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6011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docx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教学设计

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放眼看世界》

第一单元:

放眼看世界   第三课 与世界同行

活动主题二:

走近国际组织  课时:

一课时

 

课题

走近国际组织

年级

教材版本

山东人民版 

课程内容

六、我们共同的世界7.知道我国所加入的一些国际组织和国际公约,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

知道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日益增强。

教材分析

“走出国门”这一主题活动的设置,旨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间的联系,关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中国不仅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是近年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

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日益密切,大量外资进人中国。

中国企业和产品进人世界市场,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国际组织有点了解,也只是通过影视、新闻、报刊等媒体了解了很少的一点点,不全面、不系统;所以教师在讲述这段内容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材的设计上,教科书以学生搜集的资料为范例,介绍了中国如何加入联合国安理会,申奥成功、红十字会的作用及中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的援助、在加入WTO后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等,引导学生从报纸、书刊或网络资源中搜集相关的资料,并以多种形式展示成果。

教学目标

1、了解国际组织,感受中国越来越重要的国际地位。

2、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间的联系,关注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相互影响。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与世界在经济、政治方面的联系,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的密切可联系。

4、树立学生勤奋学习、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

继续引导学生讨论中国与世界在经济、政治方面的联系,感受到中国与世界的密切可联系

教学难点

理解联合国在当代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思想

教学设计力求贴近学生生活,从他们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

教学策略与方法

本课的学习侧重于学生的收集整理和交流,教师要做好组织工作。

1.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

2.探究式学习和问题互动解决为主导

3.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相结合

4.调查—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贯穿始终

教学环境与

媒体

1、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可在家长帮助下通过上网收集资料、询问父母或在父母的陪伴下查阅资料,以加深他们的深刻印象。

2、家庭条件差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学校条件的制约,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到学校微机室或图书室查资料的方法来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引导他们去图书馆翻阅历史书籍来查阅资料。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了解我国所加入的国际组织。

教师准备:

搜集相关资料、准备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走进国际组织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引导语:

近几十年来,中国不仅在经济方面的发展引起了世界的瞩目,而且在世界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如今,中国加入了多个重要的国际政治、经济组织,并通过这些国际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活动一、走进联合国

1.出示课件

介绍联合国的基本情况。

(1)联合国是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在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签定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各国在国际法、国际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权及实现世界和平方面的合作。

联合国现在共有193个成员国,总部设立在美国纽约、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肯尼亚内罗毕等地。

(2)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在协调国际经济关系,促进世界各国经济、科学、文化的合作与交流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学生根据课件了解联合国的基本情况

(1)联合国的成立时间。

(2)联合国的主要职能、地位、语言、作用等。

(3)根据了解到的资料填表。

现任联合国秘书长

潘基文

工作语言

阿拉伯语、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

机构

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国际法院、联合国秘书处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中国、法国、俄罗斯、美国、英国

3.教师小结:

探讨我国与联合国的历史

(1)播放课件

(2)学生边观看边讨论记录

交流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1976次全体会议以压倒性多数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的2758号决议。

1988年9月,中国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2.教师小结

活动二、奥林匹克运动会

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资料。

(1)奥运会会旗:

五环旗象征五大洲和全世界的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相聚一堂,充分体现了奥林匹克主义的内容,“所有国家—所有民族”的“奥林匹克大家庭”主题。

(2)奥林匹克精神:

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中“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

[1]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2.让学生阅读课本资料,了解奥林匹克的精神。

(1)阅读介绍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图片及资料: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08年北京奥运会,于2008年8月8日20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开幕,并于2008年8月24日闭幕。

主办城市是中国首都北京,参赛国家及地区204个,参赛运动员11438人,设302项(28种)运动,共有6000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和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

本届北京奥运会共创造43项新世界纪录及132项新奥运纪录,共有87个国家在赛事中取得奖牌,中国以51枚金牌居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

(2)北京奥运会会标:

北京奥运会会标的精神:

