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76191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开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我校坐落在禄丰县妥安乡边远贫困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地。

由于成长环境、生活习俗等诸多差异,造成了学生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

多数家长本身素质不高,一般学历也只是小学或中学,对他们的家庭教育缺乏科学性和人文性,有些家长无暇顾及他们的家庭育。

这些都导致学生的习惯出现偏差,诸如迟到、旷课、偷懒、作业缺交、不讲卫生、说脏话、乱扔垃圾等行为屡见不鲜。

虽然我校的老师努力地加强德育工作,但由于得不到家长有效积极地配合,时间一久,老师的心理产生疲惫感和倦怠感,逐渐走入“以不变教育应对万变学生”的惯性教育轨道,教育创新意识和热情正在逐步退去。

由此可见,以坦然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激发我校教师德育工作的革新意识,从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我校德育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这样一个特定的群体,从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将成为特定形势下我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

从这一角度出发,本课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综观上述,本课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既符合了国家对整个德育教育发展的要求趋向,更立足了学校现有的德育问题,具有研究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研究理论依据

各国教育学家、学者对“习惯养成教育”重要性的阐述: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

“教育是什么?

往简单方面说,就是养成习惯。

美国哲学家培根谈道:

“习惯真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觉得:

“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可以收获命运。

三、课题界定

1、“良好行为习惯”的界定:

“习惯”: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按从低到高分别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行为。

所谓的习惯就是指第四层次的自动行为。

自动行为不需要外部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而是自然的、稳定的、持久的行为。

“良好行为习惯”是指以人的发展为本,充分体现时代发展与个性特点要求,在生活和教育中形成符合各类生活守则、遵循代表社会和时代先进方向、社会公德的稳定而持久的行为。

2、“养成教育”的界定:

“养成”本意是通过培养而使之形成或成长。

“养成教育”是指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受教育者良好习惯的教育。

四、课题研究意义

1、探索适合我校实际情况的“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2、使我校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逐步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使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3、提高教师德育理论水平和艺术,整体提升教师的德育工作水平,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

1、依据《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按“低起点、小坡度、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交往行为习惯、社会行为习惯四个方面进行养成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的研究,并建立起相应的评价体系。

2、根据我校现有生源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探寻养成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的研究。

3、进行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开展矫治的初步研究。

六、主要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对已有的养成教育的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提取对本课题有价值的理论,指导本课题的实施。

调查法:

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背景,受家庭教育情况,了解他们父母在习惯培养上的做法。

个案跟踪法:

用于不良行为的矫正研究,选取典型个案,进行跟踪研究,积累有效的方法。

行动研究法:

提取日常研究中产生的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有针对性的理论,按照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的顺序,解决问题,获取相关经验。

经验总结法:

课题组成员积极对自己的研究活动过程加以回顾、反省、总结,通过分析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及时将养成教育的某些成功经验进行推广。

七、研究对象

全校1—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八、课题侧重点及实施措施

(一)研究侧重点设想:

课题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各项教育法规,围绕《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内容,有重点、有目的分阶段实施,切实将课题的研究重点内容渗透于各年级段学生日常学习及生活之中。

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生理及心理特点,我们以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采用递进式研究模式,切实保障课题研究的可操作性。

其中低年级侧重学生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学习的小主人。

中年级侧重于学生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

高年级侧重于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教育、引导学生做社会的小主人。

(二)实施措施: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虽然本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还受家庭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所以,在本课题的实施过程中,要采取如下的一些措施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1、加强理论学习

全体课题组教师理论素养的提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持之以恒、创造性地开展研究工作,是本课题研究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所以,在课题研究的全过程,都要加强理论学习,强化教科研方法的指导,采取一定措施激发教师参与教科研的主动性、积极性。

2、转变家长的人才观

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偏颇,一味强调学习第一,而忽略或不太重视同样影响学生一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所以,学校要以家长学校为平台,加强家校交流互动,切实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提高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的认识,为本课题的实施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九、研究保证措施

1、为了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也为了提高课题的研究质量,课题组恳请学校主管科研工作的主任和校长作为本课题的研究顾问,在课题的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及总结阶段进行跟踪式指导。

2、制定课题方案的实施细则,明确各阶段的研究计划,在上级科研部门的督导下由课题组负责按课题研究的阶段要求认真落实课题计划,确保课题稳步进行。

3、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完小校长任课题组长,负责课题设计、落实、管理、指导课题的实施,各班主任及各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参与课题研究,适时聘请有关专家作为顾问指导课题工作。

4、采用集中培训和分散自学的形式进行学习与研讨,定期检查学习笔记,每月、每学期、期末上交学习心得或论文。

5、学校保障课题研究过程中一切必要的研究经费,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实施。

十、课题研究步骤:

1、2014年3月—2014年6月为课题准备阶段

(1)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根据课题研究方案,落实课题组人员。

(2)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相应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2、2014年—2015年为课题研究阶段

(1)2014年4月—6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调查阶段

①设计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情况问卷调查表。

②对全校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情况进行学生、家长问卷调查。

③对问卷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对各年级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状况作出评价。

(2)2014年9月—2014年12月为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阶段

①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②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会,及时总结课题研究成果。

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举办主题培训、经验交流等活动,及时反馈课题研究成果,转变家长的育人观念。

4、2015年4月—2015年6月为课题总结阶段

(1)对前一阶段学生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

(2)根据前一阶段的研究工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十一、课题研究预期成果及呈现形式: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预期完成时间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调查》

调查报告

2014年6月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中期研究报告

2014年12月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研究专集 论文、个案集

2015年4月

《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研究》

终期研究报告

2015年6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