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762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背诵资料.doc

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七下历史复习提纲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隋朝的建立、统一和灭亡

 1、隋的建立:

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

时间: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南北。

 3、隋的灭亡:

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二、大运河的开通

目的: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人物:

隋炀帝从605年到610年,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中心、起始点: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长度及地位: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

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三、科举制

(一)、科举制的诞生

 1、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3、意义:

①从此门弟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②选拔官吏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

 

(二)、科举制的完善

唐太宗:

①扩充国学的规模②录取极严③进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称状元

武则天:

开创殿试和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人物贡献总结:

人物

贡献

 

隋文帝

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

诞生阶段

隋炀帝

正式设置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唐太宗

扩充国学的规模,录取极严,考中第一名称状元

完善阶段

武则天

殿试、武举

唐玄宗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三)、科举制的影响

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延续时间: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四、隋朝灭亡的原因:

穷兵黩武、赋税繁重、荒淫无度、滥杀无辜(隋的暴政)

秦与隋的相似点:

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完成了统一;都形成了影响深远的制度(郡县制、科举制);都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工程(长城、运河);都因暴政导致农民起义迅速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贞观之治”

1、背景:

玄武门之变

2、唐太宗采取措施:

①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②完善科举制度③完善三省六部制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3、效果:

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

1、简介: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2、评价:

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开元盛世”

 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方面:

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

 2、手工业方面:

①丝织技术高超:

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其中蜀锦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②陶瓷业:

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3、商业繁荣:

①著名的大都市:

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②长安城:

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二、拓展: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

 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相同点:

①秦隋都是在完成统一后很快灭亡的。

秦隋后期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灭亡的原因都是统治者残暴道,政治黑暗,滥用民力,经济倒退,人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②汉唐的兴起都是统治者吸取前朝的教训,都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且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汉唐两朝初的统治者,都勤于政事,轻徭薄赋,发展生产,都整顿吏治,任用贤良。

三、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族的拥戴,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

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民族

地理位置(了解)

与唐朝的关系

今何族的祖先(了解)

吐番

青藏高原一带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步辇图》,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尺带珠丹

藏族

回纥

色楞河流域

唐玄宗册封首领为怀仁可汗

维吾尔族

靺鞨

东北松花江、黑龙江

唐玄宗册封首领为渤海郡王

满族

南诏

云南苍山洱海

唐玄宗册封首领为云南王

彝族白族

四、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五、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朝书法名家最著名的是颜真卿和欧阳询。

颜真卿的字端正劲美,雄浑敦厚;欧阳询的字方折峻丽,笔力险劲。

唐朝著名的画家有阎立本、吴道子等。

阎立本的人物故事画。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知识链接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人称中国人为唐人。

隋唐对外的特点:

活跃、频繁、开放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隋唐时,中日两国交往密切。

日本的遣唐使、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唐学习。

 目的:

更好的吸取唐朝文化。

2、唐朝赴日本的使节和僧人中,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

今天,鉴真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方式:

①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②新罗商人来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2、表现:

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官吏、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四、唐与天竺的关系──玄奘西游

 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

他从长安出发,前往天竺。

在那烂陀寺游学。

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这部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五、拓展: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的描述与历史上的真人有哪些区别?

相同点:

都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不同点:

身世不同。

历史上的唐僧是一位求经的苦行僧,而小说中的唐僧是一位神僧;取经过程不同。

历史上的唐僧是孤身一人前往天竺取经,而小说中的唐僧有神通广大的四个徒弟护驾,许多故事情节被神话了;人物形象不同,历史上的唐僧意志坚定,而小说中的唐僧显得过于软弱。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

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各地的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

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763年被平定。

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而且相互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无力控制藩镇。

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后投降唐朝,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

他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兵变,建立宋朝,开封以东京,史称北宋。

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加强中央集权。

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在中央,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宋太祖为加强控制,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1.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

2.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澶渊之盟

 

(1)背景:

宋真宗统治时,澶州之战,寇准力主劝皇帝亲征,史称“澶渊之盟”

(2)内容:

辽朝退兵,宋给辽岁币。

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3)评价:

一分为二评价。

①宋每年给辽岁币,增加了负担老百姓,对宋来说也是屈辱的。

②但这个条约也使辽宋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边境和平,这样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双方在边境地区贸易的发展。

 三、宋与夏和战宋夏议和: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1、12世纪初期,女真杰出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建立金,都城会宁(今黑龙江阿城)。

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2、1127年,北宋被金灭亡,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3、抗金英雄:

岳飞 郾城大捷收复建康

 4、宋金和议:

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杀害了岳飞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政权

建立民族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契丹(辽)

契丹

10世纪初(916年)