“舞动的北京”是中华民族图腾的延展。

奔跑的“人”形,代表着生命的美丽与灿烂。

优美的曲线,像龙的蜿蜒身躯,讲述着一种文明的过去与未来;它像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岁月与民族的荣耀;它像血脉,涌动着生命的勃勃活力。

在它的舞动中,“以运动员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体育内涵被艺术地解析和升华。

同时,“京”字又巧妙地演化为“文”字,寓意“人文”,正体现了北京“人文奥运”的承诺,将中国悠久的“人文精神”融入了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洪流之中。

言之不足,故歌咏之;歌咏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活力的北京期待着2008年的狂欢,奥林匹克期待着全人类与之共舞。

(3)北京奥运会吉祥物:

(福娃)

(4)北京奥运会口号: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3.我国与奥运的历史。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之日起,就与她结下了难以割舍的不解之缘。

1894年国际奥委会在筹备第一届奥运会之际,就向当时中国的清王朝发出了邀请,但没有得到答复。

1904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逐渐为一些有识之士所关注,国内的一些报刊杂志开始对其进行报道,奥运精神得以在华夏大地上传播。

1913年中国政府参与发起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亚洲的先驱——远东运动会(最初名为“远东奥林匹克运动会”)。

1915年国际奥委会承认远东体协,并邀请中国参加下届奥运会和奥委会会议。

1922年,中国人王正延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上,中国首次派3名运动员参加了表演赛。

4.学生交流总结研讨结果

5.教师小结:

奥林匹克是一种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更快、更强、更高”的自我挑战精神,同时它也是公平、公正、平等、自由的体育竞技精神。

奥林匹克包含的这种自我挑战精神和公平竞争精神构成了当代人类自我完善和社会交往的基石。

活动三、走进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情况:

世界贸易组织,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

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9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2.我国与世界贸易组织的历史:

从1986年7月10日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国地位起,经过15年的艰苦谈判,我国终于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必然,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它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对促进我国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中国加人世贸组织承担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

权利方面对外方面 进一步降低关税;取消非关税贸易壁垒;放宽和改善外资政策;增加贸易政策的透明度等。

对内方面 取消被禁止的出口补贴;开放国内市场,特别是服务市场;扩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

义务方面所享有的权利

(1)享受多边、无条件、稳定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2)享受发展中国家特有的权益。

参与的活动在世贸组织内参与世贸组织各机构的所有会议;参与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对贸易伙伴参与贸易政策审议,对贸易伙伴的贸易政策进行质询和监督;解决端的手段 利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解决贸易纠纷;

意义:

中国正充分行使这些权利,积极主动地参与、加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四:

走进国际红十字协会

1.国际红十字协会基本情况。

(1)国际红十字协会会标:

白底红十字:

红十字是有五个正方形拼成的,分别代表亚、欧、非、美、大洋州世界五大州。

这说明红十字会具有国际性。

有些国家叫红新月会,其标志为白底红新月。

(2)根据资料整理表格:

红十字会成立原因

十九世纪中叶,在意大利的北部索尔弗里诺,法、意、奥三国军队发生了激战,战后战场上尸体遍野,血染山冈,数不清的伤员躺倒在地上痛苦的呻吟着无人过问。

瑞士人亨利杜南见此情景立即开始了民间伤员救护的宣传和组织工作,呼吁各国成立救护团体。

经过他的努力,1863年在瑞士成立了“救护伤兵国际委员会”组织,他就是红十字会的前身。

红十字会基本原则

人道性,公正性,中立性,独立性,志愿服务,统一性,普遍性。

世界红十字日

5月8日,这一天是为了纪念红十字运动的创始人亨利杜南而命名的。

1.我国红十字会的历史

(1)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1950年进行了改组,成为新中国红十字会。

建国后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红十字事业有了很大发展。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的颁布实行,使我国红十字事业走上法制轨道。

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的红十字组织,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

中国红十字会的宗旨是:

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和平进步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承认中国红十字会章程并缴纳会费的,可以自愿参加红十字会。

