞留在原位,恒牙在其舌侧萌出。

3、乳恒牙替换期内,活动期的组织变化为乳牙牙根和局部骨质吸收,结缔组织溶解;静止期则表现为结缔组织增殖,局部骨组织和牙骨质增殖。

第四节乳牙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二、有利于恒牙的萌出及恒牙列的形成

乳牙的存在为继承恒牙的萌出预留间隙。

乳牙对恒牙的萌出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三、有利于发音及保护心理

第五节年轻恒牙的特点

年轻恒牙——恒牙虽已萌出,但未达牙合平面,在形态、结构上尚未完全形成和成熟的恒牙。

临床——牙冠的高度显得低,牙根尚未形成,根尖孔呈开扩的漏斗状,髓腔整体宽大,根管壁薄。

硬组织薄,矿化度低,溶解度高,渗透性强。

急性龋的釉质的羟磷灰石结晶较小,结晶间有间隙。

结晶的化学性不稳定,易与氟素等无机离子结合,涂氟有较好的防龋效果。

注:

1、年轻恒牙的牙本质小管比成熟恒牙的粗大,小管周围及小管间的矿化度低,制备牙体时较为敏感。

2、年轻恒牙有萌出后成熟现象。

3、牙髓的血管丰富,生活力旺盛,抗病能力及修复功能都较强。

第四章牙齿发育与萌出异常P52~79

1.乳牙早萌(诞生牙和新生期牙)

病因:

牙胚距口腔黏膜过近

临床表现:

多见下颌中切牙,多为正常牙,与上皮珠鉴别

2.恒牙早萌(多见下颌前磨牙)

乳牙根尖病变或过早脱落

3.乳牙萌出过迟

超过1岁未萌出,超过3岁未全部萌出。

全身骨硬化症的口腔表现

4.恒牙萌出过迟

乳牙早脱或滞留有关

治疗:

开窗助萌

5,牙齿异位萌出

1、第一恒磨牙异位萌出上颌,近中阻生伴第二乳磨牙牙根吸收和间隙丧失

2、恒尖牙异位萌出:

病因:

萌出迟于侧切牙和第一前磨牙,间隙被占

3、低位乳牙:

见于下颌第二乳磨牙,低于邻牙合平面,拔除

4、乳牙滞留:

乳牙不及时脱落,恒牙错位萌出。

病因:

继承恒牙萌出方向异常,先天缺失,埋伏阻生、异位萌出,萌出无力,全身因素,佝偻病、侏儒症,外胚叶发育异常

临床表现:

见于混合牙列期,下颌乳中切牙,双排牙现象

依据:

已达替换时期尚未替换的乳牙,继承恒牙异位萌出或阻生

治疗:

拔除

没有继承恒牙的乳牙滞留可维持相当时间,但不能使用终身。

6,牙齿数目不足

1.个别牙缺失:

遗传有关,恒牙多见

2.先天性无牙症:

先天完全无牙或大多数牙齿先天缺失。

外胚叶发育不全综合症

7,牙齿数目过多

多生牙:

病因:

牙源性上皮活性亢进,发育缺陷或遗传

临床表现:

多见混合牙列和恒牙列

治疗:

拔除

融合牙:

由两个正常牙胚的牙釉质或牙本质融合在一起而成。

临床表现:

乳牙列多于恒牙,单侧,两个牙多见,乳牙融合常伴恒牙先天缺牙

治疗:

早做窝沟封闭或光固化修复

结合牙:

两个发育完成的牙由牙骨质结合在一起

双生牙:

连体婴儿

过大牙:

病因:

普遍性牙过大见于脑垂体功能亢进

临床表现:

形态近似,体积显著过大

过小牙,也称锥形牙:

病因:

遗传,脑垂体功能低下

畸形中央尖:

临床表现:

多见下颌第二前磨牙,高低不等,髓角突入,一般无症状,折断并发牙髓炎症

釉质发育不全:

病因:

全身营养失调,全身或局部感染,遗传因素。

临床表现:

牙齿变色白垩色或黄褐色,釉质缺损,牙表面有带状或窝状凹陷,分为矿化不良和发育不良或轻症,重症

治疗:

光固化或树脂冠修复

本质发育不全

临床表现: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全口牙齿半透明,牙冠钝圆球型磨损明显,髓腔缩小

病理:

釉牙本质界平坦,牙本质异常

治疗:

金属冠树脂冠修复

氟牙症:

病因:

氟进入人体过多

临床表现:

多见恒牙,牙齿呈白垩色或黄褐色斑块或条纹,釉质缺损,牙表面有点状,线状或窝状凹陷缺损

治疗:

改良水源

四环素着色牙:

病因:

牙齿发育期服用四环素

临床表现:

牙齿变色

治疗:

牙齿发育期不用四环素。

牙脱色

先天性梅毒牙:

病因:

母体梅毒螺旋体影响牙胚发育

临床表现:

半月形切牙,桑葚状磨牙,蕾状磨牙

治疗:

妊娠期对母体抗梅毒治疗。

第五章儿童龋病

1.好发牙位与牙面?