辽太祖阿保机

上京

宋(北宋)

汉族

960年

宋太祖赵匡胤

东京

大夏(西夏)

党项

11世纪前期(1038年)

元昊

兴庆

女真

12世纪初期(1115年)

金太祖阿骨打

会宁

宋(南宋)

汉族

1127年

宋高宗赵构

临安

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的发展

 1、原因: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代:

①南方战乱少;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

 2、表现:

①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②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③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④棉花种植⑤茶树的栽培有很大发展,江南的丘陵地区新辟许多茶园。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和棉织业:

蜀地的丝织品“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南宋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制瓷业:

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

浙江哥窑烧纸的冰裂纹瓷器。

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

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也发达。

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

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还有各种小贩、货郎走街串巷叫卖。

 2、海外贸易:

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3、最早的纸币: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南宋时,纸币发展形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四、结论:

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总结:

类别

发展成就

农业的发展

粮食作物

占城稻的引进与推广;苏湖成为粮仓;水稻产量居粮食首位

经济作物

棉花、茶树的种植和栽培得到推广

手工业的发展

纺织业

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制瓷业

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冰裂纹瓷;景德镇成为瓷都

造船业

居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商业的繁荣

商业都市

杭州是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

对外贸易

在当时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广州、泉州是大商港;对外贸易范围扩大;外贸收入是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货币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被推举为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影响:

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二、蒙古灭西夏和金

三、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他依照中原王朝的统治方法,设立各种机构,建立年号。

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

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2、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出现抗元英雄文天祥。

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 元朝的统治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2、民族融合的发展

表现:

①汉人支援边疆发展②边疆各族与汉族杂居③入汉各族融入汉④形成一个新民族—回族。

作用: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行省制度

元朝建立后,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在中央,由中书省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设枢密院负责全国的军事事务,调度全国的军队;设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

元朝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其他地区,除了吐蕃、畏兀儿①地区之外,设置了10个行省。

在行省之下,继承前代的制度,设置路、府、州、县。

这一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被称为“行省制度”,在历史上影响深远

4、拓展

元朝在我国历史上贡献:

①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北宋以来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

②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③元政府设有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④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⑤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总结:

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北宋时的开封、南宋时的临安、元朝时的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大的瓦子,可容几千人。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华市区、勾栏瓦舍等场所进行演出。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二、宋词

1、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2、北宋苏轼,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

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

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收到引人入胜、激发情感的艺术效果。

3、女词人李清照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在当时就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南宋的辛弃疾,继承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变得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三、元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四、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这一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他们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两部书记述的时间重合的是从战国到汉武帝时期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一、科学技术的发明

 1、科学技术的发明

类别

发明者

朝代

成就

活字印刷术

毕升

北宋

经济、省时大大促进文化传播。

比欧洲早约四百年。

指南针

战国时期

人们根据磁石指示南北特性,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宋朝

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火药

 炼丹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唐末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宋元时期

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13、14世纪

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加上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③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于航海,促进了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2、两位杰出科学家:

①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领先世界八百年,在书中预言石油在未来“必将大行于世”。

②元朝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二、发达的中外交通

1、宋代驿站比较发达,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

元代的陆路向西通往波斯、阿拉伯及俄罗斯等欧洲国家,使东西方的使臣、商人往来非常方便。

2、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

形成了多条航线,远至波斯湾及东非海岸。

元朝时,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3、陆路和海路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西方的药物、天文历法、数学等也传到中国。

第14课 明朝的统治

 1、明朝的建立:

1368年初,朱元璋定都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2、明太祖加强君权措施:

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管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②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后来明成祖进一步强化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一种表现。

③在思想文化上,改革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

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考生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卷,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成为“八股文”。

3、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一、郑和下西洋

1、15世纪初,明朝经济逐步繁荣,国力雄厚,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强国。

明成祖称帝后,派郑和率领船队出使西洋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同时也用中国的货物去换取海外的奇珍。

2、时间:

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

3、到达地区:

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4、意义:

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

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1、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武装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骚扰我国沿海地区,使百姓的生命财产惨遭损害,沿海居民称它们为“倭寇”。

2、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和爱国主义者。

戚继光是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科技名著

作者

著作

价值

明朝李时珍

《本草纲目》

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为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明末宋应星

《天工开物》

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等,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明末徐光启

《农政全书》

农业百科全书,介绍欧洲水利技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3、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城中心的紫禁城,是皇帝居住之地,北京城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4、

作品

作者

朝代

内容

成就

《三国演义》

罗贯中

元末明初

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水浒传》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描写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梁山泊农民起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西游记》

吴承恩

明朝中期

根据民间流传唐僧取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