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及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分会,82847个基层组织,2026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循国际红十字运动确立的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的基本原则,依照中国参加的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和中国红十字会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的成员,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两个国际组织及各国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2)中国红十字会主要事的工作有:

①备灾与救灾。

每当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中国红十字会即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为灾区筹集赈济款物,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派出医疗队到灾区服务。

中国红十字会建有区域性的和省级的备灾救灾中心,储备救灾物资,培训救灾人员。

②卫生救护。

开展群众性初级卫生救护训练,培训初级卫生救护人员,以减轻意外伤害造成的伤亡。

③社区服务。

各级红十字会组织广大红十字会会员和志愿工作者,对散居在社会上的孤老病残者开展社会救助和社会服务。

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参与国家社会保障体系,服务于社会上最易受损害的群体。

④宣传和传播。

利用各种媒介、各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标志使用办法》,传播日内瓦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宣传红十字会的宗旨、任务。

⑤推动无偿献血工作。

宣传动员群众无偿献血,协助政府表彰奖励无偿献血先进单位和个人。

经政府批准负责中国造血干细胞捐赠者资料库(中华骨髓库)的建设、管理。

⑥红十字青少年。

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建立红十字组织,发展会员,开展红十字青少年活动,进行精神文明教育及青少年的卫生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开展国际红十字青少年的友好交往。

⑦台湾事务。

为海峡两岸同胞服务,处理查人转信,探亲衍生等问题,两岸红十字组织积极开展卫生救护交流、赈灾及红十字青少年活动。

⑧对外交往。

中国红十字会根据独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发展同各国红十字会和红新月会的友好合作关系,参加国际人道主义救援工作。

柳洪平创建。

活动五:

走进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介绍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基本情况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简称APEC)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

1989年11月5日至7日,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西兰和东盟6国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会议的成立。

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华台北和香港(1997年7月1日起改为“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

2012年9月5日,APEC第24届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

2013年10月7日,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第21次非正式会议在印尼巴厘岛正式举行,来自21个成员国和地区的领导人参加会议,就如何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建立一个更加强劲而富有活力的亚太地区进行讨论。

2.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中国于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心,随着中国在地区中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中极其重要的成员中国一贯高度重视亚太经合组织作用,积极参与各层次各领域合作,为促进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01年10月,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在中国上海召开。

中国愿以主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为契机,深化同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合作,为促进亚太地区和世界发展繁荣、提高人民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3.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对中国的影响

为中国促进经济互补性,鼓励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的流通;发展并加后开放及多边的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

在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

二、上网查询,统计数据,加深了解。

1.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网址,收集并统计我国加入的其他一些国际组织,了解其基本情况。

2.学生填写27页的表格,小组交流。

(根据小组收集的资料和全班交流的情况)

国际组织名称

加入年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1971年

世界卫生组织

1972年

联合国粮农组织

1973年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1980年

国际原子能机构

1984年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

------

------

三、开展“中国与世界的梦想”主题班会

1.师生一起回顾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表现,包括经济上与政治上。

2.师:

同学们,世界越来越像一个地球村,中国只有与世界同步,才能更加强大。

对祖国的未来你有哪些梦想?

(师生交流,畅谈)

3.教师总结:

为了祖国的明天,要努力学习,树立科技兴国的理想。

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我在教学设计中针对这一情况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创设一定的情景,通过环环设问,层层深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同时,在学生思考问题,探寻问题的答案中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和思维能力。

对于“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密切”这一点的认识,学生完全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外国品牌的产品成了了解其他国家的一些渠道,像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他们也经常从媒体中接触到。

而对于中国产品走出国门的情况,他们却缺乏了解,各类国际组织的职能和宗旨,他们也知之甚少,教学时应注重这方面资料的交流。

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为学生呈现他们能够理解的儿童文化,利用课件、图片等拉近时空,让孩子们走近世界,了解世界。

通过多媒体快节奏、大容量的特点,活化素材,缩短学生头脑中的史时距离,更直观、容易理解和产生共鸣,从而促进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国际意识,树立公平、公正、公道、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