P83

好发牙类以上颌乳切牙、下颌乳磨牙多见,其次为上颌乳磨牙、上颌乳尖牙。

好发之牙面,上颌:

乳中切牙——近中面,乳侧切牙——近中面、唇面,第一乳磨牙——合面、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合面、近中面;下颌:

乳中切牙、侧切牙——近中面,乳尖牙——唇面,第一乳磨牙——合面、远中面,第二乳磨牙——合面、近中面。

左右侧同名牙同时患龋的现象突出。

2.患龋类型及分类P84

1、奶瓶龋2、环状龋3、猖獗性龋

3.乳牙龋蚀的特点P86

1.患龋率高、发病早2,龋齿多发、龋蚀范围广3,龋蚀发展速度快4,自觉症状不明显。

5,修复性牙本质形成活跃

4,乳牙易患龋的因素P87

1、乳牙解剖形态的特点:

牙颈部明显缩窄,牙冠近颈部之1/3处隆起,邻牙间为面接触,面点隙裂沟以及牙列中的生理间隙均易致食物滞留。

2、乳牙组织结构特点:

乳牙的釉质、牙本质薄,矿化度低,抗酸力弱。

3、食物:

多为软质食物,粘稠性强,含糖量高。

4、口腔自洁和清洁作用差:

睡眠时间长,唾液分泌减少;年龄幼小,不能很好刷牙

5,乳牙龋病的危害P87

(一)局部影响:

1影响咀嚼功能2.对恒牙及牙列的影响3.损伤口腔粘膜软组织

(二)全身影响:

影响儿童营养摄入;慢性根尖周炎可作为病灶牙使机体的其他组织发生病灶感染;影响儿童正确发音和心理。

6,治疗P88

1,目的:

终止龋蚀的发展,保护牙髓的正常活力,避免引起并发症;恢复牙体的外型和咀嚼功能,维持牙列的完整性,使乳牙正常替换,利于颌骨的生长发育

2,乳牙牙体解剖组织结构的特点:

釉牙本质薄、牙髓腔大、髓角高、牙颈部缩窄、乳磨牙面的颊舌径小以及易磨耗。

注意:

窝洞垫底————氧化锌丁香油粘固粉作单层垫底

7,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P101

1,取得家长的认同和患儿的配合

2,药物的腐蚀与刺激

3,意外露髓

4,继发龋

5,充填后疼痛

6,充填体折裂和脱落

7,牙体折裂

8,冠修复体的脱落、穿孔及牙龈炎

8,年轻恒牙的龋病治疗P102

1.深龋再矿化治疗

2,氢氧化钙有一定的杀菌作用,可以抑制龋蚀的发展;促使牙髓形成修复性牙本质,并使大量的钙和磷自牙髓进入脱矿牙本质,促使脱矿牙本质再矿化。

3,定期检查:

3~6个月检查一次

第六章儿童牙髓病与根尖周病

第一节乳牙牙髓病和根尖病的治疗目的

1.去除感染和慢性炎症,消除疼痛;

2.恢复牙齿功能,保持乳牙列的完整性,利于颌骨和牙弓的发育;

3.延长患牙的保存时间,发挥乳牙对继承恒牙的引导作用,避免对继承恒牙胚的不良影响;

4.维持良好的咀嚼功能,提高消化和吸收能力。

第二节乳牙牙髓病和根尖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一、疼痛

乳牙牙髓炎:

对刺激引起的疼痛反应不一,自发痛或轻或重。

急性牙髓炎:

疼痛多夜间发作,影响睡眠,常不能指出患牙的位置。

急性尖周炎:

伴有咬合痛、咀嚼痛,能指出患牙的位置。

有疼痛史的表明牙髓已有炎症或已经坏死,反之,牙髓已有病变或坏死者不一定都有症状。

二、肿胀

肿胀是根尖周炎的一个主要特征。

牙龈局部肿胀表现为患儿牙龈充血、淤血或水肿,严重者根尖部或根分歧部肿胀。

口外肿胀主要表现为颌面部蜂窝织炎。

慢性根尖周炎或牙槽脓肿常留有瘘道孔。

多根乳牙和年轻恒牙可能出现各根管的牙髓活力不一致。

三、叩痛和松动

四、牙髓敏感测试

包括温度测试和电测试,但都不易确切反映病变的真实情况,仅适用于疑有牙髓病时对牙髓状况的检查。

电测试时应将探头安放在牙冠唇、颊面中部,并选择正常牙作对照。

五、X线检查

乳牙X线片中应观察的内容:

ü龋病的深度及与髓腔的关系

ü髓腔内有无钙变、有无牙体内吸收

ü根尖周围组织病变的状况和程度

ü乳牙牙根是否出现生理性或病理性吸收

ü恒牙牙胚发育状况及其牙囊骨板有无受损等

第三节乳牙牙髓病

一、乳牙牙髓病的分类及诊断要点

(一)急性牙髓炎

多发生意外创伤和最近进行过牙体手术的牙齿或是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

临床表现:

自发痛、冷热刺激痛、龋洞探痛,炎症波及根尖周组织时出现叩痛,X线片显示根尖周正常。

诊断要点:

根据疼痛的特征,牙齿有龋洞或充填物等。

(二)慢性牙髓炎

绝大多数来源于龋病,也可由急性牙髓炎转化而来。

可分为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和慢性开放性牙髓炎(分为溃疡性、增生性)。

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多数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

诊断要点:

慢性溃疡性牙髓炎——深龋、穿髓、牙髓有活力;

慢性增生性牙髓炎——深龋、较大穿髓孔、龋洞内充满来源于牙髓的息肉;

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深龋、未穿髓、自发痛或冷热刺激痛、去除刺激后疼痛还可延续一段时间。

(三)牙髓坏死(牙髓炎症发展的自然结局)

临床表现:

一般无疼痛症状,牙齿多有变色;牙髓部分坏死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尚未坏死部分牙髓炎症的类型。

X线片可显示根尖周硬骨板破损、骨质疏松。

诊断要点:

牙髓无活力,有牙髓炎或外伤史,或牙齿变色。

(四)牙髓变性

与乳牙最有关的是牙体吸收,包括生理性吸收和病理性吸收。

临床表现:

一般无自觉症状,常在X线片检查中发现。

诊断要点:

根据X线片的典型表现。

二、乳牙牙髓病的治疗方法

(一)盖髓术

用药物覆盖于近髓的牙本质上或露髓的牙髓创面上,使牙髓病变恢复的保存全部生活牙髓的治疗方法,前者为间接盖髓术,后者为直接盖髓术。

氢氧化钙及其制剂是目前首选的盖髓剂。

1、间接盖髓术

(1)适应症:

深龋近髓或外伤牙冠折断近髓无明显牙髓炎症症状,或症状轻微的轻度牙髓充血的患牙。

(2)治疗步骤:

去龋——盖髓——垫底、充填——4~6周后无症状可改为永久充填。

2、直接盖髓术

(1)适应症:

意外露髓,露髓孔直径小于1mm或外伤冠折新鲜露髓的患牙。

(2)治疗步骤:

隔湿——消毒——盖髓——充填。

(二)牙髓切断术

有活髓断髓术和失活后断髓术(干髓术)。

乳牙的活髓断髓,依据所用药物分为活髓切断术(断髓术)和FC断髓术/戊二醛断髓术(半失活牙髓切断术)两种类型。

1.活髓切断术

(1)适应症:

深龋、部分冠髓牙髓炎和前牙外伤性冠折牙髓外露。

(2)术前准备:

器械、药品。

术前X片了解根尖周组织及牙根吸收情况,牙根吸收超过根长1/2,不宜作牙髓切断术。

(3)治疗步骤:

麻醉——备洞——切断冠髓——盖髓(盖髓剂厚约1mm)——垫底、充填

FC断髓术:

切除冠髓后,含丁香油、FC的棉球置于断髓面2~3分钟,再将FC糊剂覆盖于牙髓断面上,垫底,充填。

2.干髓术

(1)适应症:

乳磨牙牙髓炎

(2)术前准备:

常规器械、失活剂(多聚甲醛失活剂、金属砷失活剂)和干髓剂等。

(3)治疗步骤

1)第一次治疗:

牙髓失活。

2)第二次治疗:

干髓充填。

(4)注意事项:

失活时不宜选用亚砷酸失活剂,多聚甲醛失活剂作用温和,使用安全,失活效果好,适宜于乳牙失活。

(三)牙髓摘除术

在局麻下或牙髓失活后,摘除全部牙髓,预备根管,用能被吸收的根管充填材料充填根管,保留患牙。

(1)适应症:

牙髓炎症涉及根髓,不宜行牙髓切断术之患牙。

(2)术前准备:

常规器械、药品;X线片。

(3)治疗步骤:

麻醉——备洞——摘除牙髓、预备根管——充填根管

第四节乳牙根尖周病

定义:

指根尖周围或根分歧部位的牙骨质、牙周膜和牙槽骨等组织的炎症性疾病。

一、乳牙根尖周病的特点

1.病因特点

最主要来源于牙髓的感染,其次为牙外伤,以及牙髓治疗过程中药物或充填材料使用不当造成根尖周组织的严重损害。

2.临床表现特点

早期症状不明显,就诊时多较严重,相当部分是出现急性牙槽脓肿或间隙感染后就诊。

剧烈自发痛、咀嚼痛和咬合痛,患牙松动、叩痛,牙龈红肿;牙龈瘘道,反复溢脓、肿胀。

X线片,慢性根尖周炎或急性发作时可见根尖部和根分歧部牙槽骨破坏,急性根尖周炎时根尖部无明显改变。

二、乳牙根尖周病的治疗

(一)急性根尖周炎的应急处理

1.建立髓腔引流

2.切开排脓

3.抗菌药物的全身治疗

(二)根管治疗术

1.适应症:

牙髓坏死应保留的乳牙,根尖周炎症而具有保留价值的乳牙。

2.治疗步骤:

备洞、开髓——根管预备——根管消毒——根管充填

3.注意事项:

Ø根管预备不超出根尖孔;

Ø根充材料仅可采用可吸收、不影响乳恒牙交替的糊剂充填(丁香油氧化锌糊剂,碘仿氧化锌糊剂和氢氧化钙制剂);

Ø术前X线片,了解根尖周病变和牙根吸收情况。

第五节年轻恒牙牙髓病和根尖周病

一、临床特点

•多由龋病引起。

•牙髓广泛暴露时常形成牙髓息肉;严重牙外伤或意外露髓可使牙髓发生急性炎症或牙髓坏死。

•牙髓感染可通过宽阔的根尖孔引起根尖周的炎症或病变。

•牙髓和根尖周组织疏松,血运丰富,炎症感染易于扩散也易控制和恢复。

二、治疗原则

年轻恒牙的牙髓治疗首选活髓保存治疗,包括保存全部活髓的盖髓术和保存部分活髓的活髓切断术;对根尖敞开,牙根未发育完全的死髓牙应采用根尖诱导成形术。

三、根尖诱导成形术

指牙根未完全形成之前发生牙髓严重病变或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在控制感染的基础上,用药物及手术方法保存根尖部的牙髓或使根尖周组织沉积硬组织,促使牙根继续发育和根尖形成的治疗方法。

1.适应症:

牙髓病变波及根髓,而不能保留或不能全部保留根髓的年轻恒牙;牙髓全部坏死或并发根尖周炎症的年轻恒牙。

2.治疗阶段

(1)第一阶段:

消除感染和根尖周病变,诱导牙根继续发育。

(2)第二阶段:

根管永久充填,使根尖孔封闭。

3.治疗步骤

(1)常规备洞开髓

(2)根管预备

(3)根管消毒

(4)药物诱导:

氢氧化钙制剂

(5)暂时充填窝洞,随访观察

(6)常规根管充填

4.注意事项

(1)彻底清除根管内感染物质

(2)按照X线片测量根管工作长度

(3)掌握充填时机

(4)根尖诱导形成术的疗程和效果,不仅取决于病变程度,而且取决于牙根发育状态和儿童患者的健康状况,治疗较困难,疗程较长。

第七章儿童牙外伤

1,乳牙外伤对继承恒牙的影响P144

1.恒牙牙胚的萌出异常(牙胚的位置异常、萌出的位置异常、迟萌)

2.牙冠部形成异常(釉质发育不全、白斑或黄褐色斑、牙冠形态异常)

3.牙根部形成异常(牙根弯曲、短根、双重牙根、牙根部分发育或全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